第一章
      
          深圳是个创造效率的地方。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的经济效率、深圳人均生产
      率等许多指标都在全国居首位。创立经济特区前后相比,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人还
      是同样的中国人,为什么就能够产生惊人效率呢?原因在于改变了对人的管理制度。
      深圳打破了“铁饭碗”,破除了干部的终身制,简言之,在人的管理上搞活了,人
      活了,效率提高了,就解放了生产力,这就是深圳高效率的秘密所在。
      
          刘天就是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天天日报社社长,他是第一个到深圳投资开酒
      店的港商。
      
          1979年的一天,刘天就一大早从香港来到深圳。过了罗湖桥后,他看到简陋的
      火车站,破旧的街道,泥泞的道路,不要说没有出租汽车,连公共汽车也很少见。
      他虽然知道深圳比较落后,但还是对眼前的破旧景象感到惊讶。没有交通工具怎么
      办呢?他招手叫来一辆单车(内地叫自行车),坐在单车的后尾架上,对骑车的后
      生仔说:“去市政府。”单车在坑坑洼洼不平的道路上颠簸,刘天就咬牙坚持。他
      这么着急干什么呢?原来他从报纸上看到深圳市制定公布了一个“房产补偿贸易法”,
      由深圳出土地、厂房,鼓励外商出设备、资金,合作办厂,赚钱后双方分成。敏感
      的刘天就来深圳是想要投资办企业,接待他的政府工作人员高兴地说:“刘老板行
      动真快呀。”他回答说:“邓小平先生笔一圈,深圳成了经济特区,机会千载难逢!
      此时不来更待何时?”
      
          商谈很快达成合作协议:深圳在风景秀丽、竹林成片的大头岭划出一块地皮,
      刘天就出资港币1500万元,双方合作兴办宾馆,起名竹园宾馆。1980年,竹园宾馆
      破土动工。1981年1 月25日竹园宾馆正式开业。刘天就聘请香港酒店管理专才陈怡
      芳先生任总经理负责管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合资宾馆。当时的深圳只
      有两家小小的旅店:火车站附近的侨社旅店和深南大道旁边的深圳旅店。就像内地
      小城镇的旅店一样,住宿条件非常简陋,床单十天半月换一次,有的甚至半年才换
      一次,房间没有空调,“贵宾房”才配备风扇。竹园宾馆虽然不算豪华,但是严格
      按照香港的标准建设和管理:竹林摇曳的环境十分优美,中西餐厅供应可口的中餐
      菜肴和西餐点心。房间配有空调。酒店管理的标准让深圳当地的职工们难以想象,
      例如,服务员每天要清理客房,换洗床上铺盖用品;洗手间保洁不仅要求做到无臭
      味还要喷香水;服务员要对顾客微笑弯腰打招呼,要穿戴整洁,特别是女服务员要
      求施淡妆涂口红……中方服务员长期在国营单位工作,上班懒散,作风疲沓,对这
      些要求心理上很排斥。有人公开反对说:“房间一周清理一次足够了,每天清理卫
      生很浪费。”有的女服务员不愿意涂口红,质问说:“这不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吗?”
      有的员工甚至对西装革履的香港住客看不惯,嘟嘟嚷嚷骂他们是资产阶级少爷……
      港方经理严厉批评了这些行为和怪话。这一下深圳的一些职工受不了了,长期以来
      他们头脑中全是“工人是领导阶级”的观念,怎么受得了香港派来的管理人员的批
      评呢?中港双方管理人员的工资标准相差很大,这让中方一些职工认为是“受资本
      家的剥削”。多种不满意加在一起,有些人一气之下干脆不来上班了。由于管理上
      不去,服务质量下降,住客越来越少,这样下去宾馆可能会倒闭。
      
          这下子刘天就信心动摇了,他向市委书记梁湘提出。要撤资,终止合同。梁湘
      十分重视第一个合资宾馆的问题,委派市委副秘书长、财贸办主任李定到竹园宾馆
      蹲点。经过调研,了解到中港双方人员对如何管理宾馆看法有分歧。港方坚持的是
      一种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但是我方的职工不肯服从。表面上看问题出在我方员工
      身上,但是实际上根子在中方经理身上,他本身思想就不通,认为港方要求的服务
      标准太苛求。李定果断决定,将原中方经理调回原单位,任命温富接任宾馆总经理。
      温富思想不保守,也很有能力。他努力与港方经理搞好关系,虚心学习香港的先进
      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革旧的劳动用工制度,打破“铁饭碗”,
      不论新老职工都根据工作能力和表现重新任职,废除原来的等级工资,从总经理到
      普通工人,实行12个薪级的工资制度,工资、奖金与职务高低、工作好坏挂钩;制
      定出员工违纪处罚规定,从警告到解雇分为5 种不同处罚方式。一系列改革措施的
      出台得到了绝大多数员工积极拥护,服务达到了优质标准,宾馆管理出现了新气象。
      
          但是,也遇到了很难办的事情:仍有极少数员工,就是不听指挥,有的随便旷
      工几天不来上班。工作组长李定问刘天就:“这种情况你们香港是怎么处理的?”
      刘天就回答说:“在香港,处理的方法很简单,屡犯不改的,‘炒鱿鱼’解雇。”
      “炒鱿鱼”的制度能不能在竹园宾馆实行呢?这可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来没做过的事
      情啊。宾馆领导决定先“打招呼”,发了“如果再不上班,就要开除”的通知。有
      些职工不相信宾馆真敢炒人,还是不来上班。李定就让人列出一份表现最恶劣、在
      家呆着不上班员工的名单,共列出12名,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对这12名违纪的员工
      分两批解雇。第一批解雇6 人。解雇名单公布后,形成了强烈震动,在社会上也引
      起了种种议论。宾馆领导顶住压力,坚持改革做法。最后,员工们一看宾馆来真的
      了,旷工的也都回来了。后来宾馆面貌焕然一新,服务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好了,
      竹园宾馆被评为省里的先进单位。香港老板刘天就也高兴了,扩大了对内地的投资
      规模。
      
          竹园宾馆的实践,被广东省、深圳市劳动部门系统调研总结后,提出了试行劳
      工合同制度的政策。1980年11月,竹园宾馆与其员工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改革
      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家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由此,竹园宾馆成为全国第一个
      对员工“炒鱿鱼”、打破“铁饭碗”的企业,第一个对用工和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的
      企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