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辛亥革命胜利后,革命党人痛心于清政府强加给汉族人的奴隶标志——发辫,
      正式颁布“剪发令”,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剪辫运动。
      
          刹那间,大街小巷、交通要道、茶馆前、戏园外,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
      人手执剪刀,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上前“咔嚓”就是一剪刀,留下辫子,然后放
      人。当然,有笑逐颜开主动送辫子上来的,有糊里糊涂剪就剪了的,也有本能反抗
      的,先和持剪刀者来一场跑步比赛,被逮住剪掉辫子后,便当场抱头痛哭,或满地
      打滚的。
      
          这期间,辜鸿铭便成天躲在家里,一步也不出门。他当然知道“秀才遇上兵,
      有理说不清”的道理。
      
          不久,国民政府又颁发了一纸《重申剪辫令》,决定对普通民众的发辫,留与
      不留,听其自然,不以政令干涉。辜鸿铭才舒出一口气来。
      
          但是,清王朝推翻了,剪辫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经过剪辫行动的宣传和实践
      以后,蓄辫的人已难于觅见了。
      
          然而,就在以文明摇篮著称的北京大学里,一位瘦高身材、高鼻凹眼的小老头,
      竟拖着一条淡黄色的发辫出现了。那辫子上面还盖着一顶平顶红结的瓜皮小帽。身
      上穿着一领油迹斑斑的马褂长袍,神情自然地出入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和讲坛上。
      这人便是北大教授,赫赫有名的辜鸿铭。
      
          辜鸿铭还特意包下了一个同样留着发辫的黄包车夫,常常拉着他在大街上乱跑。
      两条辫子相映成趣,成为北京街头的一大景观。
      
          辜鸿铭家里有个仆人,名叫刘二,也保留着一条辫子。民国十年,日本著名文
      学家芥川龙之介游历中国,离上海欲往北京时,同样在中国游历的作家约翰斯对他
      说:“您到北京,不逛紫金城不要紧,但不可以不去一见辜鸿铭啊!”
      
          于是,有人咒骂辜鸿铭,说洋人看不起蓄辫的中国人,而辜鸿铭却还留着这条
      猪尾巴,并引以为荣。
      
          辜鸿铭却振振有词地反驳道:“有些人以为剪除发辫是当务之急的救国行为,
      其实,中国是否不让洋人歧视,并不在一根小小的发辫,而在于中国人自己的德行!”
      
          辜鸿铭曾在一篇英文文章里大骂歧视中国的洋人和提倡剪辫子的革命党人,然
      后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矛头所向,并不是某个民族统
      治中国,而是反对一个软弱的被洋人屡屡欺侮的政府。所以,中国当前迫切的问题
      并非剪去人人头上的那条发辫,而是应该派出最优秀的中国人,去向洋人展示中国
      人的优点,使洋人不敢小觑中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