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凌庶华于1952年五一前夕到了香港。但回不了大陆。因为:她到香港,是经过
      两家铺保的。如果她回大陆,一是难回,更主要的是害了两家铺保。就在她左右为
      难,踌躇不前时,王火的母亲李蓀代替儿子到香港接她来了。王火当然想去香港接
      她,但他是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去,也去不了。一时间,他真是忧心如焚。庶华小
      时得过心脏病,又是个至孝的女儿,为了他,舍弃深爱的父亲到了香港,这个时候,
      可以想见她心力交瘁到何种程度!在上海家中,他们母子议到这些事时,母亲主动
      表示代替他去接。可母亲年岁大了,因支气管扩张咯血刚刚痊愈,他不忍母亲远行。
      但为了儿子的幸福,王母态度坚决。母亲从上海到了广州,可是去香港只得偷渡。
      母亲找到了一个偷渡去香港的船家,出了高价。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母亲被船家藏
      在船舱板下,在茫茫夜色掩护中离广州出海。因为偷渡的人太多,船舱里空气稀薄,
      母亲病后体弱,差点闷死。总算到了香港,母亲在至交王鹏程家找到了早到的未婚
      儿媳凌庶华。
      
          庶华病了,病得很重。半是风寒,半是心病。年轻的庶华到香港后,发觉事态
      超乎想象地严重。一些她认识的至爱亲朋,听她说要回大陆,无不谈虎色变。在他
      们看,大陆正在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及“镇反”,十分恐怖,好像她一回
      去,就会立刻被作为特务抓起来。大陆是共产党统治的“铁幕”!这还是其次,主
      要的是,她知道,她这一回去,就再也见不到家人,特别是她日思夜想、深爱她的
      老父亲。这一走,就是永别。还有,她这一走,有两家至交为她作的铺保,就会受
      到连累,甚至还会连累到老父亲。其心何忍?她处于深深的两难中!
      
          王火的母亲李蓀是个很智慧的人,在她与未婚儿媳凌庶华反复的思考讨论中。
      一个计谋,电光石火般闪现出来,她们立刻付诸行动。于是,1952年7 月,在香港
      一家旅馆里,传出一个从台湾来的妙龄女郎跳海自尽的消息,引得多家报刊前去采
      访。
      
          这一切,在多年后王火写就的发表于《花城》1981年1 期上的电影文学剧本《
      明月天涯》中再现得很是生动具体:“香港德旺铺道一家小旅馆楼下嘈杂的走廊里,
      亮着电灯。这是下半夜了,从一家客房里,猛地蹿出一个男侍,他手里拿着一张信
      笺和一张照片,一脸惊恐之色,下意识地叫嚷:”出事了,出事了!‘“一个女侍
      急忙上前,惊问:”怎么了?’几个未睡和走过的旅客也围上来看。男侍扬扬手里
      的信笺和照片:“这房里的女客自杀了!‘”女侍惊讶地:“自杀了?’她朝房里
      张望,这是一间摆设普通的客房,电灯开着,衣架上挂着女人穿的时髦外衣,桌上
      有洗漱用具,茶几上放着行李箱,旅行袋,但床上空荡荡的。桌上放着‘绝命书’。
      一个记者给现场拍照,另一个记者用笔将‘绝命书’的原文抄在采访本上。
      
          “一个巡捕:”这是绝命书‘。’绝命书‘放大——“我因身心交瘁,无限厌
      世,决定不再回台(湾),在此跳海自尽。我之死,纯属自愿,与任何人无关,特
      此声明。
      
          凌庶华绝笔“
      
          就这样,凌庶华改名凌起凤,随着王火母亲李蓀回到了上海。1952年8 月11日,
      经批准,二人完婚,就此开始了六十年相濡以沫的生活。                第四章
      
          凌庶华于1952年五一前夕到了香港。但回不了大陆。因为:她到香港,是经过
      两家铺保的。如果她回大陆,一是难回,更主要的是害了两家铺保。就在她左右为
      难,踌躇不前时,王火的母亲李蓀代替儿子到香港接她来了。王火当然想去香港接
      她,但他是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去,也去不了。一时间,他真是忧心如焚。庶华小
      时得过心脏病,又是个至孝的女儿,为了他,舍弃深爱的父亲到了香港,这个时候,
      可以想见她心力交瘁到何种程度!在上海家中,他们母子议到这些事时,母亲主动
      表示代替他去接。可母亲年岁大了,因支气管扩张咯血刚刚痊愈,他不忍母亲远行。
      但为了儿子的幸福,王母态度坚决。母亲从上海到了广州,可是去香港只得偷渡。
      母亲找到了一个偷渡去香港的船家,出了高价。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母亲被船家藏
      在船舱板下,在茫茫夜色掩护中离广州出海。因为偷渡的人太多,船舱里空气稀薄,
      母亲病后体弱,差点闷死。总算到了香港,母亲在至交王鹏程家找到了早到的未婚
      儿媳凌庶华。
      
          庶华病了,病得很重。半是风寒,半是心病。年轻的庶华到香港后,发觉事态
      超乎想象地严重。一些她认识的至爱亲朋,听她说要回大陆,无不谈虎色变。在他
      们看,大陆正在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及“镇反”,十分恐怖,好像她一回
      去,就会立刻被作为特务抓起来。大陆是共产党统治的“铁幕”!这还是其次,主
      要的是,她知道,她这一回去,就再也见不到家人,特别是她日思夜想、深爱她的
      老父亲。这一走,就是永别。还有,她这一走,有两家至交为她作的铺保,就会受
      到连累,甚至还会连累到老父亲。其心何忍?她处于深深的两难中!
      
          王火的母亲李蓀是个很智慧的人,在她与未婚儿媳凌庶华反复的思考讨论中。
      一个计谋,电光石火般闪现出来,她们立刻付诸行动。于是,1952年7 月,在香港
      一家旅馆里,传出一个从台湾来的妙龄女郎跳海自尽的消息,引得多家报刊前去采
      访。
      
          这一切,在多年后王火写就的发表于《花城》1981年1 期上的电影文学剧本《
      明月天涯》中再现得很是生动具体:“香港德旺铺道一家小旅馆楼下嘈杂的走廊里,
      亮着电灯。这是下半夜了,从一家客房里,猛地蹿出一个男侍,他手里拿着一张信
      笺和一张照片,一脸惊恐之色,下意识地叫嚷:”出事了,出事了!‘“一个女侍
      急忙上前,惊问:”怎么了?’几个未睡和走过的旅客也围上来看。男侍扬扬手里
      的信笺和照片:“这房里的女客自杀了!‘”女侍惊讶地:“自杀了?’她朝房里
      张望,这是一间摆设普通的客房,电灯开着,衣架上挂着女人穿的时髦外衣,桌上
      有洗漱用具,茶几上放着行李箱,旅行袋,但床上空荡荡的。桌上放着‘绝命书’。
      一个记者给现场拍照,另一个记者用笔将‘绝命书’的原文抄在采访本上。
      
          “一个巡捕:”这是绝命书‘。’绝命书‘放大——“我因身心交瘁,无限厌
      世,决定不再回台(湾),在此跳海自尽。我之死,纯属自愿,与任何人无关,特
      此声明。
      
          凌庶华绝笔“
      
          就这样,凌庶华改名凌起凤,随着王火母亲李蓀回到了上海。1952年8 月11日,
      经批准,二人完婚,就此开始了六十年相濡以沫的生活。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