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场遗产争夺战一开始。不仅引起港内媒体的高度关注。也引起国际媒体的广
      泛关注。被誉为“世纪遗产争夺战”。
      
          王廷歆为打胜这场争夺战。不惜重金。除聘请香港知名大律师为代理律师外。
      还从美国和加拿大聘请了国际知名的鉴定专家。而龚如心除聘请香港著名大律师外。
      又特别委托广东高等法院和广东一家律师事务所。在内地寻找聘请笔迹鉴定专家。
      
          广东两家受龚如心委托的单位找到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物证鉴定中心年已七十
      多岁的徐立根教授。当时。徐立根教授虽然认为鉴定本身并不复杂。技术难度也不
      高。但出于赴港办案的审慎。又提议请中国刑警学院贾玉文教授和公安部物证鉴定
      中心研究员詹楚材加盟。
      
          这三位专家都是我国文检界的顶级人物。特别是贾玉文。有“中国文检泰斗”
      之称。
      
          今年七十岁的贾玉文。辽宁省葫芦岛人。1956年毕业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
      究所研究生班(这是司法部办的唯一一期司法鉴定研究生班)。不久。贾玉文便正
      式调入中国刑警学院前身——公安部第一民警干校任教。在近半个世纪从事文检教
      学和科学研究的生涯中。他办了大大小小数千起案件。有些案件堪称典范。他曾办
      过一起被公安部专家称为“两高”(作案和破案水平都很高)的案件——1964年4
      月16日。东北某市卫生防疫站张科长上小学四年十一岁的女儿没有回家吃午饭。当
      晚也没有回家。爸爸和妈妈一连找了两天。也没有发现一点信息。虽经警方周密调
      查。仍无结果。半年后。张科长在办公室接到一封没有寄信地址的信。打开一看。
      是一张信纸里包着一把钥匙和一个挖耳勺。张科长认识。那两样东西都是女儿的。
      再看信。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这两样东西你该认得吧?你女儿在我这里。你也
      别想找。是找不到的。你准备三万五千元交给我。就把你女儿还给你。三天后。你
      到北山烈士塔东侧台阶底下找交钱的联络方式。”
      
          张科长立即报了案。并把信和钥匙、挖耳勺交到警方。三天后。张科长在警方
      的安排下。来到北山烈士塔下。在东侧台阶下的一个小洞内。找到一个一号电池般
      大小的小瓶。里面装着一张扑克牌般宽的纸条。上面用同信上一样的笔体。写着两
      行字。要他到大架子山上一棵涂着红漆记号的红松树下。找交钱地址。在那棵红松
      树下。他又找到一个小瓶。里边还有一张与第一张纸条同样大小的纸条。上面还是
      用相同的笔体写着两行字。让他三天后到某处等候。三天后。张科长没有等到人。
      半月后的一天。张科长突然接到一个变声电话。让他再到山上一个地方找一个小瓶。
      张科长如约找到了一个小瓶。里边一张如前两张纸条一样的纸条上用同样的笔体写
      着两行字。让张科长在某时把钱送到一个小学的一个围墙的墙角下。可是。这次张
      科长还是没有等到人。此后。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再没有一点信息。
      
          为了找到信纸和纸条用纸的出处。警方查遍了东北三省及河北省一百多家造纸
      厂。都没有发现有相同的纸。为了查小瓶的出处。警方查遍了本市及周边所有市县
      所有医院、药店。最后查出小瓶是多年以前使用的药瓶。早已不用了。此两条线索
      查进了死胡同。警方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对信和三张纸条上字的鉴定上。警方针对重
      点怀疑的对象——与张科长同一办公室的管宣传工作的李桂明。将搜集到的李桂明
      的字和信及纸条。一并送到省公安厅进行鉴定。最终的鉴定结果。否定了是李桂明
      所为。这个结论。同时也得到了北京一个权威部门的认同。破案似乎进入了死胡同。
      可警方并没有灰心。在当地有“神探老凯”之称的刑警队长王敬凯。凭直觉和他多
      年办案的经验。认定案件就是李桂明所为。可是就没有证据。他决心从信和纸条上
      的字入手。临时抱佛脚。研究起文检来。他研究了三个多月。真的就研究出点道道
      来。怀疑信和纸条上的字是案犯用左手写的。于是。他采取种种手段。搜集了李桂
      明三万多字的资料。亲自来到了中国刑警学院。找到了贾玉文。
      
          提起这件案子。贾教授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这个作案者智商很高。在他搞
      过的案子中。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鉴定。但是。最终贾教授等人认定了李桂明。此
      案经历二十个月。终于破获。李桂明极聪明。他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认为张科长
      对他有成见。因此产生要绑架杀死其独生女儿进行报复的恶念。为了练习左手写字。
      他竟然下了半年的工夫。并精心策划半年多的时间。他自认把案子搞得天衣无缝。
      至死那天还在纳闷。他遇到了什么样的高手——案子被撕开了裂口。让他这神秘杀
      手浮出了水面。后来。此案被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成四集电视连续剧。
      
          贾玉文在国内文检界有多个头衔。1990年。他到美国作学术访问。曾被北密西
      根大学授予荣誉教授。
      
          三位专家于2000年年底赴港。刚一登陆香港。便被无孔不入并已打探到三人底
      细的媒体称为“铁三角组合”。称其“来头不小”。
      
          当时。香港媒体对遗产争夺战进行铺天盖地的狂轰滥炸。随着对方不断爆料。
      案件演化成一场豪门金钱、性与丑闻的名利冲突。龚如心被渲染成图谋巨额家产的
      不良儿媳。舆论几乎一边倒地不利于这个扎着小辫子的“小甜甜”。
      
          贾玉文来到香港。了解到王廷歆聘请的三位鉴定专家是美国、加拿大和香港人。
      心里便产生了一种感觉。他认为。他们都是“世界级”人物。但是。他们不懂、不
      甚懂、甚至于不如中国内地笔迹专家对汉字和中文签名研究得深透。而王廷歆巨资
      聘请的美国鉴定专家L.也并不讳言他对中文很陌生。甚至不知道何为隶书。更不了
      解汉字书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这对于他们说来。无疑是一个致命的软肋。而对于
      王廷歆说来。则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三位专家经过认真鉴定后。认为。龚如心所持遗嘱。确为王德辉亲笔签署。是
      真实的。而王廷歆一方则认为。龚如心所持遗嘱是伪造的。龚不但不能继承王德辉
      的遗产。还要追究她涉嫌诈骗的刑事责任。
      
          “铁三角”的结论显然逆全港舆论潮流而动。从而引起媒体记者的穷追猛攻。
      甚至被记者堵截在街头。但是不管怎样。不管面对多大的压力。他们都怀着必胜的
      信心。
      
          一场原本普通的遗产继承案件。演绎至如此境地。除豪门恩怨之外。对于贾玉
      文和“铁三角”说来。已不再是“本身并不复杂。技术难度也不高”那么简单了。
      
          2001年8 月。香港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此案。为了把庭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
      些。贾玉文等人提前一个多月来到了香港。由于在法庭上他们要详细说明笔迹检验
      的结果和分析原因。同时。还要回答法官和对方律师随时问到的相关问题。所以他
      们精心准备了包括出庭用的文字材料、仪器设备等。并亲自动手制作了幻灯片以备
      使用。另外。由于龚如心聘请的大律师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而对中国文化知识了
      解相对不多。贾玉文等还要准备为他讲解有关汉字的发展、演变及书写汉字的运笔
      规则等。帮助他了解鉴定经过及结论形成的原因。以便双方更好地合作。在一审开
      庭之前。贾玉文在对方专家出庭时。就到场旁听。以更多地了解香港法庭的特点。
      了解对方笔迹检验情况。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