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郊外的机场,缴获了一件非常意外的战利品——司母
      戊方鼎。
      
          听说,司母戊鼎是蒋介石逃台前,计划运往台湾的国宝之一,但是它的体积太
      大了,负责进行迁台文物工作的人员,可以把它从南京的中央博物院装上卡车,拉
      运到机场来,却没办法把它装上飞机:飞机的舱门太小了,没有办法把太大的司母
      戊方鼎装进去。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所以能从故土来到南京,是因为国民党第
      31集团军司令官王仲廉的一次巴结行为。1946年10月,作为蒋介石黄埔军校的学生,
      获知校长60大寿,就想着法子要让校长高兴一把。是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
      很能打仗的王仲廉,却在这件事上犯愁了。怎么才能让校长高兴呢?他想了许多法
      子,都不能使他满意,这便有人给他建议了:作为礼物,把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
      送去,校长应该是会高兴的。
      
          一语说在了王仲廉的心头上,他带了护卫队,从司令部所在的新乡县北去安阳,
      把权且收藏在安阳县古物保存委员会所在地的司母戊方鼎“借”了出来,装上火车,
      武装押送,直达南京,作为贺寿的礼物献蒋。也不知什么原因,蒋介石却没有正面
      接受,但也没有原物退回,只嘱咐下来,由南京的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妥为收存。即
      如此,王仲廉就已非常满足了,善于揣摩校长心理的他,知道他送来的礼物,校长
      绝对是高兴的。果不其然,事过两年,司母戊方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览,蒋介石偕
      夫人宋美玲,亲往展馆参观,是日,蒋氏夫妇站在司母戊方鼎前的摄影新闻,占据
      了包括南京、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所有报纸的头版。
      
          让蒋氏夫妇无法想象的是,事过一年多,他们败逃到了台湾,而他们钟爱的司
      母戊方鼎,却极为侥幸地留在大陆。
      
          围绕着司母戊方鼎,从出土之日起,有着太多的传奇和艰险,应该说,青铜重
      器司母戊方鼎的出土太不是时候了。
      
          日本人占领了安阳殷墟后,发现西北冈的东区有片茂密的柏树林,他们惧怕柏
      树林成为抵抗日军侵略的遮掩地,就组织民夫砍了柏树林。过去的考古发掘,董作
      宾、李济、梁思永他们所以没有触动这里,是因为柏树林是当地村民的祖坟。然此
      地为殷商王陵的传闻,也广泛地流播民间。于是,有人趁着乱世,来这里偷挖了。
      
          偷挖者为武官村的村民。他们生活在这里,知道这里是一块不可多见的风水宝
      地。过去的日子,除了眼见中央政府组织的考古发掘外,他们也曾自发地搞过一些
      挖掘,而且也有很好的发现,卖给古董商人,弄了不少的银元。这次他们要有组织
      地进行盗掘活动了。
      
          具体的组织者是谁,随着时光的流逝,已不好说清了。能够知道的是,他们在
      1939年,对有殷商王陵传说的那片祖坟墓地,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盗掘,可是除了
      证明这里确为殷商王陵之地外,却少有文物发现,因为有盗墓贼早于他们已经偷挖
      过了。他们沮丧、咒骂,但却没有善罢甘休,转移地点继续进行有组织的盗掘活动。
      
          是一个初春的日子,武官村有点家业的吴培文,和他的叔伯哥吴希增到砍光了
      柏树的坟地里来祭祖。兄弟二人在覆盖着一层白雪的坟地里走着。发现这里一个坑,
      那是一个洞,知道坟地又被盗墓贼挖掘过了。兄弟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祭罢祖
      宗后,回家取来镢头铁锨,商量着把被挖得破破烂烂的祖坟重新修好。自然,这是
      需要取土来修的,在离祖坟不远的地方,兄弟俩一个挖土,一个送土,干了有一会
      儿,挖土的吴希增让吴培文看土,时年18岁的吴培文看不出土的特别来,但他的叔
      伯哥吴希增看出了不一样。这位很有经验(不晓得他这经验是从哪儿得来的)的叔
      伯哥吴希增,十分诡谲地朝吴培文笑了笑,给他说,以后你就知道了,咱们往下挖,
      说不定土下有宝哩!
      
          还真是让吴培文很有经验的叔伯哥吴希增说准了。兄弟俩在那块土色土质不同
      的地上挖着,从2 月23日(农历初五)开始挖,一直挖到3 月15目的深夜,兄弟俩
      总共向地下挖到近4 丈深时,吴希增刨进土里的探铲,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
      上。吴希增心里一喜,在把铲头提上来仔细看时,铲刃卷了,却恰到好处地带上了
      一些绿色铜锈,在这方面依然很有经验的叔伯哥给吴培文说,我们探到宝了!
      
          兄弟俩的心这时跳得快了,嗵嗵嗵嗵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他们不约而同地向远
      处望去,发现不很远的地方亮着一排又排的电灯,有红,有绿,有黄,像是鬼的眼
      睛,在黑暗冰冷的晚上,一眨一眨的……兄弟俩知道,那就是日军占领了的安阳机
      场,那里有一支打着“北支学术调查团”旗号的日本人,到处搜挖探寻殷墟文物。
      可能是这一团体收获大的原因吧,日本的“东方文化研究所”也跟风来到这里,明
      目张胆地、疯狂地盗挖殷墟地下文物。
      
          黑暗中,兄弟俩把远看的眼睛收回来,相互对视了一下,谁都没有说话,把他
      们辛苦挖掘的土方平整了一下,扛着工具回家休息了。
      
          吴培文则彻夜难眠。在他前头,是有两个哥哥的,却都不幸早逝,留下18岁的
      他,是要独撑家门了。他和叔伯哥吴希增探到宝物的坟场,恰好是他祖上的,挖还
      是不挖,都要他拿主意的。
      
          挖吧,宝物在祖坟下边,挖毁了祖坟怎么办?
      
          不挖吧,有日本人在这里,被他们闻听了消息挖出怎么办?
      
          再三思虑,吴培文下了决心,挖!就是挖毁了祖坟也要挖。挖出来保护好,总
      比日本人挖去好多了。
      
          决心已下,吴培文祭拜祖先了,这是一个程序,不走心就不安。于是吴培文买
      了香裱,还蒸了花馍,到祖宗牌位前跪下来,上香,烧纸,祭酒,同时祷告祖宗,
      说他是不孝男,要得罪祖宗了,求祖宗宽恕他。
      
          从祖宗的牌位前站起来,吴培文满眼是泪,可他倒在炕上,却很快地睡着了。
      整个白天,吴培文睡得很踏实。到了晚上,他从炕上爬起来,洗了脸,吃了饭,就
      和叔伯哥吴希增来到探出宝物的地方大挖起来。他们一直挖掘到次日清晨,这才挖
      出宝物的一条腿。再挖发现宝物太大了,不是两个人取得出来的,就又原封填土,
      埋成原来的样子。
      
          这个白天,吴培文和叔伯哥吴希增按说是要睡觉的,但在炕上睡了一会儿,刚
      打了个盹就睡不住了。他们想着祖坟里埋着的那件宝物,知道任凭两人的力量是弄
      不出来的,就在一起碰了个头,分别联系本家的亲朋好友,晚上帮他们一起挖宝。
      
          是3 月17日的晚上吧,联络起来的亲朋好友共42人,悄然进入墓地,合伙来挖
      大宝了。人多势众,大家在苍茫夜色中,依着前晚挖出的虚土往下刨,很快就使宝
      物露出了全貌。至今安在的吴培文回忆说,在此之前,尽管他们知道这是件很大的
      宝物,但究竟有多大,心里是没底的。忽然露出全貌后,让他们还是吃了一大惊,
      怎么那样大呢?大得超过了他们的想象。于是,他们分工负责,坑上的人,借用辘
      轳滑轮的力量向上起,坑下面的人,一边用撬杠撬,一边往宝物下面垫土,这样折
      腾着,到天亮时,眼看着就要拉上地面,拴在宝物上的绳子断了,骨碌碌又跌进土
      坑里,所幸没有伤着人。但也不敢再往上弄了,怕天亮被日本人发现,大伙儿只好
      又把宝物掩埋好,留下人,佯装在坟地干活,小心看守着快要出土的宝物。
      
          有了断绳的教训,吴培文听人指点,到安阳县城买了小娃胳膊粗的新麻绳,赶
      在天黑后,约着众人来到埋宝的地方,就又忙活起来了。
      
          是夜,繁星闪烁,武官村以年轻的吴培文为首,终于将这件巨大的宝物从坑里
      弄了上来。为了保证宝物的安全,在场的人,全都对天发了毒誓,就是丢了性命,
      也决不向外人泄露半点消息。
      
          吴培文和他的叔伯哥吴希增,在宝物出土的那一夜,草草地分了个工,由吴希
      增率众在祖坟里挖宝,他自己留在家里,挖了一个能埋宝物的坑,等到众人套着马
      车把宝物拉回家后,当即又侧身埋在家里的土坑中,并用杂草和牲口粪堆起一个粪
      堆作为伪装体。
      
          应该说,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吴培文是可以在家安安稳稳地睡觉了,但却从
      此,他是再也睡不好觉了,危险时候,他甚至连在家里都不敢待。
      
          这时候的吴培文,吃惊的不只是初次探知宝物的巨大,而是吃惊这个巨大的宝
      物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向人打听,都是些有经验人,例如他的叔伯哥吴希增,给
      他说宝物是个大香炉;但有人却说不是,是个大方鼎。大家各说各的,谁都不敢保
      证他说的就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