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阿端:《说文解字》築:以竹曲,五弦之乐也。从竹,从巩。巩持之也。
      
          築又名竹曲,築曲,据说是具有五弦的弦乐器,亦有称为二十一弦,十三弦。
      会意兼形声字,以竹、巩示意,巩像持物之形,表示击时要以左手持之;竹又是声
      符。
      
          自打你开通了俺,读书之外俺见天很注意咱奥运建筑的情况,尤其和咱颜色密
      切的。中央美术学院有个叫王敏的教授厉害得很嘞,他们在做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
      的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从各类标志到吉祥物,从环境色到核心图形,
      从单项体育标志到各类宣传品,所有的奥运景观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就能突
      出奥运会整个的形象。
      
          俺写在这里了,俺给你念:奥运从准备到举行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比邯郸到
      北京要长多嘞。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很多活动,也有很多材料要设计,需要一个视觉
      形象来将所有的奥运视觉元素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奥运会的核心图形。——恁去过
      雅典。恁说过雅典奥运会就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核心形象吧。这个核心图形自始至终,
      都在用来塑造一个完美的、和谐的奥运形象。
      
          ——咱吃,咱现在的核心是吃。吃吃。
      
          核心图形和吉祥物是一个样的,都是奥运会视觉元素的一部分,眼巴前的事。
      设计成功的核心图形对北京奥运会意义很大嘞——要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北京在国
      际上的形象、推动市场开发的顺利进行、推进中国设计文明的进程、提高城市艺术
      品位、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俺听着心里都激激昂昂的。
      
          恁看看,这么多讲究。核心图形设计目标图得不仅要表现永恒的奥林匹克运动
      的追求,还要表现出中国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独特理解,还要表现出中国、北京
      的独特形象和精神,体现悠久历史的北京正用崭新的面貌进入新世纪的决心,传播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会主题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的举办理念。——俺这几个月的文化,可做深嘞。
      
          作为北京奥运会形象的基础元素之一,专用色彩系统的作用是确定北京奥运会
      的基础色彩、辅助色彩及主要色调,营造北京奥运会形象与景观的独特视觉环境。
      “奥运色彩的运用,既要体现我国优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凸现生机勃勃的国家
      形象,又要体现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同时要充满动感,
      要突出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中国红: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红色是北京
      的颜色,也是北京的象征。从古至今,北京的生活中充满红色的装饰主题。红色是
      激情和运动;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红色是民俗与文化。这样一来,红色构成嘞北京
      奥运会的会徽颜色的主色。
      
          琉璃黄:黄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树叶和丰收的农田,是北京最亮丽的色彩。
      “琉璃黄”代表着北京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黄色在中国的
      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将在奥运会专用色彩系统中扮演明亮与欢快的角
      色。
      
          还有“长城灰”、“青花蓝”、“国槐绿”等等。——前面说到的“鸟巢”就
      是灰色的,北京城市整体的色彩也是以无彩色的灰色调构成。这个色调一是能够体
      现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民居;二是能衬托皇家“红墙黄
      瓦”,从而将北京的历史地位展示得更加突出、鲜明;三是能使北京具有浓郁的现
      代感,灰色是北京奥运会色彩系统中独具魅力的元素。
      
          ——俺不能再背书嘞,再背下去恁不说啥,读者要大呼日得砍嘞。
      
          曾哲:筑,是建筑的意思,也是贵州贵阳的别称。贵阳为什么简称筑,看一下
      繁体字大致就明白了:巢。据说古代贵阳盛产竹子,因“竹”与“筑”谐音。这么
      看来就不如《说文解字》了。筑室道谋:自己造房子却要和过往的路人商量。比喻
      自己没主见或者毫无计划,东问西问,结果人多眼杂嘴杂,不能成事。
      
          虽然“鸟巢”主设计师说他们不追从任何潮流,但还是在后现代建筑理念中徘
      徊良久,最终找到了出路。现代主义日渐衰落,是在20世纪50年代。一方衰落,一
      方盛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有了机会。你看一直到今天,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
      筑风靡全球。
      
          在中国实际追捧和推崇这种建筑风格,也就这几年的事。它强调设计有历史的
      延续性,继承发扬又不拘泥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也讲究人情味,而
      且在不失众望的情况下追求个性化。改革开放多年后,那些使用者或业主受教育的
      水平在迅速提高,他们的欣赏或假装喜欢都可以理解。
      
          为什么还要说后现代建筑风格,是因为这种风格在今天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其他的建筑风格都无法替代。夸张变形,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新的手法融合,
      造成语言无以复加的丰富。建筑学学者刘自明先生归纳:后现代建筑用非传统的混
      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出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
      统与现代,糅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
      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这一切的一切,中华大地。建筑设计师,业主或是使用者,
      大家慢慢地消受吧。
      
          在希腊神庙问题上,诋毁与顶礼膜拜共存。忽视内部空间是无法避免的缺陷,
      但这一缺陷竟然产生了一种魅力;同时它创造并具备了高超的无与伦比的人体尺度
      的绝妙应用。缺陷制造魅力,我随意性的一句话,被某人标榜为,继承发展了神庙
      古希腊主义。
      
          2006年10月,我出差到希腊雅典,然后抵达意大利,观摩建筑和奥运建筑。从
      北京出门时。我刻意在行李箱中,装上一本阅读了三分之二的《建筑空间论》,准
      备遇到无聊时打发无聊。2006年10月16日乘船去意大利的途中,我有意又无意地拿
      上这本书去了酒吧,在靠近轮船的栏杆坐下看海。身边一个头发乌黑大眼睛亮晶晶
      的高个子的女人,用标准的汉话和我招呼。没等我礼节性地回应完她,她就像发现
      了新大陆一样,盯着我手中的书,两倍于招呼地高声:“您在看塞维您在看塞维。”
      简直这就像一个童话,或简直就像一个阴谋。在后来的聊天中得知,她叫古琴娜塔,
      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了三年建筑。是1998年5 月28日。罗马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之后
      的第二个月,来到中国的,前后待了五年。她说她非常喜欢塞维还很中国幽默地说
      :“我几乎爱上了这个老同志。”她告诉我,塞维这时不在索兰托就在罗马或者那
      布勒斯,他只在这三地居住生活。我很高兴,这三处都是我要去的地方。当她说她
      出生在佩鲁贾时,我恍然大悟为何面熟,她太像莫尼卡·贝鲁奇,出生地、黑发、
      身材,甚至年龄。我说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女主角,她摇头;我说《真爱伴我
      行》她才明白,说英文是《Malena》。后来我听她说了一句姐姐,就追问是您的姐
      姐?她笑起来。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她这么说,我就糊涂了。
      
          但对《建筑空间论》一点不糊涂。作者布鲁诺·塞维,意大利人。1918年出生
      在一个古老的犹太大家族。年轻时从事过反法西斯斗争。1939年离开意大利,1941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1943年返回意大利,在威尼斯和
      罗马大学讲授建筑史。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抨击了用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的评价方
      法来品评建筑的现象,强调了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应运用“时间——空间”观念去
      观察全部建筑史。
      
          在意大利,在幽静的小巷里,在闲散的街头酒吧,看见白发苍苍的老人,我都
      会长时间地注视一会儿。那天我确定,我看到他了,像古琴娜塔跟我描述的塞维一
      模一样。
      
          那是在地中海岸的一个花园边缘,面对着大海,我坐在一条长椅上喝了口水,
      然后开始发呆。背后是盛开着紫色红色花朵的树丛,清香弥漫。洁白的海鸥像闪亮
      的银线,把湛蓝的天空划开、缝合,缝合,再划开。一个老人,一个满头白发、粉
      色脸庞的老人,一身休闲打扮,拎着一个乌黑的拐杖,蹒跚地从我面前走过。当他
      淡蓝色的身影要走过我的视角时,我突然无声地在心底呼唤了一下他的名字:塞维。
      他竟然侧转身,摘了一下帽子看看我还笑了笑。抡起拐杖指指天空,指指大海。步
      子还是那么缓慢那么蹒跚,在海岸线的拐弯处,他再一次站住摘下帽子向我挥动了
      一下后,倏地消失,如同消失在海潮里。在他消失的同时,我身边的花园也消失了,
      只有大海凝固的湛蓝,在慢慢升起,升起成一座巨大的建筑。潮水一样的交响乐,
      轰然于大脑。
      
          良久我回过神儿来,回味着老人拐杖的指向。他的指向,什么也没有,空荡荡
      的没了海鸥没了大海的建筑。如同他走过的海滩,连脚印都没有。换句话说,你留
      下脚印,又能如何?
      
          每个海滩都有自己的脚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老人都记忆着述说。
      不管是文学还是建筑,愈向边缘愈会感到不安,如同设计,推向边缘的过程,是最
      激动人心的。
      
          两间房子可以支撑一个家;一块土地可以支撑一片花园;一粒沙子可以支撑一
      片海;哪一个建筑可以把我们的精神支撑起来?那个叫刘自明的说,一切都未曾确
      定,因此才充满了活力和生的欲望。
      
          故宫:清顺治八年,重修承天门。改建后正式命名为天安门。其建筑面积2000
      多平方米。60根柱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城楼上东西各建3 间黄瓦红墙、红窗的
      小房子,是护军之所。城门洞五个。即所谓的“五阙”。券形门洞大小不一,中间
      的最宽:高8.82米,宽5.2 米,是皇帝专用。旁边门洞依次为:4.43米和3.38米。
      
          天安门是谁设计的?据记载:1417年。也就是天安门始建之年,蒯祥才被入选,
      而后得主持工程的建筑师蔡信、杨青所器重。最起码天安门,不是崩祥设计的。
      
          我们博物馆古建筑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先生说:过去大多数人都认为
      曾经主持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紫禁城宫殿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
      祥只是施工主持人,设计人应该是蔡信。永乐十五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
      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在此之前,蔡信已
      完成了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与督工蔡信同时负责营建宫殿工程的还有瓦匠出身的建筑师杨青、石匠出身的
      陆祥;在他们之后又有了木匠出身的蒯祥、郭文英、徐果。宫殿竣工之后。蒯祥得
      到提升,但蔡信榜上无名。要是让我说,故宫是蔡信设计的,蒯祥等人在后来的建
      设过程中。作出了设计建筑的努力和贡献。在设计和建筑上,不能混淆。
      
          西华阁在大佛堂的北面,太极殿西边,过去是妃嫔们的供佛之处。有乾隆一联
      :
      
          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
      
          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
      
          应该这么解释:“般若”是梵语,是智慧,三藏法师名。也指通过智慧,可以
      到达涅槃彼岸。“慈源”就是“慈航”,佛教指菩萨大发慈悲,普度众生脱离苦海。
      比喻为船也可以。“华海”是佛海,比喻教义深广。菩提:佛教用语,译为道和觉,
      指对于真理觉悟的境界。觉路:佛教称正觉之路,就是觉悟之康庄大路。“法轮”
      是佛法的别称。佛教认为,佛法能摧破众生恶业,犹如轮王之轮能辗转推平山岳岩
      石,所以叫法轮。还有一说:佛教说法不停止于一人一处,而是辗转传人,犹如车
      轮。
      
          朱小地:多层次的序列空间之间,被明确的提示空间转合的处理得到加强。北
      京旧城中的牌楼、门楼、影壁、垂花门、游廊、门槛等一系列标志物,都在界定着
      不同层次的空间,人们在其间的活动受到相应的限制。老北京人,就是在这样的空
      间环境中得到无声的,形成特有的文化。其含蓄的韵味与西方建筑学中的流动空间
      的概念,显然有很大的差异。
      
          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建筑师无疑是最活跃、最具潜
      能的生产因素。因此,建筑师普遍被认为是自由职业者。也就是说建筑师是通过自
      己的创意、技术、品格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来获得业主认可的。而这些能力,完
      全由建筑师的主观能动性所支配。所以,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建筑师的
      敬业精神的发挥。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天经地义的规律。
      
          我们并不拒绝合作,但在广泛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文化自觉的意识,
      将我们所学到的东西,牢牢地植根于自己的文化脉络之上,丰富我国建筑文化的内
      涵。
      
          倡导合作,必须意识到建筑产品的文化层面对于社会、对于城市的意义。建筑
      是一座城市文化延续的现实,也是这座城市未来文化的历史。建筑绝不是“时装”
      类的东西,以期用建筑来标新立异,迟早会落后。不懂得这一点,就是缺乏文化的
      表现。认识到这一点,合作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才真正会清晰起来。
      
          国际合作能够健康地发展,有赖于中国建筑师、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对中国文化
      传统的研究深度,除了对建筑外在表征的学习之外,还需深入理解建筑传统形成的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建筑所传达的理念。不仅要从书本上对中国建筑历史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一定要通过考察实例,做亲身体验。因此,这绝不是短时
      间内所能达到的境界。不能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合作设计过程中,只能
      用诸如龙形、太极图、生肖图等肤浅的形式去“配合”别人的设计,也就不足为怪
      了。
      
          多年来中国建筑界的各种争论,都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了。近一段时间,
      面对国外设计公司送来的、对于我们已经薄弱的文化环境,以“摧枯拉朽”般冲击
      的设计方案,虽议论鹊起,但声音却是杂乱无章的。倒让洋设计,看了中国建筑师
      的笑话。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建筑师还没有真正的勇气,进入“社会体系”讨论问
      题,完全从个人在学术上的理解和好恶去参与争论。争论越多,项目“越夺人眼球”,
      越具轰动效应,这绝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文化发展是需要投入的,绝不是仅仅依靠市场竞争即可以完成文化的延续,况
      且我们的竞争环境并不理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市场的秩序与导向才能实现。
      当前最重要的是行业的联合,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呼喊,为我们的建筑文化的生存环
      境呼喊。试想一个不能被社会正确理解和认识的行业,能够在社会中健康地发展吗?
      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设计行业应有统一的声音,以促进各级政府和市场管
      理机构,从国家建筑文化战略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否则一切围绕设计
      企业改革的研究与尝试,都将回到原点。对于某些人来说,只不过多挣了几年钱而
      已。
      
          吴之昕:主结构受力之后,不能再进行大规模的焊接。为了加强主结构在安装
      与卸载过程中的侧向稳定性,立面次结构的杆件已经在前期安装立柱与桁架的同时
      安装完毕,卸载之后,还需完成的只剩下肩部与屋顶次结构的安装。
      
          这座钢筑“鸟巢”顶面上未安装的次结构构件有近7000吨。如果在卸载之前就
      将这批次结构构件也安装上去的话,它们将在卸载之后跟主结构一起受力,为此必
      须加大用钢量。此外,如果先行安装顶面次结构,则支撑塔架的拆除时间、混凝土
      结构最终完成时间、预制看台板的安装、室内装修工程及机电设备安装进度都将受
      到影响。
      
          出于节约钢材与工期的考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决定在完成主结构的支撑卸
      载之后,再将顶面次结构构件作为不受力的纯荷载安装上去。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
      卸载后的“鸟巢”钢结构由于自重产生了变形,那么已经在加工制作的顶面次结构
      构件是否还能满足精准的对接?
      
          实验室已经完成了顶面次结构构件安装偏差的评估。根据他们的测算,顶面次
      结构构件在安装时将会遇到的偏差有构件加工偏差、温度变形偏差、安装偏差、主
      结构落架变形偏差,甚至安装次结构构件过程中,主结构再次变形产生偏差。这其
      中,“主结构落架时的偏差、温度变形可以算,其他偏差则无法计算”。复杂的综
      合偏差使得实验室的专家,也难以保证测算结果可以满足矫正次结构构件的需要。
      
          做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做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在安装过程中也要做现场测量,
      这些问题都会在地面消化掉。次结构构件在深化设计时都被做得比原设计短,并在
      末端留出可伸缩的活动头,用以防备偏差。按照工期安排,今年年底安装完顶面的
      次结构构件之后,整个“鸟巢”的钢结构将完全成型。
      
          “鸟巢”基本参数:钢结构屋面呈双曲面马鞍形,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
      点高度为42.8米;平面上呈椭圆形,长轴最大尺寸约333 米、短轴最大尺寸约296
      米;屋盖中部的内环呈椭圆形,长轴约190 米,短轴约为124 米;大跨度屋盖支撑
      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为37.958米。
      
          屋顶主结构均为箱形截面,上弦杆截面基本为1000毫米×1000毫米,下弦杆截
      面基本为800 毫米×800 毫米,腹杆截面基本为600 毫米×600 毫米,腹杆与上下
      弦杆相贯,屋顶矢高12米。竖向由24根组合钢结构柱支撑,每根组合钢结构柱由两
      根1200毫米×1200毫米箱形钢柱和一根菱形钢柱组成,荷载通过它传递至基础。立
      面次结构截面基本为1200毫米×1000毫米,顶面次结构截面基本为1000毫米×1000
      毫米。
      
          设计总用钢量约42000 吨。钢板的最大厚度110 毫米。当钢板厚度≤34毫米时,
      采用Q345C 钢材;当钢板厚度≥36毫米时,采用Q345D 、Q345GJD 钢材;局部采用
      厚度为100 毫米和110 毫米的Q460E —Z35 级钢材。另外,桁架柱内柱由菱形截面
      向矩形截面转换处采用Gs 20Mn5V 级铸钢件(C19 桁架柱除外)。
      
          董豫赣:我坦然表达我对此视角的了无兴趣,不是因为我对城市视角的不信任,
      而是警惕建筑学视角的多样化本身对个人视角带来的模糊危险;我以为这众多的建
      筑学视角应当得自不同学校不同个人的特殊视角会聚而成,而不必要求每个学校尤
      其是每个个人同时拥有所有全能全知的多样视角,假如全能的上帝没将他这一全知
      的视角安在每个人头上,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换上一只蜻蜒的复眼来冒充上帝,因
      为有了这样的复眼也未必能让我们在雨天飞起来;我还以为无论以何种视角——材
      料的、结构的、城市的、美学的甚或是哲学的,假如它们并不能有效锻炼我们发现
      建筑学问题的敏感性以及解决具体建筑问题的变通性,那么从这些视角所获得的建
      筑学贡献甚至不如西泽从马桶里听出的听觉私密性,它虽狭窄但不乏专业深度。据
      说,西泽对我们用复眼关注的流变莫测的大师流派相当迟钝,他只偶尔对在我们这
      里早就“过弃”了的文丘里瞥视两眼,我对西泽这一听来的视觉迟钝不甚肯定,但
      我在安藤偌大的书架上确实只发现了两个大师的作品集——柯布西耶与康。
      
          好像其他专业的书反而更多。
      
          跨专业往往是乐趣所至,换专业常常是对本专业失乐园后的兴趣转移。
      
          按照马恩理论的假设,在共产主义,因为每个人都高度自觉,你就不妨在自己
      的业余时间去垂钓、去伐木、去画画或者偶尔去研究一下城市,你可以自由跨越任
      何领域从事你所喜欢的一切玩意儿,可惜的是我们的政治导师到末了对这一跨专业
      问题浇了好大一瓢冰水,他说——但这并不是说你自此就成为渔人、樵夫、画家或
      城市规划师。因为在那个伟大的时代根本不需要专业,自然也包括建筑学专业。谢
      天谢地,这还不是真的!只要建筑学专业还存在,建筑学关于标准与个性的问题就
      不会真正解决,否则建筑要么成为标准技术专业——不管是材料技术还是结构技术
      ——总之是没了建筑学;要么建筑成为个性艺术——无论是绘画艺术还是雕塑艺术
      ——结果也还是没有了建筑学。
      
          而至于跨专业的跨幅警惕,王明贤先生给我讲过一个并非玩笑的经历——一个
      哲学家在他面前感慨哲学界能读懂现象学的只有一两个,王明贤的回答是你可能漏
      掉了建筑学专业——在那里至少还有十多个。
      
          有了这样的警惕,即便我能在这些文字的每一段后头都添加一位小说家的格言
      作结论,但我还不至于假定这些文字是篇虚构的小说,我也难以自此就将自己虚拟
      成一个小说家或教育家。
      
          赵小钧:配角的定位,我们和外方建筑师有很大的争议,他们认为“水立方”
      将来要赚钱,要吸引目光,为什么要做配角呢?其实最终也没有完全互相说服,但
      我们还是以配角的姿态将这个方案完成。“鸟巢”给人的感觉很强烈、很肯定,它
      在奥林匹克公园里占据一个主导作用,不管是从重要性上还是设计方案上,它之后
      的任何体育馆、会议中心都不能与之抗衡。整体规划早已界定了主次关系,如果一
      定要分庭抗礼的话,就是不尊重这个现实,不遵守游戏规则。在东方社会里,如果
      把一个不是主角的东西弄得花里胡哨的,是不被接受的。
      
          “水立方”表现了一种礼让,差不多是所谓的东方意味。
      
          “水立方”有中国意味,不仅仅在于所谓的“天圆地方”,而是秉承了一种哲
      学理念,中国社会强调一种集体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种关系是约
      定俗成的。“水立方”的方案表现了一种礼让,它与“鸟巢”是可以对话的。“水
      立方”是一个非常有规则、被严格制约的几何游戏,不张扬,它是个配角,但绝不
      木讷,它表面的泡泡代表了一种灵动。
      
          我们做事情并不是一定要突出自己,而是要把所有参与其中的元素都组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结果,这更是“水立方”的东方意味。中外双方最初有一个共识,即表
      现水与人的关系。是的,水对人是有一种魔力的。方案一出来,送到评选现场,感
      觉不是悬,而是信心,觉得搞定了。最终入围的有三个方案:美国人做的“扇之舞”,
      这个方案的亮点在于,在9000个临时座位和6000个固定座位的连接处是轴,像扇子
      一样,可以动,赛后很容易拆除临时座位,但技术难度比我们的还大,因此被淘汰
      了;另外是上海现代集团做的“灵石”,因为技术普通、造型不讨好最后也被淘汰
      了。因为“水立方”的方案很多是国内第一,也就确定了其困难性,我们因此也做
      了非常周全的准备。钢结构和膜结构是最困难的工程,现在已经结束了。
      
          在设计行当因为客观条件做改动或妥协是正常的事情,但“水立方”是我接手
      的工程中妥协相对较少、改动最少的一个设计。这个方案本身想得比较周全,这也
      使得它的被接受程度很高,我也想不出有什么遗憾。
      
          有人说,“水立方”将是中国最赚钱的房子,在《大众科学》发布的“2006年
      度100 项最佳科技成果”中,“水立方”以节能30%名列其中。所谓的节能30%是
      相对于一些玻璃顶或者钢结构顶的游泳馆,如果是普通的游泳馆,夏天水温也只有
      15度左右,还是要烧锅炉,而“水立方”之上的ETFE膜是透明的,阳光可以直射进
      来,使水温升高,但空气不会太热,同样,日光灯也就省掉了。“水立方”就是通
      过改造类似的一些很细小的环节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ETFE是一种公开的化工材料,
      不仅三峡大坝的船闸在使用,空军的探空气球也使用这一材料,但在建筑行业并没
      有大规模使用。ETFE本身比较光滑,不会粘上脏东西,而且清洁起来也很简单,表
      面沙粒用水一冲就掉,基本上都可以采用人工清洁。
      
          瘦身思潮中,“水立方”没动过一笔。“水立方”的造价是1 亿美元,每平方
      米不到9000元,同期同类型的房子每平方米大约在10000 元之上。外墙的“泡泡”
      当时的报价在每平方米3000元,后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之降为1900元,相比同期
      的上海大剧院的玻璃幕墙和CCTV新大楼的外墙,这个价格很便宜。在赛后运营,它
      将是中国最赚钱的房子,我们所有的重点都放在赛后,很多东西都是为比赛16天临
      时搭建的,赛后便会拆除作为他用。
      
          后来我们又承接了下届全运会的整个的体育中心。包括游泳馆、体育馆等。可
      以说这是“水立方”带来的广告效应。
      
          可以用简短的话形容一下“水立方”:远远看着是个很平静的建筑,走近一点
      发现它很有意思,再走进去就会发现有很多新奇的东西。我希望一个普通观众走进
      “水立方”,会感觉说不错,然后拿起相机拍张照片。
      
          厕所:朱大可先生还说:对私人空间的强制性压缩和征用,正是日后展开思想
      隐私自我曝光运动的一次建筑学预演。
      
          新住宅运动的最大变化在于,卫生间在私人住宅的地位发生了奇迹般的提高。
      一个中产阶级住宅除了一个通用卫生间外,还带有主人套房卫生间,这加强了卫生
      间的私密性。它甚至拒绝与访客和家庭的其他成员共享。这种空间分解和扩张的模
      式,正在成为中国人处理卫生事务的样板。资本逻辑有力地支持着隐私空间的修复,
      它在出恭者和沐浴者的身后严密地掩上了门扇。这是后集权时代的一个优雅特征。
      也是中产阶级的巨大胜利,由于隐私空间的庇护,他们的身体和面容都变得异常卫
      生起来。
      
          厕所哲学至此终结在了它自我进化的高贵尽头。
      
          公共厕所的变性,完全来自于资本逻辑的力量。在改造了私人居住空间之后,
      晚期资本主义正在按自己的舒适性尺度,不倦地改造着第三世界的公共空间,以便
      与第一世界的出恭法则接轨。私人与公共、厕所与写字间、下半身与上半身,所有
      这些传统差异性正在消失。
      
          半桶水看完了话剧《厕所》后也在厕所上做了文章发在网上:舞台上的历史,
      往往需要台上设置一根敏感的神经,底下的观众随着这根神经的摆动去完成对历史
      的虚构和重建。天桥剧场三幕剧《厕所》提供给举着刀筷准备分享老北京城市文化
      变迁、精神动荡的观者一道不腻不肥、色味俱全的厕所饭局。
      
          那么,历史,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吃的历史,也是排泄的历史。
      
          厕所是一个多么真实、有效、富于想象力和辩证意味的世界啊,或许文明在进
      步,思维在拓展,而厕所展现的全息文化图景可以让北京重现,让历史浮出海面,
      最要命的是,厕所让人懂得,我们运用本能和排泄,但我们未必知道欣赏和掩埋。
      
          是集体无意识,还是强调个人的人格力量,其实并不重要,我们每个人在客观
      世界里肆意悠游,但我们只能抓住世界的一部分,而厕所呢,不管是舞台上还是现
      实里的,给了我们一个通路、解释生命的语境和逼真的感同身受。我们喝酒喝高兴
      了会再叫一盘牛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厕所里多思考一会儿呢?
      
          吃着,喝着,生殖着。排泄着,叫嚣着,悲悯着。关于人,关于灵魂的历史,
      色香味俱全;《圣经》里有关人类要把排泄物掩埋好这句话,现在来看。还不仅仅
      是给历史一个交代这么简单。
      
          掩埋排泄物这样高级的命题,也许需要很多时间才能被我们完全消化。
      
          《厕所》就如同一个直言不讳的伙计哥们儿告诉你,天亮了,该大便咧!
      
          故宫:中正殿:雨华阁后面是昭福门,门内有宝华殿,殿后是香云亭,它的北
      面是中正殿。仅有一无名联:
      
          妙谛六如超众有;
      
          善根三藐福群生。
      
          这其中的妙谛是佛教名词:真理,真实绝不荒谬的道理。六如:佛教把人世间
      的一切事物看做: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三藐:佛教语:意为
      “正遍知”或“正等觉”,前者是指真正遍知一切佛法;后者是指诸佛无上之正智。
      觉者,觉直诸法之智也;其知无邪日正,无偏日等。
      
          不偏不倚就是等,我的使命完成了。不知道今后是你在等我呢,还是我在等你?
      一个建筑在等另一个建筑或几个建筑,这话留在今天是成立的,是说得过去的。我
      叫:正等。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