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阿端:《说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向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俺对土最有感情,土可以理解是大地,是能生长万物的土壤。二向土地下面和
      土地之中。样子如从土中生出植物的形状。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土性温厚博大,贤德如同俺娘。因土地,人的肉身和人生得以轮回。不管是情
      缘、情孽、情愫、情义,强壮、弱小、聪慧、呆傻,都将随时间化为乌有,落叶归
      根,入土为安,期待轮回再生。土能代表地球,近来土色土香频频出道,大受青睐。
      本来这话和色彩不搭界,俺却是想要说色调。顾名思义,色调就是色彩的调子,也
      就是在整个绘画作品中的一种色彩倾向性。色调挺独特,是色彩美感。要表现绘画
      主题思想、情调意境嘛等等,色调是谁也没法代替的表现和感染。是个张扬的角色。
      
          俺这就又说到“鸟巢”、“水立方”了。它们的色调,有自然因素也有地理环
      境、气候、季节、时间和光线的影响。这些因素在时空中让色调千变万化,这一点
      在你几次靠近几次进入,就会体会到。色调必须要和地理环境发生关系,才能彰显
      魅力。季节的变迁,如春的嫩绿、夏的浓荫、秋的金黄、冬的灰褐,与此同时“鸟
      巢”和“水立方”也在幻化。晴天阳光灿烂的暖色调,阴天沉暗的冷灰色调,雨天
      朦胧迷茫的蓝灰色调,雪天素雅肃穆的银白色调。建筑在其中,可以想见。日光、
      月光、灯光,早晨、中午、傍晚,都会有色调的变化。某一色调的形成,实际上是
      综合了多种因素。
      
          “意在赤黄黑白之外”、“意足不求颜色似”,也就是说要表现客观物象的精
      神实质,不要为同有的色彩所范囿。王昱在《东庄论画》中说得好:“作水墨画,
      墨不碍墨,作没骨法,色不碍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这是个啥时代的人?
      厉害。恁跟俺说说,啥?写好带来嘞?!曾老师奇人,恁就算定俺喜欢这个王昱?!
      谢谢啦!
      
          王昱(1662—1750),清代画家,字日初,号东庄老人,又号云槎山人,江苏
      太仓人。与清代画家王玖、王宸、王愫合称“小四王”。他的作品从“道”的程度,
      领悟到传统精华和大自然的同构律动关系,同时对传统和生活有精义的洞察。日得
      砍,俺忘不掉他了。
      
          先不说他嘞,还说颜色。俺们民间的那些年画颜色多明快爽朗。娘说,俺生父
      漆的躺柜,喜兴冒顶。淡静静一点不轻浮,浓重重一点不郁滞,艳丽丽一点不妖冶。
      娘说,爹没个框框套法,也不打底稿,尽由着性子画。都是恁曾老师招的,长此下
      去,俺要学画画嘞。
      
          说说俺媳妇?这话题就轻松多嘞,要不然俺总像学生给老师背书,甭笑话俺。
      说俺媳妇俺当然愿意说,身边的朋友都听俺说过好几遍嘞。
      
          曾哲:在帕米尔,有些人家的土窝子在办喜事前,要用土粉子刷一下。土粉子
      就是一种在荒野上挖来的白垩土。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人的土窝子,是地地道
      道的土石结构建筑。石头是山上或河滩敛来,一块块被背回。地面挖下一米深,间
      粘些泥土就开始垒。牧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马匹放在草原,撸胳膊挽袖,一个个
      成了建筑工人。一天,土窝子就建成。这种习惯,被称为土俗。
      
          土在没有人造公路的帕米尔高原的黑山上并不是很多见,多的是石头。一旦风
      起,人就成了土猴子。这里有一种带咸味的土,牧民拿它抹在馕坑里,烤出的馕个
      个香脆可口。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学哲学课本就告诉我,看问题不能削弱主观性,削弱了主
      观性,就是削弱了我们自己的判断能力。要相信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相信事物在我
      们身边存在的合理性。一句话,相信我们的眼睛,相信我们的嗅觉,相信我们的触
      摸。相信了这一切。就相信一切在变幻着。一个好景致随时可能变坏,相反一个有
      争议有问题的建筑,随时会被大家接受,不要怕争议。当然还有另一面,随着时间
      的变化,某些建筑越来越不像样子。屎,虽然臭不可闻,久了溶解在土壤还能肥沃。
      那个例子也挺好: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在荡秋千,不错吧?好看吧!但换成一个魔鬼,
      这个风景就破坏了,你就是另外一个心境了。
      
          在云南的克木人那里住着的时候,房屋都是木竹结构。有一天和寨佬去赶集碰
      到一个日本人,叫木本水源,意思是说,一切事物都有根有本。
      
          说文的“准”,应该有标准、水准、准则、准保、准时、准确、准绳、准予、
      准谱儿的含义。这一切都来自水准。水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0 ,无色、
      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冰点0 摄氏度,沸点100 摄氏度,4 摄氏度时
      密度最大,比重为1。有的地方把水泥混凝土,叫水门汀。现在的哪个建筑不用水
      泥?住在水泥混凝土的房子里,也少不了骂几句水泥。骂也骂不到点子上,只骂它
      的冰冷无情。不是骇人听闻,北京越来越像一座立起来的城市了,全因为水泥。
      
          谁知道呢,水涨船高的事儿,也比比皆是。那年,乘游轮、在尼罗河上的三天,
      听了许多关于水的故事。知道了水,知道了水不仅是灌溉土地,还灌溉人的气质和
      生命。
      
          我也要讲一个水的故事,1989年夏,我住在宁夏同心县的红湾梁拉拉弯。这是
      一片典型的黄土高原,几个月下来,干旱连连。一日正午,吃过养面,正与房东一
      家六口在窑洞的土炕上闲聊,忽地他们各个慌张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跳下炕沿,
      婆姨和她男人没顾上招呼我一下也紧跟着跑出去。待我出门,天空已是乌云密布,
      雨点稀稀拉拉地落下。一男仨女四个娃娃,小的五岁大的七岁,站在窑洞前的空场
      上,仰着头捧着双手。像雕塑,像神。雨水越来越大,我喊孩子们回窑洞避雨,谁
      都没听见一样。而婆姨和她男人,则拧着身子急火火跑上东边的土坡。我犹豫了一
      下,扔掉手中的雨衣,去追婆姨他俩。一上坡,就见他俩一个锹挖,一个手抠,在
      着急麻慌地把汇集的雨水,引到水窖口。婆姨只欠了欠肥臀腰杆,看看我看看地上
      黄龙一样的水流,满是雨珠的脸上,笑出一排大白牙,然后又闷头干自己手下的活
      路。他家有两口水窖,一个早已干涸,一个只剩丁点儿。那些日子,我知道黄土高
      原上缺水,所以每天不洗脸不刷牙。可我不知道,他家两口水窖只有半桶水了。还
      不知道,平时保证我一天一茶缸子的饮水,都是婆姨到峁下几里地,借来的。借水
      喝?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遭赶上。我抹了一把下巴颏儿挂着的雨水,爬上土坡顶。
      四周望望,透过雨丝,看到邻居窑洞前和我家房东情况一样。个个都从窑洞里跑了
      出来。那气氛像过节。小孩子在雨中蹦蹦跳跳欢天喜地,大人们在沟沟坡坡间忙碌。
      此时此刻,我被感染了,没了避雨的概念,和他们一起,挖沟引水,任凭雨水淋漓。
      淋湿衣服,淋湿身体,淋湿心灵。但好景不长,一个小时后,雨过天晴,大日头像
      刚刚哭过的眼珠子,红红的燎在人们的头顶。
      
          故宫:这时的蒯祥头上多了顶桂冠一工部侍郎,食从一品俸。七八十岁的高龄
      还参加了承天门(清初改为天安门)的建造。据说这人有绝活。双手握笔可在一根
      柱子上同时画双龙,“画成合之,双龙如一”。蒯祥人品好,官职大了仍为人谦恭
      正直,俭朴如初。甚至连出门也不坐轿。晚年主动辞官隐退,可有营造工程向他请
      教时,照样热心指导或亲临现场。北京历史上曾有一条蒯侍郎胡同,他的后代大多
      继承他的技艺,直到晚清时,仍有“仅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1481年3
      月,蒯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墓地在他的故乡“香山渔帆村”,是苏州人文之
      一景。墓前,碧荷、水溪、石拱桥,四周绿树成荫。
      
          苏州这个地域对故宫的建设贡献的确很大,连我们那些正殿地面上的地砖,都
      是苏州蠡口制造的。
      
          绛雪轩在御花园东南角。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精心策划精心构造,丰富多
      彩主次分明,变化错落均衡统一,既有庭院情趣,又不失皇宫风范。珍石罗布,嘉
      木葱茏,古柏参天,黄瓦红墙。有乾隆手书联:
      
          花初子雨红犹浅;
      
          树欲成荫绿渐稠。
      
          好一个“稠”字了得。不仅是写景的佳句,还暗含着寓意:一切事物,都是在
      不断发展成熟的。一上来就尽善尽美,那是传说中的神仙。
      
          日本代代木体育馆,确实是很好的概念,是一个悬锁结构。结构本身和造型、
      造价吻合。造型很有日本特色,建筑元素丰富。实际上,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
      完全不是一回事。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它真正走向学习西方,又发展自己的文化特
      点。我觉得日本和韩国文化发展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我们中国,在某些时候和世界
      先进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明朝时我们和世界差不多,我们走向另一个方向了。
      我们在明治维新时,和日本差不多。日本的现代化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脉络,日本建
      筑业、建筑师在世界上是很有名的,亚洲地区走向了世界化发展。我们受政治的影
      响太大。中国的建筑师。受政治经济影响太多。
      
          我们中国有建筑学会,有建筑师分会。
      
          “鸟巢”每根柱子重1000吨,这可比传统体育场需要重多了。“鸟巢”用了4
      万吨,全世界一年54.7%的混凝土和36.1%的钢材,都让中国人消耗掉了。中国,
      已经到了生活环境的极限了,就是社会发展没到那个份上。自然资源都使没了,带
      这种头,建筑学上有价值,可引领社会发展的话,对社会发展都有影响。世界上任
      何国家都不可能做这个事,事后的维护都是问题。
      
          建筑学会集中了中国所有的优秀设计师。
      
          后面的景观是个问题,我们的能力还没到那个份上。“鸟巢”和“水立方”中
      间部分怎么办?外国的不是建筑好,而是环境好。后面的难事,都在我这儿。
      
          “鸟巢”的后期是个问题,运营问题太大,成本太高。
      
          景观设计,当然可以做个题材写写。再多方接触一下,深入一些再弄。
      
          吴之昕:我们的项目制造成本测算滞后。作为完成某个项目所需要的成本,理
      应在该项目投标报出之前测算清楚,在投标报价阶段完成投标项目的成本预测,这
      是国际工程承包通行的做法。而目前我们在投标阶段仍是按照政府规定的预算定额
      (一度曾用概算定额)跳过成本预测直接计算投标价格,因此对我们自己到底要花
      多少钱才能够完成这个工程项目、在议标时到底能做多大幅度的让利,心中都不是
      很有数。而要在中标以后,再重新对实现这个工程项目所需的成本进行测算,即制
      造成本核算。这个就是所谓的制造成本测算的滞后和错位。
      
          在成本测算时以实物工程分解代替生产力要素分解。我们在制造成本的测算过
      程中,没有按照完成某一项目所需的各生产力要素来分解计算成本,而往往只做到
      对建筑产品实物工程进行分解,或套定额、或让分包商报一个价钱,作为我们的成
      本。据调查,相当一批装饰公司、结构分包商和其他一些专业分包商已经在生产力
      要素分解的基础上测算成本,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成本测算层次上的
      差距。
      
          投标报价和制造成本核算过程中,经济与技术严重脱节。由于我们长期以来,
      对外投标报价是按照政府规定的统一定额去进行计算,这样的投标报价没有依据我
      们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计算,不管投标项目上是用三台塔吊还是用五
      台塔吊,不管是用单排脚手架还是用双排脚手架,甚至也不管基坑采用哪种支护方
      案,都对我们报出的标价不起任何影响。同样,在我们的制造成本的核算中,往往
      对不同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评估,这样使我们的
      成本管理失掉了优势技术的支撑。拿我们一批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与从乡镇建筑企业
      发展起来的新型的建筑企业相比,如果我们不能够以自己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
      与他们相竞争,那么在劳动力方面,又怎么可能在跟他们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呢?我
      们大型建筑企业更要大力提倡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利用技术创新、技术改革和合
      理化建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成本,来提升我们的竞争能力。
      
          项目施工资源实际消耗数据严重流失。我们现在对于打一方混凝土、绑一吨钢
      筋、支一平方米模板、做一平方米石膏板吊顶、贴一平方米瓷砖,到底需要消耗多
      少人工和各种材料,到底需要用多少个机械台班等等,都缺乏系统的、完整的数据。
      这就给我们快速、准确的成本预测带来了几乎不可逾越的困难。而在实际施工过程
      中,我们的项目还没有重视资源消耗实际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大量的项目成
      本数据都白白流失了。本人在与国际承包商共同工作的七八年时间里,发现这些承
      包商,不管是法国的、日本的、韩国的还是中国香港的,都非常重视施工过程中成
      本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无一例外地把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数据视为总承包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施工过程中资源实际消耗数据的流失,就是总
      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流失。
      
          在投标阶段的成本预测过程中,应该把握一条原则。做到不重、不漏。既不漏
      掉某一方面工作所需要的费用,又不能把某一项费用重复计算。因此,在实体工程
      和开办费的成本预测完成以后,要对各个分部的预测成本和开办费预测成本的相关
      的条目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某些界限不很清楚的地方,是属于某一分部还是属于整
      个的开办费来进行预测的,应该重点加以检查,以便真正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这样计算出来的项目预测成本,则是我们投标确定标价的一个依据。在这个基
      础上,由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确定需要在这个预测成本上加上公司管理费、期望利
      润以及该项目可能发生的不可预见的风险费用,从而组成整个投标的标价。公司高
      层管理人员在确定项目预测成本上面所需要加上去的公司管理费、项目目标利润和
      不可预见的风险费用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本公司现有的
      工程负荷的多少;第二,本项目对于公司今后的市场占有的影响大小;第三,竞争
      对手可能的投标价格的高低;第四,这个项目的合同条款苛刻与否;第五,本项目
      的技术风险的高低。如果本公司目前的施工任务非常饱满、该项目对本公司今后市
      场占有的影响较小、参加本工程项目的竞标对手的标价可能较高、本工程的合同条
      款苛刻、技术复杂、风险较高,那么就可以取较高的公司管理费、项目目标利润和
      不可预见的风险费用;反之,则应取较低的公司管理费、项目目标利润和不可预见
      的风险费用。
      
          董豫赣:在最初阶段里我们或许会醉心于建筑术被瓦解时所散发的能量(如文
      艺复兴时代的光辉),就像我们醉心于核裂变所散发出的炫目能量一样,但很快我
      们就看见建筑本身被各门艺术从建筑中的抽离后所导致的能源耗散的单薄后果,建
      筑如今变得萎缩且贫乏。
      
          假如哥特建筑曾作为总体艺术通过聚合其他艺术而获得聚变的能量的话,后来
      被瓦解的建筑应当从何处获得新的能量呢?
      
          随后的文艺复兴建筑在雨果的眼里并不像后来的建筑史家那样乐观,在文艺复
      兴群星闪耀的苍穹里,雨果却发现建筑术的天空正是夜幕深沉。
      
          因为从那时起,建筑术的病症就显而易见了;它不再是社会的根本表达方式,
      它可怜兮兮变成风格艺术;它不再是某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集体表达,而成为某个艺
      术天才的风格嫁接的奇思妙想——比如米开朗琪罗建造的圣彼得大教堂,在那里交
      织着民主与神权、集体与个人、经济与宗教之间的战争:米开朗琪罗早在16世纪可
      能就感到建筑术正在死去,他在绝望之余,产生最后一个设想。这位艺术巨子把万
      神庙垒在帕提依神庙之上。
      
          这是最初的衰落,但就像雨果所讽刺的:人们正把这衰落叫做复兴。
      
          假如它仅仅出现一次的话,还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伟大的风格,一次衰落的绝唱。
      
          但此后所有的时代甚至所有的国家都有这样的风格嫁接,从17世纪的圣·保罗
      教堂到19世纪的美国议会大厦,一直到今天北京或其他大都会的某些公共建筑或郊
      区的一般别墅都一次次在不同地域不同年代重复使用着这种风格的嫁接。
      
          建筑从真实的、象征的变成风格的或时尚的。
      
          而时尚,被雨果列为对城市或建筑造成破坏的三种罪魁一时间、革命以及时尚
      中的祸首,因为时间的破坏还有秩序,革命的破坏还有对象,而时尚的破坏既无秩
      序,也没有对象,按照雨果本人的评价:
      
          时光和革命的破坏至少不偏不倚,而且不乏气魄,跟在它们后面来了一群嗡嗡
      嘤嘤的学院出身、领有执照、宣过誓的建筑师,他们施展身手时却根据自己恶俗趣
      味有所区别、选择……
      
          为此雨果不禁吁叹:
      
          时间盲目,而人类愚蠢。
      
          赵小钧:接下来就是要做一个时间的配角,为什么它要做配角?把它说得更通
      俗一点,在中国文化的意义上,配角的作用怎么样对既定的事实产生理性、产生尊
      重,在这样互相认同的情况下然后再发挥自己的人性,这是中国为人处事的基本格
      局,从古至今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看不到凡高,
      但是你看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这样,这对于理性、尊重是一种妥协,但是这种
      理性、尊重并不能最大化在完全妥协之后,每个人也会完成自己的创造力,一种灵
      性的发挥,那么这样的理解、这样的解释就成为我们“水立方”在文化意义上最基
      本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它会是一个简洁的“方”,这是最初的原因。
      
          大家知道在设计上从根本上讲,它有两部分的东西,一部分是你要分析条件、
      分析你所面临的问题,不管是文化,还是当地的绿化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通过一
      个非常细致的理性的分析,提炼出来成为你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刚才所谓的配角就
      是这样一种分析的结果,或者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上和对这样空间形态上文化
      的理解。另一部分一个好的设计必须有一个高情感的投入,这才是一个令人快乐的
      设计。在这样的事情下,所谓的高、新、感是怎么体现出来的?这一点是我自己感
      觉非常得意的一件事情,因为在自己的设计生涯里面,能够有这样的心境去做一个
      设计的机会,非常之少,在国内你要经常做一个设计的事情,一天你要遇到很多的
      问题。在国外也是一样,我们三个人到悉尼做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电话一关什
      么都不管,就是去做设计。外方的设计师也是一样的,一天接很多的电话,白天看
      不到人在外面跑,晚上夹个包再回来。然后开会,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作为
      我们这样的从业人员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师,能够进入到这样一个感性的
      状态里面是极其真实的。好就好在,在这样的设计里面我们到悉尼去了,刚到悉尼
      的第一天,我们三个人在酒店,那个酒店很不好,很小很挤。但是那一天我们个人
      分头收集了资料,关于水、关于很多的资料我们放在一起,那天应该说是最幸福的
      一天,因为关于水的建筑我们设定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就是要把这个建筑跟水联
      系在一起。当时我们三个人统统都勾出了这样一种感受,水是很奇怪的一种物质。
      不光是大海也好,还是冰也好,当我们每个人见到水这种东西的时候,心情都会有
      一种愉快的提升,不管是什么状态下都会有这样的心情产生。所以很多人到海边去、
      会去滑雪,或是怎么样,听到水的声音,哪怕你洗澡的时候,心情都能得到一种调
      剂,所以水是非常有魔力的东西。当我们仔细地去梳理、感受水给我们的感受的时
      候,我们三个人在那天聊天的时候,解决了这样的作用,把这种感受放大了,以至
      于放大到我们整个的设计过程里面,这种感受时时在左右我们,去判断我们得到了
      很多设计上的选择,怎么去把这个设计过程尽可能地体现到里面。所以在这种过程
      里面,情感上的东西以及想为别人对水的原始上的快乐,这种东西在整个设计里面
      是时时存在的,而且我们通过不同的场合,不同交流和碰撞慢慢地放大。后来我们
      解读这个设计的时候,“方”是我们解读理性的东西,一直到后面的试验设计的形
      态等等,这些因素是被这两个因素时时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结果。所以从这个
      意义上来讲,不管这个房子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在整个的设计过程里面,作为一
      个建筑师确实品尝到了非常大的来自职业、来自事业上最大的快乐。这是个放得最
      大的快乐之一,后面我还要讲另外一个快乐,也是极其巨大的。
      
          这是关于为什么是“方”,为什么像水泡一样的盒子。通过这种方式的解释,
      我相信大家更能够理解,其实我确实不是理论家,让我解释它有什么样的手法,它
      是怎么造成的,我试着说过,还不如理性地去讲解一下。
      
          厕所:嘿嘿看这里,有位伟人1921年曾慷慨激昂地预言:人民大众有朝一日将
      坐上金便桶。这一预言到如今得以实现了。这人就是伟大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同志。在梦幻般的俄式洗手间里,四壁有真皮垫饰,小便时可眺望壮丽的天际
      线景色,马桶镀金之外,使用的是堪比英国利物浦锡釉瓷器的最上等俄罗斯陶瓷。
      
          这句话现在很多人都会说了:客厅体现主人的品位,卧室体现主人的情趣,卫
      生间体现主人的生活质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家卫生间从二三个平方米扩增到六七个平方米,甚至猛增到
      十来个平方米;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家从一卫变成了两卫以至三卫;如今越来越多的
      人待在卫生间从匆匆忙忙变成闲置悠悠,这厕所这卫生间就不仅仅是解决生理代谢
      基本需求的场所了。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宽敞了。
      
          网络上显示来自美国的调查:美国人平均每天花费在卫生间里的时间是35分钟,
      42%的美国人会在厕所里读报纸、书籍和商品目录;22%的人在厕所里和别人通电
      话;10.5%的人在卫生间里看电视或听音乐甚至看电影。甚至不少人将卫生间,作
      为不受外界拘束的心灵沉静之地。世外桃源何处有?处处都有。
      
          咱不跟他们比,好像没啥可比性。可难说,人家也是人啊,说不定哪天咱们也
      要走到那一步。
      
          卫生间的功能拓展至此,毫无疑问,“占着茅坑不拉屎”就绝对有理了。
      
          这么一来,卫生间的商业价值可谓油然而生,嗖嗖往上蹿。美国去年厕所广告
      的增长是14.3%,达18.5万件之多。相形之下,卫生间商机在咱们这儿基本上还是
      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有不少广告公司的眼球转向卫生间,但大多还是“行动不如心
      动”;而不少企业也觉得在卫生间做产品广告,是掉价。
      
          有人说,卫生间本来是一个城市最肮脏的地方,但当这个最肮脏的角落成为这
      个城市最洁净、最舒适的地方时,这个城市还有什么地方不美丽、不干净呢?然后
      是一串“?”号。
      
          北京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新建和改建了700 多座星级旅游公厕。现在,北京符
      合建设标准的公厕已经达到2000多座,到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每年还要建设和改
      造400 座符合标准的公厕。
      
          中国城市公厕快速发展。中国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悦在厕所峰会上介绍,
      我国的城市公共厕所经历了由露天到室内、旱式到水冲。由技术简单到复杂综合的
      过程。到2003年年底,全国660 座城市共建有107949座公共厕所。从1979年以来,
      我国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呈现持续、快速发展。他说,以全国平均每万城市居民拥有
      的公共厕所数量来衡量,2003年,我国平均每万城市居民拥有3.18座公共厕所。
      
          故宫:养心斋在御花园西南角。它与绛雪轩本是对称的建筑,但在造型上一高
      一低,显得灵活有序而富于变化。这里曾是清代皇帝的小书房。清末皇帝溥仪,在
      这里学习的英语。康熙有联:
      
          自是林泉多蕴藉;
      
          依然书史得周旋。
      
          自是,解释为从来就是。蕴藉,是含蓄有余的意思。周旋,来回旋转,指反复
      研读思索。还有乾隆一联:
      
          古香研道秘;
      
          新藻发春妍。
      
          横额:悦心颐神
      
          古香:陆游诗《小窗》:“窗儿穷幽致,图书发古香。”寓意是既要钻研古籍,
      又要寻求新意。寻求新意是对的,道得选正确。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