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就在胡锦矗带着自己的助手,在各大山系进行艰苦卓绝的考察时,因为珍珍疑
      案而出国的张和民回来了,带着爱荷华大学的硕士学位,放弃了即将到手的美国绿
      卡,也婉辞了美国导师的一再挽留。
      
          1989年,学成回国的张和民哪儿都不去,又回到了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研究是
      他心中的痛,也是他不肯放弃的理想。但是,这一年,也正是卧龙保护大熊猫中心
      面临危机的一年。
      
          距离当年的五一棚国际合作,时光流逝了十年。在这十年当中,合作成就了以
      胡锦矗、夏勒为首的科学家撰写的第一本有关野外大熊猫生态考察的科学专著《卧
      龙的大熊猫》。在这十年当中,中国政府和WWF 的几百万美金投资,成就了卧龙大
      熊猫繁育中心的房屋、道路、桥梁、电站、设备和人员配置。但是,却没有成活一
      只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幼仔。
      
          卧龙中心的人们都在干什么?卧龙中心还有必要存在吗?国际舆论的压力一年
      比一年大,卧龙人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难道关于大熊猫的第一次国际合作就这
      样夭折?
      
          卧龙人不甘心,中国政府不甘心,WWF 也不甘心。于是,就有了中国政府和WWF
      的第二次合作。这就是1990年出台的《中国关于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管理计划》,
      简称熊猫工程。而激活卧龙,也就成了熊猫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激活卧龙?谈何容易!卧龙人向熊猫工程办的领导提出了三大难题:1.第一次
      合作时的熊猫老的老,死的死,再难交配生育。
      
          2.当年给的钱都变成了基础建设,所剩无几。
      
          3.最重要的是,卧龙没有有经验的专家来从事繁育。
      
          熊猫工程办也很痛快,立刻答应说,交配的熊猫可以从全国调,繁育的钱可以
      每年拨,至于有经验的专家嘛,也可以从全国找。但是,三年为限,不成功,就撤
      掉卧龙!
      
          三年为限,背水一战。卧龙人下了决心,熊猫工程办也实现了承诺。其中,最
      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北京动物园请来了专家刘维新。
      
          刘维新何许人也?1962年,世界上第一只在人工圈养中诞生的大熊猫幼仔,出
      生在北京动物园,那时候,刘维新是刚刚分配到北京动物园的大学生。1978年,世
      界上第一只人工授精的大熊猫幼仔成活,亲自操作的就是刘维新。还有比他更合适
      的人选吗?
      
          这一年是1990年,张和民出任卧龙中心主任助理,全力以赴配合刘维新。张贵
      权当了刘维新的助手,不辞辛苦,虚心学习。十年磨砺,当年不知天高地厚却又敢
      想敢干的大学生已经成熟。卧龙成立了科研组,从上到下,所有的人,都卧薪尝胆,
      要为卧龙中心打个翻身仗。
      
          1991年9 月7 日,是卧龙中心永远难忘的吉日。第一只大熊猫幼仔白云诞生,
      也给卧龙保护大熊猫中心带来了新生。紧接着,第二只小幼仔绿地也出生了。但是,
      母亲冬冬却置之不理,任其在地上爬啊叫啊。
      
          专家说,这就是大熊猫母亲的“弃子”行为。因为代代以竹子为生,身体机能
      下降;因为妊娠生育,消耗大量体能。所以,无论是野外还是圈养,它们大多只能
      哺育一个幼仔,如果两个都要,就可能两个都活不成。
      
          但是,绿地不肯放弃!羊水还没干,还在冒着热气;身体还发软,显得娇嫩透
      明。四肢却已经艰难地撑起身体,前腿爬,后腿蹬,一分钟就爬出去两米。昂起的
      头颅,尖细的叫声,一刻也不停地发出求生的呼唤。
      
          卧龙科研组的人们心酸心痛了,面对着如此可爱可怜的小生命,谁能够见死不
      救?但是,熊猫的幼仔不是人类的婴儿,不是想救就能救得了的。科学家们曾有过
      无数次尝试,得到的都是失败。
      
          1978年,北京动物园,人工哺育的开元,活了两天。
      
          1982年,马德里动物园,人工哺育的幼仔,活了3 天。
      
          1985年,墨西哥动物园,人工哺育的“弃子”,活了两天。
      
          1987年以后,昆明动物园和成都动物园,人工哺育了数只幼仔,最多的活了25
      天。
      
          自1980年起,北京动物园就立了专项研究课题,解决大熊猫幼仔的人工哺育。
      但是,直到1990年,绿地出生之时,人工哺育的大熊猫幼仔,最长的寿命只有75天!
      
          两个难题,同时摆在领衔科研组的刘维新面前。一个是冬冬能否养活白云?这
      一点,刘维新心里有数。只要精心呵护,就不会有问题。另一个是绿地能活多久?
      尽管有经验,也有准备,他心里还是没有底。
      
          没有底就去找底。人工哺育和亲母哺育,最大的区别在奶水,一个是牛奶,一
      个是熊猫奶。牛奶的成分好分析,熊猫奶呢?育幼的母亲最凶猛,没法靠近,也没
      法取奶,除非麻醉。可那样又会伤及母亲和另一只幼仔,断然不行。
      
          十年来,多少科学家在伤脑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次次地失败,又一次
      次地努力。终于有一天,开窍了:会不会是初乳里的秘密?
      
          但是,还是取不到熊猫的初乳,那就取牛的羊的马的猴的……终于分析出来了,
      初乳和常乳的区别,不仅是浓度和营养的高低,最致命也最救命的是:初乳中有免
      疫物质,常乳中没有,奶粉中也没有!
      
          找到问题就有办法。没有初乳,就自己配制。不用奶粉,用鲜奶,外加磨碎的
      蟹黄,还有维生素、钙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免疫球蛋白。于是,第一天到第
      三天的初乳,第四天到第三十天的过渡期乳,第三十一天到第一百八十天的常规乳,
      全都有了配方。
      
          但是,比例是否恰当?配方是否完备?需要什么环境?喂奶如何操作?一系列
      的问题,仍然等待经验,等待研究。
      
          但是,绿地不能等了。白云出生就吃上了母奶,绿地却拖着脐带,在地上爬行,
      寻觅哺育。白云待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母爱。绿地却尖叫着,生命不止,求救不
      已。
      
          科研组用长竿和网兜取出了绿地,救猫一命。一切按既定方案进行。终于,可
      怜而又倔强的绿地活下来了。
      
          我在《大熊猫人工育幼》一书中,查到了绿地出生后的日记,完全是一曲惊心
      动魄的生命之歌:
      
          9 月7 日,出生3 个多小时才吃上奶,4 小时后排便,体能良好,体重137 克。
      平安是福1
      
          9 月8 日,长出稀疏的白色胎毛,由于喂奶操作不当,引起呛奶,体重下降到
      129 克。情况不妙!
      
          9 月9 日,脐带干缩脱落,体毛长长,活动叫声均有些虚弱。体重骤降到106
      克。生命垂危!
      
          9 月10日,活动叫声更加虚弱,精神委靡,有衰竭现象。采取措施!
      
          9 月11日,状态有所恢复,吃奶量增加,体重97.5克。救回来啦!
      
          9 月12日,进一步恢复,体重增加到103 克,胎毛脱落。谢天谢地!
      
          9 月13日,体况稳定,耳、眼、四肢及肩带呈浅灰色,体重105 克。发育良好!
      
          9 月14日,进食量大增,体表黑区颜色变深,体重115.5 克。欢欣鼓舞!
      
          9 月15日,上午8 点,喂奶操作不当,误吸入气管,6 小时后,情况急转直下,
      长达10个小时,吃不进奶,叫不出声,还有抽搐,奄奄一息。赶紧输氧!
      
          9 月16日,零点30分,终于叫出声来,开始吃奶,转机出现。好样的绿地!
      
          9 月17日,食欲恢复,排便正常,体重上升,111.5 克。大难不死!
      
          9 月18日,耳缘、眼睑出现黑色,体重123.5 克。多可爱!
      
          9 月19日,所有的体毛黑区,均为黑色,爪子生长迅速,体重132.8 克。多漂
      亮!
      
          9 月20日,肺部发现杂音,食欲稍减,体重上升,135 克。赶快供氧!
      
          9 月21日,肺部仍有杂音,体重下降,126 克。挺住啊绿地!
      
          9 月22日,间歇供氧,食欲有所恢复,体重回升,132.5 克。又成功啦!
      
          9 月23日,食欲正常,供氧继续,体重153 克,首次超过初生体重。欣喜若狂!
      
          ……
      
          17个日日夜夜,无数个大悲大喜,出生入死,水里火里,也只有科学家的心脏
      才能担得起。
      
          可是,到了180 天,绿地终于“因吸入性肺炎及肺严重气肿及萎缩,造成呼吸
      困难,心跳加快,最后导致心力衰竭死亡。”
      
          绿地活了6 个月,刷新了全世界全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的记录,却没有成年。
      绿地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绿地也给后来刘维新创造的另一个世界第一提供了经验
      和教训。
      
          在随后的岁月里,在卧龙人的精心呵护中,白云成活了,成长了,成为卧龙人
      工繁育大熊猫的开国元勋。
      
          转眼就到了1999年,白云也当上了母亲,生下一个健康的小宝宝,为卧龙中心
      带来了圈养熊猫的子二代,也带来了三代同堂的喜庆。
      
          2000年是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丰收年。自1991年,白云、绿地的诞生,卧龙
      中心便一年年地喜得贵子,这一年是大丰收。人工繁育存活11只幼仔。而且,从这
      一年起,卧龙中心就迎来了大熊猫繁育的辉煌时代。
      
          这期间,王鹏彦也从美国回来了,张和民如虎添翼,他的小团队翅膀硬了,要
      鲲鹏展翅了!
      
          恰好这一年,我第一次去卧龙中心,第一次见到张和民,看上去一副书生气,
      说起话却快人快语,行动起来更是雷厉风行。
      
          我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我五个字:“以熊猫为本。”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