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的第一个问题:“珍珍是怎样来五一棚的?”
      
          张和民在采访中说:“1984年,3 月份,有天下午我们出去给熊猫搞定位。回
      到帐篷就发现后面跟着个熊猫。我们高兴坏了。因为在野外经常看到脚印、痕迹,
      很难看到熊猫。我们就把剩稀饭端出来给它吃。
      
          “它在离我们棚子四五米的地方,不靠近也不走。我们就给它拍照片。拍了不
      到一个卷,它就进了我们的储藏室,从帐篷的通风口伸出一个头来。后来,它就在
      那里面住下了。经常是白天出去晚上回来。我们估计它岁数不大,接近十岁。后来,
      我们就给它起名叫贝贝。”
      
          夏勒博士在书中说:“我在北京,王梦虎(当时国家林业部野生动物保护处处
      长)告诉我,五一棚人员为一头雌熊猫戴颈圈,为它取名贝贝。这个贝贝是何方神
      圣?当然就是珍珍。”
      
          张和民在采访中说:“夏勒说这是他们观察的那只叫珍珍的熊猫。但是贝贝只
      有十岁左右,珍珍已经有十七八岁。根本就不是。”
      
          胡锦矗在采访中说:“珍珍有两个虫牙。贝贝死时,我们去看过,就是珍珍。”
      
          张和民采访中说:“我们把贝贝麻醉了,一检查,牙齿是全的。而夏勒观察的
      珍珍左犬齿没有,还有几个牙也掉了。”
      
          我问的是珍珍,又扯出个贝贝,到底是有牙没牙,是十岁还是十七八岁,如今
      已死无对证。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不管是珍珍还是贝贝,我们谈论的都是1984年春
      天,来到五一棚的那只大熊猫。既然如此,我们姑且把珍珍和贝贝都视为这只熊猫。
      
          我的第二个问题:“珍珍该不该被赶走?”
      
          夏勒在书中说:“珍珍必须尽快离开营区。”
      
          张和民在采访中说:“我们想把它留下来,像英国研究黑猩猩的珍妮那样,和
      它建立一定的关系,近距离跟踪、观察、研究。”
      
          夏勒在书中说:“艾伦、肯恩和我一到五一棚,就立刻被飨以贝贝的故事,并
      被带去参观。凯依和我的帐篷里,床上有十五堆粪便。在贝贝玩耍的一个角落里,
      更有好大一个粪便堆;它咬掉了书桌的一个角。营地厨房里,他们指给我看它如何
      爬上碗橱,攫取一块重达二十五磅悬在梁上的猪肉;它在研究帐篷里,常倚着一堆
      柔软的竹子标本休息。”
      
          张和民在采访中说:“它白天走晚上来,它不伤害我们,我们也不伤害它,已
      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为什么一定要赶它走呢?”
      
          夏勒在书中说:“但是,珍珍已经变成一头危险的动物。它每天至少来营地一
      趟,吞下满满一盆粥,我们的生活都绕着它转。厨子要等到天亮才敢做早饭,因为
      害怕撞见它。我们出巡时必须鬼鬼祟祟,提高警觉,甚至携带小段的甘蔗,以防万
      一它攻击时,可以讨它欢心。”
      
          张和民在采访中说:“为了不让他们把贝贝弄走,我赶快跑到成都去,买了德
      国进口的钢板,背到五一棚,把专家们围起来,让熊猫自由一点。”
      
          夏勒在书中说:“它(指珍珍)信心十足的大步走进研究帐篷,好像它一辈子
      都住在那儿似的,科学家却在外面游荡。它还跑到我们公共的木屋,挖开我们的储
      藏窖,悠闲地享用里面的甘蔗。只有在它弯腰到洞的深处去取甘蔗,只露出屁股在
      地面时,才稍停进餐。我们占用半个房间,另一半归它,一团和气地分享炉火的光
      线。
      
          “它把肯恩从帐篷里赶出来,随即进去调查,好像那是它的权利似的,我们不
      过是一群未经允许就来到它家的入侵者。”
      
          胡锦矗在采访中说:“五一棚就是珍珍巢域的边缘地带,四月份它吃笋子都要
      到我们帐篷后头来吃。以后它偶尔来我们的帐篷,但是我和夏勒到贵州开会,张和
      民他们就用糖稀饭引它。这是错误的。我们如果在,就要把肉和吃的收好,不让它
      吃。因为我们是研究它的生态的,怎么能让它依赖人呢?你要驯化动物就可以这样
      去研究,保护就不行。尽量不要让人去介入。哪怕花很长的时间去了解它的真实的
      生活情况,也不要加以干预。”
      
          张和民在采访中说:“后来,潘文石老师把熊猫的小种群搞得很清楚,就因为
      他救了一只熊猫娇娇,娇娇就不怕人了,他们就近观察了娇娇的家族。现在,国际
      上都知道潘老师。要是当年不赶走贝贝,这个成果就应该是胡老师的。胡老师当时
      没意识到,错过了机会。”
      
          胡锦矗在采访中说:“那也可能。但是,那就把研究引向歧途了。我们是研究
      野外生态啊,不是研究人为干预下的大熊猫。你干预了,就是放大了的动物园。动
      物园的和野外的动物行为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我的第三个问题:“既然你们相持不下,珍珍是怎么被赶走的?”
      
          夏勒在书中说:“是我给赖炳辉(当时卧龙保护区的负责人)写信,我说珍珍
      极具危险性,可能对人造成严重伤害,它对五一棚的研究工作构成了干扰,野生熊
      猫变成了爱喝粥的营地宠物,五一棚有太多的观光客、新闻记者来看贝贝,已经从
      研究营变质为观光营。我信上还说,如果国际上得知五一棚发生的事,中国的国际
      形象将受到严重损害。”
      
          张和民在采访中说:“后来局里就给我们做工作,让我们赶走贝贝。我们说不
      行。四月底,国家林业部的王梦虎就下来了。赖书记就说,请王梦虎首长讲话。讲
      话就说,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是政治问题了,是对外开放的政治问题了。你们必
      须要它走,不走是不行的。就这么强行把珍珍搬到英雄沟去了。
      
          “可是,没三天,吃午饭的时候,它就回来了。哎呀,大家把碗筷一撂,就把
      肉啊饭啊全都喂给它吃啊,它一回来就坐到我们的火塘边,就看着我们。哎呀,黑
      不溜秋的,又瘦,我们就高兴地围着它转。英雄沟离五一棚有七八公里,隔着好几
      条沟,我们就不想让它走了,就想跟它在一起了。当时夏勒不在五一棚,但还在中
      国,他的助手马上就告诉他了。夏勒又跑回来,跟我们交涉,让我们把它搬走。我
      们说是它自己回来的,就不同意。
      
          “后来是一个新华社的记者搞了个内参,惊动了中央,还来了中央工作组。我
      和王鹏彦几个也被撤了职,不许沾熊猫的事。就只好让他们把珍珍抬走了。”
      
          夏勒在书中说:“9 月23日是珍珍的大日子,可惜我无法参与。挑夫用两根长
      杆挑着它的笼子,仿佛抬着皇后的轿子,抬它过皮条河,抵达密生竹林的山坡。它
      气愤地吼叫,企图抓所有它爪子抓得到的人,一个粗心的挑夫就被抓得直流血。它
      在距五一棚十英里外的地方被释放。”
      
          胡锦矗在采访中说:“我们给珍珍戴了无线电项圈,监测表明它一直朝五一棚
      方向移动。三十九天后,它穿过了茂密的原始森林,终于又回到了它原先的家园。
      这次回来后,它不再来五一棚。但由于年老体衰,又经过两次长途跋涉,它终于经
      不起折腾,死在自己的家园里,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珍珍的离去终于为这一段公案告一段落。
      
          张和民因珍珍一案被撤职后,去美国读书。王鹏彦也去成都读研,后来又去美
      国读书。张贵权等几个“初生牛犊”也都离开了大熊猫研究观察站,去研究别的动
      物,或是搞宣传摄影。五一棚的几个敢想敢干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学生就这样分崩
      离析。
      
          与此同时,胡锦矗和夏勒在唐家河大熊猫保护区的研究,也有了意外的收获。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