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就在宋文骢为歼8 新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而工作的时候,细心的读者可能会
      发现一个问题:宋文骢在新机批准立项之后,他已经35岁了——难道,他真像“文
      革”中8 个样板戏中的主人公,要做一个身单影只的苦行僧么?难道他真要等到歼
      8 新机上天之后,才开始考虑个人问题么?
      
          任何人采访宋文骢,他都绝口不谈他个人私事,更休想听他讲自己的罗曼史。
      似乎他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老仙翁,除了造飞机,他再没其他话题。
      
          他能跟你讲什么呢?他没有罗曼史。
      
          他们那代人,读初中、髙中时,男女同学之间保守得很,甚至还有些封建,更
      没有什么“早恋”一说;后来他参加了游击队,四处颠沛流离,哪里有条件谈恋爱
      ;他20岁离开家乡,从云南来到东北,先进航校当学生,后到部队修飞机,战争期
      间他不可能有时间来谈恋爱;后来上了哈军工,当时哈军工规定学生不能谈恋爱,
      发现谈恋一律处分。到了工厂和研究所,他不分白天晚上都钻进了图纸资料堆,钻
      进了东风113 和米格21的肚子里,哪里有时间来谈情说爱!
      
          等他有一天从飞机肚子里钻出来,揉揉眼睛,抬头望望天空,才猛然发现天空
      中还有五彩的云霞,云霞里还有自由飞翔的鸟儿,鸟儿们还成双成对地唱着悠扬婉
      转的歌!等他有一天拿着搪瓷碗上单身食堂时,才突然发现同学和战友们的孩子,
      三三两两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校时,他才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己已经三
      十多岁了,早就到了该成家的时候了呀!
      
          然而,这只是笔者想象中的情形。
      
          为了写本文,笔者查看了宋文骢和他爱人张懿的档案。
      
          档案里有一页发黄的《结婚登记表》。上面简单地写着爱人张懿的基本情况:
      
          张懿,1939年1 月23日生。江苏南通县人。家庭出身银行职员。抗日战争时随
      父母到重庆躲避战乱,丨944 年就读于重庆南山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父母返
      回上海;1956年9 月考上西安航空学院,所学专业是飞机结构设计;1961年7 月毕
      业分配到601 所工作。解放后,父亲张岗在上海缝纫机厂当会计,母亲陈桂征在学
      校任教师。
      
          登记表中“两人如何认识,是否自愿”一栏填到:1962年相识,自愿结婚。
      
          也就是说,宋文骢登记结婚时已经整整35岁了。
      
          “如果用文字来形容张懿,‘温文尔雅,端庄贤淑’几个字最准确。年轻时的
      张懿,既有上海姑娘的风度,又有知识女性的气质,还在全所文艺晚会上登台独唱
      歌曲。当时宋总和张懿虽不在一个研究室,但张懿是搞前机身结构设计的,工作上
      肯定会有接触。那时,同志间虽说只讲‘革命友谊’,但两个未婚的年轻人在一起,
      气质性格相投,‘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最终牵手,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当年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如是说。
      
          据说,宋文聰和张懿相处已经两三年了,觉得应该成个家了。可那时,凡党员、
      干部、军人,甚至搞国防工业的职工,要想结婚,还得向组织申请,由组织审査批
      准后才能去扯结婚证。当宋义骢写报告去闷姐织申请,要和张懿结婚时,意外的事
      情却发生了——组织上不同意他和张懿结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