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012年11月18日早6 时,天刚亮,休息还不足四个小时的罗阳,早早起来,不
      停地打电话,那种急切的口气,就连与他房间相邻的欧阳润根,都能隐隐约约地听
      到,电话的内容都是为准备上航母辽宁舰协调各种问题。
      
          本来,一些事情可以由其他工作人员来做,可歼-15 首次着舰起降训练,成为
      大家的关注焦点,谁都想上舰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舰上突然间增加了七十
      多人,有总装和海军的首长,还有相关媒体的记者,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只给沈飞
      集团一个上舰指数。罗阳不可能带上其他工作人员。与歼-15 飞行所有的相关数据,
      相关问题,只能由他一个人来现场解决。
      
          作为歼-15 研制现场的总指挥,罗阳深感责任之大,责任之重。
      
          用过早餐,罗阳又一次向欧阳润根询问了歼-15 飞机的状态和保障情况,进一
      步理清了头绪。随后,刻不容缓地去沈飞集团的上级部门,中航工业林左鸣董事长、
      李玉海副总经理的房间,汇报工作,协调事务。上午9 时,三人从驻地一同乘车出
      发,15分钟过后,登上了等候他们的直升机,经过5 分钟的准备,直升机拔地而起,
      飞入蔚蓝的大海,飞向罗阳日夜牵挂的辽宁舰。
      
          即使如此的忙碌,细心和善于关心别人的罗阳,没有空手赶赴辽宁舰,除了他
      应带的行李,他还捎上了90斤水果。舰上不同于陆地,补给有严格的限制,不是想
      吃什么就有什么,尤其是水果。他要捎去一片心意,慰问那些把心血都浇灌给歼-15
      的功臣们。
      
          茫茫的大海上,直升机大约飞行了40分钟,罗阳终于看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辽
      宁舰。从高空俯视,巨大的航母,是那样的渺小,小得像儿童手里的玩具。尽管罗
      阳是个安稳严谨低调的人,内心也会泛起波澜。动能强劲的歼-15 ,在这么狭窄的
      空间起降,即使有牢固的拦阻索,瞬间停稳,也是危机四伏。虽然从理论上已经没
      有任何问题,在基地的反复试飞中,性能已经得到了准确的确认,算得上是万无一
      失了。可是,从高空看下去,眼睛的误差,依然让他涌出了担忧。小如邮票的舰船,
      容得下呼啸而下的战机吗?
      
          这位天天和歼-15 打交道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也感到了心惊肉跳。他无法想象,
      驾驭歼-15 的飞行员,会以怎样的心态精准着舰。
      
          直升机缓缓地降下,辽宁舰由渺小变得庞大了。走下直升机,罗阳见到了沈飞
      集团的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他的老搭档谢根华。谢书记作为沈飞的代表,已经在
      舰上工作10天了。这次,罗阳提前结束珠海航展,就是来接替谢书记。这次歼-15
      着舰试验,会有许多数据和预案,需要记录和处理,关键时刻,不允许研制现场的
      总指挥不在现场。
      
          两个人交接不到1 个小时,包括飞行的情况、相关要求和任务、舰上的房间等
      等。怕罗阳对舰上的环境不熟悉,谢书记把何时何地召开航空例会和指挥部例会,
      从舰上如何拨打地方固定电话,舰上参试领导和同志们的房间号和电话号……以及
      开水房、餐厅、卫生间、洗澡间的位置,统统都告诉了罗阳。自然,也包括舰上的
      医院,在第6 甲板上的601414舱,有15名医生,负责舰上人员的医疗保健,身体不
      舒服了,可以去。
      
          没想到,这些琐碎的告知,竟成为他们这对搭档最后的交谈。
      
          除了工作,罗阳对其他琐事都没怎么在意,他一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良好,自
      然也没在意舰上的医院。只有一件事,罗阳与平时的表现大不一样,那就是对谢书
      记拍摄一些照片的提议,出乎意料地答应下来。
      
          罗阳向来低调,虽然他是摄影爱好者,也拍过许多照片,也创作了许多让人交
      口称赞的优秀摄影作品,可是,他却不喜欢别人把他装进镜头里。一方面保密的工
      作性质,决定了他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他沉静安稳、不图名利的性格使然。
      沈飞开重要的工作会议,还有庆功、表彰、走访等活动,他总是躲着宣传部的镜头,
      把画面让给功臣,让给专家,让给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所以,在沈飞找罗阳的照
      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知为什么,这一次,罗阳居然同意拍照。谢书记把飞机的设计单位,沈阳601
      所的摄影师请了过来。与舰上所有和歼-15 相关的同志合了影,罗阳自己也在辽宁
      舰上留下了好几张珍贵的镜头。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罗阳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图片。也许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
      排,故意让他把最后的光彩留给人间。
      
          交代过这一切,谢书记搭乘刚才降落下的直升机,返回到海军某基地。
      
          考验歼-15 的关键时刻就要到了,罗阳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11月19日至11月22日,这四天,罗阳满负荷的忙碌,舰上的人有目共睹。
      
          然而,自从接受了生产歼-15 的任务,罗阳哪一天不是这样忙?从发图到研制,
      从生产到组装,从下线到成功试飞,不到3 年,走完了同等机型发达国家18年也走
      不完的路,那是用生命拼搏出来的。
      
          虽然说,我们的歼-15 从战机的性能,作战半径,雷达与火控系统,已经接近
      和达到世界上先进舰载机的水平。
      
          可是,从1912年5 月2 日,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第一个从航行中的战舰上起
      飞,我们的舰载机的发展史,整整晚了一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太平洋
      岛屿争夺战,无论日本偷袭珍珠港,还是美军反击,决战中途岛,舰载机的作用,
      直接决定着战场的胜负。而我们,只能当改变世界格局的看客。
      
          虽然我们争取到了难得的和平发展的机会,但和平不会赐给弱者。这一点,我
      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阿马岛战争,到1991年之后的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有阿富汗、利比亚,美国可以利用舰载机,肆无忌惮
      地攻击。
      
          全世界航母上的舰载机1250架,美国就超过了1000架,其次才是俄罗斯、英国
      和法国,而我们才刚刚填补了一项空白。
      
          当我的航母“辽宁舰”首次试航时,美国媒体断言,中国的舰载机至少两年后
      才能上舰,没有舰载机的航母,不过是个靶子。如今,我们的歼-15 ,马上就要着
      舰了,用不着任何语言,事实说明了一切。美国有F-1 (大黄蜂),俄罗斯有苏-33
      ,英国有“鹞式”,法国有“阵风”,我们有同样为四代机的歼-15. 这就是中国速
      度。
      
          可这个速度,需要的是和生命赛跑。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恒定的,罗阳只能从自己的身体里,从他带领的
      歼-15 “飞鲨”团队中榨取更多的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阳,这位驰骋在第二战场上,没有军衔的将军,正在用
      时间,打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他的敌人是时间,他的战友也是时间,只有跑赢了时
      间,才能打胜他内心的战争。
      
          作为研制现场的总指挥,无论从企业几近于军事化管理的模式上来说,还是单
      纯的管理人数上来说,罗阳就是个将军,整个沈飞集团,还有部分沈阳601 飞机设
      计所的员工,加在一起,两路大军,万余人的队伍,都在他麾下听命。那么,歼-15
      “飞鲨”研制团队,是他的参谋部和智囊团,甚至是冲锋队。
      
          然而,登上了航母辽宁舰,罗阳身后的千军万马都没有了用武之地。辽宁舰即
      使再大,也是有限的空间。受条件的制约,这些团队成员不可能出现在他身边,从
      某种程度上讲,此时的罗阳,几乎是“孤军作战”了。
      
          航母孤独地漂泊在大海上,所有的问题都靠他一个人解决,所有的数据,都靠
      他一个人提供,所有的疑问都需要他一个人解答。歼-15 首次着舰试飞前,所有的
      问题都要清理成零。他深知,航空是靠鲜血和生命训练出来的,宁可自己扒掉一层
      皮,也不能出任何纰漏。
      
          千根针,万根线,都压到罗阳一个人身上,不知他是怎样承受的。
      
          罗阳已经乘鹤西去,至于那几天他是怎样的忙,怎样的累,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已经被他带到了天国,我们无法破解,也无从知晓了。我们所面对的,只有罗阳遗
      像上那副谦和而又永恒的微笑。
      
          那四天,只有零零散散的碎片,永恒地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碎片一:海风在刮,海浪在涌。一架架歼-15 从天空掠过,俯冲向辽宁舰,触
      舰复飞,触舰复飞。罗阳站在舰岛上,仔细观看每架飞机在触舰那一瞬间的飞行状
      态。要知道,行进中的航母,飞行甲板在浪涌的作用下,会上下起伏,左右摇摆,
      前后漂移。许多数据和参数都要随之变化。
      
          罗阳左手掐着记录本,右手握着笔,一笔一笔地记录着。
      
          冬天的大海,比岸上还要湿冷,凛冽的海风吹僵了他的手,他还在坚守。
      
          歼-15 在罗阳的身旁,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排山倒海般的气流,吹得他弓紧
      身子,才能立得住身子。头上的棉帽子,没法戴了,除非他再生出两只胳膊,才能
      捂得住劲风的狂吹。即使是系严了扣子,也会被劲风掠下,吹进海里。更何况,他
      手里还拿着笔和一个小本子,无暇顾及棉帽子。
      
          罗阳索性把棉帽子揣在了衣兜里。
      
          他的头发在凌乱地飞舞,寒风无孔不入地灌进他的身体。他冻得打着哆嗦,却
      还挺立在那里。因为,训练还没有结束,他必须在最前沿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手里
      拿着的小本子,记满了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的数字与符号,像看宝贝一样,开会
      时带着,吃饭时也揣在兜里。
      
          碎片二:谢根华书记无意中提到,舰上留给沈飞集团的030207工作舱,紧临着
      下锚的舱位。训练中的航母,经常起锚抛锚。想一想吧,能把巨大的航母固定住的
      锚,该有多么大吧。谢书记和舰上的官兵闲谈时得知,一个班的战士,居然拉不动
      舰上的一根锚。每一次起锚落锚,卷扬机巨大的轰鸣,震耳欲聋。
      
          白天,在歼-15 旁,罗阳承受着飞机的轰鸣;晚上,他在休息的舱里还要承受
      锚起锚落的震颤。罗阳那颗疲劳的心脏,承受着反反复复的震颤。
      
          若不是谢书记亲身感受过巨大噪音的煎熬,有谁能体会得到那种痛苦呢?
      
          可是,罗阳又是个不肯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不可能因此而到别人的舱房,更不
      可能提出更换舱房。
      
          碎片三:罗阳太专注于歼-15 的触舰复飞训练,只要训练不停,哪怕是午饭时
      间,他也不会离开舰岛。即使是歼-15 飞走了,他还要和舰上的相关人员交流,思
      索如何改进飞机性能。
      
          舰上食堂,有一种特殊的规定,只要错过饭时,就不再提供伙食,除非提出申
      请,才可以再加小灶。而飞行训练,往往选择在中午,加上罗阳还有许多问题要问,
      要交流,总是错过午餐。
      
          不想麻烦人的罗阳,不可能去食堂打扰已经休息了的炊事员。好在,有一些凉
      的猪爪、咸菜、面包、糕点在他的舱里,才不至于让他挨饿。有时,饿久了,难免
      多吃点儿。
      
          然而,就是这些凉的食物,给罗阳赢弱的心脏,增加了新的负担。
      
          医学专家说,暴饮暴食,或者冬季吃生冷食物,亦是诱发心源性心脏病的一项
      原因。
      
          碎片四:11月22日晚7 时许,北风凛冽,涛声阵阵,雪花在灯光中飞舞。人们
      纷纷走上甲板,仰望着看不见的夜空,蹙起了眉头。他们担忧着天气,因为第二天
      就是着舰飞行的日子,没有好的天气怎能行?临战前夜,大家都有些紧张。
      
          罗阳对此却不担心,一方面,他相信预报;另一方面,他经历过陆上多种气候
      条件的试飞,他有自信心。他没有上甲板,一个人走到航母中部的机库里,脚步匆
      匆地行走着。机库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他绕着四周,一圈一圈数着脚步。他在丈
      量着机库的大小,思考着怎么才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装纳更多的战机。
      
          机库的钢铁墙壁上,印有几行大字:满负荷运转,超极限爆发,忘我式拼搏。
      罗阳很喜欢这几句标语,因为,这也是他内心的写照,每逢走到这里,他不由自主
      地慢下来,品味着简单话语中深藏着的内涵。
      
          军事装备的更新,快得容不得你停顿一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真理,时
      不我待,不拼命,怎么能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