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12年11月23日,天遂人意,雪住了,一抹红霞印在东方,没过多久,一轮红
      日跃出渤海。
      
          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天,考验歼-15 “飞鲨”团队的时刻就要到了。
      
          海风在刮,海浪在涌,飞行甲板在浪涌的作用下,会上下起伏,左右摇摆,前
      后漂移。在茫茫大海上,飞行员从高空看航母,仅像一枚飘浮的树叶,这疾风电闪
      的着舰瞬间,所蕴含的风险、难度,无法用任何语言描述。所以,选拔飞行员,堪
      比选拔航天员,需要他们过硬的技术。所以,制造歼-15 战机,每一朵焊花,都不
      能有丝毫的误差。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没有完美的飞机,哪有完美的飞行?就像自己的孩子第
      一次走路。罗阳比别人更渴望,更期盼,甚至更焦虑。
      
          早晨6 点钟,天还没亮,罗阳便早早地起床,观察气象与海况,与大家一起为
      歼-15 首次着舰作准备。
      
          上午8 时30分,罗阳登上舰岛三层。在这里,他将迎来他的掌上明珠,歼-15
      战机。
      
          9 时03分,罗阳最牵挂的时刻终于来了。这一次,歼-15 战机不再做蜻蜓点水
      式的触舰复飞,而是首次真实的着舰。
      
          辽宁舰紧张而有序。
      
          蔚蓝的天空,一架编号“522 ”的米黄色歼-15 战机飞临辽宁舰上空。罗阳擦
      净了眼镜片,为了让自己更加清晰地看到他的孩子,怎样扑进母亲的怀抱。他仰着
      头,紧盯着战机,眼睛都舍不得眨,嘴里默默地念叨着:大转弯!放起落架!放尾
      钩!
      
          500 米,300 米,200 米,飞机越飞越低。歼-15 在飞行员的操控下,降低高
      度,调整姿态,瞄准航母,以260 千米的时速俯冲下来,电闪雷鸣般地呼啸而落,
      发动机的轰鸣声,撕破了周围的空气,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撞击着每一个人的身体。
      
          起落架轻触甲板,“嘭”的一声,战机的尾钩精确地咬住第二道拦阻索,一道
      着陆胎痕深深地刻在了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上。历经惊心动魄的2 秒钟,滑行不足50
      米,战机戛然而止。
      
          从歼-15 出现在辽宁舰的上空,到完美的着舰,仅仅经历5 分钟,几十吨的战
      机,从一只出山的猛虎变成了乖巧的孩子。
      
          拦阻索在颤动,罗阳的心弦也跟随着颤动。尽管早已经胸有成竹,尽管模拟着
      舰实验毫无悬念。可是,那种期待,那种紧张,那种担心,一起挤压向他的心脏。
      
          世界公认的舰载机的发展史,是用飞行员的鲜血写就的。
      
          身处波谲云诡的大海上,舰载机起飞着舰的条件和环境十分苛刻和复杂。从使
      用航母至今,美国舰载机飞行员已死亡千余人。因此,美国人认为,航母舰载机飞
      行员比航天员更难培养。
      
          我们国家不允许我们挥霍飞行员的生命,不允许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我们只
      能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多余的研发费用,我们必
      须在刀尖上完成最完美的舞蹈。
      
          毕竟我们是踩着他们的脚印,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失败与成功,有时只差一步。罗阳的使命,就是消灭这一步。
      
          罗阳和他的“飞鲨”团队始终奉行着,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飞行员的
      生命,再沉也要挺住。
      
          首次着舰的成败,关乎着国家的荣誉,海疆的安危,和大国的担当,罗阳的肩
      上承载的是国家的责任和支持着国家说话权的实力。这一刻,就是要明确地告诉全
      世界,这就是实力,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虽说罗阳有强健的体魄,这么多的责任和压力叠加在一起,他的心脏还剩下多
      少空间?
      
          “522 ”号米黄色歼-15 战机,干净利索地着舰了,停歇片刻,而又优美潇洒
      地滑行着,折叠起鸟儿一般的翅膀。
      
          整个辽宁舰沸腾了,对于我国航空工业来说,这一刻意义非凡,对我国航母形
      成战斗力来说,这是个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大家怎能不高兴,怎能不狂欢,他们都
      沉浸在了欢乐的海洋中。互相击掌,相互拥抱,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焦虑,内心的
      煎熬。
      
          罗阳虽然高兴,却很沉静,他眼里滑落的都是问题,他需要的是数据,需要的
      是这一次的飞行状态,需要的是飞行员对操控的感觉。这些对于完善歼-15 至关重
      要,务实的罗阳,永远不会选择狂欢,他需要的是理l 生,思考的是忧患。
      
          这一刻,他最想知道的是飞行员的感觉。因为舰载机在钩住拦阻索的瞬间,飞
      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对颈椎、腰椎和脊柱都会产生影响。由于惯性,血液还会
      加速向头部涌去,飞行员眼前会出现“红视”现象……毕竟,歼-15 是由人来驾驶,
      了解飞行员的感觉,是第一要务。
      
          他必须第一时间和飞行员,和机务人员交流。直至飞行员把感觉良好的信息传
      递出来,罗阳总算是松了口气。
      
          “522 ”号歼-15 战机,在舰上引导员接力引导下,滑行至起飞位。止动轮挡、
      喷气飞流板升起,飞行员将油门推至加力状态,淡蓝色的尾焰呼呼作响,整个甲板
      都随之颤起。罗阳的心房又一次震颤起来,又一次忍受着巨大的轰鸣,睁大眼睛,
      搜寻着起飞那一刻所有的细节。
      
          随着起飞的命令下达,只听“砰”的一声,止动轮挡释放,飞机全速冲向舰艏
      滑跃甲板,转瞬间再次腾空而起。
      
          战机优美地翱翔在蓝天上。
      
          50分钟后,第二架歼-15 呼啸着俯冲而下,又是一次完美着舰。
      
          2012年11月24日,歼-15 和辽宁舰默契地配合着,又有三名飞行员相继从容着
      舰,随后又滑跃起飞,一次又一次完美的联合演练。
      
          这场天地之合、震撼人心的钢铁大戏,作为“飞鲨之父”的罗阳,是真正的幕
      后总导演啊,是他将两者紧紧融合在一起。这美丽而雄健的一跃,实现了中国航空
      工业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整个辽宁舰完全沉浸在亢奋的状态。
      
          没人再敢说辽宁舰是纸老虎,歼-15 的成功着舰,已经宣誓了中国航母具备了
      形成作战能力的条件。中国有能力走向海洋,维护世界和平。
      
          只有罗阳,在欢乐中保持着冷静与质疑,他五次来到舰载机的机舱,详细研究
      今后歼-15 到航母上服役后,维修、拖动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他的眼光,始终凝
      视未来,凝视忧患,他在思考未来的预案。
      
          几秒钟,歼-15 完美地着舰,拦阻钩天衣无缝地挂住拦阻索,战机戛然而止,
      随后,机翼像鸟儿一样,优美地收回了飞翔的翅膀。拦阻,折翼,这两个看似简单
      的动作,却是舰载机最重要的性能。拦阻,能用最短的距离,让战机停稳。折翼,
      能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更多的战机。
      
          能让两种技术趋于完善无缺,淋漓尽致发挥作用,付出的心血,只有走过来的
      人,才知道其中的甘苦。研制航母舰载战斗机,我们是一张白纸,从零起步,核心
      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关键技术外国人根本不卖给我们。罗阳在攻坚动员会
      上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我们中国人同样能干成,我们能突破这个技术壁垒,而
      且还能干得更好!
      
          拦阻钩,一个平平实实,其貌不扬的铁家伙。却是舰载机拦阻系统的关键部位,
      也是生产过程中最难攻克的技术。装在战机上,它不动声色地贴在战机的下腹,只
      有用时,才瞬间垂下,死死地抓住拦阻索,一举定乾坤。貌似简单的一抓一停,却
      暗藏着许多玄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百年来,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美国,在飞
      机着舰时,冲出短短的跑道,成了不可逾越的技术瓶颈,数千架战机,为此折戟沉
      沙,数以千计的飞行员陨命大海。
      
          我们国家基础差,经不起失败,我们的舰载机必须一举成功。
      
          拦阻钩对部件性能要求非常高,由于拦阻钩焊缝比较多,焊接之后,变形量比
      较大,就不是那么好钩拦阻索,“飞鲨”团队的设计一度无法用传统飞机制造的焊
      接工艺来实现。
      
          为了让拦阻钩达到设计要求,罗阳可谓是煞费苦心。这个拦阻钩,曾拦阻了沈
      飞好几个月。想一想,我们一个月要追人家一年呢,可这一个部件,就是几个月,
      罗阳怎能熬得起,嘴上起了火泡。我们的生产设备,没有那么先进,把误差消灭在
      一微米范围内,难度极大,可就这么一点的误差,也许就会付出国家巨大的财富和
      飞行员宝贵的生命。
      
          罗阳从改变工作人员的思维习惯人手,不断地灌输必须改变我们传统文化中的
      允许模糊的概念,钉是钉铆是铆,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责任,我们都是国
      家这部大机器的一个零件,国家腾飞的翅膀,能不能自由翱翔,我们是匹夫有责。
      他并不回避谈论欧洲某些国家的人对待工作严谨,仔细和责任,并直言不讳地告诉
      大家,人家有优点,我们就应该学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罗阳开始一道一道地把关,一个一个地攻克难题,从设计、材料、制造、使用、
      维护等环节,一个一个地追问,哪怕最细微的环节,也绝不放过,追得大家都快崩
      溃了,可他依旧不依不饶。他拿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为例,不过是忽视了
      “O 圈”的橡胶带,最终陨梦太空。
      
          大家知道,罗阳虽然是个闷葫芦,却有一股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儿,拿那次
      “砂纸事件”为例,他总是在质量问题上不依不饶。那次,他询问一起质量问题查
      处的进展情况。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包括23个直接影响因素。当时,上级调查组已
      形成了原因的调查结论。可是,他对结论依然不放心,耐心地从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逐个细节询问,直至询问到完全可以忽略的环节——砂纸。
      
          罗阳详细询问了使用的砂纸规格牌号在设计技术规范、工艺施工规范中是否有
      明确规定,砂纸的采购、收发、保管执行情况如何,工人的领取、使用是否符合规
      定等一系列问题。砂纸的作用是在产品加工后对表面进行轻微打磨,属于消耗性器
      材,更主要的是,在前期的调查分析过程中已经排除了砂纸的影响,所以,在材料
      管理这一部分关注了装机器材,忽略了砂纸。
      
          罗阳是一个谦逊的人,不愿意严厉地批评人,总是和风细雨地说,每一起质量
      问题既是教训,也是财富,航空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有很多是从一次一次的失
      败和问题中吸取了教训。所以出现质量问题后一定要对产品实现的全流程进行梳理,
      找出全部的影响因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可能的原因,这样才能彻底解决
      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罗阳让相关的处室领导写检查,分析一下出问题的原因。大家
      以为,写检查不过是走过场,交卷便大吉了,谁能认真看?结果,罗阳不仅看了,
      还发现有三个处长写的检查一模一样。他把三个处长找来,追问着是谁抄了谁。结
      果,两个处长受到了降级处分。罗阳说,航空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生命的责任,处
      分的是对生命的态度,态度不端正,麻痹的思想就不会克服。
      
          砂纸虽小,可管理问题是大,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有纰漏,丝毫也不行。
      
          罗阳以砂纸的事情,举一反三,对所有消耗性器材进行清查整改,强调要在完
      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培训,强化对执行过程的
      检查考核。
      
          以“砂纸事件”为由,罗阳还在公司开展提高全员岗位履职能力专项活动,对
      每一个岗位都有严格规定,必须回答清四个问题:一是干什么?二是依据什么干?
      三是干到什么程度?四是承担什么责任?问题清楚了,工作的思路才会清晰。
      
          砂纸是一件小事,罗阳都不肯放松,何况,拦阻钩是件大事呢,大家都感觉到
      了“压力山大”。
      
          罗阳紧锁着眉头,反复强调,不就是个钩子吗?人家有办法解决,我就不信,
      就难住我们了。他和大家一起,把可能影响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所有因素一项一项
      地列出,精度、尺度、配合关系等等,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断调整思路和主攻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难关没有难住“飞鲨”团队,设计人员和制造人员一同攻关,
      才最终将设计与生产企业的焊接技术进行了巨大改进和提升,而歼-15 的这项关键
      技术才被突破。至于如何克难攻关,涉及技术机密,笔者无从得知。
      
          难题解决了,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卸下了沉重的负担。罗阳指着拦阻钩,拍
      拍项目负责人的肩膀说,这个小东西没问题了吧,只要我们摸准了它的脾气,它就
      会听我们的。
      
          折叠翼,顾名思义,就是战机把翅膀叠起来。许多年前,我们认为,只有空中
      翱翔的大鸟才能做到。然而,仿生学让智慧的人类得到更多的灵感,作为第四代战
      机的舰载机,不仅具备鸟的自由度,还具备了鸟翼折叠的本事。
      
          战机,最占用空间的地方,就是翅膀。一艘航母,多容纳一架战机,就是多一
      分战斗力,突破折叠机翼这道技术难关,就是增添了我们国防的力量。
      
          可是,折叠的机翼,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折叠,燃油、液压、操控各个系统都要
      通过折叠部分,无论机翼怎么折叠,折叠多少次,这些系统都要正常工作,都要毫
      发无损。因此,内部的结构特别复杂,技术难度非常大。
      
          罗阳亲自点将,组建了折叠机翼研制攻关团队,进行技术突破和项目推进。他
      每天都要到工作现场,手里总是拿着两个本子,一个是所有攻坚项目进度表,另一
      个是密密麻麻的计算数据和他对技术难题的解决设想。大家说:罗总是一手拿着催
      账单,一手拿着锦囊妙计。
      
          罗阳常把大家叫到他那儿研究技术问题。只要听到“罗总请你到他办公室去”,
      大家总是又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罗阳每次肯定会提出大家意想不到、答不上来的
      问题,兴奋的是罗总每次都能给大家打开思路。
      
          在罗总带领下,折叠翼研制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零部件做了一套又一套,一
      次次地从头做起,拔掉一颗颗技术“钉子”。中国人终于为自己的舰载机插上了收
      放自如的灵活翅膀!
      
          罗阳总是这样,把“真抓实干”当成座右铭,把“超前谋划、精心准备、靠前
      指挥”当成行动纲领,奉行“亲自抓、亲手干”的原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
      头履责。
      
          清晨起床后,罗阳总是先来到施工现场,再去办公室。当他沉浸在工作状态时,
      办公楼里打扫卫生的工勤人员才刚刚上班,总是对他带进楼里的泥脚印疑惑不已,
      直至故意提前早来,才捉住了他的身影。
      
          罗阳把沈飞的400 多个处室、分厂、车间,甚至每个班组都装在了心中,员工
      们经常莫名其妙地收到不寻常的待遇,那便是生产津贴,他总是在幕后悄悄地考核,
      哪怕深夜,他也愿意亲临现场看一下。他说,无论是部长还是职员,无论是厂长还
      是班长,他们不仅承担着生产任务的压力,安全、保密、管理等方面的压力也很大,
      我们不能只是在出问题时进行处罚,更应该给他们相应的待遇激励他们做好工作,
      谁的责任大、谁的压力大,就应该多劳多得,必须体现出“责、权、利”对等的原
      则。
      
          有时,部件未达到合格测试指标,制约了装配时间节点,罗阳总是亲临现场,
      认真核查测试参数,时而蹙眉深思,时而浅语询问,时而侧头聆听,共同分析解决
      问题的方法。那种亲和,低调,与商量的语气,经常让员工误以为来的是位专业设
      计人员,并非他们的老总。直至陪他来的厂长介绍出他的身份。
      
          罗阳经常让一线的员工感到尴尬,员工没有认出他,他却道出了员工的姓名,
      还有获得的奖励。也难怪,几万人的大公司,知道老总的名字,没见过老总的人多
      着呢,加上罗阳反对在沈飞的内部电视台上露面,经常躲着摄像机,没人认出他,
      也属于正常。更重要的原因,大家想不到,老总能亲自下到生产的第一线。因为,
      他轻车简行,带着问题到生产一线时,从来没有前呼后拥,从来没有摆过架子,他
      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谁能想到高高在上的总经理,是他们身边经常走过的人。
      
          对于那些在技术攻关作出贡献的一线员工,罗阳总是念念不忘,亲自把奖牌挂
      到他们的脖子上,贡献再大一些的,授予功勋员工。奖罚分明,功过清晰,成为罗
      阳鲜明的工作特点。
      
          也正是因为罗阳这种精神的激励了整个团队,从而成就了歼-15 在我国首艘航
      母上的优异表现。
      
          罗阳,你和你的“飞鲨”团队,终于把梦想印在了祖国的蓝天。一架架具有中
      国自主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5 舰载多用途战斗机,自由地翱翔在祖国的
      海空。
      
          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