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我就要结束对李副主任采访的时候,他又不经意地说出了一件更加让人不敢
      相信的事——楼里有一位正在搞生物试验的中学生,在家里养了100 多只蚕,为了
      不让蚕宝宝断炊挨饿,他不得不提出了需要桑叶的分外请求。后勤保障组的工作人
      员听到以后,二话没说,就派人去辖区里寻找桑树,好不容易找到了,又每天派人
      登着梯子采摘到桑叶,送到小同学的手里。
      
          这真是如一位被隔离的居民所说:。“在后勤保障上,我们想到的政府都想到
      了;我们没想到的政府也想到了。”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大家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
      个词汇——“全心全意”,真不知道还有没有比后勤保障组的工作更加全心全意的。
      
          下面,我还想向读者介绍3 位被隔离居民的代表。
      
          第一,说说上面提到过的花甲老人——杜教授。此人就是开始不理解、想不通,
      后来一步步转变为积极配合隔离工作的。其中一度他为了考验一下办事处工作人员
      的真心诚意,竟然通过热线电话提出自己想吃一种叫做“自来红”的月饼,后勤保
      障组又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想不到的是跑了许多超市和食品店都没有买到,有
      的年轻售货员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按道理这种情况就完全可以婉言回绝杜教授了,
      他们却不肯放弃地提出:“您能不能再给提供一些线索,我们继续去买。”在杜教
      授提供的线索引导下,后勤保障组终于在一个位置很偏僻的小食品店里买到了古老
      的、几乎绝迹的“自来红”月饼。当杜教授拿到月饼的时候,心里完全被感动了,
      他认为这是“政府花费大力、拿出大钱,给老百姓办健康。”从此,他彻底打消了
      不理解、不信任、不服气的消极态度。说来也巧,就在杜教授吃到“自来红”月饼
      的当天夜晚,他的一位亲戚从加拿大打来电话,说已经从网上看到杜教授所住的楼
      被隔离的消息,问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准备尽快从国外捎回来。杜教授坚定的回答
      是:“我很感谢。你们的情我心领了,但是真的什么也不需要。办事处想得很周到,
      关心得很好。一句话,政府是负责任的。你们完全可以放心了!”
      
          第二,说说中学的梁老师。此人被隔离以后惟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新买的小汽
      车。由于楼前的地方窄小拥挤,他就每天都把小汽车存放在附近的一家证券行门口
      ;开始的时候,梁老师说什么也要到大街上的证券行前看看车。于是,在楼的大门
      口发生了这样一幕——梁老师:“同志,我要出去一下。”
      
          保安员:“对不起,不可以。”
      
          梁老师:“今天你是可以我要出去,不可以我也要出去。”
      
          保安员:“这是隔离期间的严格规定,楼里的任何人也不能出去。”
      
          梁老师:“我出去看看汽车,马上就回来。”
      
          保安员:“那也不可以。”
      
          梁老师:“我有正当的理由,而且非常急迫。”
      
          保安员:“什么理由?”梁老师:“我新买的小汽车放在胡同口的证券行,十
      几天不见不放心。”
      
          保安员:“那也不能出去。”
      
          梁老师:“我不出去,小汽车真丢了,你们负责不负责?”
      
          保安员:“我们当然不负责。”
      
          梁老师:“政府怎么能这样呢?”
      
          保安员:“我们不管。”
      
          梁老师:“为什么不管?”
      
          保安员:“那是你的车,我们没有这个职贡。”
      
          梁老师火了:“你说什么?再说一句!”
      
          保安员:“车是你的,我们管不着嘛。”
      
          梁老师:“你们管不着?你敢说你们管不着?”
      
          保安员:“就是管不着。”
      
          梁老师大声喊着:“告诉你,不错,车是我的,本来我可以去管,可是因为隔
      离,现在管不了了。谁让隔离的?你们。那你们就得负责替我管好汽车。如果车出
      了什么问题,我就要求你们赔偿。”
      
          保安员不吭声了。
      
          办事处的领导知道以后,赶快从梁老师手里拿了钥匙,派人把小汽车开到29号
      楼前,而且是停在主人可以从楼上窗子里看得到的地方。
      
          梁老师完全消了气,并且对自己说的过头话也做了检讨。
      
          再往后,梁老师主动接受电视台记者的委托,拿进楼里一部摄像机,把隔离楼
      里重要的、宝贵的新闻素材拍摄下来,在众多的栏目当中被采用。
      
          第三,说说已经80岁高龄的姜教授。自从SARS肆虐以来,特别是29号楼发现了
      严重疫情,他的儿女们都非常担心父母的生命安全,决定让两位老人暂时离开这里。
      我问姜教授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他想了想缓缓地说:“我思来想去还是不应该走。
      我想党是会考虑群众利益的,我们理应配合政府行动。”他停了一下,“同时,我
      手上有工作实在放不下,要指导研究生修改答辩论文,这是时间紧迫的事。”据说,
      在隔离之前的关键时刻,小女儿开着汽车来到马路对面向他们招手,等着他们马上
      搬走。姜教授却镇静、坦然地站在阳台上,也向小女儿招招手,让她赶快回去,不
      必有什么担心。只要天天通电话报个平安就可以了。
      
          姜教授真诚地说:“14天的隔离很解决问题,而且还增进了友情、亲情和党情,
      我能够参加进来是很有意义的事。每天夜晚,我站在阳台上,看到楼前有保安员24
      小时看护着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这时,我忽然想起在办事处会议室墙上,高
      高挂着的那面红色锦旗,上边有姜教授代表全体被隔离居民书写的致谢词——“战
      士风格,公仆典范”。
      
          在29号楼被隔离的日子里,还发生了一件被人们传为“美谈”的事,那就是办
      事处党工委书记带头掏垃圾道的行动。
      
          刚刚隔离不久,被隔离的居民就纷纷打来热线电话,反映楼内的两个垃圾道都
      已经堵死,大量生活垃圾无处投放,搞不好会成为扩大的传染源。疫情就是敌情,
      办事处的领导班子在得到报告时,所有的成员一下子意识到这是隔离以后,对于作
      为公务员的自己一次最现实的、最紧迫的、最重要的挑战和考验,绕是绕不过去的,
      只有勇敢地面对。这件事,在平常的日子里并不难解决,请几位清洁工疏通一下就
      可以了。然而,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一些外地来做清洁工的人,早已经
      在4 月中旬为了躲避SARS而跑光了;好不容易找到几个没有跑掉的清洁工,说什么
      也不肯接受这份有很大危险性的工作。有的人竟然说:“你就是给我10万块钱,我
      也不干!我有老婆、孩子,还是保命要紧。”的确,想想看,本来走进隔离楼就有
      可能被病毒传染,而要钻进垃圾道里长时间地疏通垃圾,岂不是危险中的危险吗?
      
          工委书记曹成恩中等身材,眉清目秀,动作利落,说话爽快,是一位有着近30
      年军龄和党龄的部队转业干部,经历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考验。他经过深思熟虑后,
      毫不犹豫地对办事处主任张忠说:“眼下,你的任务比我重,千万不能有个三长两
      短。不用争了,还是我带着人上吧。”张忠问:“你带谁去呢?”曹成恩斩钉截铁
      地答:“是火线就必须让领导干部带头冲上去。”
      
          在一个金色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曹成恩在办公室里,没有多说一句话地叫上
      了7 名科级干部,认真仔细地做好消毒防护工作以后,就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
      于无声的命令和号角之中,一个跟着一个,走进了充满无法预知危险的隔离楼里去。
      
          当曹成恩等人钻进垃圾道里以后才发现,这里已经很长时间未曾清理过了,垃
      圾堆积到足有两层楼高,而且很结实很牢固,工作面又窄小,他们只能轮流上去一
      点一点地、费尽力气地用消毒水浇,用铁镐刨,用长杆捅。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戴着
      3 个多层的口罩,却根本挡不住垃圾道里又腥、又酸、又苦的恶臭味,一直感觉到
      嗓子眼儿里咸咸的难以忍受,而脑袋则被熏得眩晕不已,仿佛两只脚都要站不住了。
      就是这样,经过足足3 个小时汗流浃背又小心翼翼的艰苦奋战,塞得满满当当的、
      严严实实的垃圾道才被慢慢地打通了,挖出来的垃圾装满整整30个大垃圾袋。在走
      出隔离楼的时候,曹成恩的双腿已经麻木得几乎没有了感觉。
      
          这件事是在全体被隔离的居民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虽然大家表面没有说什么,
      但是心灵被震撼了,被征服了。近些年来,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了许多,仿
      佛在交往当中只剩下等价交换的原则了,人情稀少了,人性淡薄了,人格模糊了,
      甚至连感情也粗糙起来。而今天,在灾难当前、生死抉择的今天,我们再一次亲眼
      看到了、亲手触摸到了人性的伟大光辉。也许,这正应了那句古话——“智者不乱,
      仁者无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