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001年7 月12日下午,《人民日报》体育部的同事在一起开会研究申办2008年
      奥运会报道方案。大家众说纷纭,支了不少高招儿。陈昭提议:“我觉得如果申办
      成功,《人民日报》应该出个号外。”
      
          主管体育的副总编李仁臣看了一眼陈昭,立刻把他的建议向当时的《人民日报
      》社长白克明汇报。
      
          白社长果断地说:“好,申奥成功的意义一点不亚于原子弹爆炸,这个《号外
      》我们出!我们要印十万份《号外》,九万份新闻纸,一万份铜版纸。一旦申办成
      功,马上派人乘汽车在天安门广场、中华世纪坛、中关村科技园等地散发。一旦申
      办失败,一张报纸也不许散发出去,立刻销毁。谁散发出一张我就撤谁的职!”
      
          有了白社长的令箭,陈昭和体育部的同事们精心编辑印制了庆祝北京2008年奥
      运会申办成功的《号外》。一个整版的篇幅,有引人注目的通栏标题,还有一篇通
      讯《神州沸腾》。校样下厂了,他们仿佛闻到了《号外》的墨香。
      
          2001年7 月13日夜晚,当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
      时,白社长立刻派了十辆车,组织记者集体出动。每辆汽车上装着一万张报纸,由
      副处以上的干部带队,分头奔向天安门广场、中华世纪坛、首都机场、北京火车站、
      王府井大街、中关村科技园等繁华地段。北京沸腾了,激情和欢乐淹没了这座古老
      的东方古城。欢笑声、锣鼓声、歌唱声、口号声、鸣笛声此起彼伏,白克明在第一
      时间把《人民日报》号外送到了中华世纪坛中央首长的手中。
      
          陈昭冲到了院子里,看到北京乃至全中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时,他流下
      了激动的泪水。是啊,8 年前申奥失败的那一刻,他痛苦地喝了一瓶酒却没有掉一
      滴泪水,可这天晚上,他热泪盈眶不能自持,任泪雨在脸颊上纵情流淌。这是他一
      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看到人民如此欢欣鼓舞。后来,这份《号
      外》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
      
          当年他不辞劳苦四处跑新闻,如今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国际与体育部主
      任,他既要亲自写稿,又要组稿、审稿、编稿。为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北京
      奥运特刊》能够在社会上有影响,他呕心沥血组织稿件。岁月留痕,当年那个喜欢
      写小说的文学青年与文学拜拜了,他已经不习惯写大的文学作品,却擅长写短小精
      悍的体育评论。他在《人民日报》上开了《陈昭论剑》的栏目,论剑是武林高手之
      间在思维上进行的“招数”较量,《陈昭论剑》是这位资深体育记者对于体育的真
      知灼见。他的千字评论很犀利,简明扼要。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在《人民日报》海外
      版上看到署名“刀口”的文章,这个刀口不是别人,正是他本人。昭者,明显也。
      只有心地坦诚的人才可能做事昭然。昭字不是由日和刀口三部分组成吗?也许体育
      记者需要有一种阳光性格。陈昭的“昭”字颇有讲究,我对这个字的解读是:对于
      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满腔热情地歌颂,笔下要充满阳光;对于生活中的假丑恶要无情
      地鞭笞,笔要像解剖刀一样犀利。
      
          23年的体育记者生涯,光阴就这样从他的身边匆匆而过。不经意间,朝如青丝
      暮如雪,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英俊小生如今已经两鬓染霜。为了中国体育,为了奥
      运会,中国少了一个优秀的作家,却多了一个优秀的体育记者。他的生命已经完全
      融入了中国体育,他和中国体育同呼吸共命运,那是他生命的根脉,是他生命的华
      彩。他觉得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里程碑。世界看到的不
      仅仅是一头醒狮,而是腾飞于九天的巨龙。
      
          光阴,记载下多少人生和历史;光阴,又将铭刻下多少辉煌和骄傲。中国人的
      光阴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的光阴,已经融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之中。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