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一句话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陈锦清在自己的不惑之年,
      再无法满足于做一个“高级打工”——人家钱给你干,知识产权都是人家的,人家
      的研究服务于人家的商业目的,至于你自己想做什么,那是另一回事- 他心里不舒
      服——床前明月光,他开始想家了,想白己曾经供职过的农科院,他在下定决心回
      冈之前,根本没有跟任何人联系,也没有跟任何人打听,自己收拾好行李就回来了。
      朋友们都说,太冒险了,那面的工作辞掉,万一这面农科院没有谈妥怎么办?
      
          一个出国留学生梦寐以求的一切——1986年,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做访问研究
      员:1987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植物科学系植物分了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博士学
      位;之后又分别在东京大学及日本通产省AOTS财团做博士后研究各—年,从事稻米
      贮藏蛋白质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博士后出站后,受聘三井公司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
      从事调空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量的基因工程研究,应用反基因技术成功地调节了粳
      米直接淀粉含量、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量等,其研究成果获得日本专利。
      
          像他这样,有学历有专业有经验的盛年科研人员,许多都转行到当时日本最热
      门的生命科学研究上,尤其作为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三井财团,他们也急需研究生命
      科学的人才,对于陈锦清来说,他明白如果去搞纯粹的生命科学,不是不可以,而
      且能有更优厚的待遇,但是他舍不得大田——他理解对于日本来说,那么小一个国
      家,有什么农业?他们当然更加看重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比如在医学
      医药制品方面的应用,但那不是陈锦清真正想做的事情——他来自于一个农业大国,
      他希望把生物技术运用于和农业有关的领域中。
      
          尽管有领导支持,但是困难依然是困难——最初的时候,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都没有,陈锦清几乎就是—个光杆司令,手下有几个人,都是搞传统研究的,长于
      观察,但对于分子研究,蛋白质研究,那就属于用土锨挖石油了。
      
          陈锦清经常说,石油在哪里?石油在科学家的头脑里。我们搞科研,和地质工
      作者找石油差不多,我们是从叶片的光合作用里找,从成千上百个酶中找“油”,
      我们首先要在脑子里形成高油的理论,然后再进行探索。用老观念老方法找“油”,
      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不可能有石破天惊的成果。
      
          八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但陈锦清总是充满希望——他觉得在
      他脑子里,一个高油的理论越来越清晰,他甚至在梦中都能看到一个“高油的模型”
      ——植物的内部就像我们的地表,那些输送养分的管道就像地表的河流,如果把其
      他的支流堵住,那么所有的营养就只能走一条路。我们培养高油油菜,就是要把合
      成油脂的河道,弄深弄宽,像开运河一样……
      
          在陈锦清的课题组,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都了解自己的研究成
      果一旦成功将有多大的应用前景,能够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毕竟
      八年是不短的时间——所以曾经有人开玩笑说,他们是生活在“陈锦清的希望田野”
      上,陈锦清用“高油油菜”给他们画了一张“饼”,他们还就真信了。
      
          那么陈锦清的这张“油菜饼”究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能够让支持他的领导、
      追随他的部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相信他?
      
          简单地说,陈锦清的科研项目就是——让植物生产“石油”,其理论依据是。
      “底物竞争”假设,陈锦清认为,超级油菜可以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生长,不用与
      粮食争地。我国现在大约有冬闲田1.6 亿亩,如果全部种上油菜,就可生产9 %-10
      %的燃油。假设超级油莱研制成功,那将意味着巨大的财富——植物燃油。当然那
      也是一条艰辛而漫长舱科学操索之路。
      
          终于,“油莱高油科研课题”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超油1 号和超油2 号两个
      油菜新品系问世了,前者含油量比常规油莱提高25%以上,后者则高达52.82 %,
      是目前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蓝型油莱。那一刻,陈锦清没有忙着发表论文搞讲座
      四处开课——他是一个温籍科学家,他有不亚于任何一个成功商人的经济头脑,所
      以他以最快速度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PCT 途径申请了多国国际专利。接着,
      期待已久的财富和荣誉纷至沓来,陈锦清没有拒绝——为什么要拒绝呢?等的不就
      是这一天吗?
      
          在众多找上门的企业中,陈锦清选定了一家,350 万的转让费打破浙江农口的
      历史纪录,八年没有发过奖金,现在一次性补偿。接着,成立公司,陈锦清亲自出
      任公司副董事长,从那以后,经费不是问题,前程像一面展开的锦缎,在课题组每
      个人面前徐徐展开,就像—个童话故事,丑小鸭在经历了种种挣扎以后,终于在水
      中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影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