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卢光琇,著名生殖遗传学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籍湖
      北天门,1939年出生于湖南沅陵,196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曾在湖南衡阳、广东
      梅县等地做过17年外科医生,1978年进入生殖与遗传工程研究领域。1981年领导建
      立了我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于库;1983年主持我国首例冷冻精子人工授精婴儿诞生
      ;1988年主持我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诞生;1996年在国内首次克隆小鼠成功;
      1999年在世界首次构建了治疗性克隆人胚;2001年成功分离、培养出人类胚胎干细
      胞,建立了中国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同时,她所领导的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
      专科医院每年接待国内外患者达两万余人,至今已有六千多例人工授精婴儿和近七
      百名试管婴儿在她的手中诞生。广大患者亲切地称她为“送子娘娘”。2002年,卢
      光琇教授因在干细胞建系及其诱导定向分化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先后获得国
      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女杰”等称号。
      
          卢光琇是一位兴趣和爱好都非常广泛的女性。少年的她,更喜欢像男孩子一样
      爬高上低。即使在战乱年代的逃难路上,她也兴趣不减,碰到挂满山果的野树,总
      会偷偷地溜上去,忘情地玩上一阵儿。有一次,她正在高高的野榛子树杈上得意,
      日本鬼子的飞机突然轰鸣着张牙舞爪地飞了过来,小光琇一下子愣在了那里,目瞪
      口呆地望着飞机投下的炸弹把不远处的空地炸成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好一阵子才
      “哇”的哭出声来。和她的父亲一起逃难的学生都溺爱地叫她“小野猫”,而她的
      父亲——中国医学遗传学的创始人卢惠霖教授却连连摇头:“这孩子,准是托生的
      时候跑得太快,把小鸡鸡跑丢了,才阴差阳错成了个女娃。”
      
          考入湖南医学院以后,卢光诱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那时的她还是湖南省
      女子篮球代表队的队长。一直到今天,和她因篮球结缘的丈夫林邦俊讲起当年她满
      场飞奔的飒爽英姿,每一次都还禁不住神采飞扬。参加工作后,她篮球打得渐渐少
      了,但诸如长跑、散步、游泳、羽毛球等好的锻炼习惯却留了下来。
      
          在不多的业余时间里,卢光琇最喜欢的还是养花。各种花儿被她买或带回来,
      栽进阳台上大小不一的花盆里,精心地呵护着,一遍遍地浇水、施肥,一天天地等
      待、盼望。花儿暴出新芽了,舒枝了,展叶了,绽开了粉嫩嫩的花蕾。接着,有了
      第一朵,第二朵,无数朵,小小的阳台不知不觉间被装点成了一个斑斓绚丽的花的
      世界。每天从医院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里,坐到阳台上,欣赏着五颜六色的花儿,
      恍惚间就像置身于经过她手诞生的无数孩子们春光洋溢的笑脸中间,卢光琇心里顿
      时轻松了许多!有时望着花儿一天天长大,她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像这花儿一样在不
      断绽放。
      
          是啊!花儿和孩子,往往让人联想起生命最蓬勃的部分,虽然你无法把它永远
      留住,但它在你心里激起的总是盎然的诗情画意。
      
          “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是诗人最真诚的祝福,也是卢光琇最美丽的生命祈
      愿。
      
          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四十岁这个年龄都是卢光诱人生的重
      大分水岭。四十而不惑。从这一年开始,卢光踞终于找到了最能施展自己的生命坐
      标。
      
          四十岁之前,公众眼睛里的卢光琇是一位医术出色的外科大夫,小有名气的
      “湘南一把女刀子”。也许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她的后半生将会一马平川;四十岁
      之后,她却转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二十多年默默耕耘之后,最终完成了由外
      科医生到享誉世界的生殖遗传专家、国内外数以万计的不孕不育患者心中的“送子
      娘娘”的涅架。
      
          在生殖与遗传工程研究的领域,她创造的辉煌是前人所不曾有过的。
      
          卢光诱的父亲卢惠霖教授膝下有四个女儿,被同事们戏称为卢家的“四朵金花”,
      卢光诱则是最艳丽,也最受宠的一朵。
      
          卢惠霖是当时极少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男人,他疼爱女儿,几乎是走到哪里,
      都把女儿们牵挂在心里,念叨在嘴边,“看我生的这些个姑娘,又漂亮又懂事,多
      好啊。”
      
          女儿们的读书和择业都带着浓郁的时代色彩。大女儿高中毕业赶上国家号召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就支持女儿报名参了军;到二女儿毕业的时候,赶上
      国家大力发展工业,他又支持女儿报了天津大学的机电专业;三女儿读的则是北京
      大学的生物专业;只有光琇读了自己任教的湘雅医学院。
      
          1964年,大学毕业的卢光琇被分到湖南衡阳地区。到地区人民医院报到后,卢
      光诱突然发现自己的专业由临床外科变成了麻醉科,一下就急了,她找到院领导,
      问这是怎么回事:“要是不让我干外科,我还回长沙去!”卢光诱气鼓鼓地说。她
      哪里知道医院领导的苦心——他们怕她一个女孩子将来天天站手术台太累,身体吃
      不消,才自作主张让她改行。一向任性的卢光琇没有领情,经过据理力争,医院的
      领导最终还是答应了她要当外科医生的要求。
      
          但在那时,外科基本都是男人的天下,女性要当外科医生还真不容易。可是卢
      光琇特别向往做一个外科医生,向往手到病除的那种从医境界。
      
          “我可不是看不起内科,而是我的性格就属于火烧火燎那种类型。外科的病状
      看上去很危险,患者忍受的痛苦也很大,像肠胃穿孔什么的,痛得病人难以忍受,
      但只要诊断正确及时,送上手术台,快刀斩乱麻,几天后,一般患者差不多也就康
      复了。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我特别痴迷,特别激动,也特别有成就感。”卢光
      诱说,“做手术当然很累,有时要连续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从手术台上下来,
      头晕眼花,浑身就像散了架,动都懒得动,但想想病人已经平安度过,心里的快乐
      真是无法形容。所以再累,我也从没有后悔过。”
      
          二儿子出生的那天,当晚十点,卢光诱还在拖着笨重的身子站手术台,晚上继
      续值班。半夜的时候,她被一阵阵腹痛闹醒了,她这才意识到肚子里的孩子要来了,
      连忙摸索着去拉灯绳,却不巧正赶上停电。她只好在黑灯瞎火的屋子里,摸索着穿
      上外衣,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艰难地往妇产科所在的前院走。
      
          两个院子相隔有几百米远,院子里树很密,又深又黑,风摇动满树的叶子发出
      的声音早巳失去了平日的诗情画意。卢光诱深一脚浅一脚往前摸索,每走一步,肚
      子都痛得揪心,实在忍受不住,她就蹲下身子喘口气,再扶着墙壁向前挪几步。摸
      到妇产科已近黎明,值班医生看见她一身泥水“走”进来,惊呼一声,竟然呆在了
      那里。惊醒过来后,才跑过去把她扶到产床上。
      
          谢天谢地,一切还算顺利,一个小时后,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人间。
      
          这是卢光诱第二次做母亲。
      
          第二天上午,同事上班后来办理交接班手续才发现她不见了,找到妇产科,看
      见卢光诱躺在病房里还没有睡醒。
      
          采访中,说起当年的外科医生生涯,卢光诱的语气里总是充满了骄傲:“男同
      志能拿下的手术我能拿下来,他们拿不下来的手术我也能拿下来。有时连续站台十
      几个钟头下来,许多男医生都昏倒了,但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在我身上发生过。”
      
          这一千就是十年,卢光琇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外科医生这个职业,她不
      仅胜任了外科医生工作,而且还干出了名堂,成了有口皆碑的“湘南一把女刀子”。
      
          1973年,卢光琇终于结束了与丈夫林邦俊十一年的牛郎织女生活——她被调到
      广东梅县地区人民医院工作。此时的卢光琇虽然已经是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但在
      梅县却再次遇到了十年前的老问题。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