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费孝通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又作为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副团长率领
      队伍来到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1951年,费孝通担任中央民族学
      院副院长。1952年,我国高校实行改革,院系调整时,社会学被列为资产阶级学科
      被打人冷宫彻底取消。
      
          新中国百废待兴,费孝通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被取消
      了,可费孝通关心社会深入调查的作风没有变。他一方面经常深入乡村,做社会调
      查,写出了《重访江村》等文章;一方面秉笔直书,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知识分子
      的早春天气》。万万没有想到这篇受到周总理赞扬的轰动全国的文章,竟然成为
      “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证,与祖国和人民休戚与共的费孝通被打成右派。
      
          从1952年开始,费孝通就和潘光旦老师住邻居。费宗惠经常跑到潘光旦教授家
      玩耍,和潘公公的女儿潘乃谷成了好朋友。潘乃谷报考的是农业机械化学院,回家
      经常向宗惠讲学农业的乐趣和北大荒的故事。那时候,苏联电影《女拖拉机手》刚
      刚放映,里面出现的集体农庄的场景和女拖拉机手的形象,对宗惠充满了诱惑。这
      部电影在宗惠的心田里埋下了理想主义的种子。
      
          1958年宗惠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按照她的学习成绩是可以报考北大、清华的,
      可父亲是全国闻名的大右派,报考这样的名牌大学肯定要被刷掉。她突然想起了潘
      乃谷报考的大学,对,就报考农业机械化学院!
      
          填写报考志愿时,她第一志愿就填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并
      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了。同学们开玩笑地说:“宗惠,你是个漏网分子,你爸爸是大
      右派你怎么能够上大学呢?”
      
          她抿嘴一笑,一句话都没有说。正因为父亲是大右派,宗惠在大学期间一直夹
      着尾巴做人。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成绩在班里出类拔萃。酷爱运动的天性
      没有泯灭,她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打左前锋。大班里有一个叫做张荣华的男生,
      学习勤奋,待人热情,还是团支部组织委员。五年的大学生活朝夕相处,费宗惠和
      张荣华产生了爱情。张荣华家住上海,父亲是个工人。他和费宗惠同岁,都是1940
      年出生的,属龙,小名叫小龙。他们从18岁就在一个教室上课,低头不见抬头见,
      可谓知根知底。
      
          费宗惠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父母诉说了恋爱的经历,女儿是妈的贴身小棉袄,
      一向疼爱女儿的孟吟皱起了眉头:“宗惠啊,你爸爸是大学教授,而小张的爸爸是
      个工人,你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婚姻最好是门当户对。”
      
          费孝通一听急忙打断妻子的话:“宗惠,找对象关键是图人好,不仅要看他对
      你怎么样,还要看他对别人怎么样。在你的婚姻大事上,我们做父母的决不干涉,
      要尊重孩子的感情,大主意你自己拿!”
      
          在父亲的关心下,费宗惠和张荣华互相帮助互相勉励,感情急剧升温。五年的
      大学生活一晃就过去了,毕业时,他们已经定了终身。费宗惠被分配到位于吉林省
      公主岭的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当老师。张荣华根红苗壮,出身好;既是学习尖子,
      又是团干部,分配个好单位本来不成问题,可他却坚决要求和费宗惠分配在一起。
      
          有人惋惜地说:“小张啊,你好好掂量掂量,要是听组织的,你可以分配在北
      京、上海等大城市。要是非得和费宗惠分配到一起,那你只能到公主岭了。你是南
      方人,家在上海,生活多方便,东北那冰天雪地深山老林你受不了,你可要三思而
      后行啊!”
      
          张荣华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在乎苦不苦,只要能和宗惠在一起,我就知足了!”
      
          1963年9 月,费宗惠和张荣华最终被分配到吉林省公主岭。临行前,费宗惠问
      父亲:“爸,我是独生女,按照政策父母身边应该留一个孩子,要不要跟领导提一
      提要求留在北京?”
      
          费孝通果断地说:“宗惠,你是学农业机械化的,应该到第一线去。东北有大
      片的黑土地,你应该到那里去为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做出贡献!”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