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费孝通在英国留学时,他的出众才华赢得了很多女同学的青睐。但他从来没有
      动过心,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上帝已经赐给了他最完美的女人王同惠。今生今世,
      他再也不可能遇到像同惠这样的红颜知己。
      
          上帝似乎格外偏爱费孝通,正当他把全部精力放到教学和调研上时,一位身材
      苗条温文尔雅的女性来到了他的身边。她有—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孟吟。
      
          说来也巧,盂吟是江苏常熟人,在苏州师专念书时和一个叫做孙留云的女同学
      最要好。孟吟的父亲是清朝的武状元。父亲有一个姓黄的老朋友,俩人做主给各自
      的孩子订了娃娃亲,让孟吟嫁给黄家的儿郎。
      
          师专毕业后,家人逼她成婚,倔犟的孟吟只身离家出走,逃婚逃到了印度尼西
      亚。开始当小学老师,后来当上了小学校长。费孝通的大哥费振东在上海读大学时
      参加了左派的政治活动,为躲避白色恐怖,他逃到了海外。从1927年开始,他一直
      在东南亚生活了21年。
      
          在印度尼西亚,费振东是著名的记者兼教育家,他的妻子就是毕业于苏州师专
      的孙留云。在海外,华人们经常聚到一个圈子里。孟吟因为和孙留云是同窗好友,
      也结识了费振东。
      
          抗战期间,华侨们越发思念祖国。孟吟一寻思:祖国被日寇的铁蹄践踏得千疮
      百孔,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候回到她的身边去。于是,孟吟毅
      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她在家乡呆了一段儿,然后来到云南,想在云南养蚕缫丝,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到了云南,她才晓得当地不适宜养蚕,便想着为教育事业做
      点事情。
      
          孙留云是费家的大儿媳妇,孟吟通过她早就认识了费家长子费振东、长女费达
      生,费家人对她印象很好。在云南,孟吟很自然地结识了费家的小儿子费孝通。有
      缘千里来相会,费孝通被孟吟善良质朴的个性打动了,俩人从相识到相知,走进了
      婚姻的殿堂。
      
          1939年,在恩师吴文藻和冰心昆明的家中,费孝通和盂吟喜结百年之好。主婚
      人是来自苏州的牧师。费孝通觉得孟吟像一朵来自山间的百合,单纯热情,有着乡
      土气息。她的身上有着淑女的端庄和村姑的朴实,也有着很多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她不喜欢看电影,不喜欢高谈阔论,却总是在屋里屋外劳动,殷勤好客,是个闲不
      住的人。
      
          就这样,孙留云和孟吟这对苏州师专的高才生成了费家的妯娌。婚后不久,孟
      吟就怀孕了。他们在昆明小住了一段,日军的飞机经常来轰炸,孟吟整天提心吊胆,
      生怕肚子里的孩子有个闪失。
      
          1940年10月,日寇的飞机再一次狂轰滥炸,怀孕八个月的孟吟和丈夫一道沿着
      小路撤退到附近的大山里。飞机走了之后,他们回到自己的住处,发现房子已经被
      炸弹炸毁了。无家可归,费孝通领着妻子来到附近的农民家借宿。
      
          他们很快又搬到了新家,那是一个简陋的农户,家徒四壁,费孝通觉得很对不
      起妻子。可孟吟却乐呵呵地整天操持着家务。隆冬季节,她很快就要生孩子了,可
      丈夫却没钱送她去医院。他们本来打算请个接生婆在家里生:,可固执的房东说啥
      也不让她在家里分娩。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生孩子有血光之灾。费孝通只好在镇
      子上找了一个广东人,好说歹说租了他的一间小房作为产房。
      
          1940年12月12日,随着一阵嘹亮的哭声,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了。费孝通征得妻
      子的同意后,为女儿起名为费宗惠。宗是宗仰的意思,惠就是王同惠的惠字,这个
      名字的意思是推崇、景仰、纪念王同惠。
      
          费孝通虽然身为大学教授,可微薄的工资却养不活一家人。费孝通发现庄稼汉
      比他这个大学教授赚钱赚得多,不胜感慨。他连奶粉都买不起,女儿经常饿得哇哇
      大哭。费孝通是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丈夫,看到工资入不敷出,他真是忧心如焚,只
      好拼命写文章赚稿费补贴家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在云南大学门口的茶馆里摆
      摊卖文章。
      
          看到丈夫白天在敌机的轰炸间隙拼命做学问,晚上还要为生计发愁,善良贤惠
      的孟吟的心像利刀绞割般地疼痛。她觉得作为一个男人,有爱家之心就足够了,家
      庭的重担应当由女主人来承担。于是她一会儿采来野菜,掺和着玉米面蒸成菜团子
      ;一会儿用仅有的一点猪肉做成腊肠,再采来鱼腥草等植物,炒成一盘香喷喷的菜
      聊补无米之炊。家里穷得叮当响,盂吟从来没有埋怨过丈夫。她用柔弱的肩头撑起
      了风雨飘摇的家;由于营养不良,小宗惠经常生病,费孝通没钱买药,只好向同事
      们借钱给女儿买药。
      
          女人是家庭的轴心,一个好女人可以把一间寒舍营造成充满温馨的暖巢。孟吟
      正是这样一个好女人,她心灵手巧,经常给丈夫和女儿裁布做衣服。家里有了一点
      好吃的,她首先想到的是丈夫和女儿。
      
          女儿刚刚出生时,费孝通担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后来提拔为教授和
      系主任。当时,吴文藻教授在昆明创办了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
      站,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实地学习的场所。1940年,吴文藻教授到了重庆,这
      个工作站就由吴先生的得意门生费孝通担任站长;由于经常遭受敌机的骚扰,1940
      年10月,这个工作站从昆明迁到了呈贡镇西边的老城墙村,找了一栋三层楼,并命
      名为“魁星阁”。孟吟也抱着襁褓中的小宗惠住到了这里。
      
          老城墙村已经廉颇老矣,村口的围墙上布满了枪眼弹孔。狭窄的石子路坎坷不
      平,一间间店铺阴暗潮湿,农妇们在店铺前摆满了蔬菜摊。
      
          虽然老城墙村风雨飘摇,可魁星阁里却群星荟萃。当时,有六个研究人员和费
      孝通一家住在这里。战争使老城墙村满目疮痍,他们经费奇缺‘,没有钱买照相机
      和胶卷等器材。为了出版论文,费孝通就亲自动手刻蜡版、,用手摇油印机印刷。
      《易村手工业》这篇论文,就是费孝通亲自刻制亲自印刷的;在艰难的抗战岁月,
      孟吟像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着丈夫,全力以赴地支持着丈夫的学术研究。
      在妻子的支持下,贫穷的生活不但没有束缚费孝通的创造力,反而更加激励起他愈
      挫愈奋的勇气。他熟悉乡村、热爱乡村,每写一篇论文,他总喜欢用做社会调查的
      这个村子的村名做题目,《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五村农业和商业》等
      脍炙人口的文章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