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淮南矿业集团的机关大院里有一座雕塑。它是由3 块形状不同的不锈钢片组
      成的一个螺旋体。尖头直指蓝天,好像随时准备腾空而起,刺向蓝天。雕塑周围繁
      花似锦,紫藤纷披,成了机关大院一处美丽的风景。这雕塑其实是一个大写意的钻
      头,钻头是矿工须臾不可离开的生产工具,它百折不挠。勇猛向前。再硬的岩石在
      它面前也要纷纷让路。它是勇猛顽强精神的象征。它提醒路人,要用钻头的精神去
      拼搏、去创新!
      
          6 次实验的失败,薛俊华快要崩溃了。如果讲前5 次失败,他还能想到招数,
      还有一点信心的话,那么第6 次失败后,他感到山穷水尽已无路,实在想不出招数
      了。他就像春情萌动的年轻人,经受着一次次失恋的打击和煎熬,他为心爱的“Y ”
      呕心沥血,真诚、执著地追求,可他心爱的“Y ”却像一个高傲的姑娘一样,拒人
      于千里之外,像遥远的地平线,虽能看见,却怎么也走不到。他不知道下一步应该
      怎么办。他觉得自己辜负了袁总的重托,实在无地自容。
      
          作为课题实验的组织者,试验开始以来,薛俊华投入了太多的心血和精力。他
      认真地组织每一次试验,每一次试验他都到现场。从开始到失败,有时直到第二天
      凌晨。在充填现场,充填材料的干粉弥漫,落满了他的全身,他的手和脸受到腐蚀
      后火辣辣地疼痛。每次失败,尽管自己也不好受,但为了安慰课题组的其他同志,
      仍强装笑脸,稍有成绩,便鼓励有嘉。他深深地知道,自己是课题组负责人,一定
      要把痛苦埋在心里而不能有任何外在的表露。这种双面人的角色使他很痛苦。
      
          每次试验失败之后,薛俊华都要打电话给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驻京办事处销售
      经理张伟。哪怕是深夜。采访薛俊华那天,恰巧张伟正在薛俊华的办公室,张伟说,
      每次电话接通后,薛俊华总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接着就是低声地、痛苦地说一句
      :“又失败了……”再后来就是长达数分钟的沉默,每次皆如此。从这沉默和叹息
      里,张伟感受到薛俊华的心情像大山一样的沉重,他真担心他的精神哪一天会崩溃。
      
          薛俊华好像完全失去了自信。不知从何时开始,他怕见熟人,怕见光,怕电话
      铃响,怕有人敲门。他走路溜墙根,头不敢高抬。目不敢斜视。每天一进办公室,
      或者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关上门窗,拉上窗帘,甚至灯也不开。他感到他好像
      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了。他整天整天地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似乎这样,他就
      可以逃避失败的苦恼。他在幽暗的屋子里,香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屋内一会儿就烟
      雾缭绕了,他把自己埋在这缭绕的烟雾之中,像仙境中的神仙。他在思考什么呢?
      有时他什么也没思考,他的大脑已被抽空,一片空白,焦虑与沮丧的乌云把他完全
      包裹住了。他怀疑自己患了精神抑郁症,于是他打开电脑,在百度里输入“抑郁症”
      3 个字,轻点鼠标,立刻他看到了对于“抑郁症”症状的介绍,和他目前的状态完
      全符合。治疗办法呢?“打开门,自己走出去。”网上如是说。时至今日当Y 型通
      风已经完全成功时,他也没有完全走出当时的阴影,他说:“苦、累、难,是课题
      组共同的感受。直到现在,我都不愿提及那段日子,回忆是痛苦的,可怕的,如果
      试验再不成功,后果不堪设想。”回首往事,他感慨不已。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薛俊华心里异常烦躁,在家常无端地发火。老婆受不了,
      半是认真半是赌气地说:“你干脆向袁总辞职吧!”但薛俊华是不会辞职的,他虽
      然感到失败的痛苦,压力的巨大,但他从未想过辞职。他知道Y 型通风,对袁总、
      对淮南煤矿意味着什么,他对爱人说:“如果我对袁总说,‘袁总,我不行了,你
      另请高明吧’,那我薛俊华不是逃兵吗?”爱人不吱声了,只是无奈地长叹了一口
      气。
      
          那个阶段,他有一个月不敢见袁亮,于是袁亮给他打电话了,要求薛俊华一个
      星期至少要见他两次。
      
          在黑暗的办公室里,他经常想到袁亮,他欣赏袁总身上那股子敢想敢干的闯劲
      和韧劲,像一枚飞旋的钻头。袁亮总爱说这句话:“其他事情可以放一放,Y 型通
      风我要亲自过问。”他是课题试验的总指挥,新庄孜矿也不知去了多少次,主持召
      开试验平衡会,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每次失败他都要到现场查看。充填膏体材料
      没有模板支架,他仅凭着一张照片就设计出了充填模板支架,在去东北的飞机上还
      和别人探讨充填模板的设计方案。为了课题的试验,他想出了一个叉一个金点子。
      
          从袁总身上他好像悟出了什么,他终于回归了理性,敢到袁总那儿去了。袁总
      和颜悦色地安慰他说:“不要急,创新哪有那么容易,如果容易那大家还不都搞了。
      科学试验允许失败,只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这一次比上一次有进步就好。”袁总
      的安慰和宽容慢慢地释放了薛俊华的压力,在回来的路上,他的脚步也变得轻盈了。
      他要做一只永远飞旋的钻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