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天,一吃完早饭,小王便开车来宾馆接我。明冲今天有事,就不来了。
      
          小王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介绍启东的大调解工作。启东是整个江苏最早看到日
      出的县级市,也是江苏全省第一个组建县级大调解中心的地方,当然也是全国第一
      个。在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初期试点运作上,启东的县市领导,广大干部和群众,
      按照南通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敢于实践,大胆开拓,大胆创新,并且及时总
      结经验,使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带有更大的普遍性,便于其他县市参照与借
      鉴。早在2003年9 月23日,陈斌书记在“平安南通”创建工作推进会结束时的讲话
      中,就对启东市县级大调解中心的建立和运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在县
      (市)区调解中心的建立和完善上,启东市目光远,定位高,腾出1200平方米办公
      用房,投入100 多万元经费,率先建立了县级社会调解服务中心,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今年城市改造、企业改制等会引发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保持了社会秩序平稳,
      全市各项工作迈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希望其他县(市)区参照启东市的做法,抓
      紧组建社会调解服务中心,明确职级,配备专人,划拨专项经费,并赋予案件分流
      指派权,调解调度权、调解督办权、一票否决建议权。调解中心由县(市)区委分
      管副书记任主任,政府分管副县(市)长、综治办主任、信访局长、司法局长任副
      主任。县(市)区领导班子或成员要坚持每月半天接待群众,实行一站式、超市式
      的服务。调解服务中心人员由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原隶属关系不变,工资待遇不
      变,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调处工作。”
      
          这说明,南通市政法委对启东市建设县级大调解中心的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视的。
      这些年来,启东的大调解工作始终走在前面,成为江苏省和南通市的先进典型。在
      2004年和2006年两届南通市大调解业务培训班上,都让他们第一个介绍经验。
      
          小王对启东市大调解工作了解很多,他说这里他常来。上午10时整,我们终于
      到达启东市大调解中心。
      
          在楼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一位中年女同志,她已等候多时。她带我们参观了中心
      的会议室、接待室、调解庭等。从一楼一直看到三楼,所到之处,都布置得非常整
      洁、温馨,让人感到这里主事人的敬业、干练和有条不紊。
      
          我们在一间宽敞、朴素、窗明几净的会议室或调解室的大案边面对面坐下来,
      采访便开始了。经小王介绍,我知道这位迎接并带我们参观的女同志叫陈张贤,是
      2005年7 月刚从信访局长任上调过来担任中心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任。与陈张贤一
      起接待我们的,还有中心副主任陆海,中心副主任、十佳调解员陈庄。陈庄还获得
      过省委、省政府给记二等功的奖励。
      
          陈张贤说,她刚从省上开会回来。启东市大调解中心在此次会议上被省委、省
      政府授予2003~2006年“平安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这是南通市九县(市)
      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另外,启东还是“南通市十佳调解中心”之一。
      
          启东市大调解中心是最早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娘舅”的地方。从2003年5
      月开始,启东市就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着手建立县级以下的五级大调解机制,并
      开始正式运作和调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因为大调解机制从一开始就以亲民、爱民
      为宗旨,并且关注弱势群体,其工作范围一直延伸到民间,延伸到诸如家庭婚恋、
      赡养、继承和分家析产等纠纷,包括了那些“法院管不着,村居委管不了,业务部
      门管不好,治安处罚难根治”的边缘性矛盾,其总旨强调平安、和睦与和谐,所以,
      老百姓亲切地称各级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为“老娘舅”。
      
          关于“老娘舅”的含义,我曾请教过作家张王飞。他说:“老娘舅就是指舅舅。”
      于是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家里有了矛盾纠纷,总要请舅舅来“说话”,把事情
      摆平。遇有分家事宜,也总是请舅舅来主持公道,直到写好分单完成析产。因为舅
      父是母系重要亲戚,又不会染指外甥们的财产,对于他,手心手背都是肉,因而最
      为公道、贴心。我想,这在中国,地无分南北,恐怕都是一致的,不同仅仅在于南
      通叫“老娘舅”而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