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抢救工作首先要寻找和联络困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然而兵荒马乱,
      人海茫茫,许多人都分散藏匿起来,要找到他们真如大海捞针。
      
          张友渔和在生活书店工作的徐伯昕,本来已被安排尽快离港的,但他们听说还
      有很多人没有联系上,便不约而同主动提出暂时不走,留下来协助寻找其他同志。
      在他们的帮助下,首先找到了柳亚子和他的女儿柳无垢,接着又在罗便臣道找到了
      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和爱人经普椿。
      
          当时情况复杂,每找到一个人都不容易。张友渔好不容易打听到胡绳的地址,
      敲了半天门,出来的却是一个不认识的女人,她说了声:“没这人。”就“啪”地
      关上了门。张友渔悻悻走到楼下,刚要离开,忽听后面有人叫他,回头一看,正是
      胡绳。
      
          住在铜锣湾灯笼街贫民窟里的邹韬奋已搬了六次家,茅盾夫妇也四易其居,当
      潘柱找到他们时,他们真是喜出望外。邹韬奋激动而又郑重地说:“应付这样的局
      面,我毫无经验,你们告诉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经过艰苦努力,戈宝权、叶以群、廖沫沙、夏衍、千家驹、萨空了、丁聪、特
      伟、凤子、司徒慧敏等也一个串一个地找到了。
      
          与此同时,在刘少文的指挥下,开始了紧张的偷渡准备工作,包括寻找安全地
      方作为临时集中地,收集化装用的渔民、难民服装,用重金租用船只作为偷渡的工
      具等等,粤南省委专门派来交通员专门在港九地区负责带路。
      
          1 月9 日下午5 时,在洛克道的临时集中点,茅盾、叶以群等换上普通老百姓
      常穿的便装,扮成“难民”的模样,混在难民中间,由交通员李锦荣带领,穿小街,
      越小巷,尽量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黄昏时分,拐到铜锣湾避风塘。
      
          铜锣湾是香港中环以东的一个海湾,平时就停泊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木船。战事
      发生后,日军封锁海面,大小船只停泊得更多,暮色中放眼望去,黑压压一大片,
      差不多把整个海湾都塞满了。
      
          李锦荣走向岸边的一艘小艇问:“有黄花鱼卖吗?”船主答:“有。”又问:
      “论斤还是论条?”答:“你到舱下看看吧。”暗号对上了,李锦荣带着他们,借
      着暮霭的掩护,穿过已剪开的铁丝网缺口,跳上小艇。小艇立即把他们送上停泊在
      避风塘的一条大驳船上。
      
          大驳船上,邹韬奋、胡绳、廖沫沙等同志已从其它集中点由交通员带到这里。
      战后相逢,恍如隔世,大家无不惊喜交集,各自小声交谈着战争中的各自经历。第
      二天凌晨3 时,偷渡的人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次序,分别由三个交通员带领,悄悄爬
      上三只竹篷小艇,乘着铜锣湾外巡逻日军换岗的机会,飞快冲向海峡。
      
          当天边露出鱼肚白时,小艇到了九龙红磡码头。李锦荣把“偷渡客”交给早已
      在岸边迎候的李健行,由李健行带路穿街走巷,到达九龙旺角菜街联络点。
      
          尽管逃难的路还很漫长,但有了逃出香港这个良好的开端,似乎已预示了以后
      的胜利,有人掩饰不住激动兴奋之情,回望还蒙在晨雾中的香港,哼起了田汉创作
      的《再会吧,香港》。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