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也许没有吃过茶油,但你一定跟油茶发生过关系。只要你嚼过木糖醇。
      
          乔丹一上场,嘴里准是吧唧吧唧嚼着木糖醇。嚼着木糖醇的飞人乔丹很酷。刘
      翔也喜欢嚼这东西,做准备动作热身时,也是吧唧吧唧。美国警察拔出家伙逮捕罪
      犯时,嘴里一边吧唧吧唧嚼着木糖醇,一边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一
      句话都将作为法庭证词记录在案。”
      
          木糖醇就是干这个的。
      
          开车时嚼木糖醇,可以提神儿,还是酒后应付警察的妙招。
      
          你知道木糖醇是什么做的吗?告诉你吧——油茶,准确地说是用油茶果的茶籽
      壳,经提取后制作出来的。
      
          油茶与茶油是中国南方的乡土意象符号。
      
          油茶与茶油代表了某种乡土精神和灵魂。
      
          油茶,从木,尽吸天地之灵气,幽谷之精华,深得雨露滋润,绵长而深厚。油
      茶籽榨出的油叫茶油。茶油所含人体所需的好东西,居各种食用油之冠。对老百姓
      来说,吃上好的油比民主还重要。西人说,橄榄油是好东西,那是因为西人不知道
      世上还有茶油。茶油是比橄榄油还好的好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式的表
      述里,食用油排到第三的位置。民以食为天,食用油的事情,从来都不是小事情。
      因为食用油关乎人的健康,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和未
      来。“宁可少好,勿要多恶”。我们已经告别了清汤寡水的苦日子,我们正朝着一
      个追求健康,追求生活品质的时代迈进。
      
          喜欢吃茶油的人,性格中似乎有一种像茶油一样的绵劲和韧性,并不乏做成大
      事情的智慧、胆识和力量。曾国藩、毛泽东、沈从文等都是这样。油茶与茶油,牵
      动着重大的历史进程;油茶与茶油,负载着时间的重量和岁月的温度。
      
          油茶是农民的财富。农民的财富在哪里,农民的心就在哪里。
      
          对自然和社会而言,健康问题即是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既绷紧了人与自然的关
      系,更绷紧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甚至正在出现深重的恶变。我们必须明白:根深,
      才能固本;自然,才是一切。油茶与茶油无疑把背离了自然的我们拽回了一程,让
      我们感受到了自然法则的奇妙,也知晓了生命自身的道理。
      
          切不可为了利益,而牺牲健康。更不可为了利益,而对抗自然。
      
          什么油可以放20年不变质?茶油。
      
          变质的食用油有一种哈喇味,哈喇味就是腐败味。油茶专家韩宁林告诉我,民
      间土法榨出的茶油,清除了水分和杂质后,可以放二十年不变质,晶莹剔透,清香
      如初。啧啧!还没有哪种食用油像茶油一样具有如此强悍的抗腐败能力呢。茶油真
      是个好东西。
      
          茶油是食用油。它与喝茶的茶无关,也不是茶树油,它是用油茶树的果实——
      油茶籽榨出的油。人们只知道毛泽东喜欢吃辣椒,吃红烧肉,却很少有人知道毛泽
      东喜欢吃茶油。实际上,出生于韶山冲的毛泽东是吃茶油长大的。早年间,韶山冲
      周围的山岭上到处是油茶树。韶峰脚下至今尚有保存完好的成片成片的老油茶林。
      韶山营林站站长袁建芬说,那些老油茶树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悟出“枪杆子里
      面出政权”道理的毛泽东,对油茶和茶油亦颇有研究。他在《兴国调查》中把油茶
      树的果实称作“桃”,也称作“茶子”。毛泽东写道:“分山比分田更困难,有大
      山,有小山,有柴火多,有柴火少,有大树的,有小树的,有无树的,因此难分。
      土地科长和七个土地干事,一道出发,踏看全村各山,定出个办法,不照山的面积
      分,照山的茶子树分。以一担‘桃’(一担茶子,值钱二串,叫做一担桃)为标准,
      大树三十根为一担桃,中树六十根为一担桃,小树百二十根为一担桃。把全村山地
      算成桃数,然后按人口平均分配,插牌子为界。”
      
          多有趣的毛泽东,居然用数“桃”的办法来分山。看来,革命不光是暴动呢。
      后来他去了井冈山,后来他去了延安,再后来他去了北京,带领一帮农家子弟,用
      小米加步枪,推翻了“蒋家王朝”,创建了一个共和国。那个共和国的前边还有两
      个字:人民。——是韶山冲的茶油给了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力量吗?
      
          恐怕这是永远无法破解的密码了。
      
          毛泽东住进中南海后,韶山冲的乡亲们来看他,常常带给他的就是辣椒、腊肉
      和茶油。茶油是用有些粗糙的罐子装着的,笋衣做的盖子盖得严严实实。然而,菊
      香书屋里还是弥漫着淡淡的芳馥。
      
          韶山冲现有油茶五千余亩,每年“桃”的产量都不低。小时候的石三伢子,也
      干过摘“桃”,担“桃”的农活吧?
      
          如今,“毛泽东故居”旁边的“毛家菜馆”每天的食客络绎不绝。“毛家菜馆”
      烧的菜,味美,好吃,远近闻名。可为什么好吃,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了。“毛
      家菜馆”的年轻女主人毛毛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秘密,只不过烧的菜多半用的
      都是茶油。毛毛是大学毕业生,精明,能干,深谙餐饮之道。“毛家菜馆”创始人,
      八十余岁的奶奶汤瑞仁格外喜欢她。
      
          在韶山,汤瑞仁可是一位名人。有一张毛泽东和韶山乡亲合影的照片,是新华
      社记者1959年6 月25日拍摄的,题为《领袖和群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全国
      家喻户晓。那张照片至今仍挂在“毛家菜馆”最显眼的地方。照片上站在毛泽东旁
      边,那位抱小孩笑得最开心的少妇就是汤瑞仁。她的丈夫毛凯清与毛泽东有亲戚关
      系。就是那次回乡,毛泽东还在她家作过客,吃过饭。汤瑞仁回忆说,当时她炒菜
      用的是茶油。红烧肉、炸臭豆腐干、煎小鱼等几个土菜,毛泽东都很爱吃。毛泽东
      坐在没有靠背的板凳上,一边吃,还一边说着笑话,夸她红烧肉做得好。临别时,
      毛泽东送给她家八丈布,一担米。
      
          唉,毛泽东再也吃不到她用茶油做的菜了。她的眼里噙着泪水。
      
          ………
      
          而茶树油是植物精油,被称作“澳洲黄金”。最早命名茶树油的是英国的库克
      船长,1770年他在澳洲探险时发现,当地的毛利人采摘一种气味浓烈的叶子煮茶喝,
      这种叶子捣成糊状后,涂在伤口上还可以消炎止血,使伤口很快痊愈。库克船长把
      这种“气味浓烈的叶子”带回英国,让化学家以蒸馏方法从中提取出了精油,这便
      是被后来广泛用于个人护理品的茶树油。据说,城市美容院里必备这东西,用于女
      士香熏安神,润肤增白。实际上,这种“气味浓烈的叶子”叫互叶白千层。我在福
      建闽北见过这种树,叶子用手一捻,果然能散发出一种浓烈的气味。而油茶的叶子
      呢,无论怎样揉捏,也是不会散发出那种浓烈气味的。
      
          互叶白千层是针叶树,清秀端庄,如文雅的仕女。油茶是阔叶树,雄壮魁梧,
      若粗犷的汉子。
      
          茶油是个好东西,茶油是中国本土的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