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民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疆域广大、市场
      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上,活跃着大批中国农民,他们的创业故事丰富多彩,感人至深。
      有的孤注一掷,有的受尽欺凌,有的丢掉亲生骨肉,有的与当地警察和腐败官员竭
      力周旋,斗勇斗智。虽然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勤劳、坚忍、热情和勇敢,以
      汗水和血泪重现了中国人的优秀品质。本期隆重推出报告文学作家泽津、李林的《
      俄罗斯的中国农民》,首次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海外创业史。
      
          中国农民早就瞅准了,俄罗斯是淘金的好地方。
      
          1994年,头脑聪慧的中国“倒爷”大军里,有几位是黑龙江省境内的农民。他
      们面对着中俄边贸“由热到凉,又由凉变温”的趋势,独具慧眼地瞄准了俄罗斯境
      内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大量荒芜的土地。带着试试看的心理,凭着近些年俄罗斯
      境内的人脉资源,他们很快在那里开垦了大量的土地,种植了大豆、玉米。随即,
      又盖起了蔬菜大棚。然后,他们又搞起了对俄承包工程和各种劳务合作,从事着当
      地俄罗斯人不愿意干的、报酬低、活计重的体力劳动。
      
          十几年来,中国农民们就像蚂蚁一样,孜孜不倦地往返于中俄两地。而让他们
      带来收益的产业,是最原始的种粮、种菜。他们曾经是普通农民,靠种地为生。可
      现在,他们的身份变了,他们是俄罗斯的工人、技术员,甚至是老板。在家乡,他
      们只有很少的土地可以耕种———甚至不够喂饱一个庞大的家庭。而在俄罗斯远东
      地区,中国农民已经掌握了当地90% 的生产市场,把每一品种每公斤的价格从人民
      币的几十元降到了几元。
      
          还远不止于此,这些中国农民组成了远东最大的劳务团体,分布在森林采伐、
      农业种植、养殖、建筑、加工等行业。中国农民正以整齐的步伐,纷纷踏进俄罗斯
      的土地,奔向俄罗斯的每一市场。中国农民以他们特有的朴实,勤劳惊人的壮举,
      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的高度赞誉,获得了俄罗斯官方的认可。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
      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在海参崴市,在建筑、装潢和商贸流通
      领域里,一批批中国农民,经受着中俄民间边贸由热变冷的考验,他们正成为这一
      座座城市的产业精英。一年又一年,这些农民将“淘金”的梦想深深地扎根于异国
      他乡,他们收获的除了源源而来的钱财以外,还有那惊心动魄的壮举,撕心扯肺的
      恸哭,迎难而上的抗争,永不言败的豪情。
      
          高大强出生在黑龙江省逊克县边疆镇,他一来到人世间,就没有得到任何的温
      馨和幸福。童年的记忆对于高大强来说,除了寒冷和饥饿,没有任何色彩和光亮。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高大强显得特别地懂事和成熟。在父母省吃俭用下,高大
      强从小学读到初中,又完成了高中学业,他对大学充满了希冀。然而,1989年他在
      高考中失利,只能另谋出路。1990年初冬,高大强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黑土地,来到
      俄罗斯,加入了“倒爷”队伍。这条路并不顺利,他一次次受挫。
      
          1992年冬季,高大强来到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一个小镇,开始做起了倒卖冻
      梨的生意。这一本生意,高大强是将自己一年二万元的积蓄,全部拿出,从我国黑
      河口岸过货,运到这一小镇。可是,高大强叫卖了好几天,只是星星点点地卖掉了
      一些。然而他并不死心,第二天又雇当地司机出去卖梨。
      
          就在收工返回之际,司机倒车一不小心,车栽进路边的深沟里。司机当时就被
      撞晕了,高大强却被梨筐压住了身体,只有头部留在了外面。他拼命呼救,被几位
      俄罗斯人救了出来。当时,他首要的任务是将司机送进附近医院。他被摔得鼻青脸
      肿,吭都没有吭一声。回到住处,只是抹了抹医治外伤的药水。
      
          到了天气转暖时,高大强的梨真的卖不动了,眼睁睁地看着冻梨化成了紫色的
      水流,淌了整整一地。这一次失败,他身无分文了。怎么办?重重心结谁来解?想
      要回到逊克,可他又无颜去见自己的父母和乡亲们。
      
          没有办法,高大强只好咬着牙,从1993年8 月开始,在朋友那里借来了一辆破
      旧的自行车,准备到距离40公里的伊凡诺夫卡水库贩鱼到布市来卖。尽管他起得很
      早,车子骑得很快,却被骑着摩托车的俄罗斯鱼贩子超过。因此,他时常上不到鱼。
      上不到鱼不怕,那我就“慢鸟先飞”。他每天早晨2 点钟就起床,匆匆忙忙地奔向
      水库。卖鱼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因为是在露天市场,又是炎热的天气,火辣辣的
      太阳晒得头都疼,鱼卖不了又要腐烂。没办法,他只好操着半生不熟的俄语,拼命
      地喊叫。喊得他口干舌燥,有时照顾不周,还要丢东西。不是今天丢雨衣,就是明
      天丢秤杆,后天干脆就丢鱼。
      
          这鱼,实在是没法再卖了,吃了一个月的辛苦,换来了百十元钱。高大强觉得
      :不行!
      
          当年秋季,高大强决定不回逊克县的家乡,为了使自己走过这一漫长的冬天,
      他来到附近的农场,走进田野里,拾捡着秋粮,什么玉米、黄豆,他都一起拾捡。
      豆枝、豆荚捡净以后,他就去挖老鼠洞取豆粒。贪黑起早,饭都顾不上吃。10多天
      下来,他的膝盖磨出了血,手掌划出了口子,鞋子都露出了脚趾头,脸晒得和黑人
      一样,瘦得让人都不敢辨认。
      
          紧接着,高大强走进中国人在布市开办的美食城,干起了清洁员的活计,他主
      要负责楼梯、大厅的洗手间卫生。由于这个酒店的生意特别好,这给清扫工作带来
      了很大的困难,他拿起两杆大拖布守在洗手间旁边。
      
          常有中国顾客将用过的口布,扔进卫生间的下水道里。狭窄的通道经常被堵塞,
      有时一天要堵塞数次。高大强不得不用搅鞭,甚至连手臂一同伸进下水管道,脸部
      常常被溅上粪水。这一边刚刚忙完,那一边的楼梯和大厅又需要清扫了。他楼上楼
      下忙个不停,累得腰酸背疼,浑身是汗。因为高大强干的是极为埋汰的活计,吃饭
      的时候怕影响别人的食欲,他便主动一人到旁边去吃。
      
          高大强的拼搏和不怕苦的精神,深深地赢得了在俄的中国老板的赏识。有一天,
      老板得知高大强在经营生意上的失败,便鼓励他、支持他、帮助他东山再起。
      
          崛起———敢为天下先
      
          1994年年初,高大强在中国老板的支持下,离开了他朝夕相伴的“倒包”队伍,
      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走出,返回到他起步的波亚尔科沃镇,一纸申办独资企业的申
      请,郑重地递交给了俄罗斯的当地政府。
      
          说实在话,俄罗斯对国外人的企业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一个中国农民想要在俄
      罗斯创办独资企业,那就难上加难了。要想办企业就得有公司,取得法人资格。在
      俄罗斯申办一个公司,手续十分繁琐,需到莫斯科去审批。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办
      事的效率相当低下,用“蜗牛”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为了尽快办理审批手续,高大强通过俄罗斯的朋友,用高薪聘请了一名俄罗斯
      律师帮助他,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将审批手续全部办理完毕。俄方正式批准了高大
      强申办的“波亚尔科沃种植养殖场”,成为俄罗斯米哈伊洛夫区波亚尔科沃镇第一
      家由中方投资兴办的外资企业。企业成立的第一天,俄方当地政府官员及相关领导
      都前来祝贺。
      
          于是,高大强便将自己打工的一点积蓄和朋友资助的资金集中起来,对波亚尔
      科沃镇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之后,他毫不迟疑地办起了年孵化能力3 万只的鸡
      雏孵化厂。在国内购置一套孵化设备,在当地以每个种蛋一元钱收购种鸡蛋。当年
      孵化鸡雏2.5 万只,每只售价3 元,每只纯利润1.5 元,仅此一项年收入3.7 万元。
      
          有了这一经济基础以后,高大强便把目光瞄准在俄罗斯的农业开发上。他看到,
      俄罗斯市场销售的蔬菜自产较少,特别是西瓜都是从中国过境的。于是,他马上与
      当地俄方达成了协议,租种了俄罗斯90亩弃耕地。随即,高大强回到家乡,将会种
      西瓜的两名亲属聘请过来种植西瓜。
      
          在种植和田间管理期间,高大强和两名亲属,吃住在田间地头搭建的临时窝棚
      里,昼夜不停地研究、分析、观察,并采用了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等方法,这些西
      瓜以亩产5000斤的产量喜获丰收,总产已超过40余万斤。他们的西瓜口感好,皮薄
      鲜嫩,个头匀称,深受当地俄罗斯居民的喜爱。
      
          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高大强采取设点和分散销售的办法,许多俄罗斯人甚至
      不远百里,成群结队地来到地里,当场挑选,当场验个儿。他们以每公斤2 元人民
      币(比市场价低0.3 元)的价格,不到半个月时间就销售一空。这一下子,高大强
      种植的西瓜纯收入达25万余元。
      
          随即,高大强扩大了农业开发规模,又租种了土地1500亩,增加了马铃薯、圆
      葱、大豆三种作物。其中,圆葱种植了30亩,马铃薯30亩,西瓜120 亩,大豆1320
      亩,当年各种作物均获得了好收成,纯收入已达50余万元。
      
          高大强在俄罗斯大搞农业开发成功了,高大强的名字叫得越来越响了,高大强
      的成功经验传得越来越远了。
      
          头雁———高飞带群雁
      
          可是,光靠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他需要人手。他先带自己的父亲和自家亲友
      一共5 人到俄罗斯创业。到了秋天,他们每一个人乐呵呵地揣回来1.8 万元。这几
      个人一回到村子,连家门都没有进,就被乡亲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几个人的宣传,那可是不用花钱的“活广告”呀!高大强的事业和这几个人
      胜利返回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南北二屯边疆镇逊克县传开了,在黑
      河市附近村屯的村民中传开了,就连嘉荫县的农民们也都找上门来了。
      
          一时间,高大强家的屋里、院内人声鼎沸、人山人海啊!在这里,齐聚着本村
      的、外村的、外乡的、外县的农民们。此时的高大强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
      也更大了。
      
          他顾不得连日国内国外奔波所带来的疲惫,亲自把关,选定了80名农民。然后,
      他用10天时间,为这些农民补习日常生活中的俄语。后又与俄罗斯方签订了4.5 万
      亩土地承包合同,租期为49年。
      
          高大强自己经营1.5 万亩,其余3 万亩承包给四个农民兄弟经营组。春节刚过,
      高大强率领80多人的农民队伍,意气风发地开进了俄罗斯。到了秋天,高大强说到
      做到,每一位农民乐滋滋地怀揣着1.8 万元钱,有的还高达2 万元人民币回到了家
      乡。
      
          高大强并没有沾沾自喜,徘徊不前。相反,他经过反复考察论证,第二年他在
      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投资近百万元建起了千头养猪场,又安排了国内
      20名农民就业。
      
          这位十几年前,高考落榜的回乡青年,经营连遭挫折失败,重新振作起来后,
      第一个打起了“开发俄罗斯农业”的大旗,应该说是事业有成了。可他,却把已有
      的成就看作是过去的一切,把今后的发展看作是从零开始的起步。他的发展宏图是
      :
      
          在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建设占地面积15公顷的大型砖厂,目前土
      地审批前期工作已经就绪;
      
          利用自产大豆、玉米秸秆等农产品建立一个综合型的饲料加工厂;
      
          到2010年,计划安排300 名农民就业;
      
          成立赴俄农业协会。他将多家分散经营的劳务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中国赴俄劳
      务人员农业协会,实行统分结合,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赴俄劳务人员搭建
      发展平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