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国是饱受灾难折磨的国家之一,而不是面对灾难的唯一国家。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
      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宣传。
      
          据资料提供,地处板块分界处的日本,经历过不计其数的大小地震,惨痛的教
      训让日本政府和国民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通过提高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的抗
      震标准等手段来提高抗震能力。同时,可供地震灾害发生时使用的应急用品也得到
      大量研究和开发。这些应急用品大体上可划分为食品、生活用品和自救工具等3 大
      类。
      
          应急食品主要有:开罐即可食用的大米粥、小豆糯米粥、兑水即可食用的被称
      为“万年饼”的压缩饼干、可直接食用的“大酱汤”、杂烩菜及其他各类速食蔬菜、
      保存期较长的饮用水等。这些应急食品和饮料大约有上百个种类,保质期大多在5
      年以上。
      
          应急生活用品有:简易坐便器、男性便携小便袋并配有除臭剂和液体固化剂以
      及塑料袋等附件。此外,还有防灾腰包、安全帽、头巾、防毒面具、便携报警器、
      应急灯、便携充电器、手电筒、防灾蜡烛、雨衣、简易帐篷、睡袋、灶具和炊具等
      一系列物品。
      
          这些物品均很适合地震发生后的应急使用。
      
          比如,简易坐便器包括5 块树脂板一个坐便圈和若干塑料袋,组装方便快捷;
      防灾腰包上有反光带和ID卡,很容易让救援人员发现并确认身份;用便携式充电器
      充电一分钟可使手机连续通话3 分钟或待机90分钟;警报器可连续鸣叫5 分钟;防
      灾蜡烛能连续燃烧100 个小时;防灾净水器能将雨水、洗澡水、河水等净化后直接
      饮用。
      
          自救应急用具包括:小型便携灭火器、家庭防灾急救医药箱、救护用具(包括
      铁锤、铁锹、铁铲、铁镐、锯子、老虎钳等)、防水作业灯、防水鼓风机、小型发
      电机、梯子、简易消防输水管及管架、简易担架等。
      
          由于日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多,所以日本国民防灾意识普遍
      都很强,家中大都储备有灾害应急用品。根据居住环境的不同,应急物品储备也各
      有侧重。居住在城市高层住宅中的人,由于地震发生后容易被困,因此家中几乎都
      储备有防灾应急用品和自救用具。而居住在单独小楼或小院中的居民,由于容易逃
      离现场,所以应急用品的储备侧重于简易帐篷、防灾衣物等。
      
          日本家庭的防灾包放在门口的柜子里。防灾包里有手电筒,隔湿的坐垫,小收
      音机,外套,口哨,雨衣等,另外,把护照,存折等重要东西也都放在一个包里,
      家里储有三天的方便面,罐头等食品,一箱水,小的煤气灶及煤气罐6 罐。
      
          为什么要储备三天的食品,而不是更多或更少?
      
          日本人解释说,三天后,救援就会来临了。
      
          很多日本人在枕头下放一双厚袜子,以防地震后的破碎玻璃。
      
          幼儿园,小学校每年开学要带两个罐头去作防灾食品,没用的话,第二年带回
      来,换新的带去。
      
          日本人的住家家具也很有特色。日本人的卧室里几乎没有家具,被褥等都放在
      壁橱里,壁橱都是横拉门。横拉门除了能够节省空间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
      在地震时由于晃动而自动开启,从而造成里面存放的东西滑出来造成人员伤害。
      
          日本家庭里比较沉重的家具一般都尽量支到天花板,实在支不到的在上面加上
      一个可伸缩的撑脚,尽量和天花板成为一体,电视电脑用专用的东西粘上,避免地
      震时掉下或倒塌。
      
          针对青少年的保护,夏天6 点,冬天4 点半,日本的小区里会广播,天要黑了,
      每一个好孩子都应该安全回家了。社区里到处贴着好孩子怎么应付诱惑,很多小店
      或者住户的外面,都贴着安全110 的标记,孩子们都知道,遇到危险,可以到那里
      求助。
      
          防灾理念的先进和深入人心,使得日本人成为防灾意识最为明晰的民族,从他
      们到中国旅游,都可以看出来:他们一进宾馆,即刻查看宾馆的紧急出口,这一良
      好习惯,让日本客人在中国多次的宾馆火灾中,训练有素地全身而退。
      
          而中国客人呢,入住后也会去察看,看哪一层有洗脚房,哪一层有按摩,卡拉
      OK的包房又在哪儿。
      
          去年中国发生四川大地震以后,日本政府迅速普查了中小学校的校舍状况,对
      危房进行了大规模的检修。
      
          如果细心观察,至少还可以看到日本以下的措施:
      
          “防灾头巾”是学生入园入学必需用品,用于防止地震时硬物掉下时砸伤头部。
      厚度约一二厘米,里面装填了缓冲材料,式样好像一块长条毛巾对折之后缝住一条
      边,加上两条带子系在脖子下,下方呈裙摆形,护住肩膀。做工十分精细,内侧面
      有一个装了口罩的小口袋,带子是可调节的宽边松紧带,装在精致结实的外袋里,
      刚好套在儿童课椅的靠背上。每人一个,灾情发生时随时可用。
      
          训练时,孩子们头戴防灾头巾迅速撤离教室,躲开危险物,来到空阔操场;家
      长们则准时轻装来校,接走孩子。学校操场上,各年级各班学生按顺序席地而坐,
      头戴防灾头巾,肩背书包。家长们在自己孩子班级队伍前面排队,依次上前,将学
      校早已发放的“接人卡片”(写着学生名字、接学生的人的名字、相互关系等)递
      交给班主任后,领孩子离校回家。
      
          为了震后救灾,在所有中小学的楼顶上都写上校名,以便让空中救灾的飞机容
      易发现。
      
          地铁所有紧急避难的指示灯都设置在80厘米左右的高度,因为震后一旦发生火
      灾,浓烟上升,形成密封状态,行人抬不起头,只能往前爬行,避难灯的设定高度
      非常重要。
      
          公园的木椅子全部用水泥做土台,这样可以在紧急时当作灶台做饭。每一个小
      公园都有小厕所,小饮水龙头。国民平时被教育,如果遇到地震等灾难,城市中最
      安全的地方,是加油站和学校。司机在考驾驶证时就被告知,遇紧急情况,首先要
      靠边熄火停车,钥匙留在车上,以便移走。
      
          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上扎了很多小孔,为了防止逆光的时候无法辨别标记。
      
          全是琐碎的考虑,有的人可能说,这些事情不大气,写不到预案中去。
      
          但回头想想,我们写到预案中的体面措施,又有多少可以用在真正的灾难来临
      时?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从伦理和经济上陈述这一概念:“预防不仅比救助更人
      道,而且更廉价。”
      
          1953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一场猛烈风暴让荷兰的老海防大堤和防波堤崩溃,
      海水大举涌入这个低地国家,造成2000人死亡,7 万人被疏散,4000幢建筑被摧毁。
      城市和村庄变成充溢冰冷海水的湖泊,上面漂满奶牛的死尸。
      
          从那以后,荷兰人明白,由于自己一半国土,包括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都位
      于海平面以下,大海可能会带来更恐怖的灾难。
      
          在此后半个世纪里,荷兰花费80亿美元,建造了一条让全世界羡慕的海防体系,
      它现在叫作“德尔塔工程”,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风暴。
      
          在这一体系中,荷兰人先是加高了海防大堤的高度,使之达到40英尺,约14米。
      同时,他们把岸边岛屿用大坝、防波堤和其他建筑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进攻型防
      卫盾牌”,将易受攻击的海岸线长度减少了400 英里(600 公里)。
      
          一个名叫王悦的中国人,撰文介绍美国人的防灾意识:
      
          有一次,百人礼堂座无虚席,正在召开一个年度会议,台上总经理正在讲话。
      突然,墙上的喇叭里传出尖利的警报,一个熟悉的声音说:“自然灾害预警演习开
      始,请大家到指定疏散地点集合……”
      
          总经理立刻合上笔记本电脑,边往外走边说:“训练结束我们再接着谈。”开
      会的人也纷纷起身,井然有序地离开会场。我在美国工作了4 年,每年公司都有两
      三次这样的预警演习。每次无论同事们正在干什么,大家都会放下手头的东西,自
      动到预定地点集合。对他们来说,有意不遵守规定,逃避演习是不可思议的。
      
          我住在印第安纳州,当地龙卷风比较频繁,所以多数房子都有地下室。很多朋
      友都和我们一样,在地下室放一个小冰箱,接通自来水,这样即使被困在里面也能
      坚持很久。
      
          之前我们曾住在佛罗里达州,那里飓风很多,我们当时租的房子没有地下室,
      主卧室的卫生间里也没有窗户。刚开始觉得特别不方便。后来房东告诉我们,盖房
      子时,是特意如此设计的。如果听到飓风警报,就躲进卫生间里,里面还装了一台
      小型汽油发电机,即使飓风刮断电线,也有备无患。我们住的社区每周五下午4 点
      都有飓风警报测试,各个小区设的警报器同时拉响3 次,目的是测试各处的器材是
      否好用,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哑巴警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