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国的抗灾史,似乎可以从两次台风中,找到些许轨迹。
      
          1969年7 月28日,强台风正面袭击广东汕头牛田洋,470 名部队官兵和83名大
      学生,在这场强台风中死亡。
      
          身处沿海的人都知道强台风是一个什么概念。
      
          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最低等级,然后依强度依次递增为:强热带风暴、台风,
      强台风。
      
          热带气旋在全球很多热带海域都有发生,但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发生次
      数最多的海域。一些强度最强、尺度最大的台风往往发生在这个海域。台风在西北
      太平洋上形成后,在北半球向西北方向移动。我国正处在西北太平洋的西北方,成
      为台风经常光顾的地方。
      
          每年的5 月至11月,台风都有可能在我国登陆,登陆期限之长也居世界首位。
      受害最大的当属东南沿海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的其他省区也都受
      到台风袭击,就连内陆也逃不出台风的手心。我国大多数的内陆省份也都受到过台
      风暴雨和洪水的侵袭。例如,1975年的3 号台风,8 月份在福建登陆后深入内陆,
      滞留不消,在河南降下一场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达1062毫米,三天降雨量达1605
      毫米。
      
          50毫米的降水量即为暴雨级别!
      
          终于,中原的水库再也承受不住老天这样的疯狂降水,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
      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
      继垮坝溃决。
      
          大水的水头达到40多米高,它席卷了一座县城,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
      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超过2.6 万人死
      难。
      
          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 公里,中断行车18天。
      
          就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前10天,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5 月2 日在缅甸伊洛瓦
      底省海基岛附近登陆。风暴登陆时最大风速超过190 公里/ 小时。
      
          强热带风暴的正面袭击,从我们的近邻,带走了近13万条生命。
      
          而牛田洋面对的,是高两个等级的强台风,那是一次风力强达18级的最高等级
      风暴。
      
          据《汕头大事记》载:
      
          1969年7 月28日上午10时半,第三号强台风在本区沿海登陆。台风中心登陆时,
      汕头、澄海、潮阳、南澳等县,平均风力在12级以上。
      
          这次台风正值大潮期,风、潮、雨交加,汕头市区海潮急剧上涨,全市受浸,
      水深2.3 米,郊区及各县地势较低的地方水深4 米左右。强台风造成公路交通瘫痪,
      通信联络全部中断。
      
          为保护这片新垦的土地,当时驻守牛田洋生产基地的部队官兵与在该基地锻炼
      实践的2183名大学生,参加了抗击强台风和暴风潮的战斗,共抢救遇险群众3700多
      人,动员帮助64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而部队和大学生在抢救海堤和人民群众的生
      命财产中,有470 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统计,汕头受浸水稻42万亩,其他作物45万亩;崩塌民房141025间,仓库、
      工厂3502间;崩决堤围316540米。全区死亡894 人,水里到处浮着尸体。
      
          在强台风中不撤退,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冒险,况且是迎着台风而上。
      
          据当时的幸存者描述,在强大海潮冲击下,海堤已被冲出多处缺口,扔下去堵
      缺口的大沙包大石头被轻飘飘地冲走。“人在大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又一次
      在耳边响起,解放军抱着大沙包大石头跳下去了,大学生也跟着跳下去了,他们手
      挽着手,筑起了一道道人墙,就像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碉堡的枪口一样,欲用身
      体堵住大堤缺口!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的,在强大的狂风、海潮中,他们像稻草一样
      被卷走了!
      
          ……
      
          有的人还穿着那一身橄榄绿的军装,衣服扣得十分整齐,而大多数尸体上只着
      背心和裤衩,那是抢险突击队的队员们。尸体中有的三个五个手挽着手,扳都扳不
      开。最多的有八个战士手挽着手,怎么也扳不开。最后收尸的时候,只好动用了钳
      子。
      
          这次强台风是汕头解放后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危害性最大
      的一次。
      
          40年过去了,如今的牛田洋早已不是农场,而是海产养殖基地。见证那段“战
      天斗地”历史的,是静静竖在小山包上的一座“七?二八不朽烈士”纪念碑,和永
      存人们心中的感慨。
      
          那是人类以血肉之躯抵抗大自然的极端的例子。虽然大批官兵、学生在台风海
      潮中牺牲,虽然牛田洋军垦基地未得保全,但他们“人在大堤在”的豪迈精神,在
      当时仍得到了“北有珍宝岛,南有牛田洋”的赞誉。
      
          今天看来,那种与台风以生命相搏的行动,实在太值得人们反思了。
      
          1994年17号台风,在温州市瑞安梅头镇登陆,台风登陆时近中心最大瞬时风速
      55米/ 秒,又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大潮,形成了狂风、暴雨、大潮三碰头。
      
          自然界三个最可怕的灾难叠加在一起!
      
          温州、台州降雨都在200 毫米以上,其中乐清市砩头站日降雨620 毫米。温州
      机场候机厅被海水浸没,进水近两米深,被迫停航半个多月。全省死亡1239人,直
      接经济损失131.5 亿元。
      
          台风登陆地附近沿海海浪普遍高出海岸2 ~3 米,局部地段拍岸浪高达12米,
      离温州市区不远的瓯江口浪高达到10米,为有记录以来闻所未闻。1700多艘船只被
      巨浪打沉,千吨渔船像小纸船一样,被大浪抛进海塘。紧接着,潮水暴涨。
      
          在台风登陆前后的几个小时里,温州沿海所有区县的一线海塘几乎全线崩溃,
      二线海塘决口无数,三线海塘也不同程度进水。海水势不可当地涌入,温州市百余
      公里的海岸线纵深1 公里内尽成泽国,潮水和洪水淹没了一切可以淹没的东西,陆
      地上看不到平原的踪迹。
      
          无异于一场海啸袭击!
      
          1994年的17号台风,无疑是历次台风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自那时开始,温
      州乃至全国,从政府到普通百姓,抗台防台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
      
          从1994年17号台风以后,每当可能发生正面袭击温州的台风,温州市委市政府
      首先发出的命令就是撤离人员。
      
          1994年之前关于台风的宣传和文件中,抢险救灾这个词出现最多。现在的文件
      着重强调的,却是应急避险。
      
          这个变化,很有意味。
      
          这一变化,是血的代价换来的。
      
          9417台风当天,20多名指挥部工作人员和100 多名工人留驻现场,准备随时抗
      台抢险。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生死惊魂。
      
          工作人员开着一辆七座面包车到海塘边巡视,一个个巨浪打过来,居然一巴掌
      把车顶压塌,直贴到驾驶员头上。
      
          根本谈不上什么抢险了,只有拼命撤退,所有人都撤到离堤坝1.2 公里处的一
      间3 层楼里。但是,晚上9 点半左右,房子下方却已是汪洋———决堤了!
      
          门板什么的都被拿出来了,只想着万一房子倒了,怎么保住人的性命!
      
          以前台风期间,往往要求领导干部到最危险的第一线指挥,要求各方组织人力
      保护国家财产,要求老百姓作好准备保家护产。但9417号台风却给这些看似积极的
      “主动出击”路线一个沉重打击:瑞安市某镇两名副科级干部死于前线,许多留守
      滩涂的养殖户被海水吞噬……
      
          有些在当地打工的外地农民工,不知台风的厉害,跑到海堤上去观看台风到来
      时的盛况。结果,尸体都无处寻找。
      
          只有承认天灾的力量,才能正确地应对。
      
          人,才是第一位的。从“抢险”到“避险”的演变过程,也正是“以人为本”
      理念觉醒和应用的过程。
      
          总是处于抗灾最前哨的民政部,每年都组织演练。有一年,他们在黄河周围组
      织了黄河决口灾害演练。
      
          黄河,是一条多么桀骜不驯的河!
      
          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这个母亲河,却是脾气暴躁的母亲,它善淤、
      善决、善徙,是一条喜欢在中国的腹地任性打滚的河流。
      
          黄河,才真正是中华民族爱不够,恨不够的河流,它哺育了这个民族,却又是
      这个民族真正的心腹之患。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从先秦到民国,它老人家决口了1593次!
      
          每年它要搬11亿吨泥沙到黄河入海口,就是它从手指头缝漏下来的泥沙,每年
      都可将黄河的河床抬高若干,到现在,黄河的河床,比河南新乡市高出14米多,它
      甚至骄傲地超过了河南开封市高高的铁塔尖!
      
          如果它有一天冲破了河床……
      
          面对它的,是一马平川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的中原大地。
      
          花园口那次惨痛的决口,河南、江苏赤地千里,89万人亡命于洪水之中。
      
          连想也不敢想!
      
          就是最为太平的年景,国家也从来不敢对黄河丧失警惕。民政部的演练便由此
      而来。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演练变成了真正的实战!正当当地百姓拉家带口
      转移时,渭河———黄河的支流,大洪峰到来了!
      
          眼见着自己的家园一片泽国,百姓们不干了。尽管他们没有任何人员伤亡,但
      还是围住了民政部救灾司的王振耀司长不让走,让他给个说法。还有的村民要求赶
      快回去抢救自己的财产。
      
          王振耀也急了,说,人最重要!如果有人想抢救自己的财产,出了事,他自己
      负责!
      
          村民们还是讲理的。男人们先低下头,默默地散开了。
      
          过去10年中,我国经历了洪水、台风、非典、雪灾、地震等重大自然和疾病灾
      害,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应对灾害的能力世界第一,调集救灾物资的能力强,但
      发动民众防灾的意识弱。
      
          中华民众迫切需要建立的是防灾文化。汶川地震是一场让中国痛入骨髓的巨灾。
      灾难不可挽回,但如果灾难让我们有了深刻的防灾减灾意识,让我们这个民族面对
      灾难时更聪明了,这才是不幸中的万幸。
      
          建立防灾文化,在中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汶川地震前,一次对湖南省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职人员和退休老人等
      五类社会群体约400 人的调查显示,面对20余种灾害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27.6% 的人有所了解,46.0% 的人对应急方法和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 的人根
      本不了解;47.6% 的人认为自己面对突发情况无法实施自我逃生,100%的被调查者
      都认为“应该加强对公众普及应急预案和应急自救知识”。
      
          汶川地震发生后,华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系“媒介市场调查”课程的师生们,
      随即组织了“关于大学城学生预防重大灾害意识的调查”。
      
          这项调查采用“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大
      学城10所高校的200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94 份。
      
          调查结果表明:43% 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48% 的大学生表
      示平时在商场等公共场合并不会留意安全出口在哪里,即多数大学生在发生火灾等
      紧急灾害事件时不懂得如何正确逃生;41% 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居住地常见的重大
      灾害;58% 的大学生未听说过“心理创伤干预”一说;31% 的大学生表示疟疾不是
      地震后常见的流行性疾病。这反映了大学生的防灾知识相当缺乏。
      
          调查表明,汶川大地震并没有成为大学生们学习防灾知识的一个重要契机,震
      后“还没去学”防灾知识的大学生高达55% ;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从未学习过
      防灾知识的大学生则有41%.这表明,即使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大
      学生不曾知道任何的防灾知识。
      
          大学生,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最高、知识积淀最丰厚的群体。
      
          这一情况很快得到了印证。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宿舍失火。4 个在宿舍中的女孩子,穿着睡衣,
      躲在阳台上尖叫,大火从房间中逼出,最后,女孩儿们逐一从六楼阳台上跳下,摔
      死在校园中。
      
          她们的阳台隔壁,一墙之隔,就是另一间宿舍。那间宿舍的6 个女同学眼见失
      火,曾试图伸过竹竿,搭救邻居。
      
          阳台的隔墙略有向外突出,但绝不是没有可能跨过,特别是在隔壁有人接应,
      自己这方又是四人之众,两边还有床单被褥可做援手。
      
          缺乏防灾理念的例子,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只就铁路而言,中国公路与铁路的平交道口大概有14000 个,由于机动车与火
      车抢行,或者车况不好,在铁路上趴窝,导致道口事故屡屡发生。
      
          2008年1 月23日,施工人员在规定时间前强行砸锁进入有动车组运行的铁路,
      在时速200 公里的铁路线上活动,造成18人死亡,9 人受伤。
      
          四川成都到达县的一列货运列车,拉着石油钻井设备。托运的这方没有绑扎好,
      铁路部门也没有严格验收,运行过程中,一个采油用的磕头机臂甩了出来,超过车
      帮1.8 米,离地50多厘米。
      
          由于没能及时发现,在铁路运行21公里的区间,除去打坏了一系列铁路设施设
      备外,连续打死了23人!
      
          23个人,都是把铁路当成凉快地方了,他们分别躺在桥梁处乘凉。本来他们都
      躺着,火车一过来,大家好奇,一定要坐起来看看火车拉的是个啥东西,这一坐起
      来的高度,正是50多厘米的高度……
      
          处理事故的人员说,惨,太惨了!
      
          向国务院领导汇报这场事故后,闪淳昌刚要走,国务院领导又把他叫了回来:
      老闪老闪,你去找找广电总局和文化部,你看我们好多电影、电视剧,男女一谈恋
      爱就到铁轨上去散步,这个导向不好啊。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