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沙拉把中国妈妈这一理念带到以色列。
      她虽有着1/2 犹太人的血脉,毕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有着中国人的风
      俗习惯和思维方式,像所有中国妈妈那样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她不论多么忙多么
      累都不让孩子动一下手,而是叮嘱孩子好好学习。她把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希望的
      田野。以色列的气候特殊,有两个反差很大的季节:一是湿季,二是干季。11月至
      转年3 月是湿季,冬雨绵绵,天气很冷。沙拉每天打着伞接送以华和杰瑞。她把孩
      子送到学校后,从包里掏出两双干爽的鞋子让他们换上。她把孩子脱下来的水淋淋
      的鞋拎回家,把鞋里的水倒掉,用纸吸去表面的水分,然后用吹风机把鞋吹干,留
      着孩子放学回家后穿。两个懂事的孩子不愿让妈妈为他们劳累,有时放学没等沙拉
      去接就光着脚丫跑了回来。沙拉看了心疼不已。
      
          在以色列,谢莫纳是经济欠发达小镇;在谢莫纳,沙拉那个居住点住的大都是
      穷人;在那些穷人中沙拉是最穷的,除地上铺的几床被褥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到以
      色列后,以华和杰瑞才知道什么叫做“家徒四壁”,什么是“一落千丈”。沙拉一
      家虽然享有政府的生活救济金和住房补贴,仍然缺食少衣。沙拉只好把街头的垃圾
      桶作为第二供给站,穿的是从那里来的,有时吃的也是从那里来的。沙拉经常去垃
      圾桶捡面包。她把面包捡回后,用刀把脏的表皮削去,鲜软部分用微波炉烤一下,
      抹上黄油给孩子吃;干硬部分用热水泡一下,自己享用。
      
          其实,沙拉也没穷到“财神爷甩袖子———子儿皆无”的地步。她把手里的5000
      美元和孩子的护照一起藏起来。她想,假如以色列爆发大规模战争,需要像爸爸老
      伊马斯那样逃亡的话,有钱和没钱是不一样的。有这笔钱,她就可以买机票,把孩
      子送回上海。
      
          让沙拉痛苦的是,穷日子让孩子失去尊严,尤其是当孩子穿着捡来的衣服被别
      人认出来的时候。每当沙拉去垃圾桶捡东西时,孩子的影子就在眼前晃动,就感到
      作为母亲自己没尽到责任,心如刀绞。她踯躅于街头,想打份工赚点儿钱。可是在
      经济欠发达的谢莫纳是很难找到事做的,尤其是沙拉这种希伯来语和英语都说不太
      利索,又没有技能的女性移民。转悠几天之后,沙拉突然萌生一想法:中国菜在以
      色列挺受欢迎,中国小吃会不会也受欢迎呢?犹太人把女人用品视为第一商品,将
      食品视为第二商品。民以食为天,犹太人在吃的方面是很舍得花钱的。经营什么小
      吃呢?上海春卷?对,就做上海春卷!本小,一锅一灶,一团面,一钵菜。
      
          沙拉没做过春卷,不知道怎么打糊摊皮,怎么炸制。沙拉买袋面粉,在厨房一
      遍遍地学着打糊和摊皮。打糊是技术,糊不能太稠,也不能过稀。在厨房闷了好几
      天,面粉耗掉三四公斤,沙拉才摊出一张薄似菜叶,柔若绒毛的皮。当沙拉用半公
      斤面粉摊出50张皮时,不禁喜极而泣,终于掌握了一门手艺。沙拉在海法的中餐馆
      当过义工,知道以色列人喜食清淡食物,吃的菜蔬有西红柿、青椒、茄子等,食肉
      较少,且不食猪肉、虾、螃蟹、章鱼、贝类和其他无鳞的水生动物。她将包心菜、
      洋葱、胡萝卜丝和豆芽剁碎,用盐去水分,放入胡椒粉,用糖调好色,包成卷,下
      锅油炸。做出的春卷又酥又脆,又不油腻,里边的馅绿的绿,黄的黄。沙拉把炸好
      的春卷分别送给左邻右舍,结果很受欢迎。第二天,沙拉在楼下的路边摆摊卖春卷,
      一个谢克尔(相当于两元人民币)一个,一天赚十来个谢克尔,收入微薄,但毕竟
      有了收入。
      
          在沙拉眼里,做母亲永远都是专职的,做生意是兼职的。每逢孩子放学,不管
      生意怎么样都不做了,她把炸春卷的锅端下来,用炉火给孩子煮馄饨或面条。孩子
      吃完饭回家学习去了,她收拾完锅碗瓢盆,接着做春卷生意。晚上,她累得腰酸背
      痛还要给孩子做饭,洗洗涮涮。有空闲,她就领着孩子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教
      他们希伯来语。当孩子睡着了,她就坐在灯光下给孩子做识字图片。不论生活多么
      苦,和孩子在一起时她总是开心地笑着,一脸阳光。她说,无论如何,做母亲的不
      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生活的阴影。
      
          一天,雨后天晴,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以华和杰瑞放学后,像往
      日那样坐在炉旁读书。沙拉手忙脚乱地忙着,做好饭后,一碗一碗盛好,摆在桌子
      上。
      
          “以华,你已经15岁了,是成年人了,怎么能坐着一动不动,等着妈妈来伺候
      呢?”隔壁的大婶心直口快地说。
      
          特拉维夫、耶路撒冷的人有点儿像中国大都市人,待人较冷,彬彬有礼中将人
      拒之千里。谢莫纳镇的人有点儿像中国偏僻乡村的百姓,质朴率真,有时拿自己不
      当外人,说话不分里外。以华像犯了错误似的站了起来,满脸通红地低着头,一声
      不吭。
      
          沙拉惊诧地望着邻居。她的话像一把钉子扎在沙拉的心里,让沙拉很难受。以
      华初回妈妈的怀抱啊,刚刚得到妈妈的温暖,妈妈的爱,怎么能说他是废物呢?这
      太伤孩子的自尊了。再说,你有什么资格这样训斥我的孩子?他们坐在那儿读书,
      等着妈妈做饭盛饭有什么错?中国的母亲几千年这么走过来的,没谁觉得不对啊,
      怎么你一个犹太女人就受不了呢?难道我的孩子还不够乖吗,还不够听话么?以色
      列的口服药每隔6 小时服一次,我感冒时孩子守在钟表旁,时间一到就给我端水拿
      药。他们在外边玩球时,见我买菜回来就急忙跑过去,把菜接过来拿上楼。家里吃
      鸡时,本来鸡腿、鸡翅、鸡胸脯都奖励给孩子了,可是他们却争着说:“我要吃鸡
      脖子,把脖子给我。”我以为他们爱吃鸡脖子,就把鸡脖子捞出来,一剁三段分给
      他们,这时发现鸡腿、鸡翅和胸脯肉都在我的碗里。以色列最便宜的水果是橘子,
      每当孩子吃橘子时,吃到甜的都要给最辛劳的妈妈留着。当我进屋时,三个孩子都
      举着橘子喊道:“妈妈,吃我的橘子,我的橘子是最甜的!”我的孩子多么乖啊,
      在中国人心目中乖孩子就是好孩子,难道你们以色列不是这么看吗?
      
          隔壁大婶的话虽然难听,毕竟是好意,沙拉也不好说什么。
      
          “沙拉,你别以为自己生下孩子就是母亲了。你不要把中国落后、愚昧的教子
      方式带到以色列来……我们犹太人有句俗语:”谁溺爱孩子,就不得不有朝一日为
      他包扎伤口。当孩子为伤口的疼痛叫喊时,你将为你愚蠢的溺爱而痛悔!‘“邻居
      转身对沙拉批评道。
      
          沙拉在中国被视为犹太人,在以色列却被视为中国人。中国人的沙拉蒙了,在
      中国哪个母亲不这样爱自己的孩子?谁都知道世界上有两种人最重视教育,即犹太
      人和中国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中国的教子方式哪点落后?
      
          “孩子别在意,妈妈爱你,妈妈愿意侍候你,愿意为你做一切。妈妈只要看你
      读书学习就高兴,就幸福……”邻居走后,沙拉对以华安慰道。
      
          “伊妈,她说得没错。我已经15岁了,在犹太人眼里已是成年人了,应该主动
      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该帮助妈妈做生意干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以华诚
      恳地说道。
      
          怎么,邻居说得没错,难道是妈妈错了?这到底是怎么了?是以华长大了,还
      是被他们犹太化了?沙拉惊疑地望着以华。
      
          孩子比大人敏感,接受新事物也比大人快得多。以华跟当地孩子接触多了,对
      犹太家庭有了了解。在犹太家庭,孩子八九岁就打工了,放学后或去快餐店打工,
      或去加油站做点儿小生意,或到印刷厂干点儿零活。男孩13岁,女孩12岁就算长大
      成人了,要在犹太教会堂举行成人仪式,朗诵经文和祈祷文,宣誓履行犹太人义务。
      成人仪式一结束,父母就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了,许多消费都要他们自己承担。犹
      太人认为,光有学问是不能生存的。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学会赚钱,在经济上不
      独立是不行的。另外,孩子只有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和位置。他们把放开手脚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以华变了,放学后不再坐等妈妈侍候,而是主动带着弟弟帮妈妈干活了。他们
      围在沙拉身旁,学摊皮、剁馅、包卷和炸春卷。晚上帮助妈妈洗碗,照看妹妹,收
      拾房间。从小没干过家务的孩子做起来难免笨手笨脚。当沙拉让以华把包心菜一切
      两半,将菜根剔除时,他干一下问一遍。
      
          “伊妈,菜切开后还怎么做?”
      
          “贴着菜根左一刀,右一刀,这样就切下一个三角形的菜根了。”
      
          “伊妈,你看是这样吗?”
      
          沙拉抬头望去,见以华把包心菜切开后,菜根没切下来,在菜中间挖一个三角
      的洞,搞得她哭笑不得。
      
          在中国,不会做家务的孩子太多了。当父母问起孩子“等你成家之后,怎么办”
      时,孩子会理直气壮地说:“我雇保姆!”
      
          现在还没有将保姆纳入配套培养计划,不知道将来会不会。不过退一万步说,
      就算将来保姆资源充足,也得雇得起。经济上不自立,谁给出保姆费呢?
      
          以华和杰瑞的家务活儿越干越熟练,渐渐显露出每个人的特长,以华的刀工好,
      杰瑞的皮摊得好。家里有了分工,以华负责切菜剁馅和炸春卷,杰瑞负责摊皮和包
      春卷,沙拉采购和卖春卷,三岁半的美美边用小手把粘在一起的春卷皮揭开,边用
      希伯来语数着:“一、二、三、四……”孩子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懂事了许多。
      
          据倒腾鸭子的朋友说,从鸭子孵化出来到餐桌,生命旅程已缩短到25~40天。
      养殖业的突飞猛进着实让人惊愕。鸭子的游水嬉戏的天性被养殖户彻底剥夺,它们
      被“赶上架”,圈在网架,像关进拘留所似的每平米挤有5 只,活动受限。强迫鸭
      子吞食大量高能量饲料和快育灵(低毒、高效促生长剂),一个月左右鸭子就出栏
      了。这样养出来的鸭子不能算是鸭子,只能算是鸭肉。
      
          仅仅这样养鸭、养鸡、养猪也就罢了,急功近利的人还这样养育后代。他们让
      儿女像鸭子那样“饭来张口”,像鸭子大量吞食高能量饲料和快育灵那样去读大量
      的教参教辅,做大量的习题,恨不得孩子像鸭子似的快速出栏,立马拿到学士、硕
      士、博士学位。可是他们忘了,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怎么成才?中国
      将来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人太少了,“才”太多了。那些40天出栏的连路都不大会走
      的鸭子怎样才能找回游水嬉戏的天性,怎样才能成为健康的、绿色的、真正的鸭子
      呢?
      
          爱孩子连母鸡都知道;可是害孩子,连母亲都不知道。聪明的理智的母亲才知
      道怎么去爱,怎样爱才有益于孩子,而不是那种损害孩子健康的高能量饲料。母爱
      应该是燃在儿女心底的篝火,照亮和温暖孩子的一生,而不该是舒适惬意的子宫,
      让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孩子,家里没钱了。”沙拉发现中国妈妈是培养不出富翁的,她决计做一个
      犹太母亲,培养孩子的经济自立精神,把他们打造成富翁
      
          “孩子,我们家没钱了。”沙拉把以华和杰瑞叫到客厅,满脸凝重地说。
      
          客厅陡然鸦雀无声,以华和杰瑞面面相觑,满面惶。在异国他乡,没有钱无异
      于断了血脉,一家人吃什么,喝什么,住哪儿?自从来到以色列,来到谢莫纳,杰
      瑞感到自己跟妈妈在一起了,家的感觉却没了。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让这个14岁
      的孩子过早尝到了忧患的滋味。他经常偷偷地哭,思念着祖国,思念着上海,思念
      着亲朋好友,思念以往的生活。听妈妈说家里没钱了,他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不知怎么办好了。
      
          文化不仅是沟通的渠道,更是沟通的障碍。有时文化像高大的围墙把人挡在外
      边。沙拉和邻居是被圈在不同围墙里的人。沙拉要想在以色列生存下去,就得了解
      和学习犹太文化,进入他们的围墙,融入他们的社会。沙拉空闲时有意识地找邻居
      聊天,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家庭教育。沙拉是一位性格开朗、古道热肠、具有较
      强亲和力的女人,没过多久她就跟左邻右舍混得稔熟。沙拉在跟他们的交往中渐渐
      明白犹太人为什么聪明,为什么那么会赚钱,为什么在许多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他们靠的绝不是比其他民族高出10%~20%的智商,而是经济独立的精神。中国人
      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犹太人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能用全部
      的辛劳换来幸福,这也是上帝的恩赐。”两个民族都承认“民以食为天”,犹太人
      却强调用辛劳来换取,将依赖和顺从视为耻辱。他们在祈祷时常说:“上帝啊,制
      止我们从别人那里借钱和领受礼物吧!让我们借助你那宽大神圣的双手吧!无论在
      哪里我们的行为都不会使您受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