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半年以前,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在儿子18岁生日这天,给他一份特别的礼物
      ———一张属于他自己的股东账户卡。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的时候,他两眼放
      光,惊喜得几乎跳起来,握并摇着我的手说:“太好了!太好了!”
      
          半年以来,我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为此,我早在2006年时,就特意找来2007年
      的台历翻看,不过很遗憾儿子18岁生日这一天恰巧是星期六,股市休市,证券公司
      关门。我无奈,只得到证券公司,试探地询问未成年人可不可以开股票账户。
      
          “未成年人?”证券公司的人睁着卫生球似的眼睛、用惊异且夸张的口吻大声
      问。
      
          “就差几天。”我补充说明。
      
          “差一天都不行。”
      
          没办法,只能等阴历生日了。而在儿子阳历18岁生日这天,我们给了儿子另一
      件礼物———《爸爸妈妈给儿子的一封信》:
      
          安轶,我们亲爱的儿子:
      
          今天是你的“成人节”。18岁生日这天,似乎和以往任何一个生日没有什么区
      别;18岁生日这一天,似乎和以往任何一日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无论是你,还是爸
      爸妈妈都知道,2007年某月某日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走过童年,走过少年,
      走进青春,从今天起,你进入了成年的行列。现在,爸爸妈妈以成人的身份欢迎你,
      以父母的身份祝贺你!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18年了。18年前的今天,你的到来,让爸爸妈妈品尝到了
      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18年来,你丰富了爸爸妈妈的人生体验,让爸爸妈妈幸福而
      快乐,让家庭生活丰富而多彩,也让爸爸妈妈成长成熟,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
      这里,爸爸妈妈要说一声:谢谢你,我们亲爱的儿子!
      
          18岁意味着什么,毋庸多说。你早已不是一个单向的被父母教育的角色。我们
      两代人早已步入了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教育,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阶段。
      尤其是近年来,妈妈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前卫的理念和
      现代的知识。爸爸也在默默地关注着你,欣赏着你。我们共同以你为荣,为你的宽
      容和善良而感动而欣慰,为你的思想和能力而自豪而骄傲!
      
          爸爸妈妈相信:你是卓越的,是最棒的!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做
      成做好你想做的事情,做最好的自己!你的未来不是梦!
      
          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祝亲爱的儿子: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心想事成,事业成功!
      
          爸爸妈妈
      
          2007年某月某日
      
          儿子18岁生日这天,距离高考还有4 个月零几天,正是紧张、焦虑、充满压力
      的时候,在信中,我们没有谈学习,没有谈高考,更没有谈分数和排名。当儿子看
      完这封信以后,从自己的房间里走出来,当时的我正背对着儿子扫地,只听见背后
      的儿子用颤抖的声音叫了一声“妈妈”,待我转过身来,儿子已经向我张开了双臂,
      我们拥抱在一起。爸爸见状也起身过来,把我们娘儿俩团团拥住。从儿子的异常中,
      我感觉他在流泪。我轻拍着他的后背:“放松,别紧张,压力不要太大。考得上考
      不上都没关系。考什么样,你都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我们相信你的未来肯定
      错不了。”爸爸也补充说:“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儿子点头答应。那一刻,
      让我深深地理解了:许多时候,理解比说教更让人感动,也更见效果。
      
          2 月13日,儿子正式放假的头一天,他迫不及待地约我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开股
      东账户,事实上他比我更惦记这件事。2 月14日中午,我和儿子进入烟雾缭绕的中
      信证券,只见股票电子屏幕上上演着“祖国山河一片红”。当工作人员看到申请表
      上画钩的“高中”一栏时,禁不住抬头微笑着问儿子:“你成人了吗?”儿子颇为
      幽默地笑答:“成了。”逗得我在一旁暗笑。也许工作人员心想,连18岁的高中生
      都“疯狂”到如此地步了。其实,我知道,儿子并不是着急忙慌地想去做股票,而
      是期盼着自己能够早一天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正式股民,从而载入自己的成长史册。
      尽管是不是“最小股民”也无从考察,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他是当时“全国最小
      股民之一”了,毕竟刚满18岁的股民还是不多见的。
      
          我相信如果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奋斗目标,他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即使再疲倦再辛苦,也总能兴致勃勃、心情愉悦;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再多的挫折,
      也会千方百计去克服,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的地步。
      
          儿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一生幸福平安!
      
          2006年7 月1 日星期六,一场阵雨过后,我去中国银行办“黄金宝”业务。上
      周儿子说今天要和我一起去,但事到临头又改主意了,还美其名曰:“您不是说要
      做我的操盘手吗?我出主意,您操作,行吗?”也好,周一儿子还得期末考试,留
      点时间让他好好复习吧。出门前,儿子告诉我“中行”的位置,我似乎清楚又不太
      确切,心想方圆不过两三站地,到那儿再说吧。
      
          我来到儿子说的G 桥右侧的S 酒店附近,左看右瞧不见“中行”,不得已打电
      话给儿子。他确认我所在的位置,并告诉我已经走过了,再往回走不到一分钟,
      “中行”就在G 桥东南拐角处。我按照他的指点,果不其然“中行”就在路口的东
      南拐角,而我在来时的路上竟然没有发现。也难怪,“中行”所在的楼地势比便道
      高出一两米,人在便道上走,又有围墙遮挡,确实不容易发现。这样一个隐蔽的银
      行,儿子居然“心中有数”。其实,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但是它却
      从来没有进入过我的视线,或者说即便曾经进入过,也视而不见,睹而不觉。这说
      明什么?爱购物的人可能记得途经的商店,爱看书的人可能知道途经的书屋。那么
      儿子呢?他爱经济爱金融,所以对银行“高度敏感”,提起周边的银行网点来简直
      如数家珍。
      
          仔细想来,我们居住的地区,银行网点特别多,除老百姓经常打交道的工行、
      建行之外,北京银行、农行、交行、招行、光大、浦发、民生、兴业等等一个挨着
      一个。这些年来,我在儿子的“指挥”下,因办理业务已经先后光顾了除浦发之外
      的10家银行。而且每次去之前,儿子都嘱咐我带回一些银行的彩色“折页”或者小
      册子。他不仅认真地看这些“折页”,发现好的理财项目还建议我去买。以至于我
      后来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去银行,必然“顺手牵羊”,拎回一大沓子花花绿绿的
      “折页”。今天,儿子一边往箱子里装新的“折页”,一边说“有空好好看看”。
      这时,我惊讶地发现他居然攒了一大箱子的银行“折页”!“折页”上的理财、保
      险等业务都是有时效性的,过期作废,“你留着它干什么呀?”我不解地问。“您
      不就曾经按照‘折页’上的号码给银行打电话来着吗?这是最基本的用途。没有‘
      折页’作参照,您知道‘黄金宝’怎么操作啊!”儿子继续回答我的疑问,“2007
      年1 月‘工行’印制的《个人购汇绿色通道》折页上写着这样一条信息———‘凭
      身份证件每年即可换汇等值50000 美元’。”面对这条信息,安轶解释:“它的字
      面意义十分明了,即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每年都可以凭借身份证到‘工行’换汇等值
      50000 美元,不像过去似的,要想换美元,要么得通过地下的倒汇黄牛,要么得持
      有换汇相关的凭证,且数额相当有限。而它的潜台词则说明,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
      已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储汇于民’的条件。‘储汇于民’不仅方便了百姓的生
      活,为百姓增加了投资的渠道,而且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继续升值的预期,也在一
      定程度上分担了国家外汇储备的风险。”
      
          儿子还注意到“年购汇金额超过等值20000 美元时需提供额外证明材料”这样
      一条信息。这条信息在我眼里就是一条规定,但在儿子眼里,却有“弦外之音”。
      他认为:这说明国家充分借鉴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对购汇既放开,又有
      监管,为的是保证国家外汇安全,规避金融风险。
      
          原来,儿子从“银行折页”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有时效性的理财、保险等具体的
      某项业务,更多的是能够从上面学到许多金融知识,同时还可以从这些金融信息中
      思考其背后的潜台词。也就是说,“银行折页”提供给他的不仅是实用的理财信息,
      更是学习金融知识、解读金融政策、了解宏观经济的范本。
      
          有人收藏邮票,有人收藏古玩,我儿收藏“银行折页”。他说:“这些东西从
      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和见证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既然儿子对银行如此热衷,我这个当妈的也就不得不经常干“顺手牵羊”的事
      了。
      
          前几天,我带回家一本《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告诉儿子我写的报告文学
      登出来了。儿子指着封面上作家孙春平的画像说:“您什么时候上封面啊?”我一
      愣,然后补上一句“努力吧”。
      
          又一日,儿子因为某件事感叹“人微轻言”,建议我一定要尽快成为人大代表
      或者政协委员。我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岂是随随便便可以当的?儿子的期望虽然
      虚无缥缈,但我理解他的内在含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在追求话语权,并把这
      一“期望”首先寄托在了他的老妈身上。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把孩子作为自己
      理想的延伸,祈望儿女实现自己今生难以实现的夙愿。“母亲”这一角色常常是默
      默地做着孩子的“护花春泥”,却忽略了自己的人生是否真正地绽放过。中国又崇
      尚“儿不嫌母丑”的美德,而事实上在两代人之间,“期望”并不是单向的,“期
      望”并不是父母的专利,儿女对父母同样有“期望”。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令人艳
      羡;同样,儿女也希望自己的父母值得骄傲。
      
          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还是儿女对父母的期望值,都难免有不切实际的
      倾向,但双向的期待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如果子女没出息,父母会失望甚至觉
      得没有面子;那么反过来,如果父母和子女的期望值相左,子女的内心也难免失落
      甚至不平衡。凭什么这样要求我,而你们自己又怎么样呢?所以,父母千万不能陷
      入“一切为了孩子”的误区,不能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各种需求为半径,整天
      围着孩子转,最终丧失了自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在父母中十分流行。追其出处该
      是来自宋庆龄先生之语。其实,宋先生的原话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
      切,为了一切孩子。”从最后一句话我们能看出来,这该是宋先生对少年儿童教育
      工作者或服务机构所提出的要求,或者是她老人家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
      
          然而,不少家长将其中的“一切为了孩子”一层意思视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
      一些父母轻视自己的生活质量,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理想。孩子考学,自己辞职为
      孩子服务;送孩子出国,自己也跟了去做保姆;眼睛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替代孩子
      去做孩子本该自己完成的事情,甚至代替孩子去思考、去决定、去尝试、去承担责
      任……不仅失去了自我,也容易造就“问题孩子”。其实,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生
      活,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要做好“自己的功课”,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在生理上,孩子一天一天地长高,父母一天一天地变矮。但
      在精神上,父母不能一天天萎缩。否则,孩子总有长大和独立的那一天,到那时候
      他们不再需要我们了,当保姆恐怕人家都嫌累赘了。那时候,我们可能才发现,我
      们已经很难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了,因为我们始终是一个“后勤服务者”,而不是
      一个“精神供养者”,与孩子始终不是朋友,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丧失了做朋友
      的资本。
      
          女诗人舒婷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写过一首著名的诗,题目叫《致橡树》,缩写
      为: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这是一首爱情诗,体现了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的新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爱情
      的美好情感。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炽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和令
      人向往的。
      
          当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不同于男女之爱。但是,父母可以从《致橡树》中
      得到一种启迪,那就是父母要做一株树,争做一株伟岸的树,作为“树的形象”和
      孩子“站”在一起,以“树的姿态”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经风雨、沐日月。因为
      要想孩子取得成功,最好的培养途径就是父母自己取得成功,并把成功的经验教训
      传授给孩子。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家庭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两代人之间的双
      向教育)才可能更具有渗透性,更具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父母一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么我要说:孩子也“望母优秀”
      “望父出色”。虽有古话:“儿不嫌母丑”,但我要说:“儿女更希望自己的母亲
      ‘健康’‘漂亮’!”
      
          为了孩子,更为我们自己,争做一个健康、漂亮的母亲吧!
      
          儿子是一个爱做梦的孩子。18年来,他在不同年龄段向我透露过不同的梦想。
      无论那些梦想在我看来是可实现的还是不可能实现的,我都一路欣赏过来、尊重过
      来。有时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不去“冷嘲热讽”,甚至还“添油加醋”“火上浇油”?
      我想这一定是源于自己就曾经是一个有梦的孩子,一个有着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的孩子,而最终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记得初中学完《荔枝蜜》《白杨礼赞》以后,老师就让我们试着写散文,题目
      限定为《当我听到国歌的时候》。在作文讲评课上,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
      念给同学们听,最后感叹道:“如果这样写下去,将来不可限量。”语文老师可能
      不会想到就是这样的一句话,从此让我喜欢上了文学,继而在心里播下了当作家的
      种子。
      
          有了作家梦以后,我似乎没有向谁述说过,只是默默地把它珍藏在心里,所以
      既没有受到别人的鼓励,也没有遭到别人的摧残,任凭它自由地萌芽和生长。在20
      多年之后的某一天,我的小说终于变成了铅字,以后又有散文、报告文学先后刊出。
      又在某一天,我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作协会员,圆了小时候的作家梦。
      
          其实,现在想起来,我在中学时代写的那篇散文极其平庸,和现在中学生写的
      优秀作文相比实在差得很远,可就是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从此让我不知“天高地
      厚”地做起了作家梦,同时也让我的人生有了方向。再加上一份专注,一份坚持,
      最终成就了梦想。我想我自己的故事就恰恰验证了一句名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
      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是的,我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由梦想到梦想成真的案例;一个由几乎不可能到
      最终实现的案例。也许正是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实,使我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
      总是传达着这样一种理念———没有什么不可能!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蕴
      藏着各式各样的潜能,他们的大脑惊人地“柔软”,有着成人难以想象的吸收能力
      和可塑性。青少年时代正是最没有束缚、思想最为活跃、最有激情、最有抱负的时
      期,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大胆造梦,大胆追梦。因为没有梦想的孩子一辈
      子都没有奔头;没有憧憬的孩子一生都灰暗无华。
      
          梦是什么?梦就是欲望!欲望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实
      现梦想的秘诀是什么?还是欲望!强烈的无以复加的像火山爆发一样的欲望!欲望
      是光是电,欲望是核是能,欲望的魔力不可思议,它推动着你朝着既定目标惯性向
      前。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他
      确实名副其实,9 岁之前除了因遵守秩序在学校里获得过一枚玩具螺丝钉外,再也
      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
      
          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
      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但又怕被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
      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
      
          男孩从来没有听说过梦想与上帝还有这层关系,妈妈说完,他就信以为真了。
      他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么大,上帝却一下子选中了他。为了不辜负
      上帝的期望,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他的写
      作生涯。3 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3 年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就在他期盼
      上帝前来帮助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却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
      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而他却靠着“生存就是顺从”的信念活了下来。
      
          “我又可以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了!”1965年,他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写出了另一部小说《退稿》。接着他又写出了一系
      列作品。
      
          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的诺贝
      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 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
      的名字。
      
          当人们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谈一谈获奖后的感受时,他说:“没有什么感
      受!我只知道,当你说我喜欢做这件事,多少困难我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身
      来帮助你。”
      
          听了这个故事,有何感想呢?梦想皆有神助!在新世纪里,伊姆雷成为第一位
      证明人,预言家说,还会有第二位,第三位,那个人就藏在有梦想的人中间。
      
          请相信: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敢想、不想去做和不能坚持去做的事
      情。我相信,只要孩子锁定所爱、所擅长的领域,并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去追逐
      梦想,一定能够穿越梦想之路上的荆棘坎坷,登上梦想的峰巅!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