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5 月19日
      
          如今,请家教成了上方宝剑,我听说有的孩子一个周末要请五个家教,除了语
      文之外,数学、外语、理化生统统都请,每周1500元,一月光家教就是6000~7000
      元。为了孩子,为了高考,做家长的,拼了。
      
          尽管有张博这个小家教,尽管学校一再提醒,跟着学校走,相信老师,不要过
      分安排学生时间,不要过分要求学生。做家长的,还是不放心,特别是中等生或者
      差生的家长。
      
          高考从7 月提前到6 月,学习时间少了一个月,而高考卷子的容量和难度并没
      有降低,所以大家都比赛着给孩子请家教,填鸭似的灌溉着孩子们可怜的脑瓜。
      
          为此,家长也在无奈和无助中挣扎,乱打乱撞,最简便有效的方式是从报纸上
      找广告。以前,每天买来报纸,一版我是不看的,晚上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会告
      诉我;二版三版的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是要读的,这是我多年从业于报界养成的习
      惯,人家发个当日新闻你可以琢磨后续报道。过去广告栏鄙人是最不屑的,写不到
      新闻里去的才花钱登广告嘛,现如今看来有落伍之嫌。人家中央电视台每年的广告
      竞标,不知道要比你记者累死累活跑出来的新闻多给单位贡献多少银两。这些姑且
      不提,单就晴晴今年高考,广告就变废为宝,成了我找家教、买营养品和购复习资
      料的一个途径。
      
          一天,在一张报纸的广告栏里,我看到有个叫“xx老师家教”的中介,广告上
      的文字是:“孩子的时间最宝贵,找家教就得找品牌家教,否则既花钱又很费时间,
      我中介积聚了大批市区骨干教师,所荐老师都有提高20分~50分的案例,教学水平
      高、收费高。”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抬手就拨通了广告下面的电话。
      
          “喂,是xx老师家教吗?”“是啊,请问你找哪方面的家教?”“我要一个教
      高三英语的老师,有吗?”“有啊。”都知道高三老师非常忙,听到电话那头说
      “有”,我简直是喜出望外,忙问:确实是高三老师吗?“前几天我找了一个号称
      五中的生物老师,打电话到五中,人家说没听说有这个名字的老师,是当家教改名
      了还是冒充五中的我也不得而知。这回虽然也问:”是哪个学校教高三的?“对方
      说:”是十一学校的,还给外面上大课呢!“我没有深究,知道深究下去我就成了
      教育局的人事干部,晴晴永远也找不到一个可信的家教,干脆信了他吧,死马当活
      马医。
      
          接下来就进入实质性谈判“多少钱一个小时?”“150 元。”两小时300 元,
      这价钱不高嘛,听说现在真正的高三老师已经200 元一个小时,而且很少上门教学
      了。难怪,学校的升学率早把他们压趴下了,胖大海一杯一杯地喝,嗓子还像唐老
      鸭似的,有几个要钱不要命的。这个高三老师倒是物美价廉哦。我想。
      
          5 月20日
      
          第二天,老师就上门了。
      
          这个号称十一学校的高三老师,穿一身杂牌西装,畅开衣襟,里面是一件不甚
      平整的白衬衫,一副乡村教师的模样。开讲以后,倒是声音宏亮,字字句句掷地有
      声。他对我女儿说:“看你的样子,亭亭玉立,要是学好英语,到外企工作,财源
      滚滚啊,比我强多了。你比我年轻,比我漂亮,前途无量啊!”
      
          老师接着说:你知道什么叫外企吗?据我所知,外企的最低工资是6000元,没
      有比这更低的了。晴晴不语,我在里屋,开了一点门偷听,见晴晴端坐着,也看不
      出她的表情,我想晴晴一定是被镇住了。她虽然在北京最好的一所语言学校上学,
      估计也没听过这样形象化的表述,我们家长从来不把工资收入这一类的话挂在口头。
      我把房门关上,不知怎地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所乡村中学里,满教
      室衣着朴素的孩子仰起面孔,饥渴地聆听这样的讲演,他们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动力,
      他们对老师格外信任。6000元啊,在农村,这是一个不敢想象、天方夜谭般的数字。
      在这个具体化的数字的感召下,多少农村孩子奋发图强考上大学,敢情,他们就是
      怀揣梦想来北京的。到北京才知道6000元可不是那么好挣的。
      
          外面,那个老师开始讲课了,他拿出一摞纸:“这些语法你一定要记住,高考
      中肯定有,每年高考都有,这个句子你一定要背下来,高考中肯定有,每年都有…
      …”讲完以后,我把300 元递到他手里,问:“晴晴学得怎样?”他说:“这孩子
      聪明,脑子很好,就是家教请晚了,要是早教她半年,成绩一定能到一百三四十分。”
      临到门口还痛心疾首:“耽误了,耽误了,这孩子耽误了。”
      
          5 月20日
      
          事后,我又打电话给“XX老师家教”:某某老师讲课其他家长反映怎样?接电
      话的是另一个声音:某某老师?反映不错,我们在网上听说他讲得挺好,就把他聘
      来了。这回电话里没说是十一学校的,而是从网上发现他的。
      
          我无语。
      
          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老师游走在城市中间,穿着土气的衣服,拖着疲惫的身影,
      过着日进千金的日子。早晨,他们走出家门,买两根油条当早点,8 点~10点在西
      城讲课,10点30~12点30在东城讲课,中午在路边餐馆里匆匆吃上一顿家常小炒,
      下午1 点~3 点又赶往海淀一家,3 点~5 点是在附近的另一个学生家,晚上还要
      去朝阳赶7 点~9 点的场次,有时还有9 点~11点的活儿。
      
          他们左手小灵通,右手大哥大,一边是学生家长的呼唤,一边是家教中介的招
      呼。在通往丰台的长途车上,听到他们沙哑的声音:这就到了,你家的门牌号是多
      少?在通往顺义的路上,还听到一个老师说:今天实在不行了,说不出话来了。他
      们一天下来,挣好了足足有1500元左右,除去吃饭路费等成本,往少里说也有900
      来元,一个月算下来就有好几万了,这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此刻,他们心底里一定唱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