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经有一位中国教师几年前到美国的学校去参观,他惊讶地发现:美国孩子那
      学上得太轻松了,根本不背书,老师也不作要求——简直是放羊!我们中国人自古
      就崇尚悬梁刺股的读书精神——不背书,那叫学习吗?当他向美国同行提出自己的
      疑问时,对方马上叫来一个男孩,让他坐在电脑旁。然后对中国教师说:“你可以
      对他提任何一个你想了解的题目。”这位中国教师想了想说:“中国算盘。”
      
          这位中国教师倒不是想为难那美国孩子,我估摸着他肯定在想:这纯中国的玩
      艺儿,美国孩子再聪明,恐怕也不会先知先觉吧?说计算机,他们可能比较熟,说
      到这旧中国账房先生常用的玩意儿,这些小崽子还能知道吗?平时没见他们用功,
      脑袋瓜里能有多少货?
      
          没想到,这孩子驱动电脑,连接互联网,十几秒钟的工夫,就打印出长长的一
      页纸,上面记载着算盘的起源、制造、计算法则、与计算机的比较和未来的发展…
      …就是这位教师他爹当过账房先生,也不会比这孩子知道得更多了!
      
          ——我们还需要死记硬背吗?知识放在网上比放在我们脑瓜里更经济合算。我
      们那聪明而容量有限的脑袋瓜还是放点更重要的东西吧!关于学习,爱因斯坦说过
      一句很令人深思的话:“除了那些能将自己思维引向深处的东西之外,把其他都忘
      掉!”
      
          ——这就是教育的精髓!
      
          其实,说到教育改革,已经不是我们想不想改的问题——我们不想改,恐怕也
      不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考试制度正面临最严峻的挑战:部长先生,您知道现在
      的中学生上课都干些什么吗?当老师在讲台上卖力地传授知识的时候,孩子们目无
      表情地看着他,手却没闲着——在课桌下面忙着用手机打联网游戏!不仅如此,有
      了课桌的掩护,他们可以若无其事地在下面用手机聊QQ,看在线电影,下载音乐…
      …他们还机灵地将标准答案做成M03 ,在考试时用短信发来发去,一个个考试成绩
      都好得让家长们得意忘形。
      
          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人精儿!给他们买了手机,用不了一周,就能把手机的
      功能全开发出来!我们成年人用手机只是打电话,能发个短信就不错了。而他们,
      能用手机干各种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事儿!
      
          当咱们给教育挠痒痒的时候,孩子早在颠覆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了!这课,还
      上得下去吗?这孩子,还怎么教?现在,数字时代让我们成年人越来越尴尬了:活
      了大半辈子,很多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比那些小崽子差远了!他们蒙
      我们还不容易吗?他们略施小计,就让我们的管教落了空,还把我们哄得挺高兴!
      
          好吧,既然孩子们不愿意听课,也不喜欢专家们用心血编写的教材,虚拟部长
      也就顺水推舟,决定取消统一教材。不过不是全部取消,而是从中学阶段取消统一
      教材,或者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取消统一教材。孩子在小学初期还需要统一教材进行
      指导,而他们一旦具备主动寻找知识的年龄,就应该“解放”他们了。而我觉得
      “主动寻找知识”的年龄大概在10~12岁之间。
      
          教材只要统一,就必定枯燥。大千世界,人性各异,未来从事的工作更是千差
      万别,再说了,社会发展这么快,新职业、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什么教材能
      保征不过时呀!用一种教材和一种考试来规范所有人——咱们中国多大呀,几亿人
      用一种教材,就是天才编的,也束缚人哪!别说统一教材不可能是最好的,即使是
      最好的,第一很容易过时,第二扼杀了个性。
      
          只要不被教材所束缚,孩子们去主动寻找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是一
      种乐趣了。有了乐趣,还愁他们不愿意钻进去吗?还用得着我们用“法西斯手段”
      逼他们吗?要知道,孩子们都是有个性的人!培养孩子和养鸡不一样:让他们吃同
      样的饲料、关在同样的笼子里就万事大吉。
      
          这么多年了,我们的教育体系演变成了一个装配线,学生就是这条装配线上的
      产品。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老师。家长不停地把各种各样的知识组装上去。组装
      完了,“产品”就进入社会了。这种“批量产品”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与形态各
      异的企业吗?虚拟部长认为:教育面对的是人,个性化的人,最最不能做的,就是
      办成工厂!
      
          前不久,我在《中国网友报》开了一个曲兰信箱——好嘛!多少家长在来信中
      对我哭诉网吧对孩子的危害!这事儿挺让人费解:这网吧不是不让未成年人进入吗?
      这些读者的孩子都是未成年人哪!
      
          于是我溜到不少网吧侦查一番:没错儿,坐在那里都是青少年!基本上是打联
      网游戏和聊QQ. 在咱们国家,宽带上网的家庭和单位已经非常普遍,没有哪个成年
      人需要到网吧上网,只有那些上网成瘾又怕父母知道的孩子才会到网吧来,所以禁
      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几乎就形同虚设。而且,据我所知,现在一些社会不良
      人员,经常在网吧与中学生接触并影响他们,一些网吧成了犯罪分子教唆青少年的
      场所,这让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对网吧深恶痛绝。
      
          我并不是不让网吧老板赚钱,谁都得活着不是?可咱不能赚黑心钱哪!把孩子
      们都教唆坏了,犯罪率上升,你们自个儿也没好日子过呀!
      
          我时常想不明白一件事:网络是个好东西呀?是人类最大的知识库,怎么到了
      我们这里,就变成了负面的东西了呢?我们的教育出现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一方
      面最先进的东西只能作为娱乐工具、甚至成为犯罪分子进行教唆的手段;一方面真
      正的教育场所却在传授落后的垃圾知识。
      
          难道我们就听任孩子们痛苦地面对枯燥的学习?听任他们到网吧去浪费生命?
      听任犯罪分子教唆他们?
      
          既然我们的孩子天生就离不开网络,那好!虚拟部长决定将网吧与学校合并!
      用一句数学语言就是:合并同类项。
      
          统一教材取消了,那些名目繁多的教辅书也可以休矣!每年光这一项,国家与
      家长们就可以省下很多钱(反正这里面大半是垃圾知识,只是对考试有用,没什么
      可留恋的)。学生也就不用每天坐在教室里望着黑板了,他们也犯不着一边打游戏
      一边与老师玩游击战术了。
      
          “合并同类项”以后,学生怎样学习呢?主要是3 种方式:上网、讨论、实习。
      
          首先,教室与网吧合并为电教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统治者,学
      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现在,虚拟部长把这种形式取消了,没有统一教材,老师也
      不必再吃粉笔灰了。老师在电教室与孩子一同上网,根据每个学生独特的潜质和发
      展方向,指导他学哪些东西,往哪儿发展,怎样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剩下的就靠
      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了——反正网上什么都有,关键是什么新知识都有。
      
          老师的主要精力不是讲课,而是研究。研究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兴趣、潜质、
      才情,为他选择适合他,而他又感兴趣的网站。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
      习伙伴,辅导员,研究者。因为网上到处是陷阱,不能由着孩子们的性子来,教师
      不仅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和搜索方法,让孩子主动寻找知识,还要引导他们避开网上
      的不良信息。
      
          网络使社会加速度地发展了,每天都有许多新的行业出现,也有许多行业消失,
      而每个孩子的潜质、兴趣也完全不同,需要的知识结构也不一样,他们如何在未来
      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很好地立足,是教师最需要研究的东西。
      
          教材不是完全消失,只是不再“统一”了,教师可以针对某个孩子或者一群孩
      子的需要,制作网站或多媒体课件,放到学校的局域网上,也可以放在互联网上共
      享,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受网络中任何一所学校的课程。
      
          老师还要讲课,讲什么呢?讲学习方法:怎样在几亿个网站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知识,怎样开发自己的潜能,怎样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网络给了教育一个机会,
      那就是拆掉知识的生产线,把“产品”都解放出来,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样
      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开发。
      
          第二种学习方式是讨论,过去,学生就是坐在课堂上听讲,除了回答老师的提
      问,没有发言权。现在虚拟部长把发言权还给孩子们,不是老师讲学生听了,而是
      老师根据班上同学的特点,兴趣点,设计讨论题目,让孩子们把自己在网上搜到的
      知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拿出来讨论,或者根据一个题目让他们演讲,既锻炼了孩
      子们的语言能力,又共享了新知识。孩子们互相交流,不仅可以在班上讨论,也可
      以通过网络和世界上的同龄孩子一起讨论。
      
          第三种方式就是把学校办在所谓的“田间地头”:也许是某个老农民的承包地
      里,也许是某广告公司的设计室,也许让孩子们在政府的会议室内里讨论解决某个
      市政难题,也许到报社与编辑记者一起采访编辑新闻……或者,老师带孩子们去郊
      游,既锻炼身体,又认识自然界的植物;到医院认识疾病,到福利院认识老年人生。
      让孩子们很小就开始半工半读,解决学校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到“实践”中学习以
      后必然要用到的那些知识。
      
          实习时,一般不按班级而是按需要和兴趣:比如全校喜欢绘画的孩子可以一起
      到广告公司或动漫设计公司实习。
      
          尽管我并不了解美国的教育,但从网上看到一些他们的方法,我觉得比我们更
      讲求实用。起码在教育目标上,他们比我们稍微聪明一点,没像我们这样只以获取
      文凭为取向,他们更注重以就业为取向。
      
          比如,美国很多中小学都要经常举办“择业日”,请各界人士(包括一些“三
      教九流”的人物)到学校里来,给学生介绍自己的职业,如律师、拍卖师、汽车推
      销员、警察、消防员、运动员、新闻记者、作家,企业家、技术员、会计师、药剂
      师等等。“择业日”不光让孩子们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能有多少收入,还有每种职
      业的特点,以及大人们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职业在社会上立足的。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眼界就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文科”“理科”两个截然分
      开的部分,而对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更
      加理性,更加多元化。
      
          美国的初中,还有这样的课程——职业兴趣分析。在进高中之前,学校为学生
      进行职业兴趣分析,帮助学生在“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进行评估,这样,
      孩子们在选择专业时就不会很盲目。此外,美国把每年的4 月22日设立为“带孩子
      上班日”,员工们可以在这一天将自己6 岁到16岁的孩子带到单位上班,以便让孩
      子知道自己父母是如何工作的,是如何以自己的工作在社会上生存的。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很小就对各行各业有所了解,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规划,
      在进入社会时不至于无所适从。
      
          而我们呢?傻就傻在光想着怎么通过考试,灌输书本知识了,使学校与社会完
      全隔绝。这很要命!我们的孩子毕业后,只是一窝蜂奔高薪去,很少有人考虑哪种
      职业更适合自己,因而大多数人觉得工作毫无乐趣。
      
          而且,在考试中,任何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而在社会中碰到的问题,是没有答
      案的,或者没有唯一答案。走上社会时,不断的考试已经让我们形成思维定式了,
      习惯性地总想去找标准答案,找不到时,就傻眼了。没人教过我们在没有答案时该
      怎么处理问题:比如怎样处理风险与危机,怎样确立并达到目标,怎样调控情绪,
      怎样创业、怎样投资理财,以及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优化设计,怎样为人处世
      等等。孩子们又不可能先知先觉,只能走上社会后,碰得头破血流,一点点地痛苦
      摸索。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启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开发。咱们老想用垃圾知识
      “开发”他们,于是导致一场教育与反教育的冲突。数字化时代,就是要让孩子们
      在基础教育时,就具备自我开发的能力。
      
          老师也别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了,做点实际工作吧:分为电教老师,实习
      老师和讨论老师。电教老师就是指导上网的老师(网吧老板可以改行干这个工作,
      他们大多对互联和局域网的技术与知识都非常熟悉)。还有课件设计老师,专门设
      计将课本与游戏合而为一的软件,解决知识的趣味性问题。
      
          讨论老师则设计讨论题目,掌控与引导学生们的整个讨论过程,他们毕竟还是
      孩子,控制能力差,别讨论时走了题——去讨论世界杯时哪个球员球踢得臭什么的。
      
          实习老师多半要具有广泛的社会交往,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够为孩子们提
      供各种实践机会。
      
          教研室变成研究室,专门研究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指导方案。
      
          没有统一教材,那还考试吗?当然要考,不过形式可以多样,且不再是一考定
      终身。虚拟部长认为,考试别再考死知识了,要考,就考活知识。考试的形式一定
      要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索性取消算啦!
      
          不过,也许我太偏激,至于高考究竟该怎么办,最好来个全民大讨论:三个臭
      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何况咱们十亿人呢,别让高考把我们所有人再忽悠下去了!
      
          课程呢?都学什么课?大学肯定主要是专业课,虚拟部长文化低点,不敢对高
      校的教育妄加指点。这里,虚拟部长主要对中小学的课程大动干戈:语文、英语、
      都是重要的交流工具,肯定要学。
      
          在基础教育中,还要加入一些对人的一生都具有实用价值的课程:人际关系学,
      心理学、医学(包括中医)、汽车原理等,只要在我们一生中可能用到的知识,都
      应该在基础教育中涉及到。而我们过去认为必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倒是可以作
      为选修课,有专门教师教感兴趣的同学。计算机就是玩具或者学习工具,不用开专
      门的课程了,现在的孩子谁不会用电脑啊?电脑是从小就玩的玩具!只把编程和应
      用软件还作为课程之一。
      
          虚拟部长认为,英语课主要放在幼儿园和小学完成。因为人的语言学习能力是
      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的,我一直在中国残联下属的一家杂志社工作,残联的一项重
      要工作就是聋儿语训,聋儿进行语言训练必须在?岁以前,过了这个年龄再进行语
      言训练就没有意义了。
      
          学习英语也是年龄越小越好。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德凯泽经过研究发现:人一
      过6 岁,毫不费力地掌握一门新语言(不管是哪种语言)的能力就开始下降。所以,
      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双语环境,小学阶段就能过阅读关,经常看
      英文的东西,就不容易遗忘了。中学以后,可不必再设专门的课程,主要是自学了。
      
          清华大学有一位教了30年英文的教师孙复初,他认为:现在的英语教学弊端太
      多,学生们四六级考试就是过关了,英文文献也读不了,英文论文写得错误百出。
      
          说起这英语,我也是一肚子的气!我们中国人,哪个不是学英语学了多年,买
      了那么多英语书,耗费了那么多时间,却~辈子连最基本的阅读关都过不了!还别
      说口语了,有几个敢跟老外对话?别让人笑掉大牙!除了应付考试,有什么用?我
      们多傻呀!该学英语的年龄没学,到了记不住的年龄,却“全民学英语”,浪费了
      那么多时间和金钱,这不是自个儿跟自个儿过不去吗?
      
          英语的学习不再是从单词学起,主要是通过各种多媒体英语软件来学,通过网
      络让学生与各国孩子交流或者到各大城市公园的英语角与国内英语爱好者进行交流
      ——英语这玩意儿,只有边用边学才能记得住。
      
          虚拟部长还准备取消数学,不让学生每天沉浸在题海中浪费生命。不过肯定还
      要保留数学老师,因为有的学生还需要。
      
          教育局干什么呢?他们不再是个官僚机构,整天和文件及各种教材打交道了,
      他的任务就是监督各学校的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质量进行考核。考核什么呢?就
      是考核学生对互联网应用的能力。你的学生用得最好,你的教育就最成功!
      
          学校是干什么的?它的功能就是将学生与互联网这个人类智慧库联结起来,利
      用起来。
      
          我去了不少网吧,上网的全是青少年,这个阵地,我们难道拱手让给犯罪分子
      吗?在给我来信的家长中,多少人提起网吧,就恨得咬牙切齿。有一个家长甚至恨
      恨地说:“应该把陈天桥枪毙了!”瞧瞧这个陈天桥,因为设计了一款吸引人的网
      络游戏,就让家长们给恨死了!如果网吧都改成学校,家长们该多高兴啊!于国,
      于家长,于孩子,都有利啊!
      
          我们从来没怀疑过我们的教育体系。然而,被动的教育直接导致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教育体系好的话,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不科学的话,
      我们就只有被耽误了。因为我们太被动了!
      
          但数字时代不一样了,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数字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尖锐
      的挑战就是:把随时随地冒出来的新知识、新技术,用什么形式最迅速地传递给学
      生?可能数字时代对教育最本质的改变,就是首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虚拟部长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
      
          近年来,媒体关于大学生自杀事件的报道非常多,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2006年
      3 月,《北京青年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北大物理学院03级的一个男博士生,
      纵身从理科2 号楼跳下身亡。而就在这个理科2 号楼,2005年曾发生过两起学生跳
      楼自杀事件。
      
          北大,那是中国顶了尖的大学!读到博士了,还怎么顶尖啊?这个北大!卖肉、
      卖糖葫芦也罢了,废物也就废物了,现在,熬到博士了,跳楼了!
      
          我前面说了,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马上就要进行论文答辩的博士生,也是
      跳楼身亡。
      
          部长先生,不知您对此有何感想?虚拟部长就想不明白:十几年的寒窗啊!多
      遭罪呀!每天十几个小时坐在书桌前,人都成机器啦!好容易要熬出来了,该享受
      幸福生活了,嘣!死啦!
      
          哪儿出毛病了?教育!我们教给他们珍视生命了么?我们教给他们怎样做人了
      么?我们教给他们怎样为人处世了么?我们给了他们获得幸福的能力了么?他们知
      识再多,却无法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幸福,获得快乐,获得健康,获得比较舒适的
      生活,读那些个书,吃那苦,遭那罪又有什么意义呢?
      
          试想,如果那个马加爵有机会受到珍视生命的教育,有机会得到音乐、美术、
      绘画等各种艺术的熏陶,对生命本身具有起码的敬畏和爱怜意识,能够体会到人生
      特有的美感和愉悦,他会因为打扑克吵两句嘴,就将几个年轻的生命杀害吗?他会
      如此不珍视别人的生命,也如此不珍视自己的生命吗?
      
          有人这样说:中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大学教育的最大
      问题在于学生成了找工作的工具,社会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变成了欲望的工具。
      
          我们的教育真该好好反省一下了!别再弄些个假、大、空的说教了!教给孩子
      们基本的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们自我调整的能力,让他们研习文化经典,培养他们
      的生活情趣……我不妨老调重弹一下,我们的教育要塑造君子,塑造仁、义、礼、
      智、信的一代人!
      
          因此,虚拟部长认为,在基础教育中就要把生命教育作为重点。生命教育都包
      括哪些内容呢?哲学,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总之,我们想获得幸福所需
      要的知识,都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内容。
      
          先说这哲学吧,别以为孩子小,没有抽象思维,就不用学它了,它是人生在世
      最基本的东西。它教给人们怎样认识世界、认识真理,认识人类自身,解决怎样跟
      人类有史以来的文化精神文化财富沟通的知识。不是我喜欢老调重弹,没有基本的
      哲学理念,就会受欺骗,就会没眼光,被很小的事所困扰,就会自己跟自己较劲,
      跟自己过不去。没有哲学,谈不上快乐,它引导人们在面临各种人生变故时能够站
      得高一点,变聪明一点。
      
          可惜,过去孩子们一直没有接触哲学,这样就会对世界缺乏基本的认识,所以
      一旦意识形态出现某种松动,我们立时就会失去信念,感到动摇和空虚。我们没有
      别的东西来填补这种空虚,但孩子们的激情又要有所附着,于是就追星吧!瞧瞧现
      在的孩子们,什么星都追,别管多低俗的“星”都有人追!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信念已经深深地被教育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了,但知
      识不等于能力,也不等于智慧,因而是苍白的。而哲学,恰恰是让人们拥有智慧的
      有力武器。知识、技能是谋生的手段,但只有拥有智慧,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才有
      可能真正获得幸福。想像力和哲学观,对人的一生怎样健康、快乐地度过,起非常
      关键的作用。
      
          我们这个民族,本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却没
      法转化成我们的精神资源,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一种基本的价值作为枢纽将它转
      化过来,于是就出现精神的荒芜状态。我想,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教
      育中长期没有哲学课。我们因此对世界缺乏基本的认识,完全被一种自我封闭的意
      识形态训练所窒息。
      
          所以,我的朋友黄耀德先生在谈到教育时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我认为很重
      要的东西我们在学校里没有学,比如哲学,人要生活得好,生活得有情趣,就需要
      哲学,需要艺术,需要想像力,没有哲学的基础,会导致我们在思维方式上的偏差。”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智慧,我们还需要健康,这也是获得幸福必不可少的因素。
      所以我认为,在基础教育中还应该把医学加进去。我觉得教给人们基础的医学知识
      比教他们数学呀,化学呀,物理呀更重要。我看到现在所有的小贩都用计算器算账
      了,会个加减乘除就能赚到钱。就说几何吧,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用不上,但医学
      知识对所有人都会有用。
      
          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一辈子不生病啊?现在咱们老百姓看得起病吗?就是看得
      起病,也还是自个儿最了解自个儿,自个儿给自个儿当医生最合适。特别是中医,
      讲究的是“不治已病治未病”,想办法怎样不得病,这对我们最重要了。更何况,
      中医是咱们祖国的精神瑰宝,是咱们民族独有的财富啊!现在我们老百姓真不敢看
      病,太贵啦!多少人因病致贫哪,所以有人说:没病就是发财!
      
          我那80多岁的老父亲,在40岁的壮年就得了冠心病,后来又得了痛风、帕金森
      氏症、糖尿病,全仗着我那当医生的母亲这些年的照料。我亲眼目睹我妈妈每天给
      我爸爸扎针灸,按摩、拔罐,现在我那年近90岁的老父亲基本上“知交都已零落”
      了,没“零落”的,也多半拄着拐或者躺在医院里苦熬,而他还耳不聋,眼只是有
      点儿花而已,走路不用拐杖,每天都要走上近十里健身。
      
          我妈从十几岁当兵,也就是50年代在部队的医训队学了点西医的知识,然后又
      自学了一点中医知识,就这么管用!我琢磨着,要是人人有这点中西医的知识,对
      防病多有用啊!这些基本的中西医知识,都应该出现在我们的教材里呀!
      
          没有健康,就什么都谈不上!那些个“英年早逝”的,要是有我妈这些个“小
      术”,也许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于国于己都有用啊!
      
          我还亲眼目睹我身边的人们,因为不懂医,就特别恐惧疾病。有病没病,或者
      有点小病就大量吃药,结果呢,越吃病越多。要知道,所有的药都要在肝肾解毒,
      因而化学药物对肝肾的伤害很大。既花了钱,又落下了病。滥用化学药品而导致的
      医源性疾病,在今天是越来越普遍了,每年有20多万人因此而丧生!而中医,不仅
      可以不用药,有针灸、按摩等方法,而且以草本植物药为主的医疗方式,对人的伤
      害要小得多!中医在治病防病、养生保健上更有独特的作用。
      
          我老是想不明白,这么好的精神遗产,怎么就没有成为大众的精神财富呢?怎
      么就进入不了基础教育呢?我们总说“人命关天”、“生命可贵”,没有医学知识,
      我们生命的大多数时间就要在疾病中苦熬,而有了这些医学知识,就等于终生有了
      一个保健大夫!我们得改改只有医生才学医的老观念了,让医学知识进入教材,体
      现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在生命教育中,除了哲学、医学这些于我们的幸福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外,还应
      该有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等。不过,要想活出滋味来,要想幸福,还有一类知识
      也很重要:休闲学。我们中国人活得太较劲了,整天把竞争挂在嘴边上,八成是过
      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余毒,好像我们没个假想敌就活得没滋味一样!真是累啊!
      难道我们活一辈子就是为受累的吗?我们老百姓可怜哪,别说没有休闲意识,甚至
      连休闲能力都丧失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