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王宗敏的好学在十一局是出了名的,知识比较丰富,信息比较灵通,但他常常
      藏而不露。在人群中你很难一眼发现他,别人在谈论着什么,他不插话,只是静静
      地听着,思考着。那许多新颖的创意就是这样产生的。在当第一把手前,他就对机
      关人浮于事,文山会海,干部终身制很有看法,这些阻碍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陋规可
      得改一改。他和孙玉民共同采取了把机关干部精减一半的惊人举动,而且在近几年,
      他们先后提拔处级干部60多名,降职使用的处级干部也有50多名。我问王宗敏,被
      降级处分的那50多位干部不找你算账?宗敏说,几乎一个也没有。因为我们都是依
      据规则办的,所以下来的干部也能理解。
      
          一座水电站或一项工程的施工经理,我们叫做项目经理,王宗敏如是说,工程
      竣工了,你就是局长的亲兄弟也得拿合同来检查,你没有做到合同上签订的承诺,
      你这个科级、处级就得下台;你没本事领着大家过好日子,就得让比你强的人来干。
      他若干得不好,员工也会不答应,不用局长、书记开口。
      
          王宗敏确立了一个观念:不能让“雷锋”吃亏。这就是十一局工资、福利向对
      企业贡献大的员工倾斜。工程师、专家、项目经理待遇自然高,工人也是贡献大挣
      得多,和工程专家一样,通过定期考评、技术比武,贡献大、技术高的工人可以定
      为“技师”和“工匠”,技师享受津贴,工匠享受比技师还高的待遇,除高工资、
      高奖金外,每一个月还有800 到1000元的技术补贴。各分局还有特殊的奖励制度,
      如每年选出一批优秀员工外出旅游,当他们从飞机上看到用自己的双手所建造起来
      的一座座水电站和祖国无比壮观的美景时,欣慰、自豪,难以用语言表达。部分基
      层干部已分批赴欧洲观光取经,还准备组团请优秀员工出国旅游。
      
          目前十一局正在河南省郑州市建造办公大楼和员工住宅,一旦竣工即可搬迁。
      那时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也有利于招收大学生从事水利水电建设工作。王宗敏的
      主张不是一味批评大学生怕艰苦,他说,作为领导就是要积极地为员工创造更舒适
      的生活环境。王宗敏说:“目前十一局有的员工为了后代的前途,不惜将血汗钱送
      给大城市的中、小学校,为的孩子能在那儿考上大学。搬到郑州那就好多了。”王
      宗敏还说,有些先进国家的探矿行业,人们不存在因艰苦而怯步的问题,他们可以
      住在繁华的大都市,上下班乘直升机,这才是我们的明天。
      
          50年来,十一局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十多个国家,曾修建大小水库、水电站、
      水泵站等上百座工程,其代表作除三门峡大坝外,还有河南省石漫滩水库大坝、黄
      河小浪底工程、山西引黄工程、江苏淮安淮河入海水道枢纽、上海太浦河泵站、安
      徽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湖北招徕河水电站工程,还有一大批西电东送的水电站工
      程和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局部工程。他们还在非洲、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中美洲
      创出了品牌和信誉,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跻身国际著名建筑商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军石漫滩
      
          1993年7 月28日,由时任十一局五分局局长的王宗敏带领精兵强将进军石漫滩。
      800 里路程,当天赶到工地,当天安营扎寨,当天开通电台。
      
          石漫滩水库是大跃进年代治淮梯级工程,大坝建在淮河支流滚河之上,它的上
      游是板桥水库。1975年因特大洪水板桥垮坝后,石漫滩相继崩溃,滔滔狂浪从天而
      降。数十吨重的拖拉机像火柴盒在水中,铁轨被洪水拧成麻花,千万间房屋冒一股
      黄烟瞬息消失,数不清的农民丧身鱼腹。当王宗敏的施工队来到石漫滩时,当地农
      民围过来说,你们如果再修土坝就赶快走人,我们可给土坝害苦啦!一位披头散发
      的老太太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指着残留的坝坑说,这里有好多死鬼,天一黑就出
      来哭叫。王宗敏告诉农民说,这次,我们造的是混凝土碾压大坝,和石头一样结实,
      人群才离开。王宗敏教育员工说,在施工中一定要把大坝质量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
      样重!
      
          王宗敏熟悉每一道工序,熟悉每一个班组骨干的个性和特长,加上自己身先士
      卒,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三通(路通、水通、电通)提前完成。他反复向员工讲,石
      漫滩是我们十一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第一仗,能否打出威风,创名牌,决
      定我们是不是能在治淮工程领域中站稳脚跟。所以,当业主提出希望当年进行截流
      时,他们立即答应。
      
          十一局曾出色地完成过三门峡截流任务,为此而扬名四海。但那里的截流能手
      已不多见,年轻的员工只是耳听并非眼观,更别说亲自参加。
      
          没有想到以截流为主题的工程开始后,首先碰上一软一硬两大难题。由于阴雨
      连绵,大型机械不断陷入泥潭,取料受阻。而明渠开挖时又遇到岩石坚硬,如加大
      爆破量,高压线太近,极不安全。为确保按时截流的成功,只有增加人力,挥汗如
      雨,挑灯夜战。冬季来临水凉刺骨,为了抢修电铲,电工一直站在冰水中。
      
          石漫滩好像有隐身的魔鬼,故意与十一局为难,刚刚入冬那连续25天的大雪纷
      纷扬扬,扬扬纷纷,这场大雪迫使气温急转直下,工地一片泥泞,上游围堰土方只
      得停工。眼看截流日期迫在眉睫,王宗敏和他所领导的前线指挥部沉着应战,加上
      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迅速调整作战方案,首先加大总调度室的职权,所有机械全
      归年轻有为的调度室主任刘松林指挥。刘松林断定按常规开挖明渠,年底截流是一
      句空话,立即将兄弟单位支援的两台进口钻机换下手风钻,大大提高了班产进度。
      当刘松林发现一部推土机被陷进泥潭中时,他猛挥手中指挥旗,随时待命的反铲
      “呼”一声开了过来。走起来脚下“扑哧,扑哧”响的稀泥路,不知让王牌“奔驰”、
      “康巴斯”的半轴和钢板断了多少。决心为十一局创名牌,争信誉的机械抢修工们,
      猛虎下山似的扑了过来。修好了车又垫路,路沉了再垫,仅短短的这条施工路就垫
      了整整5 万立方石渣。
      
          1993年(也就是开工的当年)12月28日,石漫滩截流成功!一个工程的截流成
      功等于解放战争时的百万雄师过长江,十一局员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取得最后胜
      利。
      
          让小浪底工程和世界接轨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向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在长江三峡没有开工
      之前,它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工程,世行股东大都是欧洲老板,因此他们规定,他们
      的建筑商必须介入兴建,以获取重利。参与国和劳务输出国多达50个,被称为“小
      联合国”。这些建筑商都经验丰富,头脑精明。但他们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中国
      国情知之甚少。出于盈利奢望,老外们在合同上抠了又抠,在施工上算了又算,提
      出了许多难题,工程进展不利,造成工期延误。这时,水利部特派副部长张基尧前
      去小浪底挂帅整顿,十一局派王宗敏从石漫滩直奔小浪底关键工程部位督战。
      
          小浪底工程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在世界水工史上罕见。十一局所承
      办的工程是二包,第一承包商是老外。王宗敏知道工程任务空前艰巨,对外商,首
      先是虚心学习,在交往中不卑不亢。当务之急是认真地学习《国际合同法》,老外
      把合同法视为《圣经》。中方需要执行的合同,加上国际合同法,一麻袋子也装不
      下的。当我方进点还不到一星期,老外就现场丢失材料一事向十一局发出第一封索
      赔函,随后他们又发出一封封索赔函,最多一天就发出十几封。十一局员工迅速掌
      握了反索赔的武器。当外商放置在混凝土中的温度计被我方震坏多只后,提出巨额
      索赔。我方根据合同进行反驳。放在砼中的温度计无任何标记,又没事先通知中方。
      因此所发生之事应由外商负责。对方无话可说了。
      
          外商执行合同是十分严格的,一次由于堵车,我方代表老高参加联营体会议迟
      到5 分钟,外方把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5 分钟应得工资加上了耽误施工所造成的直
      接经济损失,统统要中方赔偿。因为合同上有明确规定,所以,这不是什么“不友
      好的行为”,捏紧鼻子也得把这杯苦酒喝下去。但我们抓住他因设备阻挡施工道路,
      也还他一张数目不小的罚款单。总之,因图纸没按时到工地,因设备、材料供应不
      及时,造成种种经济损失,一张张索赔单向老外飞去。两年间,我方向外商发去索
      赔函1184封,索赔金额为2100万元,外商向我方发来索赔单1383封,金额为640 万
      元。十一局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中学会了国际商务和现代化的施工管理。
      
          小浪底工程是十一局扩展国际市场的培训班。
      
          国际工程的经典
      
          2004年10月,王宗敏局长到中美洲北部伯利兹中国施工现场检查工作时,业主
      主动提出将下游投资4000万美元的水电站议标交给十一局施工。按国际惯例不通过
      投标就把工程交给施工单位是不可能的。但这个史无前例的“不可能”,竟在中国
      人面前实现了。2005年3 月7 日,加拿大公司和伯利兹业主到恰里洛中国另一工地
      视察后,再次坚定了他们信任中国施工队伍的决心。他们说:“你们是一流的,中
      国人建造的大坝我们放心!”与此同时,周边还有三个国家四个电站的业主已将标
      书主动送给了我们。这就是说我们在中美洲取得了很高的信誉。这种信任和荣誉是
      十一局职工用青春和奉献换来的。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们流了多少汗水,甚至还要
      付出宝贵的生命!
      
          十一局以飞快的速度打开国际建筑市场,尼泊尔伊拉姆工程是第一座经典性的
      里程碑。
      
          尼泊尔国王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决定在喜马拉雅山南侧伊拉姆凿山引水,建
      电站。由于山体结构破碎,加之尼泊尔经济困难,不能利用先进科学仪器对深层地
      质作准确勘探,最初请日本、韩国和英国建造均被拒绝,这个情况中国人是知道的,
      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施工中多加小心就是了。如果实在拿不来也不必
      硬撑。于是他们整装出发了。
      
          摆在面前最最艰难的任务就是把长达3500米的引水洞打通。
      
          岩层破碎,石块哗哗往下掉。尼泊尔人因忠诚宗教,把死看得很轻(认为死是
      升天),但到工地打工的尼泊尔人,只要中国人不进洞他们也决不会进洞的。所以
      一天24小时都是十一局的工人领头干活。施工半年中就塌方10多次。其中一次塌方
      的通天洞比一个篮球场还大!
      
          面对惨局,两种选择:回国,还是接着干?
      
          讨论的结果是学习杨子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们邀请了各方专家,研究工程地质,探索特殊地质打洞规律。分析了这次塌
      方的实情,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手中剥离岩石的风钻变成医生的手术刀,打洞人
      脸上蒙了一层灰,只有牙齿是白的,眼珠是亮的,每个人的神情都透露出必胜的信
      念。洞体驯服地向前延伸,延伸……一阵热烈的掌声,迎来了尼泊尔施工经理,他
      用无法表达心中感激的眼睛环视一下中国的建设者,然后,猛一下按动了启爆电钮,
      “轰!”一声,地动山摇,喜马拉雅山被中国工人打通了!这一炮打出了中国人的
      威风,打出了十一局的豪情。因工程质量是世界一流,十一局荣获尼泊尔国王金奖。
      
          在此,我们不能忘记伊拉姆第二任工程项目经理骆宏才,在那艰苦的日子里,
      他是靠速效救心丸、干炸辣椒和白酒支撑坚持指挥工程的;而最后任此工程项目经
      理的十一局纪检委书记王大则,到尼泊尔后腰椎病复发,他让大家用门板抬着他下
      工地;年轻的地质技术员陈洪文,在毁灭性的大塌方之后,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
      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他连做梦也在思考,这场大灾难的原因所在。如
      是我们中国人的责任,不光是丢人现眼,还得作出巨大的经济赔偿。他一趟又一趟
      去现场观察,一遍又一遍查看设计书,终于找到造成塌方的设计原因,从此为扭转
      工程赔款奠定了基础。出身在南方水乡的农民工程天龙,在伊拉姆担任测量工,他
      看到十一局领导对农民工特别重视,只要好好干,刻苦学习就有光明前途,有的才
      干了两三年,就当了技师,甚至副处长。因此他对自己所负责的测工一丝不苟。有
      志者事竟成,左拐右转长达3500米的隧洞贯通时,没有丝毫偏差。
      
          伊拉姆之后,十一局连续承揽了巴格曼蒂拦河闸工程、莫迪水电站、逊莎里灌
      溉工程、唐神公路工程……
      
          在结束对十一局国际工程的描写时,我想说一说我们绝不能忘记的宋东升同志,
      他在去赞比亚凯富峡工程的路上出车祸了,腰骨压缩了三分之一,将他送到当地医
      院时,精神紧张极了,万一需在这艾滋病患者占人口百分之十几的地方开刀,实在
      太可怕了。幸好不用动手术,但必须平躺着不能动。行动不便,标书怎么办?和宋
      东升一起出车祸的张至深,眼跌得红肿不堪,他用在飞机上发的眼罩罩住一只眼,
      用另一只眼为宋东升做了一个斜面的小桌,架在床上面,让宋东升躺在床上编写标
      书。
      
          凯富峡的工作是打捞这个水库水面上的杂草,听来简单,做起来可是难上加难,
      这个水库水面上的草像草原一样覆盖在水面上,草里还长着几米长的灌木,草厚得
      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所以清除这里的杂草成了世界上一个难题。好几个国家来人一
      看扭头走人。十一局接下这个难题后,从网上查遍,目前只有美国一家公司正在研
      究。何时出成果不知道,成果出来你买得起吗?宋东升和他的伙伴终于从抓斗车装
      垃圾和水草随风漂动上获得了灵感。他们立马把长臂反铲置于水库崖边。当风把水
      草吹向大坝时,开动反铲机将水草挖出,高峰时一天一台反铲机可挖出1300立方水
      草,他们使用浮力挡草架保持水面,终于达到设计要求。由于中国人的创造,凯富
      峡水库至今没有发现大片水草。宋东升幽默地说,因这一创造过于简单,无缘申请
      科技进步奖,这是一个遗憾。宋东升回国时,张至森说,老宋,你走路要拄拐杖,
      就买一张商务舱吧。一问商务舱比经济舱贵一倍,舍不得,只买了一条毯子,铺在
      经济舱前地上让他躺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