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国内,给十一局带来耀眼光环的,必须提到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
      
          淮安工程是治淮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经洪泽湖、淮安,横穿京杭运
      河入海。当你站在这座雄伟、壮丽的枢纽之上时,你的脚下就是淮河入海水道和京
      杭运河水道的交叉点。此项工程的巨大效益就是把淮河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
      年一遇,并且在淮河泄洪时不影响京杭大运河的正常运行。工程规模,技术复杂堪
      称亚洲第一。时任十一局副局长的王宗敏是这项工程的总指挥。他带领1700名精兵
      强将和现代化的重型机械设备,浩浩荡荡开来,2001年1 月18日在炮声隆隆中宣布
      开工。冷风飕飕,骤雨不停,道路泥泞,交通受阻。王宗敏决定加大修路投入,用
      大量防雨布覆盖路面,把丢失的进度抢了回来。
      
          此时的王宗敏已是久经考验的施工专家了,他那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政治思
      想工作也越来越成熟,在他这里空话大话没有市场,谁表现好,立刻可以得到重用
      重奖,就是农民工干得好,也能当上技师甚至副处长。员工把工程质量看成自己的
      生命。一天,王宗敏半夜听到雨声,起床喊人,不料员工宿舍全是门锁空房,原来
      大家都在工地冒雨铺布护路。
      
          工程要求十多万立方混凝土不准出现一道裂缝,谈何容易!但是他们做到了。
      这十多万立方混凝土,还有1.4 万吨钢筋、3 万多平方米模板的工作量必须在8 个
      月内完成。他们不但按期而且提前完成了。那艰苦拼搏的紧张情景可想而知。
      
          2003年10月20日,脸上挂着汗珠,手上结有老茧的十一局员工向世人宣布,多
      少年来威胁淮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洪水将一去不复返!
      
          淮安水上立交桥竣工后,汇聚在周恩来故乡的权威水工专家,一致认为用十万
      方薄壁混凝土浇筑的这座枢纽工程没有出现一条裂缝,是世界水工史上的奇迹!其
      中有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白天他已认可众专家对工程的高度评价,晚上睡在床上
      放心不下,于是穿上衣服,带上手灯、电筒又去现场查看,没有任何一丝疑点了才
      回宾馆就寝。最后,淮安水上立交工程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科技进步“大禹奖”、
      中国水利水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大奖”,并录入“中国企业新纪录”。2005年该
      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王宗敏在这座水上立交桥施工中,从十一局副局长提为正局长。
      
          当温家宝总理到淮安视察时,站在水上立交桥头,紧握王宗敏的被冷风吹出裂
      纹的手,给了十一局高度的评价。
      
          孙玉民同志送我一套2005年《中国企业十大创新》珍藏目录。这十大创新的第
      一座丰碑是航天神舟6 号,和神舟6 号并列的就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局施工的湖
      北招徕河电站的大坝项目。因为勇攀科技高峰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十一局健儿,在
      承建招徕河双曲拱坝工程中,采用大曲率双曲碾压混凝土拱坝连续上升的多卡模板
      等筑坝工艺,大坝最高月上升高度为27.3米,创国内同行最高纪录,被专家鉴定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
      
          被十一局视为珍宝的是上海市政府授予的“白玉兰”大奖。他们建筑、安装的
      巨型卧式太浦河水泵是世界现今独一无二的,其工艺之先进,施工之精巧,也为国
      内外所罕见。
      
          所有施工队伍,自我感觉良好没用,一定要业主说行你才行。我曾问过几家十
      一局的业主,几乎都像上海的王副局长和淮委副主任兼临淮岗管理局长的宁勇先生,
      他们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似的赞扬十一局这支队伍,业主们和十一局员工相处亲如一
      家。因此,十一局在创名牌的奋进中,产生了一部又一部激动人心的代表作。
      
          锦屏精神
      
          为了开发大西北的水电能源,十一局四分局的健儿来到四川省锦屏。此地离导
      弹基地西昌还有300 多公里。滚滚雅砻江横穿东西,来到这里才算知道什么是高山
      峻岭,什么是壁陡云霄,什么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鲁迅先生说过,本来没
      有路,人走多了就有了路。可是锦屏的路不是用脚走出来的,要用炸药炸。你一炸,
      刚开出的路又堵住了。你堵住了,我再炸!山石再硬还是硬不过人的。路开通了,
      但堵车急死人,几个单位的运料车都要走这条路,一堵就是几个小时。还有山上的
      活动石块呢,说不定何时突然滚了下来,要是放炮一震,它更是疯了似的滚下来堵
      车。有时炮放得大了点,路被震得一个劲儿塌方,不用说,堵车当然更厉害了。
      
          不到现场去看真是难以想像他们是多么艰难,项目经理邵志伟每天徒步20公里
      往返工地,身上的劲好像还使不完。那天抢修渡船码头,跳进江水中搬石头,垒钢
      丝笼,冻得嘴唇发紫也不上岸。装载司机董厚华,他开着车进工地走了三天三夜,
      只带了一袋饼干,四瓶矿泉水,一天就消灭了。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他的车安
      全进点,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工程师王开军以科学态度加自我牺牲精神获得大家的
      赞扬,当临时通道被洪水冲垮影响施工时,他自告奋勇设计贝雷桥。经一个月奋战,
      桥通了。试桥那天有人怀疑,他亲自站在桥中央指挥,以示愿和桥共存亡。当反铲
      顺利通过桥时,围观者纷纷为他欢呼。在锦屏,黄克斌老师傅再次表现了他崇高的
      思想品质,那天他和另外两位工人执行运输任务,不料,船在江中突然发生故障,
      他让两位青年工人立即跳上江岸,他自己作最坏的打算。如果两位青年工人不听指
      挥,三人都有可能牺牲,可那两位青年不愿意丢下师傅,于是三人死里求生,共同
      拼搏,最后终于脱险。
      
          四分局初到锦屏,除去行路艰,还有守着雅砻江却没水喝,它的上游被铜矿污
      染了,吃水的水源在对岸高山上十几里外,他们必须横跨江面,在两岸山头上打桩
      才把水管拉接过来。最难忍受的是和家人长期分离,任务紧不能经常回基地,家属
      来无处可住,峡谷窄得站两个人还得用铲子平,别说盖房子。开工前,工人远离施
      工现场,往返四五十里路。打手机没信号,要爬几十里山路才能和亲人说话,说的
      话没有流的眼泪多。
      
          分局长宋维峡说得好,我们知道锦屏条件艰苦,如果当时我们退却,那就要失
      去开辟雅砻江流域建筑市场的机会。我们必须向前走,什么是困难?困难是弹簧,
      你强他就弱……为宋维峡这几句铿锵而又朴实的话,王宗敏感动得流下眼泪。同样,
      在云南大盈江,王宗敏因十一局员工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非凡的组织才能,战胜特大
      洪灾,保证工期按时胜利完成而感动得泪水夺眶而出。王宗敏知道,祖国的西部水
      力资源极为丰富,在那里水电建设者是大有作为的。锦屏、大盈江、那兰、羊崖山、
      苏帕河等工程的建设者,为十一局赢得了巨大荣誉。
      
          以王宗敏、孙玉民为首的十一局领导班子,在集团公司正确领导下,以更新观
      念为突破口,以打造企业文化为主线,以三项制度创举为切入点,极大地发挥了十
      一局团队潜能,在短短四年内———
      
          产值从2001年的6 亿增至2005年的23.5亿元;
      
          年劳动生产率从2001年的9 万元增至2005年的30万元;
      
          工程储备从2001年的6 亿元增至2005年的41亿元;
      
          4 年新增设备4 亿元;
      
          4 年实现利润2 亿元;
      
          员工年薪增加一倍;
      
          为职工建住宅区8.8 万平方米。
      
          2006年春节后,我去三门峡市看过员工们的新居,想起往日这些水利水电建设
      者,长年高山大河为伴,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
      终身献儿孙!把生命丢在荒山野岭者不说,活着的老师傅们哪个身上没有伤疤,没
      有关节炎,没有胃病!他们一生睡工棚,山区的雨,河边的雾让他们的棉被总是潮
      乎乎的,热天棚内如蒸笼,严冬四处钻冷风。今天,我终于看到老朋友们和他们的
      儿孙,住上了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装有暖气和空调的楼房。当十一局搬到郑州时,
      那里会有比这儿还要好的房子。
      
          我采访还未结束时,十一局员工间流传着一个消息:王局长要走了,他去北京
      升任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总经济师。没过几天,集团公司郭总经理就到三门
      峡十一局宣布了上级的决定。十一局员工为局长荣升感到欣慰,他们说,以王局长
      的品德和才干是应当去更大的舞台,为祖国作出更卓越的贡献。但我们这样想的时
      候,心里确实是酸酸的。王宗敏愿离开十一局吗?他对我说,他希望在这里再和大
      家一起拼搏几年,有些极重要的事他想做而还没有来得及做。例如,他想把奋战在
      项目第一线上的员工年薪和福利进一步提高,他们长年在远离亲人的荒山野岭或非
      洲不毛之地苦干,他们休假应当延长些(不少员工因和亲人长期分离,有的回家时
      老母亲竟一时认不出自己的儿子,问:“同志,你找谁?”再听到小儿喊自己“叔
      叔”,不禁泪流满面)。他们该有足够的资金和宽裕的时间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
      乐。当他们不畏艰险,挥汗如雨为十一局的兴旺献身时,他们应不为赡养父母、儿
      女上学(包括大学)担忧。可这些他们理应得到的,目前还没有得到。不过,他坚
      信他的亲密战友孙玉民、王禹同志为首的十一局的新班子,一定能把十一局公正民
      主的企业文化搞得更好,十一局一定会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