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白衣天使,是多少年来人们对医生的尊称。还记得
      非典肆虐的2003年么,那时候舍生忘死同非典作战的中国医务工作者多么令人尊敬
      啊!然而时隔两三年,公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怨言却不知怎么的越来越多,全社会对
      医生医德沦丧医疗腐败责声四起。福建中医学院名中医戴春福甚至被久治不愈的患
      者持刀杀害,患者一怒之下辱骂甚至对医生大打出手的事在全国更是屡屡发生,而
      网友对此类事件的评价支持率竟然超过了80% :“杀一儆百”、“这是报应”、
      “我都想弄死这帮医生”……如此等等,由此可见医疗纠纷已经尖锐到了什么样的
      程度!——医生与患者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双方缘何冲突升级、战争不断?究竟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难堪局面?医患恩怨何时了?
      
          2005年是医疗行业最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是卫生部确定的“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而恰恰在这365 天里,像“医务
      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医生拒治无钱患者,患者惨死医院”、“医生态度冷淡推
      诿患者”的报道屡见报端。尤其是岁末,哈医大二附院“550 万天价医疗费”以及
      此后一起起数字不同、性质相似的高额医疗费事件,都给“看病贵”增加了沉重的
      砝码,给“医院管理年”活动增添了反面教材,不仅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度陷入
      尴尬之地,也把医务人员的社会公众形象进一步推向低谷。
      
          2005年11月,“500 万天价医疗费”事件一经披露,举国哗然。
      
          住院67天花费500 多万元!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造”了一项“中
      国之最”。有媒体报道:一位名叫翁文辉的老人住院67天,花费139.7 万元,病人
      家属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 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
      计耗资达550 万元。最终,几百万元的花费没能挽留住老人的生命,老人因抢救无
      效于8 月6 日在医院病逝。
      
          患者翁文辉的儿子翁强在接受采访时气愤地说:“67天共有3025份化验单,其
      中只有35份是合格的。7 月25日和8 月1 日,7 月25日输了78604 毫升,8 月1 日
      输了69307 毫升,正常的人能受得了吗?何况一个病人?”
      
          翁强告诉记者,他父亲住院期间,“67天做了588 次血糖分析,299 次肾功能
      检查,平均每天4.5 次,而且每天都乘4 ,我不知道这个4 倍是什么意思?67天做
      了血气分析379 次,化验血糖输液1692次,输血968 次……”
      
          “最让我弄不明白的是我父亲住院67天,医院收了88天的钱,而且到了8 月15
      日结账时,预交款剩余的8 万元成了零。”
      
          上述消息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全国人民愕然,愤然!随之都提高了警惕、擦
      亮了眼睛,看完病之后,都要核实一下账单。过去是患者对医院收费有疑问才去医
      院查询,“550 万天价医疗费”事件之后,即便患者对物价没有疑问,只是自己觉
      得看病贵,就去物价部门告状。医患之间的信任,犹如“9.11”事件中被撞的世贸
      “双塔”———一瞬间轰然倒塌。
      
          而对于福建中医学院来说,2005年8 月12日无疑是个黑色的星期五。这天下午
      3 点多,戴教授刚刚走进“国医堂”二楼诊室,一男青年冷不丁将一把钢刀刺进了
      他的腹部。戴教授赶紧用手捂住伤口跑到一楼门外,拦住一辆出租车。刚坐进车里,
      追赶而来的行凶者便拉住车门,又向戴教授连捅五六刀。出租车司机见状,一踩油
      门飞离“国医堂”门口,将戴教授火速送到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救。戴教授最终
      因为失血过多离开了人世,临了都没搞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死。
      
          凶手是戴教授的一个老病号,时年28岁。10年前,他患上前列腺炎,后来找戴
      教授看病,吃了他两年多的药,花去了不少钱,由于久治未愈,几年来几乎就干不
      了什么事情,于是就起了杀念。
      
          戴春福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中医,是“福建省高校名师奖”获得者和“福
      建省师德先进个人”。戴教授遇害,他的同事和学生非常震惊,他们怎么也想不通,
      这样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怎么会惨死在他治疗过的患者手中。百思不
      得其解!对治疗效果不满意,难道就去杀人?将来还有人敢做医生吗?这对他的学
      生和同行来讲,影响是恶劣的。
      
          这条新闻披露后,迅速引起网络恶评。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恶言恶语”并非
      针对行凶者,而是针对死去的名医。“杀一儆百!”“这是报应!”“我都想弄死
      这帮医生。”……一位优秀的医生被害了,而网上竟有这么多文化人拍手叫好,一
      副副解气解恨的样子……
      
          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有80%的网民对患者杀医生的行为表示支持和同情,
      而反对和持中立态度的仅各占10%。一位网民发帖:“患者拿出来的是自己的血汗
      钱,甚至是借来的钱,到了医院,稀里糊涂的钱就花光了,病还没看好,患者和家
      属的怨愤到哪儿发泄去呀?”
      
          80%的网友对杀人者的“理解”,也许不能看成是对这一极端案例的袒护,更
      不能看成是对违法行为的支持。但显而易见,它是社会对当前医患信任危机的一种
      确认,反映了在医患之间这场战争中,民众的立场和情绪。戴春福,一个爱弹《高
      山流水》的名医,糊里糊涂地承担了本不该由他承担的东西。
      
          医务人员曾经是我们身边春风化雨、枯木逢春的白衣天使,是抢险救灾前线的
      英雄,是抗击SARS的功臣……但是今天,尤其在“550 万天价医疗费”之后,仿佛
      一夜之间,医生成了众矢之的,从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到乱开药、拿红包、吃回扣
      的“白衣恶魔”;从信任、尊重到被指责、被谩骂甚至被告上法庭,医院和医生的
      形象在百姓心中发生着质的变化。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和由此引发的人员伤亡,也
      在医生心中留下了恐惧的阴影。爆发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医患纠纷,进入21世纪
      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
      
          医患关系伴随着疾病和医疗服务而出现,只要有医疗服务活动,就存在医患关
      系,不是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是紧张的医患关系。那么,医患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
      样的关系?广义上讲,既包括患者通过交费就诊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与其医院之间
      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包括我国行政法中强制医疗情况下的医患关系。前者占医患关
      系中的绝大多数,后者仅针对吸毒等特殊人群。我们一般谈论的包括现在谈论的都
      是前一种。
      
          医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性。患者及家属的理想化期待与非理想化的现实之
      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医患双方的主观愿望都希望病人赶快好起来,但医学
      仍然对很多疾病束手无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等仍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由于生命的有限性和医学的局限性,医生总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无
      法避免的意外。但医患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共同之处。因为,医患都有一个共同的目
      标,那就是要战胜疾病,减少痛苦,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这个层面上讲,医患
      应该是一种协作关系、伙伴关系,应该成为维系生命的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但近年来,医患失信,双方总是以对立面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各大医疗
      机构中,病人就诊时随时记录甚至携带录音笔、小型摄像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
      的是保留证据,防范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而失去理性的患者和家属在医院内外打
      横幅、设灵堂、打人毁物、散发传单、贴大小字报……随着医患纠纷的增多和战争
      的升级,一群以帮患者或家属向医院讨要钱财的新兴职业———“讨钱黑手”在南
      京悄然“上岗”。他们混迹在各大医院门口,得知有患者或家属和医院发生纠纷时,
      就主动上前帮助向医院讨要说法,以此换取“辛苦费”。这种现象出现在两三年前,
      但真正有一帮人固定从事这一“职业”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是近一两年的事。开
      始,主要以南京城区的一些无业游民为主,这些人大部分都有犯罪前科,医护人员
      对他们都有一种恐惧感。后来,一些城郊甚至有些外地民工也加入到了这个“行业”。
      他们假装成患者的亲属,帮助患者和医院讨价还价;组织一些老头老太太围堵医院
      大门、侮辱医护人员;为了尽快拿到钱或是拿到更多的补偿,他们还采取恐吓殴打
      医护人员、砸毁医疗设施等手段,迫使院方为“息事宁人”而“自觉”出钱,以便
      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辛苦费”。医患纠纷甚至给医院惹来了“炸弹”袭击,让院
      方、警方虚惊一场。据有关资料报道,近年来,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投诉逐年递增,
      医患纠纷的规模、领域和恶性程度不断加大。据《法制晚报》报道:2000年北京丰
      台法院医疗纠纷案件收案5 件,到2005年已经达到22件。而作为全国医疗纠纷案件
      受理最多的海淀法院,5 年间案件的数字也增长了近10倍。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目
      前全国县以上医院一年的医疗纠纷索赔金额高达42亿元,已占医院医疗总收入的5.9%.
      而近3 年来,北京71家二级以上的大中型医院,发生影响医院正常诊疗秩序事件1567
      起,医务人员被打事件500 多起,其中90余人致伤致残。
      
          医患纠纷严重影响了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成了医院的心腹大患。以致很多医院不得不在医务处、门诊部等医疗职能部门的基
      础上,纷纷增设医患关系部,专门调解医疗纠纷,让既懂得医疗又熟悉法律的人在
      前面“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充当“救火队”的角色,甚至雇佣兼职或设立专
      职法律顾问。乃至在律师行业,医疗纠纷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类别。有的省市也开
      始出现医疗纠纷咨询机构。由此可见医疗纠纷已经尖锐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医患双
      方缘何冲突升级、战争不断?两者之间真的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是不是现在
      的医疗水平下降、医疗事故增加了呢?而来自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则表明,近几年
      来医疗事故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下降。那么,医患关系何以剑拔弩张、箭在弦
      上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