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我亲耳听到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激情的演说,亲眼看到那些推陈出
      新、综艺品位很高的整体设计。特色专题和精彩的解说词,我震撼了!
      
          在我之前,已有10万人被震撼!
      
          不仅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被震撼了,写下数万条令人感动的留言,中
      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
      主任李继耐上将,中央军委纪委书记童世平上将。沈阳军区政委黄献中上将等多位
      首长和各界名流纷纷批示、写信、留言,盛赞徐文涛是“建立红色家谱。传播红色
      文化”的楷模……
      
          继当选2010年“感动沈阳”十大人物,沈阳军区学雷锋学苏宁自学成才标兵,
      荣获金质荣誉章后。2011年9 月9 日,徐文涛又以“首席”高票数折桂第四届辽宁
      省道德模范……
      
          采访徐文涛后,我被点燃的激情火花四处迸射。我想点燃更多的人。可是,在
      酒桌,在健身房,在邻人间,这“火花”一次次被熄灭。这些人中有企业主,有干
      部,有教授。有退休工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难道他们都是。阻燃材料
      “、冷血者?
      
          想了想,我理解了他们。放目现实,在这个逐利成潮的时代,只有GDP. CPI.
      VIP 、房价、工资。官运,才与人们息息相关,冷丁冒出个靠办“史馆”成为“感
      动人物”的人,能不是炒作?
      
          有人质疑:“不就是弄点图片。搞搞解说么?”
      
          有人则说:“又出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这后一句话“点燃”了我!
      
          虽然我们貌似破除了“文革”时代“高大全”形象人物的写作。可看看我们的
      媒体。大凡推出一个典型,都是十全十美的人物!问题是,只要他(她)是人不是
      神,怎么可能哟!
      
          当年徐迟把陈景润写成了木讷,呆、有缺点的人,反而使陈景润几乎以“唯美”
      的形象受人推崇;《亮剑》中李云龙也以“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而为人称道……
      
          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真实本身就是力量!读者已经拥有“全球共享”的资
      源,媒体若仍然只打“半遮面”的老牌,这与掩耳盗铃有什么两样?
      
          “十全十美”典型推出后,大体有两种反应:媒体如出一辙。自说自话:你们
      爱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读者们则是:你们爱咋宣传咋宣传,反正我不信。
      
          我没有提“半信半疑”。第一章国是我的罾,家是我的家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一把钥匙和“半个微笑”
      
          2009年,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网联合国内各大知名论坛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其
      中一个令人汗颜的问题是:有近半人不知道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至于“姓氏由来”。
      “家谱排序”更是高难问题了!
      
          这么多人“集体失忆”令人深思:当代人多么幸福,幸福得除了追求更向往的
      幸福,什么都不管不顾了。然而,当代人又未免有些可怕,这么多人几尽忘了自己
      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为什么去……
      
          一个人如此,会削弱亲情血脉;一个家庭如此,会弱化家族的传承;一个民族
      如此,将又怎样?
      
          其实。家与国,国与家从来都同体同身。密不可分。正如歌中所唱:“都说国
      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
      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一个不爱家。不了解,不铭记,不感恩自己亲人的人,说他爱国,谁信?
      
          2004年11月,沈阳军区某部部长(现为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上将)高屋建瓴,
      把建“后勤史馆”纳入议程。但,他深知:如果找不到责任,能力,水准“一肩挑”
      的人,这件事有可能只是拉个架子。摆摆样子。部长闭目深思,一个个人选在脑袋
      里“放电影”,眼前一亮,徐文涛的肖像“特写”渐渐浮现。清晰起来……
      
          彼时,徐文涛刚刚做出一个让人钦佩又震惊的事:提前2 年主动辞去联勤部某
      分部副部长职务,给年轻干部让贤……
      
          部长把徐文涛请到办公室,单刀直入:
      
          “你辞职后有什么想法?”
      
          “我个人没什么想法,如果单位有事情。我可以去办。
      
          “我们计划建个+ 后勤史馆‘,现在没合适人选,你行不?”
      
          “可以考虑。”
      
          “你回去考虑考虑。”部长朝他的爱将笑了笑,“尽快给我回话。”
      
          徐文涛回老首长个微笑,突然挺胸拔腰,脚跟并拢“咔”地一个立正。严肃地
      行个标准的军礼:“是!”
      
          笑容绽放在两张脸上,却表达着同一个主题:这事定了!
      
          部长知道,徐文涛当兵35年,从来没离开过后勤工作。初入部队时的“尖子班
      长”,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优秀基层干部,读军校时的优秀学员,下基层单位的
      “改革新星”。数十年来他多次迎难而上,“摧城拔寨”,先进和立功从未离开过
      他!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首长交办的任务,徐文涛从未说个“不”字。徐文涛
      所说的“考虑”,是想跟妻子和女儿商量一下。但他心里有数,家人肯定会投赞成
      票的!
      
          第二天。徐文涛带着妻子和女儿的热诚鼓励,向部长报告了接受任务后,部长
      交给徐文涛一把钥匙。那一刻,徐文涛心里冰凉冰凉——这把轻若鸿毛又重如泰山
      的钥匙,就是史馆的全部资产……
      
          当得知史馆要由废弃的旧食堂改造,又不许破坏原主体结构时,徐文涛的情绪
      再度降温:在有限的窄小的天空中飞行,怎么张得开翅膀?
      
          部长向来简洁干练。再一次“单刀直入”:“争取明年‘八一’前或年底建好,
      让老干部们看看。”
      
          首长下令,军人立刻领命、敬礼,不容迟疑。但,有时这敬礼是下意识或本能
      的。
      
          徐文涛麻利地敬个英武的军礼出来。竟冷意尽消、浑身灼热!
      
          徐文涛的目光直视前方、旋风一样。刮过去“,熟悉的办公楼、营房,花木们
      纷纷退去,熟悉的乌叫和战士向他问好声都过耳不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旧食
      堂。他口中默念着:现在一无所有。离开馆只有8 个月啊!来到食堂跟前,他张开
      手,发现那把钥匙热得烫手、浸满了汗水……
      
          为了攻克“山头”,徐文涛拼了!怪时针走得太快,恨分身无术。削减睡眠、
      深耕黑夜,连走访、调查。取经都重新“编队”甚至合并同类项,穿插进行。公元
      2004年1 2 月31日,徐文涛把半个月时间就完成的史馆筹建报告递给首长,部长详
      细阅后只简洁地回答他两个字:“很好!”
      
          徐文涛来不及品味和享受首长的赞扬,只礼节性地回以“半个微笑”,脚步声
      已经旋风一样刮出屋外。此时的“很好”,像一发刚刚压进枪膛的子弹——现在最
      紧迫的是,他必须带着新指令瞄向新的目标、一枪命中……
      
          宁让身受苦,不让脸发烧
      
          徐文涛告诉我,他每年都要回老家看看。
      
          1951年5 月?日,辽阳市白塔区南林子徐家诞生个营养不良,又瘦又小的男孩。
      谁也没想到,当年那个瘦削、弱小的男孩就是后来吹打弹拉唱样样会,说写干行行
      精、扛上威武的大校军衔、让10万人竖起大拇指的徐文涛!
      
          由于家庭贫穷,小文涛遇到太多麻烦。
      
          季节难为他,冬天早他一步,穿不上棉衣;夏天早他一步,脱不下棉衣;土路
      早他一步,总是在下一双鞋还没指望的时候就。掏烂“了脚上的鞋子……但,这丝
      毫也不影响他打柴,挖菜、干家务、上学……小文涛有股子不服输。不示弱,不怕
      苦的硬汉气象。
      
          徐文涛人生路上拼力向上、只挂前进挡,得益于父亲徐景云的言传身教。祖国
      如朝阳喷薄初升、气象万千。14岁的。猪官“父亲也交了好运,靠读过几年私塾的
      底子,幸运地迈进年轻的共和国执掌的辽阳纺织厂的大门。由于吃苦耐劳、又红又
      专双翼齐飞,扎实地走过学徒。技工、车间主任和管理能手的不俗路段。被推荐到
      青岛纺织干校学习三年,以新中国第一代识文断字、蓬勃奋发的青年才俊的形象。
      荣幸地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拳……
      
          父亲坚毅。硬朗,宁折不弯。但,他却常常以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向家人传递
      着柔情和爱。父亲爱中国传统文化,在物质匮乏的贫瘠生活里,以倒背如流的《名
      贤集》《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朱伯庐治家格言》等儒学经典,雨露,
      滋润着孩子们心灵的禾苗。他告诉孩子们,徐家祖上世代为农,从山东移民东北后
      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能有现在的生活,我们已经很知足了。一辈子都不要忘了六
      个字:“爱国。爱党,爱家!”没有国。就没有我们的家。家家都过上好日子,每
      个家庭成员都力争成才。国家就强大了!
      
          虽然当年不敢大张旗鼓地讲“爱家”,但父亲的‘内参“有理论依据:大丈夫
      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首选。事实依据永远让小文涛刻骨铭心:爷爷争
      强好胜。侠肝义胆,要面子。只因家贫,打光棍50年娶不上媳妇。奶奶在死了两房
      丈夫后才嫁给爷爷,一辈子生了14个孩子,就活父亲一人,爷爷闻知本族亲戚要结
      婚。却怎么也拿不出两毛钱礼金。要面子的爷爷哪受得了这个?一股火窝心不散,
      抑郁而死……
      
          母亲李素珍是徐文涛的另一任老师。别看她一个字不识。却以另一种民间文化
      传承的形态展现着她的耿直,坚韧和善良。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母亲的语录,永远
      珍藏在徐文涛的心坎,一辈子不敢忘怀。但,母亲有一颗宽阔的心。每每徐文涛做
      事吃了亏,母亲从不埋怨他,却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的乡村哲学理念,为儿子打
      开另一扇窗……
      
          徐文涛妻子深情而怀恋地评价:“我婆婆对谁都好。她说,‘要饭花子到咱家。
      也不能让人空手走。’别看她一个字不识,却是个大气的女人。她多次告诫我们:”
      贪小的人,大事不成。
      
          “终身辛勤劳作,一生纯朴为人”,父亲单位送给母亲的挽联,浓缩了母亲可
      敬的一生,也成为徐文涛牢记不忘的座右铭。
      
          多年之后,当徐文涛攥热了部长交给他的钥匙,站在冷寂而颓废的旧食堂跟前。
      不仅有父亲的智慧和硬朗强力支撑,母亲的话也依然在耳:“宁可身受苦,不让脸
      发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