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习惯能加强诺言和天性的力量。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小木匠“老徐”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不管什么条件,徐文涛都坚守着不服输。争上游的习惯。
      
          缺吃少穿的苦日子乌云般厚厚压来,徐文涛偏偏乐在其中,试图在乌云缝隙里
      寻找穿透云层的阳光。哪怕只是一小块,几丝丝,都能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快活。直
      到上学了,才发现个天大的问题:手指头都掰酸了,怎么也数不全10个数!
      
          父母没有责怪他,老师也没有说他笨。但,看着那么多同学流利地数过100 和
      率真无忌的笑声。怪怪的表情。他急啊!从那一刻起,他就一头扎进书里,拼力学
      习。
      
          家人以为,这孩子将来能算开生活中的小账,最好会背小九九,就行了!不料,
      期末考试,小文涛后来居上,竟取得了数学96. 语文100.分的好成绩j 老师同学们
      纷纷刮目相看,异口同声评他为三好学生、选他当班长——此后直到万分不舍地离
      校,学习委员。少先队中队长。体育委员的“官衔”,从未离开过他。
      
          生活清贫徐文涛不能掌控,但,他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衣服破。16岁前没
      穿过袜子,学校组织看电影因拿不出一毛钱只能借故躲开,他都在学习和各项活动
      上“补齐”!1966年,他已经通读了毛泽东选集四卷,“老三篇”。《反对自由主
      义》,翻开任何一页“毛主席语录”,他都能熟练成诵。迷恋宋体、楷体、黑体等
      字体,使他在刻钢板、校黑板报、校办小报上大放异彩;刊登在校报上的文章,被
      老师当成范文;乒乓球台前,他的球总能赢得观者的掌声;他以中长跑尖子生的成
      绩,被选为校队主力……
      
          然而,受挫的事也时有发生。
      
          一次上大楷课,徐文涛因只带了毛笔没带砚台被老师厉声训斥:“身为班长,
      写大楷不带学习用具,还上什么课?”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丑,徐文涛恨不能钻进地
      缝里!但他咬紧牙关挺着也没有道出实情——他买不起呀!
      
          见儿子乒乓球打得这样好,还是校队主力,母亲偷偷给他2 块钱买个球拍。父
      亲火了:“哪有钱买那个?打它有什么用!”
      
          父亲不知道“文革”怎么会这样!虽然因“祖上四辈”为农无任何历史问题,
      未被冲击,但他不明白,纺织厂为什么不生产了?学校为什么不上课了?写大字报。
      大串联、打乒乓球算什么哟!
      
          国家的事管不了,小家的事他还是要管的
      
          1 968 年9 月,徐文涛离开他无限眷恋的学校,成为下乡知青。父亲少见的大
      方,竟塞给他几张票子,让他买锛凿斧锯。
      
          “兵荒马乱的,不学门手艺,”父亲解开徐文涛的疑惑。“将来靠什么养家糊
      口?”
      
          我高兴的是。徐文涛不唱高调,而是实实在在地道出事情的“由头”,告诉我
      学木匠的真相。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建设“不好,甚至屡现生存危机,只是嘴
      上抹蜜,张口就”一心为了集体、为了国家“,谁信?
      
          以艺养人的观念牢牢扎根。入伍后,徐文涛被告知“坦克乘员合格”,可乐坏
      了!他想:在部队有了开坦克的手艺,回来后开拖拉机也行呀!哪知道,到了黑龙
      江某偏僻的后勤仓库才傻了眼:怎么一辆坦克都没有呀!
      
          我问他愿意“扎根农村60年”么?
      
          “不愿意有什么办法?”徐文涛说,“这是国家的事,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
      再说,要是不好好干,就是有机会回城,也轮不到呀!”
      
          精神和理想,永远是生命的希望和阳光。只要精神追求不止,“爱上层楼”,
      就能在寒冷中获取温暖,在迷茫中找到坐标。
      
          哪有空泡病号、酗酒呀,徐文涛连愁的时间都没有。他像一株蓬勃的青春树,
      风来了舒展腰肢筋脉,雨来了滋润根须清洁尘垢,阳光来?可以综合营养补补钙,
      惊骇的雷声和闪电来了,索性拿它练练胆子!他像只勤劳的工蜂不知疲倦地飞来飞
      去,见蕊就采……白天劳动很忙,宁可拖着疲惫的身子少睡觉。也要帮乡亲们干木
      工活。青年农民大柱子盖房子。他给砍房架子:小海子等人爱打球。他逐个在背心
      上印了字;一个农民盖房子,徐文涛从辽阳买了40斤钉子背回来i 好几个农村青年
      结婚的对箱,饭桌,都是徐文涛做的……
      
          他的木匠手艺也突飞猛进。1 9 ?0 年青年点盖了3 间房,徐文涛包揽了全部
      木工活1
      
          1 910 年12月,徐文涛穿上军装后,好多人为他高兴。闻知徐文涛已经离开村
      子,刘秉威。山海子等4 个青年农民走了40多里路赶到鞍山,只为跟徐文涛合个影
      ……
      
          偶有闲暇还要练毛笔字。学二胡——徐文涛要做的太多了!
      
          这样不知疲倦地劳动和助人为乐,威望怎能不高?压上知青点长的担子,他操
      心更多了,才11岁,就有了“老徐”的雅号……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