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军队
      
          中国的军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勇猛的军队,在著名的蒙古军事统帅成吉
      思汗统治时期,蒙古军队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并建立了迄今为止人类史上版
      图最为广阔的帝国,蒙古人如同旋风,如同烈火的军事进攻曾经令所有人心惊胆颤,
      并称其为“黄祸”。至今仍有许多人误认为中国人就是蒙古人,这是很大的误解,
      蒙古族不过是中国众多民族之一而已。
      
          大清王朝的前期,国家势力的辐射也几乎覆盖整个亚洲。中国一向视自己为天
      朝上国,而把周围邻近的小国带有几分蔑视的称作为“蛮夷小国”,并把他们当做
      自己的附属国来看待,后来这“蛮夷小国”的称号也扩展到了欧洲一些国家。这种
      骄横和无知也使他们自己吃尽了苦头,先是接连惨败于欧洲一些国家,随后又在朝
      鲜战争和甲午海战中大败于他们一向瞧不起的海岛邻国——日本,大清政府这才痛
      切地感到:他们一向引以为傲的军队已根本没有作战能力了,于是便想仿效欧洲和
      日本军队的创建和训练方式来建立一支新型的陆军。
      
          袁世凯就是这批新军中的几位统领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国新一代军人中的代表
      人物,一次他到使馆来,亲自邀请我们去他练兵的地方——天津小站去观看军事表
      演,我这才与他有了正式接触。
      
          记得他当时并没穿新式陆军的将官服,而是依然穿着满清官员的朝服,丝毫没
      有一位职业军人应有的仪表风度。他中等个头,体态微胖,走起路来不丁不八,如
      只笨鸭。不过他的言谈举止倒颇为文雅得体,很有些政治家的气度。他当时的官职
      并不是很高,但由于是新派人物,在政界和军界甚至外交界都受到普遍的赞誉,加
      上他手中握有一支将来可能成为大清政府主力的军队,他也可以说是中国最具发展
      潜力的实权人物。
      
          谈到军队建设(当然不是指现今的欧式正规军),我们不能不承认,当中国的
      军队建设已经有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欧洲人尚不懂得什么叫军队。
      
          这里需要解释的一点是,中国现在欧式的军队是由袁世凯在1895年组建的。
      近几年该军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老式军队正在被取缔。不久的将来,中国所有的
      军队都将以欧式的方式来训练。专家们说,中国的新式军队受到交口称赞。而本章
      我们将叙述的是中国旧式军队沿革的情况。
      
          在古代中国,各帝国巩固政权,平息叛乱的主要工具就是军队。因为每个朝代
      始建初期都充满着分裂、反叛的残酷斗争。历史上,中国曾被分割为若干个君主国。
      所有君主都自认为自己是最强大、最正统的统治者。由于各不相让,就相互残杀。
      因此君主国的战争不断。大约在耶稣诞辰前的三世纪,有一位被称为中国的拿破仑
      的天才军事家,他统治的军队因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一个新的
      帝国,史称为秦朝。从此开始了统一中国历史的延续,直到今日。
      
          由于西方的民众对中国的历史了解得不多,所以他们往往简单地认为中国民族
      是一个不好战的民族……这个民族总是避免与亚洲其他凶悍好斗的民族发生冲突或
      血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可以说,历史上就征战而言中国是绝不逊色
      于英国的。作为中国的邻居,许多的蛮夷地区都被中华帝国所征服。在中国,曾经
      发生过战争的古战场,至今还能看到成堆的白骨。这些白骨都属于因战斗或饥饿而
      死亡的战士们的。
      
          这个强大的、桀骜不驯的民族迎来了一次次的胜利。好在它未及称雄世界,就
      自行衰败下去了。
      
          中国军队的勇敢不仅仅表现在平息叛乱与分裂方面,而主要是表现在保家卫国、
      抵抗外来入侵方面。这个具有肥沃土地、富饶山川的神奇国家的守卫任务主要是由
      长期生活在西、北部的骁勇善战的军民来完成的。翻开千年的战争史,可以看到,
      中国人不止一次地击退过由鞑靼与蒙古人组成的汗国盟军的入侵,并每每都迫使他
      们一次次地退回到自己荒芜的牧区。
      
          在中国的历史上,往往是因为一代朝代的腐败无能而导致政权的丧失。虽然后
      一个朝代应运而生,但是时间不长,这个朝廷又会因同样的原因而被下一个朝代所
      代替。周而复始,代代如此。但是有一种与改朝换代截然相反的共同现象,即吸收
      与同化,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它使古老的中国始终保持着统一与强大。比如,当朝
      政府就是由满族人建立的。三百年前,满族人推翻了他们的前任王朝,建立了属于
      自己的政权。该政权建立后,满族人就把他们的军队及满族官员派到全国各地去实
      行军事管治、任职。若干年之后,您就很难区分出谁是满人,谁是汉人,谁是战胜
      者的后代,谁是战败者的后代。因为他们的语言、服饰,甚至是精神面貌都是一样
      的。这都是吸收与同化力量使然。
      
      
      
          虽然中国的军队有着辉煌的历史,但从外表上看,您很难分出谁是中国的士兵。
      如本人拍照的照片所反映出的,穿着不威武,表情似笑非笑,举止也毫无军人应有
      的风度。
      
          中国的军事训练与“军事”两字毫不相干,没有立正、稍息、挺胸抬头、齐步
      走之类的内容。甚至不知道是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这倒使新入伍的人感到兴
      奋,因为起码免遭新兵训练之苦了。所以,即使是新兵,也可以不理会军队的紧张
      生活。列队时,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与自己在家当百姓时,毫无两样。
      
          这样,新兵伊始就如此松懈,那么,它以后的管理将会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长官既不考虑更换服装,又不给他们洗澡。要知道,中国的士兵不知道什么叫肥皂,
      因为他们从不洗漱。从那满身肮脏汗渍的服装上看,他们可能从来不换洗衣服,甚
      至连睡觉时都不脱衣。另外,南方的士兵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行军走路时,这
      些人只是穿草鞋,而平日里就是赤脚。
      
          老实纯朴的王朝百姓,从不敢对当兵有什么奢望,更不敢幻想今后是否能成为
      英雄。
      
          在中国,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场景:一群百姓围着几个执勤的士兵相互闲聊,有
      感兴趣的还会操起士兵的武器耍弄一通。而士兵呢,他会悠然自得地蹲在地上给身
      边的百姓讲有关枪支的一些常识,如该武器与别的武器的区别,怎样射击,生锈时
      如何擦拭等。
      
          统治者从不考虑给士兵发军装的事儿。一般情况下,区别百姓与士兵只能从胸
      前背后的标志上看。由于没有军装,所以当兵之后都要在胸前和背后缝上“兵”的
      大布块。士兵们穿的衣裤又肥又大。对此的解释是,这样的剪裁是按中国人(包括
      士兵)的习惯而做的。因为中国的百姓、士兵都习惯蹲坐在地、两手叉腰、紧拢双
      膝,而下巴颌还要尽量到膝盖。对欧洲人来说,做出这个姿势最多只能坚持10分
      钟,相信没有谁会超出这个时限,而中国人会长久地保持这个姿势。
      
          更有趣的还是观看中国军人列队行走。他们都一脸严肃认真的表情。每个人都
      肩扛着一支长枪。由于没有统一姿势与标准,所以扛枪如同扛着把把铁锹。除了随
      身的武器之外,他们还每人携带一把扇子。其携带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有插在衣兜
      里的,有插在领口上的,还有的干脆用长长的辫子缠绕起来。携带扇子一是为了扇
      风,二是为了遮光,尤其是那赤热的太阳光。
      
          长长的竹管也是士兵行军打仗时喜欢携带的东西。有些士兵还故意用竹管代替
      枪来扛用。他们认为,竹管既轻便,又能用于吸鸦片。如果必须扛枪的话,那么,
      竹管就会插到裤腰带子里。
      
          最后还有遮阳(雨)帽。这是每个士兵都喜欢、都重视的物件。如果谁没有、
      或者忘记戴,那是很让人瞧不起的。在士兵的心目中,它就是一种尊严。因为人体
      是不能随意被雨水淋湿的。虽然携带遮阳帽很不方便,但是为了某种说法与观念,
      他们还是不愿放弃。
      
          总之,若按欧洲人标准,中国军队中没有一位算是合格的士兵。因为军人是一
      种很严肃、很神圣的职业。但是中国的士兵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说,虽然军容松懈,
      但他们的前辈就能屡屡战胜敌人,保卫住自己的祖国。尽管如此,这种军队的确不
      配称作为天朝帝国军队。
      
          在中国,招募新兵也要进行考试。只不过被招募的人要向主考官展示自己的武
      技,如使用剑、盾、弓及举重等规定项目。碰巧,我赶上了一次招募考试过程。一
      块场地,四周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一会儿的工夫,主考官乘着一匹长毛马来了。
      来到场地,他飞身下马,像个军人似的大步走到事先专门为他准备好的椅子前,迅
      速坐下,然后就用高亢洪亮的声音向站在一旁的应征考生宣布考试开始。
      
          第一个应试的是位身体健壮、身穿棉衣的小伙子。他神色恬静,相貌堂堂。周
      围人对他的身材与长相发出了赞叹声,却又担心,如此一表人材能应付武林的比试
      及对手的击打吗?
      
          有人给他送上剑与盾。随后走出一位对手,他的手中也拿着一把剑,但剑要比
      小伙子的长。不过,他没带盾。
      
          对打开始,两人做出了战斗姿势。人们突然发现,小伙子文静的神情消失了,
      目光变得冷峻威严,甚至偶有道道凶光。战前那呆板迟钝的样子一下子消失得无影
      无踪了,神态变得虎视眈眈,灼灼逼人。
      
          对手先发制人,上前刺剑。小伙子似早有预防,挥剑一晃并用手中的盾挡过对
      方凶猛的刺剑。看到小伙子的防卫既快,又灵敏,对方吃惊不小,他急忙闪到一旁
      准备着下一个动作。而领教了对方一招后,小伙子也在寻找着对方攻击点。
      
          此时,双方都认识到,对手不是等闲之辈,要以极大的精力与灵性来应付攻击。
      
          双方情绪激奋,搏斗一个回合接着一个回合。不多时,对手已显疲惫,但是仍
      然顽强地坚持着。而小伙子则乘胜追击,向对方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看双方你来我往,激烈拼杀,我们几乎目不暇接。赞美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对打虽然十分精彩,武技也很高超,但按我们的观点,这不一定就很能胜任战
      场上残酷的战斗。不过,作为街头表演,它还是很有看头的。
      
          对打结束了。接下来的是考核箭法。
      
          小伙子领到了弓和箭。要用所发给的三枝箭射中距他五十码以外的靶子。小伙
      子再次让众人惊叹不已:他竟然把三枝箭都射到了靶心中间。但是,考核并没有就
      此结束。
      
          看得出来,考官对面前的考生的功底和箭法相当满意,但是,他不满足,还想
      进一步考核他。于是,他让人搬来大小不等的石头,堆放在脚下。应考人要把这些
      重量、大小不定的石头举起来,然后再投掷远处。小伙子先拿起一块半个普特重的
      石块,并把它举过头顶。看他的灵敏动作,好像受到过专门体操动作训练。一块接
      一块,最后,他搬起一块最重的,足有五个普特重的大石头。他顺利地把石头高举
      过头。不过,这次,人们见到他脸涨得通红,身体也有些颤抖。看来,他的力气已
      经用到极限了。
      
          对他的全部考核结束了。主考官宣布,他有足够的力量和智能与任何敌人进行
      持械或徒手搏斗。这样,他的名字被写进了天朝军队的花名册里。
      
          进入到19世纪末,中国的这种招兵考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特别是
      袁世凯训练“新军”后,要求废除旧方式,实行欧式的招募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驻扎在偏远地区的军队并不理会这一套,他们还是依照惯例征兵。
      
          应征考核一旦被通过,新兵会立即被编入到部队里去。中国军队里的生活状况
      远不如我们欧洲。中国的营房是由每间25英尺的小房组成的。每间小房子里住1
      0名士兵,分上下两层居住。房间里的陈设非常简陋:木板床,破棉被,一个煮饭
      的锅,10个饭碗,10双筷子和几条长板凳。以上就是营房的全部家当。
      
          每个士兵每月的饷钱相当于7个卢布。士兵们要用这点钱来支付每个月的饭费、
      烟土及其他花费。除执勤外,其他时间士兵们要自己准备饭。10个人中,每个人
      都要轮流做饭。自由时间里士兵们可以随意行动,并且不受当官的监督。在属于自
      己的时间里,士兵甚至可以在营房外寄宿。很少有人在自由时间里换洗衣服。因为,
      他们仅有的一套衣服都必须穿在身上。洗澡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军队生活里根本没
      有这项内容。如果谁要是有这方面的要求,那在战友们的眼里,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果是赶上行军打仗,每个士兵的饷钱就会有增加。增加的部分包括粮食,都
      是由途经地区的官府负责征调。一般情况下,部队行进过程中,将要驻留的地方官
      员就能收到一纸传令书。该传令书上将注明部队的人数、所到地点的时间及所需食
      品,如米、咸鱼、青菜、豆面粉等。对于上面提到的食品一定要提前备好。因为,
      部队一到就要马上用餐。
      
          而部队若是在市内执行任务,如或紧急处理突发事件,或平息暴乱等,他们的
      行动是没有预先安排的。这时,只要部队一紧急出动,那么最先遭殃的则是部队行
      进过程中的两边设位摆摊的小商小贩。他们的摊位、商品会被突如其来的部队踢个
      精光。“行动紧急”,是他们目无纪律、目无法规的有力借口。长期以来,中国的
      百姓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毫无抗议。不仅如此,对于士兵与长官的顺手牵羊,掠
      夺实物等,小商小贩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听说,一支队伍入城后,该长官发令让市
      里给他的每位士兵准备好一顶帽子。结果,第二天,他的几千人的士兵果真每个人
      戴上了一顶免费提供的帽子。
      
          部队没有军纪还表现在入城驻扎上。一般情况下,只要城内没有较大住处专供
      部队驻扎,那么,他们就往往要驻扎在祠庙里。对此,官兵们毫不感到歉意。他们
      不知道,他们的行动是对神圣之地的亵渎。遗憾的是,他们非但不这样看,甚至还
      认为,靠神灵的保护,受神灵的恩惠,他们还能打胜仗。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神
      灵面前的表现吧:吸鸦片,赌博,吵嘴甚至打架。几日后,当他们离开时,原本洁
      静的祠庙会被弄得乌烟瘴气,一片狼藉。
      
          就是城里有居住地的士兵,也经常给附近的百姓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究其原
      因,与长官长期对士兵们敲诈勒索、扣发军饷、营私舞弊等现象有着一定的关系。
      对长官的所作所为,他们敢怒不敢言,如果谁要敢冒犯上司,那可要受到严厉惩罚
      的。无奈,他们就把情绪发泄到平民百姓身上,让他们补足其亏蚀。于是,士兵们
      就经常成群结队地在百姓的商业、生活区偷窃、抢劫。只要是有士兵居住的地方,
      就会经常有当地的家禽、食品被偷被抢的事情。抢劫到食物后,士兵们马上就会美
      美地餐上一顿。
      
          中国军队的军官都是从士兵提升上来的。与招募士兵相比,军官晋级的考核会
      更严格、更复杂一些。据讲,在军官晋级的考核中始终有考官或上司收贿行为。尤
      其是那些所谓的德高望重的人,他们提拔下级军官的标准就是看行贿的钱财多寡及
      是否对自己忠实可靠。当然,也有极个别是凭自己的真本事上来的。不过,这种人
      可谓凤毛麟角。几年前,我曾住过的一个城市的领兵官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据
      他讲,年轻时,由于不愿受世俗礼法的束缚,他长期在外骄傲放纵,任意胡为。如
      果不是在一个好日子突然想到去当兵,那么现在恐怕早就变成小偷或者乞丐了。当
      时,这里正进行着官军与台湾的叛乱分子的战斗。战斗很残酷,官军陷入到当地分
      子的包围之中。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地貌不时地在原始森林中向平叛的士兵发动一
      次次的偷袭,在那里,他们把被俘或被击毙士兵的人头割下来,当做战利品,向外
      人炫耀。平叛进展缓慢,政府需要向那里增补新的兵源。就是在这种极特殊的情况
      下,他报名入伍了。他还能干什么呢?他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又具备良好的素质,
      当兵是他最适合的职业了。
      
          这位被称呼为林的年轻人立即被编到平叛台湾战斗部队的花名册上,并于第二
      天就随后续部队一起渡过台湾海峡,来到岛上。谁会想到,几天前还是个小流氓呢,
      而今天就是彪炳千古的天朝帝国大军的一员了。凭着机智勇敢,参战不久,他就当
      上了小头目,亲自领导10个士兵。在以后的一次激战中,他所在的小分队遭到敌
      人埋伏,无奈,他们不得不从一个缺口向后撤退。他是头目,所以手中还要拿着一
      面小旗帜。他艰难地带着小分队向外爬着。突然,他意识到自己的剑不知在何时、
      何地丢掉了。剑就是军人的武器、护身符。军中明确规定,如谁丢失了武器是要被
      上司就地正法的。想到此,他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不过,他马上又意识到,与其
      回去被军法处死,倒不如光荣地献身在战场上。于是,他立即回转身来,下意识地
      举起手中的小旗向阵地冲去。没想到他的这一个人举动竟给敌我双方造成了重大影
      响:队中士兵以为头目举旗要视死如归,就都被感动了,于是跟着他一齐往前冲;
      而敌方误以为是对方的援兵到来了呢,所以,阵脚大乱,纷纷撤退。
      
          林率领他的士兵打了个大胜仗!尽管林本人十分清楚这场胜仗的真正原因,但
      是“胜者为王、败者寇”,这一观念在古老的中国太根深蒂固了。所以他成了英雄。
      不仅如此,他还被邀请到部队将军帐下,将军当面向他宣布晋级令。以后,他逐年
      上升,直至如今的领兵官位。
      
          以上可以看出,纪律涣散,疏于管理是中国军队缺乏战斗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部队没有相应的军事教育,所以导致中国士兵天生的涣散、懦弱和自私等痼习
      愈加顽固。可以断定,这些痼习是极不利于中国军队的发展与建设的。中国的军队
      需要勇敢的士兵、英明的统帅,但更需要的是先进完备的军事教育体系。只有具备
      了以上几点,才能改变当今世界对中国军队丑陋与落后的认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