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与堤——长江洪灾纪实
      
        * 奔腾的长江
      
        世界第三大河流在中国,它的名字叫长江。
      
        黄河是有文字可考的中华民族发祥地。那么长江呢?据地质学家考证:长江
      
        的历史远比黄河悠久。黄河约有55万年历史,而长江古老河床第三纪含螺化石
      的发现,使长江已存在6 千万年的推断有了佐证。
      
        长江和黄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全长能6300公里,流城面积约有180
      万平方公里,平均入海流量约为每秒34000 立方米(每年约1 万亿立方米)。与黄
      河相比,长江流量为黄河的20倍。
      
        这条江,发端于青海。最初的一段叫沱沱河,接下乃通天河,然后谓金沙江;
      人们习惯称呼的“长江”,起点只在四川宜宾——金沙江与氓江之交汇处。自源头
      至湖北宜昌这一段谓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即下游。上游全
      长4530公里。落差竟达4500米。宜昌以下约1780公里,面落差仅40——50米。据侧
      算,通过宜昌的平均流量为每秒14300 立方米,也就是说,长江40%以上的流量来
      自上游。
      
        如此巨大的水流,自远古流来,曾经冲决过多少历史的屏障呵!
      
        大禹冶水的故事,寄托炎黄子孙几多哀思?
      
        神女峰的传说,表达了几多代人征服长江天险,战胜自然的遐想……
      
        * 脆弱的堤防
      
        “荆州不怕刀兵动,只怕南何一梦中”。
      
        这句流传的民谣,听来叫人寒心。“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自公元前913 年至1949年,湖北发生大小洪灾633 次,平均5 ——6 年一次;
      其中荆江地区堤防,从1499年至1949年先后溃堤成灾186 次,平均约两年半一次,
      十九世纪中叶,连续发生1860、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荆江两岸冲开了藕池口和松
      滋口,形成了南北分流的可悲局面……
      
        近50年,情况又如何呢?
      
        1931年长江洪灾,受灾面积4 。3 万平方公里,淹没耕地2650万亩,受灾人口
      达1152万,其中死亡6 万多人……汉口市区水过屋顶;荆江大堤麻布拐溃口,荆北
      中下区一片汪洋;
      
        1935年长江、汉水发生大洪水,荆江大堤得胜寺溃口,沙市、江陵城被水淹,
      荆北平原尽成泽国……这一年,湖北省受灾达53县之多,受灾人口700 万,其中死
      亡9 万余人……
      
        1954年长江来洪,全国动员救灾抢险,虽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但湖北仍
      有重灾县28个,轻灾县36个,受灾人口900 万,其中死亡3 万多。京广铁路百日未
      能通车……
      
        1981年,长江上游洪峰抵达葛洲坝,每秒流量高达了72000 立方米,正在兴建
      的巨型水利枢纽虽安然无恙,但72000 这个教据,惊吓了全国上下多少人的梦呵!
      
        1986年7 月,长江又发洪水,至葛洲坝每秒流量又高达62500 立方米,荆江大
      堤险象环生:沙市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线0 。89米,两天内,全区域出现各类险情30
      余处……两岸军民凭着125 万条草袋和44700 根扁担,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
      
        长江洪水,峰高量大。长江、汉江两岸堤防的防御标准如何呢?答曰:5 一20
      年一遇。荆江河段,连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都不够。从河道安全泄量而论,荆江和
      城陵矶到汉口河段,只有6 万秒立米,汉口以下也只可通过7 万秒立米,超过安全
      泄量就需采取分蓄洪措施。近百年来的资料表明:宜昌流量大于6 万秒立米的就有
      22次,平均4 年一次。洪水调查大于8 万秒立米有8 次,大于9 万秒立米的5 次…
      …哀哉,荆江大堤!
      
        办法和出路在哪里呢?
      
        分洪?非万不得已,谁愿置江汉平原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
      
        加固和垒高堤防?谈何容易!解决长江1954年不分洪、不溃口的洪水,光湖
      
        北省就需土方24。73亿立米,石方3000万立米哩。建国37年,荆江沿岸年复一
      年组织民工修整,平均每年以3800万立米的非同寻常的速度,也只完成14亿立米…
      …
      
        靠葛洲坝拦蓄洪水?笑话了,葛洲坝水库根本没有调蓄能力。
      
        怎么办?
      
        荆江大堤今年靠44700 根扁担抗洪,明年、后年呢?还用扁担么?
      
        中国呵……
      
        * 林一山们如是说
      
        林一山的名字是和长江联系在一起的。
      
        林一山的足迹遍布长江两岸。他,从解放战争中一名纠纠武夫而成为冶理长江
      的“总工程师”,历经坎坷,倍受磨难。他迷恋长江,数十年如一日为治理长江而
      奔忙,即使年近古稀,仍旧不忘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
      湖”的宏图大计,依然在为彻底根除江汉平原数百万人民的心头之患、实施兴建三
      峡巨型水利枢纽方案而努力着、苦挣着……
      
        他原是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规划和治理好长江,是周恩来总理交给他的
      使命。
      
        他是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最熟悉长江,最了解长江的脾气!
      
        从50年代初期开始,林一山就曾怀着异常急切的心情,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
      了兴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张。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三峡工程拖30年还未定案。
      30年呵,人生能有几个30年?“长办”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与三峡工程“苦恋”着,
      荆江两岸数百万人民年复一年地等盼着,数以百计的科研单位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试
      验,数以千计、万计的“三峡会议”没完没了似地开着、开着……
      
        人们在议论三峡工程造价时,是否也算过这样的帐呢?30年来,借考察名义来
      长江三峡观光游览者是几十、几百、几千、还有几万?30年来,各类有关三峡工程
      的会议的费用该是几万、几百万、几干万、还是几个亿?
      
        “与其坐而谈,不如起而行”。著名水利专家陶述曾老人的这番感慨,令人深
      思呵!
      
        兴建三峡工程,战略意义重大,因为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林一山说:“把筹建三峡工程作为一个战略部署,不仅因为它符合开发长江流
      域的客观规律,而且因为它是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全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项关键工程。”
      
        林一山忧心忡忡地告诫人们:“荆江这个危险河段,没有因为推迟三峡工程兴
      建时间而发生严重后果。其原因除了我们把该河段作为防洪重点,完成了一些防洪
      工程外,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内,长江没有发生象1860年或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
      或者近乎那样的洪水……因此,他急切呼吁:”国家的命运不能建立在一种侥幸心
      理的基础上“。
      
        林一山代表“长办”提交的三峡低坝方案(即150 米方案),电站装机容量可
      达1300万千瓦;这对缓解我国电力紧张局势,意义非常。因此,林一山说:“兴建
      三峡工程,可以创造条仟,基本完善自川西至长江口约三干公里长的东西水运大动
      脉,其运输能力,相当于40条标准单轨铁路。”
      
        “长办”对三峡工程做了30余年的勘测、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在对关键科
      技问题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在周总理曾经
      感觉是“如履簿冰,如临深渊”的荆江大堤上徘徊良久后,郑重提出:“早日修建
      长江三峡工程”。
      
        著名水利专家、武汉水利电力学院院长张瑞瑾教授说:“为了提高荆江河段安
      全,将坝顶筑到165 米高程,迁移按150 米的正常水位为准是合适的”(指三峡工
      程——作者注),“我反对久议不决。如果再拖下去,那将是最大的浪费……”
      
        水利专家如是说,不知国人作何感想?
      
        几种假设
      
        荆江河段之所以被列为长江中下游防洪重点,其主要问题是:
      
        一、防洪标准低;
      
        二、遇上较大洪水要付很大代价。还要冒很大风险……在理想分洪情况下,及
      时启用荆江分洪区削减洪峰,并死守南北两岸江堤,沙市河段也只能勉强防御枝江
      8 万秒立米的洪水。使用一次分洪区,损失情况如何呢?据专家介绍:要临时迁移
      30多万人,淹及耕地6 万多亩,直接损失八九个亿:此外,荆江堤防存在堤基管涌、
      堤身隐患、堤岸崩塌三大致命险情,在高水位和主流顶冲情况下,防守大堤风险极
      大。
      
        三、遇上特大洪水,没有对策,这就是说:只要1860、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
      再现,荆江南北确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耸人听闻?非也。笔者最近就荆江大堤现
      状走访了“长办”、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和水电部驻葛洲坝代表处的不少同志,
      并向他们提出了几种假设……
      
        假设一:1935年湖北五峰县暴雨形成的洪水,使长江中游死亡14。 2万人,倘
      若当年副热带高压稍强,暴雨中心往西北偏移进入四川盆地,结果将会如何?
      
        答曰:形成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
      
        假设二:1981年7 月,四川大水时,重庆寸滩洪峰流量高达85000 秒立米,为
      百年罕见。倘若雨带不往北移,乌江和三峡地区相继降雨,洪水叠加而入宜昌,结
      果又将如何?
      
        答曰:形成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
      
        假设三:1975年8 月,河南板桥水库失事,6 亿多立米蓄水突然泄空,位于水
      库下游40多公里的遂平县城和三十一公里长的京广铁路一带500 多万平方公里范围
      均遭受毁灭性灾害,倘若荆江大堤失事,结果如何设想?
      
        答曰:荆江大堤溃口,每昼夜进入的水量将达数10亿立米,平原地带无处藏身,
      洪水白天造成溃口至少要死亡50万人,夜间则更惨。
      
        据笔者深入了解,间题的严重性远非于此。明代张居正为抵抗洪水,舍南救北,
      修建了荆江大堤,堵死了九穴十三口。此后、南岸受分洪溃口影响,地面逐年淤高,
      形成了南高北低、荆江洪水威胁日趋严重;清代乾隆年间对荆江大堤加固加高,想
      扭转河流态势,结果却适得其反。目前南岸地面高出北岸7 至10米,问题的严重性
      令许多水利专家优心忡忡,夜不能寐。倘若荆堤溃口,在汉口出现最高水位前,荆
      江约有五百亿立米洪水将夺口而入直遥武汉,如在武汉周围紧急扒堤分洪,淹没14000
      平方公里,汉口仍将超过1954年水位。众所周知,汉口乃全受堤防保护的大城市,
      堤防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据统计:武汉地面低于30米的工农业产值、固定资
      产等,只以损失一半估算,就是200 个亿;财产有价,那么人呢,人命何价?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专家和水利部门领导对我这个冒失鬼逼命似的设问,毫无
      戒备和怪罪之意,这使我感到释然。我想:严酷的现实……荆江大堤的现实,大概
      也会使更高层次的决策人物面对现实作出兴修三峡工程的决择吧。
      
        * 平原人民的困惑
      
        运用平原分洪,在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不能修建干流控制性水库情况下,实属
      无可奈何之下策。倘若有了三峡水利枢纽,却仍要在人口稠密水土地肥沃、并且是
      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平原地区分洪,而且作为长江防洪的一项国策,则令两岸人民无
      法理解。
      
        他们说:“同样的洪水,蓄在平原要临时转移人数比库区多好几倍,淹没耕地
      更是库区数十倍;同样是在中国,什么不能权衡利弊,统筹安排呢?”
      
        他们说:“都承认在三峡地区修水库得天独厚,都承认兴修三峡枢纽防洪作用
      巨大,为什么从50年代闹起,一直拖到今天仍然修不起来,而只是原地踏步、纸上
      谈兵呢”?
      
        他们说:“都晓得并且承认今年汛期,丹江水库对汉江洪峰起到了调蓄作用,
      确保了武汉三镇安全,为什么竟有不少人怀疑三峡水库对长江洪水所起的调蓄作用
      会更大呢?为什么有人硬说荆江堤段可能突然发生百万或数10万人的生命死亡事故、
      是危言耸听呢”?
      
        他们气愤地说:“难道非要既成事实,人死了,地淹了,才能考虑上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之所以引起举国上下和海外人士关注,而且争论长达三十余年,原因
      该不会是抱怨中国有条长达万里的江吧?
      
        那么,湖北人民尤其是荆江两岸的人民,会不会抱怨中游有段长达千里的堤呢?
      
        长江在奔腾,一如既往;
      
        荆堤在呻吟,年复一年。
      
        江与堤呵,人不能永恒,你却是永恒的,但人是可以改变自然,为子孙后代造
      福的!
      
        ----你相信么?
      
        (注:此篇曾发表于1991年10月号《中国水利》杂志。写作时间为1986年夏,
      因“江与堤”状态至今尚无改观,故不拟改动原稿。)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