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队农友(悲情人生)
      
        老宋头大儿子宋奎福有了造化,回老家不久就当上了大队的电工。在农村,电
      工是个好差事,也算得上“八级木匠”——相当于知识分子,靠电能致富,大多数
      的电工哪个没富得流油?宋奎福的“脱贫致富”,也让老宋头一心二用变成了一心
      一意,一心一意维持“宋刘合璧”这个家。宋奎福的“脱贫致富”,也让老宋头眼
      前一亮,宋奎福就是宋奎久的榜样。再说宋奎久也是“初中生”,虽说只念了一年
      就“文革”了,还比宋奎福只念小学一年级更有学问。加之宋奎久天生就喜爱和电
      打交道,电还真叫他摆弄得服服帖帖的。一次,他私自安装了“电子防盗门”(自
      己做的,一开门灯就亮),被大队发现了,罚了款。可他痴心不改,继续“玩电”,
      不想因祸得福。
      
        大队原来一个电工,玩不转日趋加剧的用电新形势了,就要增加一个电工来减
      压。老宋头听说后,经过上下打点,宋奎久当上了电工,也看他真能担当得起。
      
        电工是棵摇钱树,也是聚宝盆。自己家用电随便,分文不拿。电炉子、电水壶
      ……别人家用是要罚款的,变压器的容量小,上下都有规定,电工是特权阶层,没
      有人监督,何况监督者的耗电量比他还厉害啊。电工从各家齐上来的电费有数,上
      缴的也有数,前面的是大数,后面的是小数,差数就是电工的了。如果觉得差数太
      小,那么就提高每度电的基数,落到千家万户,可就是个大数了,剩下的差数自然
      不是小数。各个大队的电工都比着看谁的差数大,比来比去,电费就上去了,最高
      一度电2 元4 角钱,老百姓叫苦不迭。
      
        那么,群众有反映,大队、公社就没有人管管吗?管!
      
        大队书记开会了,说:线路不好,电损太大,此其一。二,五保户、困难户拿
      不起电费,大家摊,自从办电就是这个法则。三,上边要的太多,我们也没有办法
      ……总之,他说的话就是电工教他说的,他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书记和
      大队长,还有大队的会计,都和电工一样享受“优惠”,包括电工的至亲等等。他
      们的屋子比谁家的都亮,心比谁都黑!这就是农村高电费的根本原因,最高的村,
      一度电7 元钱。
      
        1982年,“改革的春风吹满地,刘二堡人要争气”,赵本山说的没错。那时家
      乡有了个体业户,用电项目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工就更吃香了。谁家有事
      你得排号等电工,七碟八碗地伺候着,不然你还想用电不?
      
        这年秋天,稻子黄了,金灿灿的,到处是一排喜悦情景。一些想干点大事的农
      民们,钱还没到手,买卖就开张了。老王家的酒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鞭炮齐鸣。
      为了快些把电送进酒厂,宋奎久在王家吃过晚饭,摸黑就去变压器合闸。
      
        “酒后干事胆子就大,夜黑人静啥也不怕”,这话是说给做贼的,但让宋奎久
      实行了。他刚上变压器,头部就触到了高压电源,脚就接了“地”。刹那间,一声
      霹雳震惊了所有人,宋奎久当即身亡,时年不到30岁。
      
        噩耗传来,再也听不到他一声喘息,只见得老老少少不住的叹息和哽咽。
      
        老宋头老两口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搓揉得半痴半呆,恍如夜游。没过一年,他
      去了,老伴也投奔了女儿家,儿媳领着二个孩子再婚,家破人亡,各奔他乡。
      
        宋奎久死了,宋奎福来吊唁,也来调研。到了现场,他什么责难别人的话也没
      说,只是哀叹:“唉,挺聪明个人,怎么会干出这么傻的事来……”
      
        宋奎久死后,埋葬在沈北大提以北一片荒从中,坟前立了一块石碑,上书:
      “刘更彪之墓”。死后的他还了原姓原名,留下的两个儿子还小,依然姓宋。
      
        大凡在大队混点差事的人,都算是“公务员”,所以不能白白地搭进一条性命。
      何况宋奎久为人很好,有求必应,他死后,两个孩子由全大队要养活到他们18周岁。
      
        诸多农友曾经携手并肩,“生死与共”情谊难舍。话说回来了,共患难却不能
      同享福,他们大多说都是天年未尽身先死,死得不值,实在是可悲。李志民、李玉
      民死在麻将桌上,逍遥了自己卿卿性命。王凤成、王凤祥死在突发疾患,是落后的
      农村医疗条件,没给他们宝贵生命延续的条件。李风仁、宋奎久死得更惨烈,是无
      知与愚昧终止了他们的生存。呜呼,活着的人在哀叹,也在庆幸,庆幸死里逃生。
      可是,一想起往事,庆幸还有几分值得庆幸的了?于是,我又想起我的同行诸友。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