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毛的上司(打人乡长)
      
        从乡党委领导集团看,一二三把手以麻将为绳索,把他们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也显现着团结在一起的氛围。这三个人的团结,就是整个乡政府机关精诚一致的基
      石,形式上的团结也是内在的前提,形式上的往往是公认的,都得当成实质性的去
      认识去肯定吧。那么,村一级的头头脑脑们是否听从指挥,则是一把手考虑的当务
      之急了。
      
        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乡领导同各村书记主任的关系,已不再是以往简
      单的上下级关系了。取而代之的,是“哥们够意思”的新的人际关系。有好多村书
      记主任,不再管乡领导叫什么乡长书记了,而称之为“赵哥”“老赵”“李哥、王
      哥”,亲切得很,密切得得当,同时也广而告之——我们的关系就是“铁”,铁哥
      们。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个人感情抢占了党的感情、组织感情的高地,实
      在是高。
      
        那么,靠什么来维系这种关系呢?恩威并用,封官许愿,投桃报李,权钱交易
      ……多管齐下!只要是好使,管他黑猫白猫,一切招法皆为我用,从不考量什么原
      则,政策、后果。甚而,他可以接受铁哥们的请求,去违法打人!
      
        记得新安堡村有个姓温的“刺头”,几年来也不交提取和定购粮(事出有因),
      铁哥们找赵书记帮忙,赵书记义不容辞,披挂上阵。见到那个刺头,赵书记不问青
      红皂白,也不容他“强词夺理”,三拳两脚就把他打服了。若不是我亲眼所见,再
      会说的人我也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刺头交了提取,村党支部书记(后因另案违法被判刑)感恩戴德,连连称赞赵
      书记真够哥们意思,他们就成了合作的铜墙铁壁,皆如是。
      
        对于群众的呼声与疾苦,赵书记的名言是:老百姓你可怜他干啥!
      
        村里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赵书记也为他们遮风挡雨,去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
      在一次动员农民踊跃交售定购粮的群众大会上,赵书记讲了许多道理,最后他说:
      “总之一句话,‘要想安,先答对官’!”言罢,拂袖而去,到会的人个个面面相
      觑,哑口无言,深知官是惹不起的,否则官事见,拳脚见,不然还有你的安稳生活
      吗?这,就是他奉行的官民关系的最高原则。
      
        有史以来,交售征购粮、定购粮,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矛盾最激烈最尖锐的时候。
      粮食丰收了,限制你交售余粮,农民有粮不能变现;歉收了,像要命一样要你的粮
      食,官员受上级的压力就扮演土匪,否则乌纱帽还能保住吗?
      
        赵书记当政期间,罗家房年年完成交售定购粮的任务,他对待群众的“原则”
      功不可没,他的政绩也在市里历历在目。不久,赵书记晋升了,到新民市任水利局
      局长。这个论功行赏,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一般的党委书记提升后只任副职。
      
        一切顺风顺水之时,叫他难以接受的事实却难以预料——他的儿子不幸车祸身
      亡,实则咎由自取。在新民市,大凡“高干弟子”都是“八旗子弟”纨绔公子,在
      街市上尽情地“炫耀”,极尽地“风光”。他的为了儿子显摆自己是“非同凡响”,
      在摩托还是罕见之物时,就满街地飙车了。结果……
      
        新来的党委书记张荣发,行伍出身,本市前当铺乡调转过来的,我们乡还没有
      “就地拔高”的先例,至今没有本乡本土的乡官。
      
        张书记为人正直,他不会表演,不擅长玩词,说话办事都很实在。他在任两年
      期间,上下风气很正,他是两手空空两袖清风走的,是最为廉洁的高官了。
      
        大概是他很“死性”,到了市里乡镇企业局仅仅任个第三副局长,四把手,比
      起赵国林相去甚远。赵书记对迎来送往十分讨厌,对大吃大喝更加深恶痛绝,他曾
      下死令对市里来人免除招待烟的规定。他机关在大会上说:“一瓶榆树大曲四五块
      钱,一盒阿诗玛十元钱,酒让他们随便喝,一桌三四瓶足够了,烟可供不起,一人
      一盒烟,那得多少钱?”
      
        话是说了,事也落实了,但没有实行多久,赵书记就顶不住了。有比他还大的
      官,冲他要烟,说,“你自己给我买烟还不行吗,我不吸公家的总可以了吧……”
      
        即使是和他平级的,或是比他小一级的,跟你要烟你也得给,不然你还想和人
      家办事不?人家都有实权在握。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现在得说“好官不长流”。等你快修行到“好官”
      的地步,你就成了无源之水,断流了。你看看他后来那个有名无实的四把手的位置,
      就该懂得什么叫“好官不长流”的真谛了。
      
        赵国林调走之前,董凤林调到了陶家屯乡升了一步,任那里的党委书记。董凤
      林走后,贾清仁任乡长。张荣发走后,贾清仁坐上了罗家房乡第一把交椅,他在这
      里在任的时间最长,快赶上乾隆了。
      
        上文说过,他是顶替冯绍华的空位来的。那么,冯绍华副书记的位置是怎么空
      出来的?
      
        赵国林任党委书记时,冯绍华是副书记,主管计划生育。在一次全乡计划生育
      工作的大会上,冯绍华对他“瘸子打围——坐着喊”很有看法,对他冠冕堂皇的言
      辞很有想法。于是,他三把手公开在会上向一把手叫板:
      
        “这次抓计划生育,希望主要领导亲自出马!”
      
        这句话正中赵书记的要害,岂有不疼之理?
      
        赵书记当即“反唇相讥”,咄咄逼人:
      
        “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下去!”
      
        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唇剑舌枪,互不相让,骑虎难下,会议不欢而散,无果而
      终。冯绍华犯上作乱,引火烧身,咎由自取。不久,他被“生活作风”的问题困扰,
      自动要求调离,去了沈阳某国营企业。
      
        贾清仁继任冯绍华位,上任伊始便先到冯绍华家中拜访他的前任,赢得全乡上
      下的一致好评,都愿意与他主动的接近,可见他城府功底的深奥与纯熟。
      
        党委副书记的职责就是协助党委书记抓好各项工作,最主要的则是抓组织建设、
      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他第一次在机关见面会上的讲话,主要有两点:
      
        一是加强学习,二是号召机关的同志们要求进步。从那时起,机关的每个人都
      有了一本学习笔记,年轻人要求进步,申请入党的越来越多。我,就是在这个热潮
      中,被卷进去的一个新党员,那时我都45岁了。提起这件事,让我忍俊不禁又如梦
      幻……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