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做什么要像什么(3)
      
        随着朝山团的成立,佛光山的名声远播,信徒香客日渐增多。经常一听到弟
      子通报客人来访,我马上踏过崎岖不平的山路,从工地快步走到客堂,如此一天
      数回,光是会客就已经汗流浃背,衣服来不及换,只有任它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为了做得像一个称职的住持兼知客,我利用走路的时间,脑海里事先对每一个地
      方、每一个时段、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有一番通盘的计划;到了见
      面的时候,我也多方揣摩来者的心理,顺应他们的需要,期使大家都能有宾至如
      归、满载法喜的感受。
      
        几十年来,我未曾刻意学过布教、工程、知客、典座……但我都抱着做什么
      要像什么的态度边做边学,从错误中调整脚步,从眼耳见闻中吸取正确的方法。
      悠悠岁月,春去冬来,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加丰盈自在。
      
        四十年的寻觅,我总算与母亲联系上消息。我不但为她在南京雨花台买了一
      栋精舍给她安居,并且请了四个老太太陪她聊天打牌。凡是对母亲好的人,我多
      少都在物质上、金钱上给予回馈。后来,我请母亲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
      地,和徒众们见面结缘,甚至在佛光山,我请她在信徒大会上讲话,她对一万多
      名信众说:“我送给你们大家的礼物,就是我的儿子。”但在私底下,我每次向
      她晨昏定省时,她总是对我说:“你在台上面对千万个人讲话,但在台下要听我
      一个人的话。”的确,直到她舍报往生,不管我年纪多大,我总得努力做得像个
      儿子。
      
        近十年来,我云游访问世界各地弘法利生,为了要“做得更像一个拥抱世界
      的地球人”,我入境随俗,每到一地,总是探问民情风俗,并且学习一些当地语
      言,走在路上,一声“How are you ”总能博得对方的友善微笑;站在台上,一
      句“こんにちは”往往获得听众的欢喜鼓掌。
      
        《金刚经》说,人要放下执著,去除四相。唯有无相,才能如虚空一般无所
      不相,达到真空生妙有的境地。古德亦云:“君子不器。”唯其不器,所以能随
      缘任运,肩挑一切重任。
      
        走访世界各地,非佛教徒总喜欢问我如何能得到感应,我觉得做什么像什么
      就是一种感应。《阿含经》里记载:佛陀在忉利天讲经三月,回到娑婆世界时,
      优填王造的紫檀佛像竟然自行离座,向前迎接佛陀,这是因为佛像是以虔诚心恭
      造得惟妙惟肖,像佛陀的样子和精神,所以能有如此难得的感应。会演戏的人,
      无论是好人、坏人、忠臣、奸臣,都能扮演得入木三分,像仪铭、金超群演包公,
      都因为演得像,所以赢得观众热烈的回响,这不也是一种殊胜的感应吗?有人说
      “人生如戏”,果真如此,我们也要随着时空舞台的变换而做什么像什么,切勿
      因为自己的不尽责坏了一场戏的气氛,让自他懊恼遗憾。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