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历史中透析“农民增收”(3)
      
          《21世纪》:也就是出现了一个政策回潮?
      
          刘  堪:主要是思想上的回潮,实际政策上没有回潮。就是有人提出来,反对
      搞大包干,有人说现在农业的徘徊就是制度的徘徊。
      
          张红宇:当时有人提出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怀疑,因为1986年之后的四年粮食
      产量开始下降,给人一种包产到户的效率不如规模经营的感觉。
      
          刘  堪:不过因为农产品的生产结构的调整,蔬菜、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产量
      都有增长,粮食产量虽然出现徘徊,但是农民的收入还是出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
      
          张红宇:调查的数据是,1978年至1984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
      16% ,而同期城镇居民是7 93% ,即便1985年至1988年徘徊期间,农民收入每年
      也增长5%,同期城镇居民是4 4%。
      
          我认为,原因在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在于“三就地”,
      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再加上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支持,企业有了充分的
      发展空间。1985年至1987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突破1000万人。
      
          城乡收入差距为何拉大?
      
          《21世纪》:与1978年至1984年连续七年的高速增长不同,本次“一号文件”
      出台的一个背景是农民收入连续七年的低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 24∶1 ,
      在我国GDP 连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如何出现的呢?
      
          张红宇:到了1990年代,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减少到400 万,90年代后半期,
      尤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甚至出现了负数,1997年之后的三年,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
      回流。后来,情况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到2003年为止,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还
      没有超过1997年的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是世界性的普遍事实,这个现象将伴随着工业化的全过
      程。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又面临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以2003
      年人均GDP 达到1090美元为标志。如果政府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趋势和国民经济
      再分配格局不做重大调整,收入差距在2020年将扩大到7 ∶1 。
      
          实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危险的时候,美国1929年至1932年
      出现大萧条,城乡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日本在1960年代初的情况也是如此。两国
      分别出台相关法律,平抑城乡收入。如果政府不干预,降低二者收入差距的时间会
      相当的长,美国当时几百万农民破产,就是一个很大的危机。
      
          《21世纪》:按照您的意思,就是说我国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更
      多的是世界性工业化的一般性原因,而不是中国本身的问题。
      
          张红宇:中国的二元结构也有其特殊性,除了历史的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目
      前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也强化了这方面的矛盾。我们的高层
      领导经常讲,多少城市人生在医院,死在医院;又有多少农村人生在家里,死在家
      里。“卫生是城市卫生,教育是城市教育,社会保障是城市的社会保障”,这种说
      法实际反映了公共产品在城乡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林毅夫:连续七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基本的经济原因在于1997年底开
      始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它背后的原因就是生产能力全面过剩,这就导致
      新投资的机会相对减少,尤其是非国有企业投资的机会相对少,虽然政府采取积极
      财政政策,增加基础投资,1998年以后经济仍然维持高速增长,但是非国有企业发
      展较慢,新增的就业机会就少,所以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也开始减缓。
      
      
      
          由于生产能力过剩,有不少城市企业把一部分离土离乡的农民工解雇了。而且,
      在1990年代有一个经验——“无粮则不稳、无工则不富”,后者主要指乡镇企业的
      发展。原来的乡镇企业投资非常少,技术也简单,产品质量也不怎么样,但发展非
      常好,是因为当时工业产品比较短缺,产品很容易卖出去。1997年底出现生产能力
      过剩,通货紧缩以后,市场竞争加剧,乡镇企业没有办法跟1992年以后发展起来的
      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进行竞争。很多乡镇企业破产,不少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回流
      到农业。
      
          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就业渠道同时出现不畅。这与1929年至1932年
      美国出现大萧条的状况是一样的,当时美国也是通货紧缩,生产能力过剩,大量的
      农村劳动力难以转移到城市,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产品的短期价格弹性很小,
      前几年农产品尤其粮食的价格持续下降,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大受影响,造成粮
      食减产而且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所以“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增加农民,
      尤其粮食主产区的农民的收入,并且,由于粮食的特殊性也强调稳定粮食产量。
      
          协调增收与增产
      
          《21世纪》: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增产并
      不一定能够增收,其原因何在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