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2受孕计划(2)
      
          上个周日,他们开车到乡下一个他们以前去过的森林里,重新设定一个新的挑
      战:假装男人是一个命运坎坷且独居的少年。他们提着装有衣物的袋子,裸身穿越
      森林,只要有人接近,他们就赶紧躲到树后面。他们的目的地是一英里外的河边,
      而且途中不能被人看见,或者至少不能被人逮到。他们成功了,不过却被一只远离
      主人视线、兴奋又好奇的小狗发现,并且不断地舔着他们的鼠蹊部。经过了裸身和
      任务达成的刺激,最后他们跑到河边,躺在高高的草丛中,有了几个月以来最满意
      的一次性交。
      
          此时此刻,他们刚刚在充满孩童欢愉气氛的游乐场里做完爱。当他们整好衣衫
      走回家时,两个人都想着,如果这个月还不成功,那他们大概永远不可能有孩子了。
      
          这一章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成为父母亲的第一步——受孕。对许多伴侣而言,
      这一步很简单,一下就跨越了,也就不那么注意这个阶段。对于其他的人,就像在
      场景2 中的这对伴侣,受孕需要积极性的计划,同时伴随着许多问题与担忧。在接
      下来的3 个场景中,我们将继续追踪这对伴侣未来两年的时光。
      
          谈到受孕,好像是一件平常普通的事,但对本场景中的这对伴侣来说并非如此。
      让人不禁认为自然淘汰是一股带有没效率又带有恶意的力量。怎么会这样呢?经过
      了几百万年的演化,自然淘汰让每个世代有那么多的受精卵,然而他们要生孩子却
      那么困难?有很多可能的答案,但是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一个基本的事实——受
      孕是一场战争,不是一对伴侣跟其他(有传染性的)有机体之间的战争,就是配偶
      之间彼此的战役,即使本场景中的男人和女人有相互合作。
      
          平均来说,一对有生育能力的伴侣若不采取避孕措施,4 ~5 个月就能够怀孕。
      每3 对伴侣中就有1 对能在第一个月内受孕,但是过了第一个月后,受孕几率将急
      速下降为20对中只有1 对会成功。10对具生育能力的伴侣中会有1 对要1 年以上才
      能受孕,20对中有1 对会需要2 年以上的时间。如果我们将不孕与低生育力的伴侣
      也统计在内,在不避孕的情况下,1 年之后仅有60% 至75% 会成功。这样的数值其
      实隐藏了多种不同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会产生完整的常态变量。有些伴侣在不避孕
      好多年之后才突然怀孕,但有些却在第一个月一试就成。
      
          性和生殖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大多对这个主题有着一
      致的看法。本场景中的那对伴侣在这方面并不是很顺利,对受孕一事他们变得既困
      惑又不理性。然而,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他们,因为即使是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对
      于受孕过程中的很多部分也仍然不确定。
      
          上面提到的那对伴侣变得越来越热衷于各种方法。他们开始思考,这么久以后
      才想生孩子是不是一个错误?什么时候是她的周期中最可能受精的时刻?他们性交
      的频率应该是多少?他们要采取何种姿势?怎样才可以让精液在阴道中射得更远?
      在性交后如何让精液停留在阴道中很久?男人是否要避免自慰?女人是否也要避免
      自慰?女人在性交中得到高潮有多重要呢?男人是否要避免冲热水澡和穿紧身内裤
      呢?
      
          事实是,如果他们两人都具有生育能力,以上的这些都不重要。他们真正需要
      做的是,无论何时、何处,想怎么性交就怎么性交。如此下去,当男人身体的状况
      以及时机对了,女人就能够受孕。自然淘汰事实上在受孕这条路上是很有效率的。
      人们会一再失败是因为不懂得顺从自然,总是用理性的脑子告诉自己:现在就是受
      孕的绝佳时机。这么做反而不符合长期繁衍利益。一个人的身体会自行判断,不论
      他(她)的意识想怎么样,其实都是由他们的身体来掌控的。若身体已经确定怀孕
      不符合长期繁衍利益的时候,人的理性思考想要强迫自己受孕也是不可能的。
      
          在受孕失败这个主题上引起困惑的两个因素是:第一,繁衍只是所有性交功能
      的一种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终其一生虽然经历过3000次以上的性交,但是平均
      只生产出2 ~7 个后代。性交的其他功能将于本章中详述。第二,就伴侣长期繁衍
      产量而论,大部分时间,更重要的其实是避免怀孕,而非繁衍后代。人的脑子与身
      体虽然不甚明了,但都知道这个原则,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对伴侣采取了8 年的避孕
      措施。所以只有脑子决定要怀孕时,身体并不一定就能够自动地响应。
      
          基于以上的两个因素,实际上自然淘汰所执行的奇妙工作,就在于协调人类和
      其他物种在性交与繁衍中的不同需求。如同场景2 中的伴侣那样,当性交变成一种
      只为了受孕的意识行为时,往往也会使结果非常没有效率。他们的身体可能恰恰玩
      起另一种不同的游戏——而且,通常是身体占了上风。接下来呢?真有可能他们的
      身体不顾意识的渴望,而自行发展出另一套计划吗?果真如此,这套拒绝走明白清
      楚的路径的计划又将如何促进一个人的繁衍产量呢?
      
      
      
          稍后,我们将更简单地解释这些一般性的疑问;在讨论场景2 时,我们将专注
      于那对伴侣所热衷的实际问题上。
      
          这么久以后才想要生孩子是不是一个错误呢?当本场景的伴侣开始受孕计划时
      已是30岁,当然有理由这么想:也许比以前更难受孕。乍看之下,这样的想法似乎
      加深了他们的忧虑。因为25岁以下的女性,如果没有实行避孕措施的话,大约有90%
      在6 个月内会怀孕。35岁以上,几率降到20% 以下。有两个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且与年龄有关,但二者应当可使这对30岁伴侣感到安心。
      
          就像大多数的人一样,他们一定听过男性18岁时处于生育期的高峰,之后就逐
      年下降。虽然一个18岁男性的勃起时间确实比年龄较大的人维持得久,但这样并不
      代表他的精子会具有更强的繁衍能力。事实上,男性从20~30岁之间都是生产精子
      的高峰期。我们稍后将更详细地讨论有关男性年龄与繁衍能力的问题。在这个场景
      里,男人的年龄并不是一个问题;这里,我们的重点摆在女性的年龄上。
      
          女性制造卵子的数量一生都在改变。大部分女性的理解是如果没有月经,就几
      乎不能制造卵子,也就不可能受孕。但是大多数的女性不知道的是,即使她们有月
      经,也不一定能够排卵。没有排卵的周期被称为不排卵周期,也就是不能受孕的周
      期。此时无论性交多么频繁,女性都不可能怀孕。有一些不排卵期是很自然的。每
      个正常、健康且可生育的女性都有过这种周期。当怀孕有损于她的长期繁衍成果时,
      这种周期将是女性身体避免受孕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不排卵期,
      一个女人怀孕的次数会远超过对她有益的次数。
      
          不排卵期因女性的年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频率。在青春期,也就是女性开始有
      月经之后,此时有90% 以上的周期都是不能受孕的。即使年近20岁之际,仍有60% 
      的周期不会受孕。在25至30岁之间不孕周期最少,但即便如此,5 次周期里仍有一
      次是不孕的。超过35岁之后,受孕周期比例开始减少;到了50岁,大多数的周期又
      都是不孕的——当然,此时大部分的女性也不想再怀孕了。最后一次周期,也就是
      在更年期,通常发生在48岁到51岁之间。因此,本场景中的女人根本不需要担心到
      了30岁才决定生孩子是一种延迟。无论如何,受孕率的数据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
      可受孕周期的比例并不是惟一造成不孕的因素。女性生育能力以外的因素也会影响
      受孕的机会。让我们继续探讨本场景中那对伴侣的担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