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流域(2)
      
          颍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全长650公里,流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正源是
      河南嵩山。由界首市入安徽阜阳地区。周口以上受黄河夺淮影响较小,周口以下颍
      河干流与古颍水河道大致相似。春秋时代,在周口以东有一颍河分支,到怀远涂山
      口入淮河干流,名叫沙水。到清代时,这条河流已不存在。现在的颍河以沙河为主
      源,故统称“沙颍河”。一般在安徽界首市以上称“沙河”,界首以下一般称作
      “颍河”。沙颍河流经阜阳市并入另一支流泉河,再经颍上县,后注入淮河。
      
          历史上,颍河水流在阜阳西北驻留,形成一湖,名“西湖”。阜阳也因颍河得
      名,曰“颍州”。阜阳市现有颍州区,全市惟一一份晚报叫《颍州晚报》,很多商
      铺都以“颍”字命名。据说,唐朝时颍州西湖名气远大于杭州西湖。大文豪欧阳修
      主政颍州时曾有诗作,比较两“西湖”后说“未觉颍杭谁雌雄”。南宋后由于黄河
      侵入,淤塞殆尽。现在阜阳很多文化人谈论本地辉煌的历史文化时,仍引用此诗作
      证。
      
          涡河上游受黄泛影响变迁最大。
      
          涡河发源于开封县郭厂村,上游临近黄河,许多上游支流已到黄河南堤脚下。
      在黄河泛淮的冲刷、淤积下,支流增多,变化无常。中下游则基本保持原貌。主要
      由河南鹿邑县进入安徽亳州市。经涡阳、蒙城两县,入蚌埠市怀远县境,注入淮河。
      
          濉水发源于江苏陈留县西浪荡渠,向东到江苏宿迁小河口入泗。在古代淮河,
      它的位置非常重要,是重要支流之一。
      
          黄河入淮后,濉水在睢宁县以下多次向南改道,现有新、老濉河之分,即因改
      道而起。现皆由江苏泗洪县入洪泽湖。
      
          泗水
      
          古泗水是淮河下游最大支流。河道深阔,尾闾通畅。沂、沭、汴、濉等都是泗
      水的支流。南宋时黄河南泛,主要是经古汴水和泗水入淮河,故史书和专业书籍均
      称历史上黄河南泛为“夺泗入淮”。
      
          明万历年间,泗水筑堤形成固定河槽。徐州至淮阴间泗水被黄河所夺,河床淤
      高,使沂、沭、濉河下泄通道堵塞。泗水上游来水下泄不畅,在济宁至徐州之间的
      洼地滞蓄,形成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总称“南四湖”。南四
      湖以下,泗水河道淤塞,南北航运受阻。为保漕运畅通,明、清两代先后开挖了会
      通河、中运河等一系列河道,并使原来入泗的支流改道入运河,形成以运河为骨干
      的排水系统。
      
          在汉代以前,这两条河都是泗水支流,从下邳入泗。北魏到清代1000多年
      间,沭水多次西泛入沂。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为防沭河侵沂,在郯城
      禹王台建竹络坝。从此,沭水西支断流,并脱离泗水主干而独立入海。明、清时为保
      运河而开挖的六塘河,使沂水
      
          脱离泗水,并以六塘河为归海通道。
      
          1950年后,政府组织人力开辟新沭河、新沂河,主要以排洪为目的。从此
      沂、沭有了新的入海口,并使淮河流域形成相对独立的沂沭泗和淮河两大水系。
      
          淮河支流和流域里的河流都因南北发源地不同,形成两大特点:发源于干流南
      岸多源于山区,河短流急,季节性强。特别是夏季暴雨,往往山洪势不可挡,破坏
      性较大。北岸支流众多,大多源远流长。只是水量有限,有些河流已淤塞成沼泽,
      或已在历史岁月中消失。
      
          淮河属湖泊性河流,流域面积小,低洼积水地多,但出名的湖泊少。仅洪泽湖、
      南四湖、骆马湖等较有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多年,排涝为田,使许多
      沼泽地成为围堰,移民种粮。如干流中游数十万亩面积的城西湖、城东湖,现都成
      为人口密集、阡陌相连的农民聚居地了。
      
          在淮河水利,特别是治污方面,洪泽湖、南四湖、骆马湖等,位置非常重要。
      洪泽湖在江苏境内,面积1960平方公里。隋唐以前,洪泽湖一带地势低洼,有
      很多小湖泊、洼地。黄河南泛后泥沙淤积,致使淮河尾闾不畅,水面增加,把洪泽
      湖与小湖洼地连成一片,水面迅速增大。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筑高家堰,
      明中后期进一步加筑,湖水抬高,湖面进一步扩大,形成现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的洪泽湖。
      
      
      
          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合成的“南四湖”,元代前仅为泗
      水流经的一片洼地。黄河夺泗后,黄水、泗水积淀于此,形成湖泊。昭阳湖形成最
      早,元时称山阳湖;南阳湖与独山湖为一体,后运河行经湖中央,将该湖一分为二,
      西北部分仍称南阳湖,东南部
      
          分则称独山湖;微山湖出现于明代,由赤山、微山等几个小湖泊扩展而成。
      
          骆马湖是黄河夺泗入淮后沂、沭、泗河在宿迁(现江苏省县级市)一带形成的
      湖泊。后又逐渐被淤塞。清初,骆马湖复现,嘉庆年间又逐渐消亡。1950年后,
      因大修淮河水利,建起大批闸坝与排洪设施,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骆马湖。
      
          骆马湖是人力影响水系的典型之一。现在淮河中游正在兴建一座大型控制洪水
      工程——临怀岗控制工程。建成后在淮河干流将又会出现一个季节性湖泊。
      
          在古代淮河流域,称为“泽”的湖还有一连串:荥泽、圃田泽、孟诸泽、菏泽、
      大野泽、雷泽以及下游地区的射阳湖、白马湖、博芝湖等。颍水、汝水一带记载有
      36个湖沼陂塘。而位于河南正阳、息县、新蔡交界处的鸿却陂方圆有400里之
      广。这里泽、湖、沼、陂、塘有一些在历史上颇为重要。如战国时道家代表列御寇,
      就在圃田泽隐修,著《列子》一书。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域,后多因黄河夺淮、历史
      变迁和人力作用,均已消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