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一直有人把9.11的攻击与日本人对珍珠港的攻击进行比较。例如,热衷进行调
      查的记者詹姆斯·班福德就曾经把布什总统的行为描绘成“处于今日珍珠港之中。”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下简称CBS )新闻曾经报道说,在9 月11日临上床之前,总
      统本人曾经在其日记之中写道:“21世纪的珍珠港事件已经在今天发生了。”  为
      了论证美国人对9.11事件的反应将会与其对珍珠港事件的反应相似,人们经常进行
      这   
      
          样的比较。在总统于2001年9 月11日向全体国民发表演讲之后不久,亨利·基
      辛格就在一篇网上发表的文章之中指出:“政府应当负责进行某种系统的、人们可
      以希望用来终结对珍珠港的攻击方式的反应,应当负责摧毁对这种攻击负责的体系。” 
      在这场攻击刚刚结束便发表的一篇重要社论之中,《时代周刊》杂志强烈呼吁说:
      “这一回,我们再也不要愚蠢和虚夸不实地谈论‘调停’了。ˇˇ这是一个如果不
      培养狂暴就不可能将其作为耻辱传诸后世的日子。让我们培养狂暴吧。现在所需要
      的,是一种已经统一起来的、像美国人在珍珠港事件出现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愤怒
      那样的、可以发挥统一作用的愤怒。” 
      
          人们通过某些比较指出,9.11的攻击的确激起了某种反应,即呼吁美国运用其
      军事力量;这种反应与珍珠港事件所引起的反应非常相似。通过引用布什政府即将
      就任的高级官员在2000年所做出的一个预测,即除非出现“一场新的珍珠港事件”、
      否则他们所希望的变化就不可能出现  ,澳大利亚新闻记者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
      写道:“2001年9 月11日的攻击就提供了这种‘新珍珠港事件’。”  美国军事战
      略研究所的一位成员在9.11事件之后指出:“公众对军方行动的支持与其在珍珠港
      攻击之后所做出的反应非常相似。” 
      
          这些对9.11事件与珍珠港事件的比较看来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所有的人实际上
      都一致承认,9.11事件是近来最重要的事件——无论对于美国人来说、还是对于世
      界上的其他人来说,情况都是如此。这次攻击已经为某些人对美国的公民自由进行
      意味深长的限制提供了基础(就像珍珠港事件导致了美国对那些日裔美籍公民的自
      由的种种限制那样)  。这些攻击也变成了由美国领导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恐
      怖主义宣战”的基础——其中既包括在阿富汗进行的战争,也同样包括在伊拉克进
      行的战争,它们是这场战争迄今为止的两个主要阶段。 
      
          [xii ]此外,布什政府的“对恐怖主义宣战”还被许多人认为是某种更加具
      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的托词。例如,菲利斯·本尼思(Phyllis Bennis)就曾经指
      出,9.11事件所导致的是“通过某种不受任何挑战的帝国法律,把外交政策强加给
      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当然,也有少数历史学家偶尔指出,美国的领导人很久以
      来就一直希望建立一个涵盖整个世界的帝国  。但是,绝大多数美国外交政策的批
      评者都认为,小布什政府的帝国主义、特别是自从9.11事件以来,已经变得更加明
      确、更加影响深远、更加傲慢自大了  。实际上,理查德·福尔克已经指出它是一
      种“全球统治方案”  。虽然在9.11之后曾经涌现出针对美国的善良意志,也出现
      过乐于接受其下列主张的愿望,即这种攻击使它有理由针对恐怖主义发动一场全世
      界范围内的战争,但是,这种善良意志很快就烟消云散了。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
      在比以往更加广泛、更加严厉地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这种批判的广泛和严厉程度
      甚至超过了对越战期间的美国的批判。然而,美国对所有这些批判的回答就是9.11
      事件。例如,当欧洲人批评布什政府试图针对伊拉克进行战争的时候,就有几个支
      持这场战争的美国制造理由者通过指出欧洲人并没有忍受9.11攻击所造成的痛苦,
      来说明这种存在于观点方面的差异。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