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庞德《诗章》中的“人间天堂”解读
作者:杜予景
四、天人合一的境界
虽然一个英明的统治者可以给社会带来繁荣和富足,但这绝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庞德认为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幸福。庞德用他的想象描绘了一个“桃花源”式的无政府社会。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理想中的天堂有着桃花源般的自然环境:“ 小溪潺潺/ 炊烟袅袅/ 桃花倒映/ 夜色迷蒙/ 吠声相闻。”这里“小溪”“桃花”“炊烟”“吠声”都是中国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标识性理想社会,那里的人快乐,安宁地生活,这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社会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也成了庞德心目中的“人间天堂”,这里没有政府,没有战争,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如画的风景和自由的生活成了诗人心目中的梦想天堂。同一章中,诗人进一步详尽描绘了他的天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正是诗人的理想生活。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深刻反映了诗人痛恨权贵,痛恨压迫,向往宁静淡泊生活的心情。这种心情和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的梦想如出一辙,这是因为庞德深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章》中约有十二章的篇幅专门谈中国,其中十三章专门写了《论语》中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上世纪30年代,庞德著书立说,甚至两译《大学》,并翻译了全套《四书》和《诗经》,在比萨监狱《四书》和一本中文字典是他唯一的陪伴。儒家的生活理想早已深印在庞德的心中。《诗章》十三章记录了《论语》“先进第十一”二十五篇中著名的师生对话。几个学生言志,曾点的回答:“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②这是孔子的生活理想境界,也是庞德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五、天堂的失落
1944年,庞德在一篇文章中写道:“40多年了,我始终在教育自己不要写出一部美国或者其他不同国家的经济史,而要创作出一部史诗,这部史诗始于黑暗的树林,经过人类罪恶的炼狱,最终走向光明。”③诗人穷其一生,试图寻找一个人间天堂,最后带给他的却是迷惑和失望。他写道:“我与世界争斗时/失去了我的中心/一个个梦想击得粉碎/我试图建设一个人间天堂。”寻求不到作者心目中的天堂,庞德陷入了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在《诗章》(113/807),诗人写道:“想想事情本该如此/流动,永不静止/地狱按规律运行/无人知道尽头。”人们唯一能做的是:“Pray, There is power”(祷告吧,会有一种力量)。
结 语
现代主义诗人庞德看到了工业现代化带给西方国家的繁荣,同时又看到了西方社会对物质和利益的高度追求给人类发展带来的精神危机和生态危机,诗人用他的一生谱写了现代主义里程碑式的著作《诗章》,在《诗章》中诗人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苦苦寻求他理想中的人间天堂。从圣经中的天堂到西方传说中的波斯古国,到中国古代的繁荣帝国,最后庞德终于找到了他的人间天堂。那就是人们回归自然,在自然的怀抱里过着悠闲的生活。那里没有政府,没有压迫,没有对物质名利的追求,诗人认为只有这样,人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得到释放,才会真正获得幸福。《诗章》最后一句:“To be men not destroyers.”(人类不要成为破坏者)诗人最后一次发出了先知般的警示:任何破坏自然,违反人性的发展都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杜予景,中国计量学院讲师。
① Panisks是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畜牧之神,Dyras是橡树小仙女;Maelid是苹果树小仙女。
② 《论语》,北京燕山出版社, p167.
③ William Cookson.A Guide to The Cantos of Ezra Pound (London & Sydney: Croom Helm,1985). Pxviii
参考文献:
[1] Ezra Pound. The Cantos of Ezra Pound.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6.
[2] William Cookson. A Guide to the Cantos of Ezra Pound. New York: Persa Books,Inc.
[3] Carroll F. Terrell. A Companion to The Cantos of Ezra Pou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4] Edited by Irab Nabel.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zra Pou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