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远行、追寻与回归

作者:牛竞凡




  程抱一在《和亚丁谈里尔克》中曾说过,他所服膺的里尔克本能地知觉到宇宙万物无时不在转变、发展,他歌颂奥菲用音乐转变万物,他自己也不断在转变,体会到变化中有持久,刹那即永恒。程抱一用他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来回应里尔克,庄子的“物化”论在他看来,和里尔克关于物的观念有契合之处。在里尔克那里,“物”的本质是人类存在的象征,是自我和对象的同一化,是感情的客观化,是永远无穷的工作热情和创作能量的冷凝和结晶。他将人“拟”物,从中体现出最终的人性来,是“物我同一”。他从这“我”中跳出来,进行与“我”无关的“注视”,各种物宛如织在一张地毯上,乍看起来,它们各各分开,但如果细查它们的根基,就会发现它们乃是一体的。他和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把外部现实变成艺术“物”,使其从本身的偶然性、模糊性和时间流变性中解脱出来,明确无误,超越时间,只留伫在空间之中,持续不断直至永远。
  程抱一在诗歌里借助自然之物来重新塑造自己的世界。他先使自己回归自身,然后使读者和听众回归他们自身,从而在对“大我”的追问中淡化“小我中心”。在这个万物生生不息的世界中,诗人的天职是探索存在,探索道路,探索法则和永恒之物,探索炎黄子孙圣贤之书中那个被称作“道”的东西。在程抱一看来,人类远离神灵的时代,诗歌,应该能给人带来慰藉、温爱还有精神上的团结,诗歌更应该能让人领会“道”的存在。
  (责任编辑:吕晓东)
  
  本文属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JC751023
  作者简介:牛竞凡,文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讲师,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
  
  ①{16}{19} 笔者注:这是程抱一在巴黎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的话。
  ②{3}{9}{10}{11}{17}{18}{20}{21} Fran?觭oisCheng:à l’orient de tout,éditions Gallimard,2005.
  ④{8} Fran?觭ois Cheng: Qui dira notre nuit , éditions Arfuyen, 2001.
  ⑤{6} Fran?觭ois Cheng : Le long d’un amour , éditions Arfuyen,2003.
  ⑦ 饶芃子:《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46页
  {12} [德]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郜元宝译,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年3月第1版,第87页。
  {13} 张宁:“程抱一先生与他的获奖小说《天一言》:与张宁对话”,来源:法国图书信息网,网址:http://www.francebooks.info
  {14} 杜小真:《远去与归来——希腊与中国的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扉页。
  {15} [法] 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57-第158页。
  {22}{23}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107页,第10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