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金庸式归隐现象”探析

作者:林爱民




  个性自由与习俗统治这二者之间的斗争,构成人类历史中的主要注目之点。正如密尔所说:习俗统治、专制制度让人“把自身中一切个人性的东西都磨成一律”⑨。密尔甚至用中国作为前车之鉴,认为上千年来中国原封不动,是习俗统治摧残个性、扼杀变异而导致僵化:“整个东方的情况就是这样。在那里,一切事情都最后取断于习俗;所谓公正的、对的,意思就是说符合于习俗;以习俗为论据。”{10}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驱人物尖锐而深刻地批判了摧残个性的封建专制主义,热情地赞扬了人的个性的崇高价值,形成了划时代的个性解放思潮。金庸接过“五四”时代思想先驱争取“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接力棒,在小说中一再表现和强调传统习俗和环境时务等束缚个性发展、残害个性自由:如爱情受到世俗礼法的干涉(杨过和小龙女等)、正邪分野的阻挠(令狐冲和任盈盈等);武学受到门户之见的掣肘(如《笑傲江湖》中气宗、剑宗之争)、正宗旁门的困惑(如《碧血剑》中袁承志练华山、铁剑、金蛇三派武技);友谊遭受政治斗争的摧残(刘正风和曲洋、胡一刀和苗人凤等)。在此基础上,金庸进一步令强化其笔下人物冲破礼法束缚、打通门派畦町、参透正邪善恶、蔑视大权高位,淡泊名声闻达,坚持做到“不放弃自己意志,不牺牲自己尊严”的行为。
  在任何时代里,束缚、压抑和摧残个性,就是在实际上否定人的主体性,消灭人的创造性。金庸通过书中的主人公和重要人物“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热情地赞扬了自由独立人格、个人的自由意志、个人的独立精神,体现出尊重和重视个性的崇高价值的时代观念,以及对于荒谬与黑暗现实社会的反抗精神和批判意识。金庸书中表现出来的重视“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的精神,既是个人的,而又归属于群体;既是历史传承,而又直面现实;既是民族的,而又合于世界潮流。
  
  结语
  
  金庸笔下的众英雄,一个个悄然从江湖退居林下,从台前隐入幕后,在清静中寻找舒适,在闲适中享受乐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他们虽然不再行走江湖,但江湖仍有他们的传说。留给人们的,是清人钱谦益诗中描述的那种意境:
  
  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
  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林爱民,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
  
  {1}“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应于金庸十四部小说的对联,其对应的作品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第十五部是《越女剑》。
  {2}引自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中的金庸序言,香港明窗出版社,1995年版。
  {3}引自钟晓毅、费勇:《金庸传奇》,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引自钱钟书:《七缀集·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版;张冰:《原型重释——对当下原型定义的一点补充》,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4期,2003年7月。
  {6}{7}{8}金庸:《笑傲江湖·后记》。
  {9}{10}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