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绚丽与缤纷的苍凉

作者:伍艳妮




  关键词:《金锁记》 色彩 绚丽 意象 苍凉
  摘要: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运用绚丽缤纷的色彩描写,精心刻画苍凉悲凄的意象,在色彩和意象的对比统一中渲染凄凉悲伤的情绪,构筑独特的审美世界,表现强烈的悲悯情怀,形成作品独特的魅力。
  
  张爱玲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天才作家,她以女性的敏感、独特的体验和艺术修养,为我们讲述了世俗生活中男男女女的人生故事,表现出强烈的悲悯情怀。她喜欢用绚丽的色彩描写和苍凉的意象刻画,构筑独特的审美世界,渲染凄凉悲伤的情绪,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张爱玲笔下的色彩和意象描写,于丰富多彩、华丽绚烂中蕴含朴素深沉、荒凉悲哀,“以金碧辉煌来叙说一个衰败的世界”①,形成作品独特的魅力。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好的作品,它讲述衰败的封建大家庭姜公馆里的“传奇”故事,展示了曹七巧的悲剧人生。曹七巧本是麻油店人家的女子,单纯健康,被攀附权贵的哥哥嫁给了姜家患骨痨病的二少爷。在那个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里,她的出身使她处处受排斥、遭冷眼,她又因不断反抗,处处不得人心。她守着卧床不起的丈夫,压抑着自己的情欲,却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三少爷姜季泽。十年的时间,她熬走了丈夫和婆婆,分得一份财产,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单纯健康,有着正常人性需求的曹七巧了。她赶走了因觊觎她的财产而对她表示温情的姜季泽,千方百计破坏儿子和媳妇的感情,想方设法打碎女儿的婚姻梦想,完全成了一个心理变态的疯子和魔鬼。在这个苍凉的人生故事中,作者从真实的封建家庭、婚姻关系中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复杂,消解母性的神圣,凸现旧时代女性的悲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本文对《金锁记》中的色彩和意象描写作具体的解析,以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成就。
  
  一
  
  张爱玲自幼对色彩特别敏感,她不是画家, 却“俨然以画家的眼光去感知生活, 自觉地有意识地把色彩‘泼洒’到小说创作中, 使色彩成为有生命的、多义的、具有隐喻性、象征性的审美符号”②。她善于运用繁复的语言描写难以把握的色彩,在日常色彩的搭配中写出独特的感受,给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小说《金锁记》中的色彩,或描写人物的衣着,或描写人物的外貌,或描写器物、景物、环境气氛,无论描写人物还是环境,作者都用丰富的色彩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作品的气氛,造成一种色彩缤纷的视觉效果,突出苍凉的环境气氛和心理情绪,具有无穷的意味。
  首先,作者善于用丰富的色彩,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色彩描写具有强烈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先来看对主人公曹七巧的描写所用的色彩。在麻油铺做姑娘时,“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一双雪白的手腕”,纯洁、健康、美丽,还有美好的追求和希望。刚嫁到姜家,她依然“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 身上穿着银红衫子, 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孔,朱口细牙”,“只看见发髻上插的风凉针,针头上的一粒钻石的光,闪闪掣动着。发髻的心子里扎着一小截粉红丝线,反映在金刚钻微红的光焰里”。色彩斑斓的穿着打扮,使人感到柔和明亮,让人感到她虽然遭到压抑但仍充满勃勃生机,内心的矛盾冲突,并未泯灭她旺盛的生命,内心深处还有对未来的隐隐期待。但当她彻底泯灭人性后,她常穿的是“佛青实地纱袄子”,色彩显得素淡,清冷,没有色彩,也没有热情,与她的年龄和身份都显得不太相称,仿佛蓬勃的生命已经干枯。当她用“疯子的审慎与机智”破坏女儿的婚姻时,她把童世舫请到家里吃便饭, 并不顾长安戒烟的事实,看似漫不经心地告发长安抽鸦片,“冷盘撤了下去,长白突然手按着桌子站了起来。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官织缎袍,双手捧着个大红热水袋,身边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小漆布地衣, 一级一级走上去, 通入没有光的所在”。青灰团龙缎袍,昏黄的日色,湖绿小漆布地衣,都给人阴冷的感觉,在暗淡的冷色调的背景中,突出令人炫目的大红色,以此暗示她的愤怒仇恨乃至疯狂变态。
  在长安和童世舫的感情描写中,对长安的肖像、感觉描写也是色彩各异的。去相亲赴宴时长安“耳朵上戴了二寸长的玻璃翠宝塔坠子,又换上了苹果绿乔其纱旗袍,高领圈,荷叶边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玻璃翠、荷叶的颜色、苹果绿,都给人以生机和希望,使人感觉她的生命也要出现一线希望。中间写他们在公园遇了雨,长安撑起了伞,世舫为她擎着,“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的星。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在水珠银烂的车窗上,汽车驶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营营飞着一窠红的星,又是一窠绿的星。”红绿的灯光、星光,蓝色的伞,闪亮的雨珠,温馨的画面,明亮的色彩,透出人物内心的高兴与幸福,这是多么令人同情的温情的一瞬啊!然而,结局却是由不得他们做主的分手。长安的“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又“走进没有光的所在”,“长安静静地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的雏菊”,白色与玄色、浅黄与藏青的鲜明对照,是那样一种苍凉无奈的美丽,或许还有一种绝望中的渺茫希望。这些描写强化了每一个读者的具体感受,强化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和悲剧的深刻性。
  其次,缤纷的色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如“紫榆百龄小圆桌上铺着红毡条”、“堆花红砖大柱支着巍峨的拱门”、“金漆箱笼”等家中器物的描写,作者用红、紫、金、银等色的重复、夸张,把姜家表面的繁华热闹和气派,与其实质的冷寂衰败没落形成对比,更具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沧桑感。“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墨绿洋式窗帘”、“阴暗的绿粉墙”,则是用绿色直接描写阴暗怪异的气氛,又与主人公暗淡、苍凉的人生相一致。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也大多以黑、青、蓝为主,反复写天空的蟹青色、深青色,黑魆魆的、黑云、墨灰的天、漆黑的天,突出一种寒冷、阴森、凄凉的感觉,使作品笼罩在一种冷寂和荒凉的基调之中。对长白媳妇芝寿所用的色彩描写,无不在华丽之下透出苍凉和悲伤,她的脚在月光的照耀下是“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暗示出人物虽生如死的处境和生不如死的心情,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方向——芝寿最终被折磨而死,尤其显得触目惊心。
  最后,作者还善于把色彩描写和意象刻画结合起来,用浓墨重彩的色彩描写突出意象,传达特殊丰富的体验,构成小说的基调和底蕴。
  
  二
  
  意象,指融合了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注重刻画意象营造意境,通过意象意境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金锁记》这部小说,也是一个刻画意象意境的典范。其中描写最成功最出色的是月亮意象。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的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更多的则是浓墨重彩,精雕细琢,渲染苍凉悲伤的情绪,强化故事的悲剧性。“月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传统意象,但张爱玲并“不是凭借传统文化观念或约定俗成的习惯作中介将特定的意象同特定的哲理或情绪联系起来,而是凭借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③来创造意象,她的中西文化结合的背景和被父亲毒打之后关于月亮的强烈记忆,使她笔下的月亮成为崭新独特的意象典型。
  小说开头就以月亮意象起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着凄凉。”用“红黄的湿晕”、“泪珠”等色彩刻画月亮,给故事笼罩了一种伤感和凄凉的氛围;和老年人回忆中的“大、白、圆”及“欢愉”的对比,又写出了他们对悲剧故事的不自觉,更显示了悲剧的深刻。结尾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首尾照应的意象描写,暗示出七巧的人生悲剧虽然结束了,但像她一样的悲剧还在生活中延续、上演,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强烈悲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