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李清照词审美风格的维度阐释

作者:徐定辉




   关键词:李清照 漱玉词 审美风格 艺术趣味
   摘 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卓越的奇女子,在词的创作上“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其词表现出的清新明丽、俊逸豪迈、婉曲幽深等多重审美风格,不但展示出词人独特的性情怀抱、学识才华,更给古今无数读者深厚的心灵感受和审美滋养。
  
   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是作家创作表现出的独特格调、风貌,是作家思想、才情、审美构想、表现技法的鲜明表现,它体现着作家特殊的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和特有的个人气质以及与众不同的艺术素养,是作家在创作上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杰出的作家不仅有属于自己独特鲜明的审美风格,而且其风格还会因其境遇的变迁、审美趣尚的转移而发生变化,他(她)的风格很可能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多变多维的。生活于两宋之际,“填词堪称冠绝”的李清照,其存词数量不多,但她的词却体现出丰富奇异的审美风格,为读者创造出了摇曳多姿的审美艺术世界。
   劳承万先生在《审美中介论》中说:“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达了某种新颖、独特的感情模式,那将是一种伟大的贡献。”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卓越的奇女子,她生活在正值词体文学发展至高峰时期的宋代。在填词成风的时代里,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超乎寻常的贡献。明人杨慎这样称赞李清照和她的词:“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清人李调元亦赞曰“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真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②。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贡献是多方面的,诸如词的意境的营造、语言的创新等等,而其词表现出的独特而多样的审美风格,尤其是此风格给读者深厚的心灵感受与审美滋养也应是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关于李清照词的审美风格,学界虽有论及,但笔者认为尚不完备。李清照作为一位在宋代经历了南北两朝的历史大变迁、人生大悲痛的词坛大家,其词的审美风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多维并美的。对此,本文拟着重从作家的主体才情、文本蕴涵、接受者的审美感知等多个维度对《漱玉词》体现出的多重审美风格加以阐释。
   (一)清新明丽。清新明丽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审美风格是指作品所体现出的高雅脱俗的趣味、爽朗明快的格调、活泼流丽的语言等所形成的总体艺术风神。它能让读者产生出神清气爽、兴味悠远的审美感受。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文化水准很高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朝廷官员、苏门学人,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母亲是状元之后,知书能文。李清照自幼性情开朗、聪明伶俐,稍长,不光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且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创作才能。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这样一位大家闺秀,决定了她在文学创作上不同于一般书呆子文人和世俗文人的艺术趣味。作为一位出类拔萃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的词鲜明地表现出清新明丽的审美风格。应该说,靖康之乱前是李清照生活最幸福的时期,一方面,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受到诗书礼仪的教育,也培养和发展了她多才多艺的才能;另一方面,成年后,她又能与志同道合的良人结成佳偶,虽生活中偶有坎坷离别,但总的说来家庭生活是十分美满快乐的。存在决定意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李清照填写的歌词果真是那样清新秀发,芬芳明丽,真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如其《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该词写的是词人少女时期闺中生活。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只纤嫩柔美的手因紧张而乏力,正在轻轻地放松。在她身旁,清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男子。词人本要逃进屋去,但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又灵机一动,装着品嗅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态,可人无邪。此词寥寥数语便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态、羞涩心理写得逼真自然,一个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徐培均先生评此词曰:“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现出词人的才华。”③可谓准确。再如新婚后不久写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词妙趣横生地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天真美好的心态。上片写买花、赞花。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含苞欲放的春花形象:轻施素粉,腮染红霞,面挂晓露。下片首句便直吐痴情:怕情郎看了会觉得娇艳的春花比自己的面容美丽,于是便把鲜花簪在鬓边,同春花比美,要让情郎品评一下,自己与鲜花到底哪一个漂亮。“徒要教郎比并看”一句,写少妇的心理活动,做到了率真与含蓄的和谐统一:口中说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又暗暗欲以春花添丽。这样,花衬人,人扶花,少女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整个下片四句中,无一句是直接描绘少女的容貌,但通过间接描写,却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她那羞花闭月的美貌和娇憨纯真的情态。从词的审美风格来看,它明丽疏朗,清新秀逸,读之令人解颐、令人神爽。
   李清照词清新明丽的审美风格溯其源,则来自于她早年家庭开放而良好的文化教育,来自于她聪慧敏捷的才思,来自于她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多彩多姿美满幸福的生活,来自于她高雅不俗的人品。其夫赵明诚曾在李清照31岁自画像上题过四句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这既是对李清照人品志趣的赞扬,也是对其词风的准确诠释。
   (二)婉曲幽深。李清照婚后至宋南渡这段时间是其夫妻生活最惬意的时期,然而因赵明诚或负笈远游,或外出为官,夫妻之间难免分别,这对于深于情、挚于爱的才女李清照来说是非常苦恼的事情,她那对丈夫的绵绵情思便不时通过其生花之笔细腻委婉地流露出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八个字,虽用笔轻盈,却情致深婉,活画出李清照丈夫不在,形单影只,没情没趣,独自游湖遣愁的思妇情状。“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不独词句秀雅,更巧妙暗示词人夜深人静苦思丈夫,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结尾“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语虽浅近,但同样情致深幽,它把词人相思之情在短暂中的起伏变化表现得真实而有韵味,与李煜《相见欢》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写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剪梅》这首词以精巧而细腻的笔触把人间最普遍的感情优美地表达出来,风格低回婉转、含蓄深致。再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蝶恋花》中的“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小重山》中的“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等,这些词都写得摇曳多姿,意味隽永,笔触细腻,含蓄优美。
   南渡后,李清照人生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破家亡,丈夫病死。她从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家闺秀、上流社会的尊荣贵妇,沦为“飘泊遂与流人伍”的闾阎嫠妇。这种悲惨的境况使她有一种“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深悲沉慨。其哀痛之处,有如孤雁长鸣、流水呜咽。故李清照后期之词也最为悲深婉笃。“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这首南渡后流寓浙江金华所作的《武陵春》词,只四十九字,却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曲尽幽怀。词起笔就余味不尽,“风住尘香”四字,笔虽简约,意蕴却十分深厚,不仅“狂风吹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④,而且寓有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和对自己漂泊无依不幸身世的深切慨叹。至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两句,更是情怀凄绝,包含无限伤乱语,寥寥十余字,不仅形象如画,更主要的是把词人遭受的一系列巨大人生不幸熔铸其中,可谓是乱离时代的生命悲音,沉痛悲凉,刺人肺腑。结尾“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词人凄楚愁绝的境况刻画得委婉深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