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活的紧紧拥抱 自由自在的精神诉求
作者:刘国强
张克鹏小说民间个性的本色品质里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善良憨厚,它的源自是鸡犬相闻的互相依赖。懂得欣赏善良的就会觉得那是真那是美,不懂得欣赏善良的就会觉得那是傻和愚昧。在张克鹏的小说中,原始的淳朴是众乡亲前后变化的内在原因。魏少山身上则拥有更丰富更深厚的淳朴善良的品性。他承包了耐火厂之后,牵挂前恩旧情,带周光平弟兄三个到厂里工作,动了不少脑筋,从方方面面照顾他们。他听说村里勘测出煤矿后,便主动借钱给周光平鼓励他参加开煤矿。他听说周晔上大学缺钱时,便主动借钱给周晔鼓励她上大学。作家在魏少山身上致力营造出了一份民间的温情,一份由衷的关怀,一份朴素的情义。这种温情善良给民间的生存涂上了一层厚厚的人情味儿,也是他们的本性中最熠熠生辉的东西。其二,顽强。著名昆虫学家朗德·克兰佩斯特,在搜寻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存者过程中得出结论: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非常非常小,它就是缓步类动物。缓步类动物不仅能在零下200℃的寒冷环境中生存,就是在151℃的酷热环境中,同样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张克鹏对魏少山这方面的描写非常具有代表性。张克鹏的作品大都是以此为切入口,来触摸豫北农村生活的人们的人性奥秘的。在他的小说中,乡民的生活处境在命运的沉重压迫下如此艰难,常常遭受着意想不到的厄运。但即便在别人感到万难承受之际,他们身上也会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忍耐力。魏少山十岁时爹死娘嫁的苦难让他立志独立生活。耐火厂新产品销售一空却要四处讨债的危机和婚后第一次家庭战争,车祸腿断的打击,耐火厂的下马,周红根的黑枪威胁,周光平的卑鄙欺侮,小莲的青霉素过敏惨死等等,命运赐给他无尽的黑暗,都在不断地打造着魏少山生命的顽强品质。这种源自生命本能的承受艰辛的坚韧,默默地帮助民间抵抗着各种各样苦难的袭击。其三,勤劳务实,它的源自是安土重迁的农民对相对稳定的生活的要求被频繁的灾难的摧毁。在张克鹏的《欲望狂热》中可以看到不同人物由于不同因素导致的但都最终归因于为了活下去的信念才产生的勤劳务实转型的个性。杨高太的身份转型源于世代务农的农民因为荒灾而失去了赖以存身的土地和家园。周百盛的身份转型源于父母双亡的灾难和充满饥饿死亡的恐慌。周进步的身份转型则源于灾难性的家庭破裂的生存威胁。张克鹏的《吐玉滩》描写了三年自然灾害中逃荒要饭村村空空荡荡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吐玉滩》中三大家族的族主分别来自不同的方向和省份,却何其相似的经历了天灾人祸的苦难折磨,何其相似的经历了流浪活命的身份转型。这些民间化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在某种程度上足以体现了农民民间那种“穷则思变”的生命本能。其四,对命运的蔑视,它的源自是农民面对天道常变、王权更迭的向自我诉求的精神选择。张克鹏的长篇小说《本是同根》叙述了马天成和马之宗马家伯、侄两代人和县掌权人带领群众为摆脱贫穷不懈努力的故事,展现出一种在命运面前不屈不挠的挑战态度。马天成爱民成“癖”,任职期间,为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穿山打洞,拦河造田,兴修水库,筑渠引流,除自己所在的荆台乡水利大事没办,其余乡、镇的基础农业均得到了改善。其五,正义勇敢,它的源自是农民面临权力形态的社会压迫的良知和叛逆。张克鹏在《欲望狂热》对那种本能的民间正义感给予了热情肯定。他写道,周光平痛打魏少山的事,立刻传遍了周公庙的家家户户。不少心怀正义、血气方刚的青年,听说了这件事,都气得义愤填膺。顷刻间,他们手持铁锨、镢头,找到周光平的窑上,要替魏少山出出这口恶气。吓得周光平躲在屋里用了数根木棒,把门死死地抵住。张克鹏在《吐玉滩》中对民间正义感给予了更多的礼赞。即便是充满负面因素的高景富年轻时在“文革”前的成功也有很多民间正义的成分。村民王国章家里连遭不幸,父亲去世,小女儿夭亡,全家看到了凶神,整夜整夜不敢入睡。高景富自告奋勇给王国章家驱邪。晚上他就拿一把菜刀,坐在王家院里那个布石上站岗。这一站就站了一秋一冬。平时谁要是受了外村人的欺负,高景富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前去摆平。有一次他替一个名叫马孩的孤儿出头,惹了一个流氓头子,被狠狠打了一顿,被绑在树上冻了一夜。高景富由此在全村人的心目中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威信。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叫一条街。慢慢地他当上了村里的团支书,又当上了村副大队长,还入了党。与高景富相比,褚大旺是农村一位优秀干部的代表,是作者所企盼、期待和呼唤的典型。他没有政治野心,但历史偏偏把他推到了关键的位子上。他大智若愚,依靠很本能很原始的民间正义创业目的和现代文明的创业手段、创业胆识,彻底改写和洗雪了吐玉滩贫穷、落后的历史。从褚大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今天农村的那种巨大变化,那种民间正义的希望,那种新时代优秀农民的精神风貌。
读张克鹏的作品,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人物命运,甚至根本不是人物命运,而是那些作为人物命运底垫的雄厚弥漫的一种来自于土地深处的文化基因,而是那些如汪洋恣肆的洪水一样冲决、淹没了故事的民间视野的雾霭。你可以试图用宗法制度、伦理系统、欲望诉求、人情风俗、道德观念、历史因袭等思维向度去规定它们,纲举目张地抓住要害,但实际上这些要害处深藏着雄厚弥漫的底垫,这是一种用一些抽象概念也无法涵盖的自由自在。这情景恰如我们有把握一条船在河面上的游动的可能,却不能把握河面以下的漩流一样。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刘国强,北京师范大学2006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焦作师专中文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孙荪.文学豫军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2002,(5).
[2] 杨守森.穿过历史的烟云——20世纪中国文学问题[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3] 陈思和.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P138-139.
[4] 张炜.融入野地[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5] 张克鹏.欲望狂热[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6] 张克鹏.吐玉滩[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
[7] 张克鹏.本是同根[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