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富有意味的叙述者
作者:王 芳
摘 要: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是作为故事讲述者而出现的语言主体,承担叙述的职能,叙述者的选择、表现和展示就构成叙事文本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叙事文本分析中最中心的概念叙述者入手来探寻、揭示芥川龙之介小说《地狱变》的文本特征,借以展示其高超的小说叙事才能。
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是作为故事讲述者而出现的语言主体,由其承担叙述的职能,“叙述者是叙述本文分析中最中心的概念。叙述者的身份,这一身份在本文中的表现程度和方式,以及隐含的选择,赋予了本文以特征。”①米克•巴尔的这段论述表明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选择、表现和展示就构成了文本的审美特征,我们可以从叙事文本分析中最中心的概念叙述者入手来探询、揭示叙事文本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芥川龙之介是世界文坛上屈指可数的诡异奇才,他深谙小说叙事艺术,叙事的艺术在他的笔下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下面我们就从叙述者入手来分析他脍炙人口的小说《地狱变》的文本特征,借以展示芥川龙之介高超的小说叙事才能。
一、叙述者所掌控的故事
小说是以“讲述”的叙述方式整体呈现的,文本中一直活跃着一个鲜明的叙述者形象。这个叙述者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事并交代了整个故事的,在文本的开头,叙述者便透露出自己的信息:
故而,老殿下所作所为,无一不出乎我辈意料。远的不提,就说堀川府第的规模吧,说壮观也罢,说雄伟也罢,反正独具一格,远非我等庸人之见所及 …… 不过,诸多逸事之中,最可恐怖的,莫过于至今仍视为传家之宝的地狱变屏风的由来。就连平素一向处变不惊的老殿下当时也不禁为之愕然。何况一旁侍候的我辈,自然更是魂飞魄散。就我来说,虽已侍候老殿下长达二十年之久,而碰上如此凄绝场面亦是头一遭。②
由此可以看出文本中的这个叙述者“我”的身份是一个侍候堀川老殿下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老仆人,他与堀川老殿下是从属的主仆关系,从后面小说的叙述交代中我们知道他与画师良秀的女儿同在堀川府当差,平常能见面,并与良秀的女儿有直接正面的接触,撞见良秀女儿被人欺侮,并救了她,而画师良秀只有在他进府见老殿下时老仆人才能见到,在文本中老仆人是以一个事件的目击者或见证人的身份讲述了整个故事的。文本中有“我”老仆人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思、所感与所议,文本正是透过老仆人的眼光和立场的选择来交代了地狱变屏风的由来,叙述了发生在画师良秀、堀川老殿下、良秀女儿身上的错综复杂的故事,整个故事是由老仆人这个叙述者牢牢控制、驾驭的。老仆人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情境中的人物。
首先老仆人眼中所见到的画师良秀“看上去不过是个瘦得皮包骨的不无狡黠的小老头。去殿下府时,总是穿一件深黄色长袍戴一顶三角软帽。至于为人更是猥琐不堪。不知何故,偌大年纪了,嘴唇却红得醒目,红得悚然,足以使人觉得如睹怪兽”。老仆人眼中所反映出来的画师良秀的形象是如此不堪入目,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老仆人对画师良秀从情感态度上看是极其讨厌、不喜欢的,下文又用“无德之人”给良秀起的“猴秀”的诨名来进一步佐证了叙述者“我”的观点,这样就在叙述者“我”的个人主观判断的基础上又加入其他人物的客观评论。
当然这仅仅是良秀的外形惹人厌,除了外形,良秀的脾性也是讨人厌的,老仆人的所闻印证了这一点。老仆人从其他画师、良秀的弟子们的口中侧面烘托了良秀如震旦天狗般蔑视习俗、亵渎神明、以丑为美、天马行空、不可一世的种种令人讨厌至极的性格特征。但良秀并没有完全不近人情,文本中说:“这个狂妄得无以复加的良秀,也有一处富有人情的地方,那就是他对自己女儿的疼爱。”所以女儿进府当小侍女后,他屡次冒犯堀川老殿下要求放回女儿,但老殿下没有答应良秀的请求,却突然命他画地狱变屏风。一旦进入创作,良秀便达到痴迷的状态,在画地狱变屏风的五六个月中他未进殿下府,这期间老仆人却撞见良秀女儿在夜晚受人欺侮,欺侮良秀女儿的人是谁?文中没有明说,接下来良秀画屏风受阻,他画不出屏风正中正从半空落下的槟榔车,车上还要烧死一个衣着华丽的贵妃,所以他要求老殿下为他点燃一辆槟榔车,老殿下竟答应了良秀如此荒唐的请求,没想到车上的贵妃竟是良秀孝顺、乖巧、善良、美丽、可爱的女儿。
以上这些情节,都是我们读者能从叙述者的交代中确切得知的,但文本中有大量的情节是我们读者不得知的,比如老殿下为什么不放回良秀的女儿?他为什么让良秀画地狱变屏风?欺侮良秀女儿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良秀的女儿不敢说出来?老殿下为什么要烧死良秀的女儿?这种种疑问在老仆人的叙述交代中都是非常隐晦,非常含混的,在老仆人的眼中老殿下断然不是那卑鄙无耻、残忍暴虐之人,我们看老仆人眼中的堀川老殿下:
堀川老殿下那样的人,往昔自不必说,日后恐也没有第二人。据传,老殿下出世前夕,其母梦见大威德明王大驾光临。总之,一降生便似乎与常人不同……有人甚至列举老殿下诸多行状,而比之为秦始皇和隋炀帝。这恐怕出于谚语所说的盲人摸象之见。老殿下所思所想,绝非如此只图自己一人富贵荣华,而是以黎民百姓为念。也就是说,乃是与万民同乐的宽宏大度之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老仆人的眼中主人堀川老殿下是了不起的伟人,同常人、自己这样的愚钝之人是不同的,他是在以自己的身份、性格陪衬堀川老殿下,并且他对主人的情感态度是非常忠心耿耿,相当谦恭有加的,面对众人对堀川老殿下秦始皇、隋炀帝暴君般的比喻,老仆人认为是片面之见,主人是与万民同乐的宽宏大度之人,在老仆人的眼中主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都是高尚的。
当老殿下见过良秀的女儿,对众人的风言风语,老仆人的看法是:“老殿下中意良秀的女儿,完全出于对她怜爱小猴的孝行的欣赏,绝不是世人风传的什么好色云云。固然,这类风言风语也并非纯属无中生有。此话且容稍后细表。这里只想交代一句:老殿下断不至于对一画师之女想入非非,哪怕对方天姿国色。”老仆人也知道老殿下中意良秀女儿的传闻并非无中生有,但他在固执地下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完全”、“绝不是”、“断不至于”。
接下来良秀数次乞求放归女儿,宽宏大度的老殿下却不答应,于是众人的议论之声又起,“于是,老殿下对良秀女儿心存异想的说法愈发满城风雨。有人竟说地狱变屏风的由来,即是在于少女未让老殿下随心所欲”。面对众人的这般议论,老仆人却认为“事情当然不致如此”,依照他的见解“老殿下所以未将良秀女儿放归,完全出于对少女的怜悯,认为将她放在府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远比守在那冥顽不化的老子身边要好,实属难能可贵的想法。对心地善良的少女有所偏爱自是毋庸置疑,但好色云云恐是牵强附会。不,应该说是无中生有”。“完全”、“无中生有”、“牵强附会”这些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老仆人的语气是极其肯定的。
乃至最后老殿下烧死良秀的女儿,民间一时街谈巷议沸沸扬扬,“首先猜测的是老殿下何以烧死良秀之女,而大多认为是出于泄欲未果导致的恼羞成怒”。面对众人的如此议论,老仆人的看法是“老殿下所以如此,用心定是在为惩戒这个为画一幅屏风而不惜烧车焚人的画师的劣根性。实际上我也听老殿下如此说过”。他还在为主人做辩解,为主人在辟谣,自始至终老仆人对堀川老殿下的判断都是与众人的见解相对立而出现的,他深深地介入文本,用自己的感知来判断一切,他的叙述带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相信叙述者所说的一切吗?老仆人作为叙述者的叙述是可靠的还是不可靠的?
[2]